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其他感觉 第一节 皮肤感觉 第二节 化学感觉 第一节 皮肤感觉 一、皮肤概况 成人的皮肤总面积约有1.52平方米,其 重量(包括皮下组织)约占人体总重量 的1618%。 皮肤除了具有保护有机体、防止微生物 及有害化学物质侵入、抵御紫外线辐射 、调节体温、分泌、排泄等生理功能外 ,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感觉功能。它能产 生四种基本感觉(触、温、冷、痛)和 一些皮肤知觉。 二、肤觉研究中的变量 (一)肤觉实验中的基本问题 1.分界。即寻找对特定刺激产生反应的特 定皮肤感觉点。 2.感受性测量。即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 测量。 3.适应和相互作用。 肤觉研究中的自变量一般是与基本肤觉 相对应的各种刺激变量。 肤觉研究中的因变量主要是被试对感觉 的报告,如感觉的有无、感觉的性质以 及感觉的强弱等。 当进行肤觉适应的实验时,刺激的持续 时间成为自变量,而引起某一感觉的刺 激强度,或者同一强度刺激引起的不同 感觉就成为因变量。 (二)触 觉 触觉刺激的重要变量之一是强度,实验中常用 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来表示。当刺激面积很小 (如皮肤触点实验)时常使用毛发触觉计。 触觉计是弗雷(Frey)首先使用的,因此称为弗 雷触觉计。后来使用的毛发触觉计也有用尼龙 丝代替弗雷所用的动物毛发,但它们的原理和 使用方法是相同的。 弗雷触觉计在一根细木柄的一端固定一根毛发 ,利用直径、长度和硬度不同的毛发,可以得 到不同强度的触觉刺激。 在用触觉计进行阈限测量前,应注意将 测定部位的皮肤毛发剃去,以免影响测 量结果。 触觉研究中涉及的变量还有:刺激面积 、刺激部位和速度(即刺激物落到皮肤 上的速度)。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测量 结果。 (三)温度觉 温度觉(温觉和冷觉)研究中最重要的 变量有刺激温度、皮肤温度、刺激温度 改变的速度和刺激面积。 1.刺激温度 施加温度刺激常用传导热和辐射热的方 法,采用传导热方法,当刺激面积较大 时,可以直接使用保温容器,并用水作 为传热介质。当刺激面积较小时,需要 用到特殊的温度刺激器。 辐射热法不存在控制刺激压力的问题, 而且还可使刺激面积得到精确的控制。 .皮肤温度 温度感受性的测量结果与皮肤温度有极 为密切的关系。 在测量皮肤温度时,应注意直接测量皮 肤温度,而不能用刺激物(如保温容器 中的水)的温度代替皮肤温度。 .刺激温度改变的速度 温度觉极易发生适应。实验证明,当刺 激温度改变的速度太慢时,不引起温度 觉。 温度刺激的面积。当刺激面积不同时, 温度刺激的效果可能出现差异。 (四)痛 觉 痛觉研究中涉及的变量范围较广。只要 强度足以引起组织损伤的任何能量形式 均可引起痛觉。 痛觉研究中致痛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机 械测痛法、辐射热法、钾离子透入法和 电刺激法。 痛觉研究中的因变量除被试对刺激感受 的报告外,还常用生理指标和一些行为 指标。前者如心率、血压、呼吸、脉搏 、血管容积等;后者包括言语反应(如 呻吟、哭喊等)、面部表情和躯体动作 。 任何一个指标都不能单独作为痛觉指标 ,现在倾向于使用综合指标。 痛觉实验中还应该考虑痛刺激施加的部 位和面积。此外,痛阈存在很大的个别 差异,即使在同一个体身上,不同时间 或条件下进行测量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异 。 比彻曾经列举了几十种影响痛阈的因素 ,如年龄、性别、情绪、被试是否分心 、暗示、判断等精神因素以及自主性神 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室温、测量时间等 。 