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起讫周次.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1.gif)
![[法律资料]起讫周次.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2.gif)
![[法律资料]起讫周次.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3.gif)
![[法律资料]起讫周次.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4.gif)
![[法律资料]起讫周次.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f6a9e51b-50a0-4b3a-b9b8-ca92f19f672d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分段能力指標學習目標教學活動概要教學活動重點教學節數教學資源評量方式六大議題十大基本能力第一週壹、我們的學校一、繽紛的校園(美勞、表演)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1.能感受生活中的事物、聲音、畫面等美感與情感。2.能觸發學習感知,感受校園中的景物之美。3.能用適當的媒材,記錄、表現學校的生活影像和自然景觀。收集校園人事物的動作表情和聲音。【活動一】:準備活動資料蒐集教學前可先預告,讓師生共同蒐集校園中自然與人文的聲音、影像資料。一、聲音蒐集1.將蒐集的聲音播放出來,讓學童從校園聲音中去了解每一段不同時間內進行的校園學習活動。2.教師提問:從這段聲音中,你聽見校園裡正進行哪些活動呢?3.請學童仔細聆聽後分析出來。二、聲音與時間你發現了什麼1.教師提問:這些活動中,有哪些人聲和自然的聲音?、在上學、放學等不同時間錄下的聲音都一樣嗎?2.學童自由發表。21.校園內人、事、物的動作、表情、聲音資料(圖片、影音媒材均可)。2.影音媒材播放系統。1.是否能感受出不同學習型態的趣味?2.是否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3.是否能產生主動參與發表討論的態度?4.是否能靜靜欣賞不說話的表演?【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了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了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三、校園中的樂音(音樂)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1.能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及說出曲名。2.能演唱歌曲西敏寺鐘聲。3.能用直笛吹奏下加一線的音。聆聽校園的鐘聲、哼唱盪秋千的曲調並進行音樂律動教學。【活動一】:唱奏西敏寺的鐘聲1.請學童發表:學校的鐘聲每天響了幾次?音樂都相同嗎?不同時段播放什麼音樂?2.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或說出曲名。3.隨琴聲唱西敏寺鐘聲的曲譜及歌詞。4.從曲譜中找出下加一線的音,並用直笛吹奏。5.用直笛吹奏西敏寺鐘聲的曲譜。1鋼琴或風琴。教學掛圖:高音譜表教具圖卡:節奏卡,拍號卡樂器:鐵琴、小碰鐘、三角鐵。1.是否能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或說出曲名?2.是否能用直笛吹奏下加一線的音?3.是否能演唱歌曲西敏寺鐘聲?4.是否能感受三拍子的律動?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環境教育】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九、主動探索與研究。第二週壹、我們的學校一、繽紛的校園(美勞、表演)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1.能感受生活中的事物、聲音、畫面等美感與情感。2.能觸發學習感知,感受校園中的景物之美。3.能用適當的媒材,記錄、表現學校的生活影像和自然景觀。收集校園人事物的動作表情和聲音。【活動一】:觀察與記錄1.請學童翻到課本學習單1,將自己的心得與觀察表達出來。2.展示蒐集的校園圖片,讓學童了解校園景觀與時間、天氣的變化有關。3.教師問:你覺得清晨與下午放學時的校園景觀有哪些不同?4.教師又問:從圖片的欣賞中,你發現校園景觀在不同時間,有哪些不同的變化?【活動二】:美的表現1.教師說明不同的人利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不同時間的景物,展示畫作或攝影作品讓學童感受不同表現方式的美感,並舉例說明:如畫家用彩筆及顏料來表現、攝影家利用照相或錄影的方式來記錄。2.教師可引導學童,發現光線的變化會影響校園景觀上的色彩,造成不同的視覺感受。3.討論後讓學童口頭發表。21.校園內人、事、物的動作、表情、聲音資料(圖片、影音媒材均可)。2.影音媒材播放系統。1.是否能感受出不同學習型態的趣味?2.是否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3.是否能產生主動參與發表討論的態度?4.是否能靜靜欣賞不說話的表演?【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了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了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三、校園中的樂音(音樂)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1.能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及說出曲名。2.能演唱歌曲西敏寺鐘聲。3.能用直笛吹奏下加一線的音。