语言表达能力测试.ppt_第1页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ppt_第2页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ppt_第3页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ppt_第4页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 备考要点 与 解题技巧 主讲人:林荣钦 TEL:85101062 736170507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 (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 v一、选择题 15题*2=30分 v二、填空题 15题*2=30分 v三、阅读理解题 四题,每题有5小题,20题 *2=40分 v2009年GCT真题A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vGCT历年真题www.zd-//me/GCTzl v字(形、音、义) v词 v句(语法) v修辞 v标点 v文化常识 v阅读理解 一、字语音 v语音部分重点考查的是3500个常用字中的多音字及部 分形近字、形声字的读音,即多音字和习惯误读两类 。(见两份复印材料) v汉字字音的考查,是GCT语文考查的必考科目之一, 其目的在于推广普通话。因此,考查只要求识记,不 要求拼写;考查内容多是常见又比较容易读错的字。 考查的类型有:选出字音全部正确的,选出字音有错 误的,选出字音全部相同的,等等。试题的题面可以 出现汉语拼音,也可以不出现汉语拼音。 v(1)排除法(2)语义辨析法(3)直接认读法 20080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 一组是( ) vA. 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vB. 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vC. 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vD. 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v“盥洗”“狭隘”“谄媚”这些都可以联系日常生活。 20030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v A海市蜃(shn)楼 良莠(yu)不 齐 怙(g)恶不悛 v B为(wi)渊驱鱼 心广体胖(pn ) 瞠(chng)目结舌 v C刚愎(b)自用 胜券(jun)在 握 面面相觑(q) v D冠(gun)冕堂皇 买椟(d)还 珠 茅塞(si)顿开 v先排除掉“莠、券、冠”,通过语义辨析法(成语结构)将“ 为”作为验证。 20040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vA 觊(j)觎 胴(tng)体 恫(dng) 吓 纨绔(k)子弟 vB 忤(ch)逆 扒(p)窃 伉(kng) 俪 垂涎(xin)三尺 vC 不啻(ch) 谄(chn)媚 隽(jun )永 稗(bi)官野史 vD刹(ch)那 篡(cun)改 狙(z) 击 岿(ku)然不动 v胴体,杵ch,近期电视剧狙击手 一、字字形 v 汉字字形的考查,目的在于消灭错别字。由于排版 印刷等因素的制约,字形考查只考别字,不考错字 (何谓错别字);考查的内容多是形似字,是常见 常用又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考查的类型有:选出没 有错别字的一项,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选出有一 个错别字的,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有要求从词语 中选错别字的,也有从句子中选错别字的,等等。 v(1)形辨法(排除法)(2)语义辨析法(3)结 构辨析法 v通过所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 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 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20060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错别字的是 vA.满天的礼花此起彼伏,令人目不瑕接。 vB.管理的缺失使员工精神焕散,纪律松懈。 vC. 述职报告应当客观翔实,又言简意赅。 vD. 超女大赛风糜一时,有些人却嗤之以鼻。 v即既 涣焕 暇遐瑕睱 靡糜 骇该赅 犹尤 辩辨辫 20070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vA.不可狂妄自大,也不要枉自菲薄。 vB.诗歌最忌骄揉造作,无病呻吟。 vC.他自顾不遐,哪里还能顾及他人。 vD.经过长途跋涉,他风尘仆仆赶到这里。 vA应对照前文,B是“娇”而非 “骄” 200501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vA乐此不彼 密云不雨 墨守成规 循规蹈矩 vB靡靡之音 诲人不倦 漫不经心 循循善诱 vC坚守自盗 杀鸡儆(警)猴 出人头地 力挽 狂澜 vD投机取巧 骇人听闻 目不瑕接 龙潭虎穴 v对于成语或短语,通过分析其句子成分的方法,从 意思分析推测其字形,如“坚守自盗 、貌和神离” vGCT语文之成语常见别字 一、字字义 v掌握汉字的字义有两种方法。 一是辨别同音字或近音字,了解词语的确切意义。因同音 字而写错别字的情况很多,如“磬竹难书”、“即往不纠”、“ 金壁辉煌”等,如不确切了解这些词的含义, 很容易把它们 写错,其实,正确的写法应为“罄竹难书”、“既往不咎”、“ 金碧辉煌”。因音近字和形近字写别字的情况也不少,还有 一些误加偏旁或省略了偏旁的字,都是因为对字义的把握不 准确而造成的。 二是注意形声字中形旁和字义的关系,大多数形声字的形 旁跟字义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很容易分辨出来。例如“膺” 与“鹰”都是形声字,但“膺”的形旁是“月”,与人的身体部位 有关,“膺”是“胸”的意思,可以组成“义愤填膺”:“鹰”的形 旁是“鸟 ”,与鸟类有关,“鹰”是鸟名,可以组成“苍鹰”。 注意到汉字的这一特点,就能较好地识别并准确地掌握汉字 ,减少认读或书写错误。 v一、词义 二、选词(1同义词、近义词 2 关联词 ) v排除法 v通过短语成分的分析来推测其意义。2008 v语素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2008 v释义时可以通过组词造句来进行理解。 2003 v越是容易在字面上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成语释义往往是正确的。2006 v利用日常生活的知识积累。2004 v对词语的运用,要注意语境的组合和使用场合 上的搭配。 v200802.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都不相 同的一组是 vA. 沽名钓誉 徒有虚名 不可名状 vB. 栉风沐雨 风声鹤唳 移风易俗 vC. 横生枝节 起死回生 无中生有 vD. 动人心弦 兴师动众 动辄得咎 vD通过短语成分的分析来推测其意义。 语素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v200701.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声振寰宇(天下) 瞬息万变(一眨眼) 挺身而出(挺直) B.兢兢业业(谨慎) 扪心自问(拍打) 顺理成章(道理) C.金声玉振(玉石) 不可理喻(晓喻) 颠扑不破(抬高) D.相辅相成(辅助) 洋洋洒洒(流畅) 莫衷一是(衷心) vA v200602 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vA旁(旁边)征博引 虎踞(蹲坐)龙盘 荒诞 不经(常规) vB苦心孤诣(达到) 赴汤(开水)蹈火 置之 度(考虑)外 vC茹(吃)毛饮血 甚嚣(嚣张)尘上 克勤 克(能够)俭 vD听(听任)之任之 尾大不掉(摆脱) 若即 (靠近)若离 vB越是容易在字面上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释义往 往是正确的。 v200502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是 vA失宠(偏爱) 韬(显示)光养晦 老 骥伏枥(马槽) vB爽(失)约 马革(皮)裹尸 作茧 自缚(捆绑) vC舞蹈(顿足) 既往不咎(过错) 悲 天悯(怜惜)人 vD龌龊(肮脏) 不知端倪(头绪) 臭 (难闻的)味相投 vD v200403. 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v A一文不值(占有) 贪得无厌(厌烦) 奇 货可居(囤积) v B文(掩饰)过饰非 一衣带(连带)水 通 宵达旦(清晨) v C原形毕(最终)露 不速(邀请)之客 贪 赃枉(歪曲)法 v D令人发(头发)指 负(依仗)隅顽抗 怨 天尤(归咎)人 vD利用日常生活的知识积累。 