三、肤觉的分界 (一)区分一种感觉的标准 . 具有明显独立的感觉器官; .有特定的传导神经; . 投射到脑的不同区域; . 有特定的适宜刺激; . 从质上不同于其他感觉。 为了在各种不同性质的肤觉之间作出区分,就 必须控制各种刺激,使它们作用于皮肤的微小 区域,以发现那些对不同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 感受器;或者选择性地切断从感受器到中枢的 神经传导通路,观察所产生的后果。 (二)损伤法 1903年,黑德(HHead)等人用损伤法进行了 肤觉分解实验。他在自己的前臂上切断了桡神 经和浅表神经,观察所引起的感觉缺失和随神 经再生而发生的感觉恢复过程。黑德所得到的 结果相当复杂。最初神经切断使前臂相应部位 产生完全的肤觉缺失,但深部感觉未受影响。 在肤觉恢复初期,在完全缺失区周围出现一个 不规则的“中间地带”。 用暂时封闭的方法(如局部麻醉、中断 神经的血液供应或压迫神经等)所得到 的结果略有不同。例如,局部麻醉可以 使肤觉按触、痛、温、冷顺序消失,并 按相反的顺序得到恢复。 用其它方法进行暂时封闭可以得到不同 的顺序。这些结果提示,触、痛、温, 冷四种皮肤感觉是独立的,各有其独立 的机制。 18831885年期间,布利克斯、戈德施 尼德和唐纳逊在无毛发的皮肤表面印上 格子,然后用各种刺激逐点进行刺激, 观察不同点是否产生不同的感觉。他们 发现了皮肤上某些点分别对压、温、冷 和针刺产生反应。1894年,弗雷(Frey)分 出了痛点。 证实了皮肤不同的点分别感受不同的刺 激,而在同一皮肤点上不能引起性质不 同的感觉。 实验分析出的基本皮肤感觉有四种:对 毛发接触产生的触觉、对热刺激产生的 温觉、对冷刺激产生的冷觉和针刺产生 的痛觉,相应的感觉点分别称为触点、 温点、冷点和痛点。 1937年,斯克拉姆立克搜集了有关研究 的结果,得出了两点结论: (1)在皮肤的同一部位,触点、温点、 冷点和痛点的数目不同,其中触点和痛 点较多,温点和冷点较少; (2)在皮肤的不同部位,同一种感觉点 的数目不同。 (三)感觉点的稳定性 测得的感觉点不够稳定。例如,在一名 被试手背皮肤上划定区域内测量并记录 每个冷点的位置,几天以后测量同一区 域,发现用同样的刺激尽管能找到数目 大致相同的冷点,但这些冷点却并不都 在原来的位置上。 增加刺激的强度,测得的感觉点数目就 随之增加。 原因的解释: (1)实验误差。皮肤很容易发生形变, 所划的区域或图样不够准确、皮肤的表 面温度、刺激压力和持续时间上的微小 变异等均可能导致测量上的前后不一致 。支持这种解释的实验是用改进过的仪 器和方法进行的实验。 (2)一个强刺激的物理效应可以扩散到 相当大的皮肤面积。例如,增加刺激压 力即增加了发生形变的皮肤面积,提高 一个热刺激的温度即增加了皮肤受热的 面积等。作用于皮肤某一点的强刺激, 其作用可以波及距离刺激点相当远的皮 肤感受器,从而增加所测得的感觉点数 目。 四、肤觉的感受性 (一)触觉感受性 严格地说,“触觉”是一个统称,这里所 涉及的是被动触觉(触压觉),它是皮 肤受到外界机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 触觉感受器在有毛发皮肤中是毛发感受 器,在无毛发皮肤中是迈斯纳小体。 触觉感受性的测量用毛发触觉计进行。 就触觉的绝对感受性而言,头面部和手 指感受性较高,躯干和四肢的感受性较 低。 韦斯顿测量了20个身体部位的触觉绝对 感受性。结果身体两侧没有明显差异, 女性略高于男性。 (二)温觉和冷觉感受性 温觉和冷觉合称为温度感觉,分别对外 界热刺激和冷刺激产生反应。温度感受 器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长期以来许多 人曾认为罗佛尼小体是温觉感受器,克 劳斯末梢球是冷觉感受器。 同其他感觉相比,温度觉的感受性测量 存在着特殊性。动物研究的资料表明, 当皮肤适应于不同温度时,同样的温度 变化会导致不同的放电频率变化。除了 这个原因之外,温度感觉存在很大的适 应性。 (三)生理零度 生理零度是一种使人既不产生温觉也不 产生冷觉的温度,即温度感觉上的中性 温度。 生理零度就是自然的皮肤表面温度,这 个温度随身体的不同部位略有不同,耳 廓约28,前额约35,前臂约37。 没有衣服遮盖的皮肤表面平均温度约为 33。 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 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 生理零度不是固定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 化。 韦伯实验表明同样的温度可以对一只手是热 刺激,对另一只手是冷刺激。有三桶水,温 度分别是20、30和40,如将两只手分 别放入20和40水中约12分钟,然后放 入30水中,这时前一只手感到热后一只手 感到冷。这表明两只手由于原先的温度刺激 而处于不同的生理零度水平。 在生理零度的两侧存在一个狭窄的温度 范围,这个范围以内的皮肤温度变化不 引起温度感觉,这个区域就是中性区。 随生理零度的数值、刺激皮肤的部位、 面积、刺激温度变化速度等因素的不同 ,中性区可以小至0.01,也可大至8 。 生理零度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在这个 变化范围内并达到完全适应后,能够测 量温度感觉的阈限。当处于生理零度变 化范围的上限以外时,将出现持续的温 觉,这时可以测量冷觉的绝对和差别阈 限,但对温觉就只能测量差别阈限;同 样,当处于生理零度变化范围的下限以 外时,能测量温觉的绝对和差别阈限, 对于冷觉,就只能测量差别阈限。 肯沙罗的实验结果清楚地显示出温度感 觉的绝对和差别阈限是皮肤适应温度的 函数。如当皮肤适应温度为28时,降 低0.15产生冷觉,这是冷觉的绝对阈限 ;但是温度升高0.25时,被试感到的是 一个强度较弱的冷觉,这是冷觉的差别 阈限。 当温度增加到1以上时,出现温觉,这 是温觉的绝对阈限。当皮肤适应温度为 38时,增加0.2产生温觉,这是温觉 的绝对阈限;降低0.3时,被试感到一 个强度较弱的温觉,这是温觉的差别阈 限;当温度降低达0.7时,出现冷觉, 这是冷觉的绝对阈限。 这些结果表明,当皮肤适应于较低温度 时,温觉的绝对阈限升高;当皮肤适应 于较高温度时,冷觉的绝对阈限升高。 (四)影响因素 除了皮肤表面适应温度外,还存在着其 它一些因素能够影响温度感觉的阈限测 量,这些因素有刺激温度的变化速度、 刺激面积等。 亨塞尔的研究表明,如果刺激温度的变 化速度低于某个最小值,将不产生温度 感觉;同时,变化速度的影响依赖于皮 肤温度(生理零度)的高低。 同一个温度刺激作用于不同面积的皮肤 ,其效果是不同的。如用指尖接触一个 物体,很难判断其冷热;如果用较大面 积或整个手掌接触,就能得到清晰的判 断。 温度感觉的强度随着皮肤受刺激面积的 增加而增高。 男性和女性的冷觉绝对阈限在下午都比 早晨低,但是温觉绝对阈未发现这些现 象。 情绪紧张,肾上腺素等药物在一定程度 上也会影响温度感觉的绝对阈限。 (五)痛觉感受性 痛觉没有专一的适宜刺激。作用于皮肤 的机械的、温度的、化学的或电的种种 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使皮肤产生组 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都能产生痛 觉。 痛觉中包含较多的情绪、动机因素。 比彻曾发现,战场上遭受严重创伤的士 兵中只有三分之一要求使用吗啡(这些士 兵并未处在休克状态),但在普通外科手 术中,这个比例却高达80。比彻认为 这个差异可以用疼痛感觉所包含的情境 意义来解释: 对受伤士兵来说,疼痛意味着离开战场 ,因而具有积极意义;但对普通病人来 说,疼痛只具有消极和不幸的含义。 