v200303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v A匹(个人)敌 礼尚(注重)往来 赦过宥 (宽恕)罪 v B矜(怜悯)持 横征暴敛(搜刮) 欲盖弥 (更加)彰 v C虔(恭敬)诚 连篇累(连续)牍 披(劈 开)荆斩棘 v D自诩(夸耀) 不刊(登载)之论 化险为 夷(平安) v另行组词如A匹配宽宥;成语结构分析:赦过宥罪、横征暴 敛、披荆斩棘;释义时可以通过组词造句来进行理解:矜持 ;根据语义:欲盖弥彰、连篇累牍 同义词或近义词辨析 v多义词(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v月月亮月琴(喻象月光形状的 东西)一个月(表时间单位) v对于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一般可以 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辨析。 v1从色彩方面辨析。分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即褒义、贬义、中义。如,牺牲死亡 完蛋:感情色彩不同,“牺牲”是褒义词,“死亡”是 中性词,“完蛋”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即书面语和口语。如,“父亲”和“爸爸” v2 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开垦开拓开辟 ,边疆边境,战争战役,局面场面,性质 品质 v3 词义侧重点不同。诡辩狡辩 v4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批评”“批判” v5 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繁荣繁华,交换交 流,充足充分充沛 v6 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一般地说,这类词不能 形成同义词。公然公开,深刻深入 v7 适用对象不同。眷顾, v8 集体与个体不同。河流河,信件信,树林 树,布匹布,船只船,人口人,书籍书 。 v方法:一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 二习语分析法。联系日常生活,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 v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 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 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v注意: 一注意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 的信息。 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三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v200716.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 的词语。 误会产生后,你们并没有给他_的机会 。 这两个问题之间没有什么关联,需要_ 处理。 大家的力量_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 的困难。 A.分辨 各别 会合 B.分辨 个别 会合 C.分辩 各别 汇合 D.分辨 个别 汇合 v句义很重要 v200616在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v1前不久,这里曾一度山洪_,致使公路堵塞, 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v2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_表现人物心理变 化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 v3那个一脸络腮胡子的裁判明显_客队,不能不 令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 A暴发 擅长 偏袒 B.爆发 擅长 偏袒 C暴发 善于 偏心 D.爆发 善于 偏心 暴发户,善于 =长于,偏袒=偏心袒护 v200516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 语。 v外表大大咧咧的她,其实内心里深藏着不为人知 的丰富_的感情。 v经过_深入的调查研究,这家公司最终选 择上海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切入点。 v国大名绣之一的苏绣,向来以其工艺精湛、针法 _而闻名世界。 A细密 细腻 细致 B细腻 细致 细密 C细腻 细密 细致 D细致 细密 细腻 感情细腻;针儿长,线儿密 v200316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 语。 v 我们见到的农村妇女主任,就是电影中女主角 的_。 v 据报道,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最主要 的传播_。 v 由于环境污染,著名的阿尔卑斯山羊绒的品质 正在_。 A原形 媒介 蜕化 B原形 媒体 退化 C原型 媒介 退化 D原型 媒体 蜕化 典型人物,中介,第三个作为验证 关联词 v一、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 应选项; v二、分析句子成分关系(或句子内容),从 中找出相应的关联词组。 vGCT考试常用关联词一览表 v200817.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 关联词语。 v _我是画家,无疑我会努力把我心灵活跃时 的幻象描绘出来,_画笔不是我能使唤的工具 。我有的只是字句和韵律,_我也没有学会用 她们写出力作。_,就像第一次用画箱的年轻 人那样,我整天用我青春的色彩涂抹缤纷的幻想。 A. 即使 尽管 而且 固然 B.如果 但是 甚至 固然 C. 如果 但是 而且 可是 D.即使 尽管 甚至 可是 v200618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关联 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v我们到了脑筋疲倦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将课本以外 的书籍取来阅读,_这书籍就成了常和我们亲 近的一种消遣品。_我们_以它当作消遣 品,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_, 这书籍“刺激神经”、“扰乱思想”的进程比剧场、游 艺园更要高些,力量也就大些。 A因此 因为 虽然 然则 B. 那么 因而 既然 然则 C . 那么 因而 虽然 然而 D. 因此 因为 既然 然而 二、语法 v语法知识的考查试题一般有两种类型:A语 病分析试题和B语句衔接或排序试题。 vA、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 错误、逻辑错误、重复啰嗦、修辞不当、歧 义等几个方面。 A语病分析 v(1)词语错用。词性误用词义不当色 彩不当关联词语误用 v(2)语法错误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 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v(3)逻辑错误 v(4)重复啰嗦(多余) 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二)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 当 (四)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残缺和多余 (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二)成分多余 v1、主语有多余成分 2、谓语有多余成分 v3、宾语有多余成分 4、定语多余 v5、状语多余 6、补语多余 语序不当 v(一)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v(二)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v(三)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v(四)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v(五)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v(一)两种说法混杂(二)前后牵连 v修改病句莫畏难,领会本意第一关 。 v尊重原意少改动,全力找出病根源 。 v成分应全搭配好,结构逻辑要扣严 。 v词性指代应分明,其他毛病不放宽 。 v单句语病,主要是句子成分方面的错误,检 查时,可以先查主干,后查枝叶。所谓主干 ,就是主要成分主谓宾;所谓枝叶,就是次 要成分定状补。 v查病因就是看成分能否配合,有无残缺多余 ,语序顺当不。 v词类语病,着重从语法上去考虑,当然逻辑 方面也不能轻易放过。 v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 残缺多余推敲词语运用,看是否搭配心 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 考,看是否符合逻辑。 