痛觉中包含情绪和动机的另一个例证是 安慰剂效应,在手术后疼痛的病人中, 强效镇痛药吗啡的有效率为75,但安 慰剂的有效率高达35。 痛觉绝对阈的测量结果表明: (1)身体不同部位的痛阈不同; (2)痛阈存在性别差异; (3)痛阈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 (4)痛阈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即使在 同一个体身上,痛阈也会因情绪、注意 力、暗示、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室温、测定时间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耐痛阈指受试在作出回避反应前能够承 受的最大致痛刺激的强度,即能够承受 的最大强度的痛觉。 耐痛阈比痛觉绝对阈和差别阈更多地受 到意志、情感、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它与个性心理特征有关。 皮特里曾发现,耐痛阈较高的受试具有 更大的图形后效。 我国的研究者发现,耐痛阈较高者常常 有较好的针刺麻醉效果。 五、肤觉的适应和相互作用 (一)触觉 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触觉强度减弱甚 至消失的现象就是触觉的适应。 经过一段时间后触觉的强度减弱,称为 不完全适应;触觉完全消失,就称为完 全适应。 1.触觉适应的匹配法 使用两个触觉刺激。第一刺激的强度前 后一致,并持续一段时间,称为;第 二刺激在持续过程的某一瞬间短暂地 作用于邻近点,称为刺激。在一系列 试验中,调的强度,使它引起的触觉 强度判断为与某一持续时间上的强度 相等。变化的出现时刻,即可揭示 随时间而发生的适应过程。 2.触觉适应 触觉适应的时间短,许多实验证明,当 刺激面积保持恒定时,刺激重量越小, 适应越快。 触觉适应时间与皮肤部位有关。 对于触觉适应的机制目前还未完全了解 。 肯沙罗等人认为,触觉适应是由于刺激 物失效不能激活感受器,而不是感受器 变得对刺激物不敏感。 (二)温度觉的适应 当刺激温度保持恒定时,温度感觉逐渐 减弱或完全消失的现象被称为温度觉的 适应。温度觉随刺激的持续而减弱称为 不完全适应,完全消失称为完全适应。 产生完全适应的皮肤温度存在一个范围。如将 手放在50以上或10以下的水中,就会出现 持续温觉和冷觉,而不会发生完全适应。 不同研究者得到完全适应的皮肤温度范围存在 很大差异,霍姆是545,格梯兹是12 42;而亨塞尔是从19到40。 原因可能是实验过程中控制刺激物的温度及皮 肤温度的条件、刺激部位及面积上的差异。此 外,受试在报告时始终保持同一标准也是相当 困难的。 肯沙罗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完全适应的 范围和速度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将一 个14.5厘米2的温度刺激器放在受过训练 的受试前臂上,由受试自行调整刺激器 的温度,标准是保持“刚可觉察到温觉或 冷觉”。这样,受试调节的刺激器的温度 范围就是完全适应的温度范围。 (1)完全适应的温度范围存在个别差异 ;(2)最初10分钟内适应速度快,然后 逐步变慢,到25分钟左右达到完全适应 ,适应的速度上也存在个体差异,但总 的趋势相同。 温度觉的适应速度与适应温度有关。一 般而言,偏离正常的皮肤温度越远,适 应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诡 觉 弗雷曾发现,在皮肤的某些冷点上施加 一个热刺激(45)可以引起冷觉,他将这 种热刺激引起的冷觉称为诡冷觉。 与诡冷觉相对应的是诡温觉,即用冷刺 激作用于温点而引起的温觉。诡觉的存 在可以作为肤觉特异说的有力佐证。 烫 觉 如果用较高的温度(45)作用于皮肤,可 以产生烫觉,如果刺激温度更高(50), 可以产生烧烫觉。 目前对烫觉的性质尚有不同看法:有人 认为烫觉在性质上不同于温觉和痛觉, 有人认为烫觉中包含有轻微的刺痛觉。 (三)痛觉的适应 痛觉的适应比较复杂。过去,多数人认 为痛觉是不能适应的,因为痛觉的生物 学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报警信号,如果 痛觉可以适应,那么就失去了这种意义 。然而,晚近的实验得出了一些相反的 结果,即痛觉能够适应,但对这些结果 的解释仍有分歧。 在黑迪、斯托威杰和霍尔夫曼的实验中 ,受试将手掌浸入盛有40一45.5热水 的恒温瓶中,同时尽可能地连续报告自 己30秒钟内的感觉。他们得到的结果是 ,痛觉强度是手掌浸入热水的时间函数 ,痛觉一般在手掌浸入后510秒内达到 顶点,接着出现适应,并在1520秒内 达到完全适应。轻微的或中等强度的痛 觉可以完全适应。 机械或冷刺激产生的痛觉可以完全适应 ,但用辐射热法得到的结果存在矛盾。 此外,对痛觉适应机制的解释也存在不 一致。 痛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痛 阈升高或痛觉强度降低及痛觉消失、痛 点移位等。 例如,黑迪曾发现,利用阻断手臂血液 循环而引起的手臂疼痛可以使额部痛阈 提高35。许多研究表明,痛觉对痛觉 的抑制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现 象的机制目前还不了解。 第二节 化学感觉 化学感觉包括嗅觉、味觉和普通化学感 觉。对引起这类感觉的刺激一般以化学 式进行分类和描述,如食盐、醋酸、臭 氧等。 嗅觉和味觉是高度发展了的感觉,它们 各有自己的感受器并产生不同性质的感 觉。但是,要区分出真正的嗅觉、味觉 和普通化学感觉,需要精细的观察和实 验。因为这三种感觉的感受器全都位于 相连通的口腔和鼻腔中,这给化学感觉 的实验研究带来了困难。例如乙醇是这 三种感觉的适宜刺激,当它的浓度(按重 量比计)达到044%时可以引起嗅觉,在 水中浓度达14%时引起味觉,浓度达25% 时能引起普遍化学感觉。 一、嗅 觉 嗅觉感受器位于嗅上皮内,位置在鼻道 上端的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鼻甲与鼻 中隔上均覆盖有粘膜,在鼻咽部分有腺 体状物覆盖,当它变得肥大(例如感冒)时 ,气味物质就不易到达嗅感受器。 嗅感受细胞的数量很多,例如兔子鼻子 每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就有150,000个嗅 感受细胞。 (一)嗅觉刺激物 引起嗅觉的刺激物质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具有挥发性。嗅觉刺激必须是 某种物质存在于空气中的微粒,固体的 嗅觉刺激物必须能在常温下把分子释放 到空气中去,液体也必须变成蒸汽才能 成为嗅觉刺激。 其次,具有可溶解性。嗅觉物质在刺激 嗅觉感受器以前,必须被粘膜所捕捉, 这意味着气味物质的微粒必须进入溶液 ,因此,它应该能溶于水。 除了挥发性和可溶解性以外,气味物质 还具有一些特征。例如,有气味的溶液 能吸收红外线或紫外线等。 对气味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可作出一些归 纳。总的说来,嗅觉刺激主要属于有机 物而不是无机物质。 (二)嗅觉研究中的变量 在嗅觉研究中,嗅觉物质的种类、纯度 、浓度、流速、体积流速、温度等因素 可以影响嗅感觉,因此它们就成为嗅觉 研究中的自变量。在研究嗅觉适应问题 时,刺激作用时间是自变量,感受性则 成为因变量。自变量确定后,其它影响 嗅觉的因素就是控制变量。 因变量一般就是受试的嗅觉反应,通常 是言语报告,包括嗅感觉的有无、性质 、强度和区别(同种物质强度差别或不同 物质的气味差异)。 嗅觉研究中应该仔细控制刺激物的纯度 ,因为不同的气味相互可以发生影响而 改变嗅觉的性质。 