解题方法: v(1)明明白白排除法 v(2)主干梳理法 v(3)逐个排除法(笨办法) v20080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vA. 长达两个小时的谈心会,积存于代表们心 中的疑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除。 vB. 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原材 料的消耗比过去节省了将近一倍。 vC. 当地教育部门采取的各种办法,努力培养 和提高中学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vD. 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对公众开放,为广泛开 展群众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v200804.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 一句是 vA. 老张也喜欢到公园里去打太极拳。 vB. 他连你都不认识,又怎么会认识我呢? vC. 他抬头一看,发现那幅画上头有一只苍蝇 。 vD. 辩论赛上,正方对反方的反驳是有充分准 备的。 v歧义句都是表意不明的,可以多默念重复几次,细 细品味,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了。 v200604 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vA几乎所有公司的领导都出席了这次会议 ,可见这次改革至关重要。 vB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还是个7岁的毛头 小子,如今已经成家立业了。 vC马丁教授称“中国不同大学学费应不同” ,此说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引起共鸣。 vD对于南方银行新任行长的意见,经济 观察报明天将发表相关评论。 v是所有公司还是所有领导;我还是他是个7岁的毛头小子; 对于行长提出的意见,还是对行长那人的意见 v20050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vA“费改税”能否遏制住愈演愈烈的乱收费 现象,这对农村工作是个考验。 vB亚健康状态,往往受到无规律的生活和 沉重的学习工作压力而引起。 vC一听说有盛夏的免费音乐节,许多的附 近居民早早就赶来,等待观看。 vD就反腐败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顽疾来说,“ 公开”是最有效的一剂良药。 vA“能否”;B主谓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多层定语 不当) v20040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vA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式下, 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vB这些经验值得广大管理干部,特别是各 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 vC在客观事实面前,谁也无法否认他的确 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工作。 vD老王看到了领导的批示,才使他心里的 一块石头落了地。 vA缺主语C三重否定等于否定D句式杂糅 v200405.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 是: v A去年夏季,安徽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都遭受 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v B据电台报到,治理整顿以来,三分之一不合 格娱乐场所被关闭。 v C他是刚到这里来工作的大学生,很多人还不 了解。 v D两个公司的员工都来了,这两个公司的领导 也来了。 v哪个地区的大部分;谁了解谁;“公司”两个还是“员工”两个 。 v200306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 是: v A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 坐在那里聊天。 v 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 人的故事。 v C我眼看着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就跟着走了进 去。 v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 拉到了办公室里。 v“他的朋友”的“他”指代不明; “自己”指代不明;谁高兴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P56 v介词“关于、对于、对、通过”等开头的句子 ,注意主语是否残缺。 v2 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 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v3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 v4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 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还有,往往是并列短语中有一部分词语能与配对 成分搭配,另一部分不能搭配,遇到并列短语,要 逐项检查,看能否与配对成分搭配。 v5 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 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v6 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v7 注意三重否定不是肯定。 v8 “的、地、得”的用法 的+名词,地+动词(形容词),动词+得 “名”前“的”,“动”前“地”,“动”后“得” 。 B、语句衔接或排序P59 v句子的选用和排序则主要根据句子之间的内 在联系。首先从题目要求入手;其次要善于 肢解例句,分析句子的内在结构。先把握语 境和分析句间的逻辑关系,再认真细致地审 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 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是否得当。 v200818.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衔 接最好的一段话。 v“解放思想”不是一句堂皇的口号,不是一曲浪漫的 旋律。它需要直面更多的难题,_. vA. 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需 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vB. 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付 出更多的代价,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 vC. 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要 是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 vD. 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 要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 v逻辑分析法 v200820.依据对仗原则,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 一句。 v掬水月在手,_. vA. 山色有无中 B. 人迹板桥霜 vC. 弄花香满衣 D. 竹露滴清响 v送分题。可用修辞中的对偶方法。 v200719.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使之 与上下文衔接。 有位名人说过,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 因为_,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 的神明。 A.道德和才艺是永远的,富贵和资产只能是暂时的 B.显贵的门第和巨额的财产可以因子孙的堕落而败 坏、荡毁 C.道德和才艺是永远可靠的,富贵和资产始终是不 可靠的 D.道德和才艺是变化的, 富贵和资产也是变化的 v对比,所以前面不能出现“道德和才艺”,只能选B。 v200720.根据对仗的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人最贴 切的句子。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_,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二月郊行最有情 C.