在嗅觉实验场所的设置上,应注意通风 ,使用的管子、瓶子、塞子和其它玻璃 器皿应仔细洗净,以免粘上有气味的物 质。 将气味物质直接导入鼻孔:刺激可导入 一个鼻孔,也可以导入两个鼻孔,还可 以把不同的气味分别引入两个鼻孔。 嗅觉刺激的强度(浓度)不仅影响嗅觉的强 度,而且对少数嗅觉物质来说,浓度的 改变还可以改变嗅觉的性质。 嗅觉刺激的浓度、流速、体积等变量的 控制与嗅觉实验方法和使用的仪器有直 接的关系。 冲淡法 嗅觉的绝对阈限是用产生嗅觉气味物质的最低 浓度表示的。冲淡法最早由瓦伦丁使用。他将 一定数量的气味物质封闭在一个薄壁玻璃管中 ,然后在一个容积已知的厚壁玻璃瓶中打碎玻 璃管,气味物质的浓度可以根据气味物质的数 量和玻璃瓶的容积计算出来。这样,使用不同 容积的玻璃瓶就可制造出浓度不同的气味。 冲淡法的另一种形式是亨宁所使用的。 他使用一系列容积相同的瓶子,在第一个瓶子 里放入一定量难溶于水的挥发物,使其完全挥 发;然后取第二个瓶子注满水,与第一个瓶子 相连通,使第二个瓶子中的一半水进入第一个 瓶子。这样,第一个瓶子中的气味物质就有一 半进入第二个瓶子。通过单向阀门将第二个瓶 子中的水排掉,并注入无气味的空气,这样, 第二个瓶子中的气味物质浓度就是第一个瓶子 中的1/2。同样可以得到浓度为第一瓶的 1/4、1/8的气体。 让受试去嗅系列浓度逐渐降低的气体 ,直到嗅不到气味为止,这时的浓度就 是嗅觉的绝对阈限。 套管式嗅觉计 套管式嗅觉计:由粗细不同的两个玻璃管组成 ,粗管内壁衬有嗅觉刺激物(有气味的固体物质 或吸附了有气味物质溶液的多孔材料),细管的 一头插入粗管中,另一头略为弯曲,可以插入 鼻孔。如果将粗管向外推出,则当受试吸气, 空气进入鼻孔前就必须经过有气味物质的表面 。粗管推出的距离越长,则空气与有气味物质 的接触面积就大,气味就越强烈。 这样,就可将粗管推出的长度作为刺激 强度的相对单位。这种设备可以简便有 效地控制刺激物的浓度(强度),它的 缺点是受试吸气的力量可大可小,速度 可快可慢,这些因素可能影响阈限的测 量结果。 (三)嗅觉感受性 嗅觉绝对阈限的首次测定是由费希尔和 彭佐德进行的。他们将一定数量的嗅觉 刺激物释放在一个标准的小室内,并以 此来确定刺激浓度。 (四)嗅觉的适应和相互作用 嗅觉刺激持续作用于嗅觉器官后,嗅觉 感受性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嗅觉适应 。 嗅觉适应可分成自我适应和交叉适应, 前者指一种刺激物持续作用后嗅感受器 对该种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后者指对一 种刺激的适应降低了对其它嗅刺激的感 受性。 研究嗅觉适应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 在嗅刺激持续作用的情况下测量气味消 失所需的时间;二是嗅刺激作用一给定 时间测量前后阈限的变化。 结果:增加嗅刺激浓度,则气味消失所 需的时间延长;刺激浓度等量增加,气 味消失所需的时间呈等量增加。 嗅觉的交叉适应只发生在某些物质之间 。例如,在樟脑、丁子香粉和桉树脑三 者之间存在交叉适应,但这三种物质的 适应基本上不影响对苯甲醛的感受性, 苯甲醛的适应对这三种物质的阈限也无 多大影响。 嗅觉的相互作用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 同的嗅觉刺激同时呈现时所发生的感觉 变化。 嗅觉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1)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各种气味成分 ;(2)产生一种与原成分相似,但又不 同于其中任何一种新气味;(3)掩蔽, 混合物中的某一种成分占优势,其他成 分很微弱或完全闻不出来;(4)中和, 各种嗅刺激彼此抵消,闻不到任何气味 。 二、味 觉 味觉主要用于分辨食物和药物的滋味。 味觉与有机体生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有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较大变化时 ,总是伴随有味觉的变化。病人和孕妇 的味觉变化是人们熟知的事实。 味感受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血液的化 学成分。如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大约12秒 就引起患者甜味的感觉。 味觉受到嗅觉的影响。当感冒引起嗅觉 失灵时,味觉的感受性大为下降。 味觉感受器是味蕾。成人的舌头和软颚 上大约分布有9000个味蕾,口腔的其他 区域也分布有少量味蕾。 舌面的不同区域对味道的敏感性有差异 。舌尖对甜最敏感,舌的两侧对酸、舌 根对苦、接近舌尖的两侧对咸最敏感。 (一)味觉研究中的变量 味觉刺激:在许多种味觉中,基本的只 有:咸、甜、苦、酸四种。四种基本味 觉分别由四类有味物质引起。四种味觉 刺激的性质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咸:典型刺激物是盐。NaCI在水中离解 为Na+和C1,两种离子对咸味的产生 均有作用。 甜:典型刺激物是糖。糖溶于水时不发 生离解,因此它是以分子形式起作用的 。 苦:典型刺微物为奎宁和各种生物碱。 人们对苦味刺激物的了解最少,但一般 而言,它与甜物质常有类似的物理、化 学性质,而且它在水中也不发生离解。 酸:典型刺激物为醋和各种稀酸。酸味 物质溶于水时都离解成1个H+和一个负离 子。H+是酸味的主要条件。 刺激浓度 刺激浓度。刺激浓度即味觉刺激的强度 。由于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有味物质的各 种溶液,因此,味刺激强度的常用单位 是百分比浓度和摩尔浓度。 味觉阈限单位通常用浓度单位表示。 刺激部位和温度 刺激部位。由于舌面的各个部分对各种基本味 觉的感受性不同,因此,刺激部位可以作为味 觉感受性研究中的一个变量。 温度。味刺激溶液的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复杂 的影响。因此,在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馆文化演出策划师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件
- 2025年生物实验员面试模拟试卷本科院校及答案
- 2025年仓储管理师库存管理考试题
- 2025年电子商务推广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顾问考试题库
- 说礼貌语做文明事课件
- 机油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年喷漆安全操作测试题及答案集
- 清溪县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
- 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板书设计优化策略
- JG/T 237-2008混凝土试模
- JG/T 232-2008卫浴型散热器
- 灭火员初级习题库
- T/CAQP 001-2017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
- 燃气入户可行性报告
- 技术赋能医疗创新-深入解析数字化口腔诊所建设指南
- 眼内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配送车辆消毒管理制度
- 理发店消防安全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