万里鱼龙争照影 D.三千组练挥银刀 v用押韵排除BD,“争照影”对“欲腾空”。可用修辞中的对 偶方法。 v200420.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衔接最 恰当的一句话。(与200818一模一样) v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堂皇的口号,不是一曲浪漫 的旋律。它需要直面更多的难题,_. vA. 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 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vB. 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 付出更多的代价,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 vC. 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 vD. 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 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 v2003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 句话。 v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科学论断深 刻地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用。人们利用语言来进 行交际,交流思想,_。如果没有语言,社会便会停 止生产,便会崩溃。 v A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 v B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互相了解。 v C以便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协调共同的活动。 vD以便互相了解,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 v注意掌握前后句所提供的信息。可用信息对应法。 v200320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 、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 v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v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v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v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v A B v C D v信息对应法。按照语句中的关键信息或者知识点的对应和次 序来进行判断选择。 三、修辞 v1比喻 2比拟 3借代 v4夸张 5对偶 6排比 v7设问 8反问 9、反复 v10、引用 11、顶真 1比喻 v(1)比喻的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 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 物。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v(2)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 v(3)比喻的特点: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 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 比喻不能成立。 v(4)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 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v(5)比喻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 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 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 靶的关系。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 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 器。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v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 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 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 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v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 手招。 v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 ,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v(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 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v(2)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v借喻(比喻)和借代的区别: v借代与借喻有相似之处,都有代替性,借喻是以喻 体代替本体,借代是以借体代替本体。借代与借喻 容易混淆,它们的本体事物都不出现,都采用了用 乙代甲的格式,即在本体事物的位置上都借用了其 他事物。 v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1)借喻的客观基础是两个 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内部或 外部的紧密联系,即相关性。借喻重在比方,借代 重在指称。(2)表达作用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 运用借喻时,想象的意味较重;运用借代时,特征 的鲜明性较强。(3)在形式上,借代是“以乙代甲 ”,借喻是“以乙喻甲”。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借 代则不行。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v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 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 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 ,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v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v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 走泥丸。 v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 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2)对偶的几种形式 v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v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v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v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 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v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 、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 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v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 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 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 松一点。 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v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 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 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v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 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v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 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v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 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 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 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 国”下去一样。 v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 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 和宽广。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v(1)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 只是两项的对称并列; v(2)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 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 v(3)排比常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 字面的重复。排比重在排,加强语势,对偶 重在对称,显示和谐。 7设问 v设问的特点 v“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 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 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v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 素也没有。 v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 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 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v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 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 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 v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 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 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v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v都是无疑而问,都是“明知故问”。“明知”是作者对答案是清 楚的,“故问”是为了修辞的需要,它不是一般的疑问句。但 它们是有区别的:1、从形式上看,设问是自问自答,少数 是问而不答,答在问外;反问必须是问而不答,答在问中。 例: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 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无论作家或评论家,都 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世界上哪有不犯错误的人呢?(反 问)2、设问本身不表肯定与否,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 的内容;例:“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 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之外,一切 的人都承认的。(设问)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 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反问)3、设 问一般用在开篇,反问一般用于殿后。4、设问不能用“岂” 、“难道”等词表语气,反问可以用,没有用的也可以添上, 或者将“为什么、怎么”改为这样的词。5、修辞效果不同。 反问加强语气,设问引起注意,展开论证。 v9、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思想 感情而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 方式叫反复。 v反复的类别(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 v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v第一,着眼点不同。排比着眼于语法结构上的相同 或相似,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的相同。 v第二,构成不同。排比必须由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 ,构成项一般是短语或分句;反复可以只由两项构 成,构成项既可以是短语或分句,也可以是词、句 甚至段落。构成排比的几项必须是连续的;反复可 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隔的。 v第三,反复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排比则不一定非 有相同的词语不可。 v第四,作用不同。排比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势,反 复的主要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v10、引用:在文章中引用别人的话或典故、 名言、诗文、故事、俗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 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v 11、顶真:用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 开头,使相邻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 这种辞格叫顶针(真),也叫联(连)珠。 形式为“甲乙,乙丙,”(一般 是三项以上) 解题方法: v1排除法 v直接解题法(对号入座法) v关键词分析法 v200703.对下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述,准确的一项 是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 的蝴蜂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有名字的,没名 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A.拟人、比喻、顶真 B.排比、比喻、 拟人 C.排比、比喻、递进 D.拟人、顶真、 夸张 v排除法,排除AD。 v200621将下列诗句依次填入林逋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_。_,_。” 排序正确的是 v1暗香浮动月黄昏 2占尽风情向小园 3疏影横斜水清 浅 vA231 B. 321 vC . 123 D. 312 v排除,修辞中的对偶,1和3对,所以2只能先行, 唯一的选项为A。送分。 200307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v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不同的死进行了对比。 v B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 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玉簪花开在绿叶丛 中的样子。 v C雨伞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