4.能感受三拍子的律動。5.能演唱歌曲盪秋千。聆聽校園的鐘聲、哼唱盪秋千的曲調並進行音樂律動教學。【活動一】:音樂與律動1.教師在進行歌曲的律動教學前,先請學童想像並做出盪秋千的搖擺動作。2.教師彈C大調音階上行和下行:每個音彈三拍的長度,學童隨曲調一個音搖前(或左)、一個音搖後(或右),音階愈向上搖晃動作就愈大,音階愈向下搖晃動作就愈小,再換成四分音和八分音的節奏做律動。3.彈盪秋千的曲調,讓學童一小節搖前(或左)一次,一小節搖後(或右)。4.哼唱盪秋千的曲調。1鋼琴或風琴。教學掛圖:高音譜表教具圖卡:節奏卡,拍號卡樂器:鐵琴、小碰鐘、三角鐵.是否能演唱歌曲盪秋千?【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環境教育】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九、主動探索與研究。第三週9/119/15壹、我們的學校二、動靜之間(美勞、表演)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1.能認識學校裡靜態與動態的活動,體認不同方式所引發的學習效果。2.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3.能藉由肢體的律動,讓學童欣賞、了解及親身體會不說話的表演奧妙。藉由觀察校園環境、聲音引導開發學童利用不同的感官來感覺週遭的環境。【活動一】:聲音引導1.教師舉例提問:校園中沙沙聲是來自什麼樣的活動?2.請學童自由回答。【活動二】:心情引導1.教師舉例提問:如果今天午餐有你很喜歡的菜,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2.讓學童發表想法。21.校園內人、事、物的動作、表情、聲音資料(圖片、影音媒材均可)。2.影音媒材播放系統。1.是否能感受出不同學習型態的趣味?2.是否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3.是否能產生主動參與發表討論的態度?4.是否能靜靜欣賞不說話的表演?【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的互動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三、校園中的樂音(音樂)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1.能哼唱學校鐘聲的曲調及說出曲名。2.能演唱歌曲西敏寺鐘聲。3.能用直笛吹奏下加一線的音。4.能感受三拍子的律動。5.能演唱歌曲盪秋千。聆聽校園的鐘聲、哼唱盪秋千的曲調並進行音樂律動教學。【活動三 】:音樂與律動1.隨琴聲熟練盪秋千的曲譜。2.熟唱歌詞。3.兩人一組,手拉手一邊搖一邊唱,跟著音樂的高低起伏搖晃。【活動四】:認識三拍子1.師生再次複習西敏寺鐘聲及盪秋千,教師並引導學童感覺這兩首曲子,在節奏上有無差異。2.學童試做課本練習,認知一小節有三拍的音樂組合可能性。節奏練習直笛吹奏依節奏長短做課本上的念一念的練習。1鋼琴或風琴。教學掛圖:高音譜表教具圖卡:節奏卡,拍號卡樂器:鐵琴、小碰鐘、三角鐵1.是否能感受三拍子的律動? 25.是否能演唱歌曲盪秋千?【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環境教育】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九、主動探索與研究。第四週9/189/22壹、我們的學校二、動靜之間(美勞、表演)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1.能認識學校裡靜態與動態的活動,體認不同方式所引發的學習效果。2.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3.能藉由肢體的律動,讓學童欣賞、了解及親身體會不說話的表演奧妙。藉由觀察校園環境、聲音引導開發學童利用不同的感官來感覺週遭的環境。【活動三 】:觀察與表現1.鼓勵學童上臺表演。2.教師引導學童了解,學校裡的活動、聲音,以及人與人相處、完成的工作,甚至情緒的感覺,都可利用肢體動作及表情來轉化表現。【活動四】:畫面的聯想1.學童進行分組並選定主題。2.將設計好的主題以個人或分組的方式上臺表演。3.教師提問:你覺得哪些同學的表演主題是很明顯的?把他們的表演主題表達出來!4.引導學童了解肢體動作可以表現生活中人、事、物的動作、情緒及感受。21.校園內人、事、物的動作、表情、聲音資料(圖片、影音媒材均可)。2.影音媒材播放系統。1.是否能感受出不同學習型態的趣味?2.是否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3.是否能產生主動參與發表討論的態度?4.是否能靜靜欣賞不說話的表演?【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的互動。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四、律動之美(音樂)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1.能樂於參與社區與學校的活動。2.能欣賞歌劇天堂與地獄序曲。3.能將肢體與音樂結合並表現出來。4.能捕捉生活中所呈現的律動與活力,並藉由創作與記錄表現出來。5.能透過線條、色彩、資訊的組合,表現律動與活力,其背景則加入個人創意聯想,使呈現方式具有獨創性。介紹天堂與地獄歌劇內容與康康舞曲,並進行音樂律動教學【活動一】:表演活動引導1.學童發表看過的表演活動(如音樂會、電影、舞臺劇等)。2.教師提問學校及社區舉辦過哪些表演活動?並請學童發表自己參加過哪些表演活動。【活動二】:引導1.列舉熟悉的知名卡通影片(例如:龍貓、小美人魚等),學童發表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影片。2.介紹康康舞曲在小美人魚的場景。【活動三】:欣賞與聆聽表達想法1播放天堂與地獄的序曲終尾音樂。學童發表聆聽感受。2分段播放,哼唱主題。3整曲播放,教師順著樂段閃示曲式卡。【活動四】:介紹天堂與地獄歌劇內容與康康舞曲的關係1.天堂與地獄歌劇序曲採用康康舞曲的旋律,當康康舞曲的音樂出現時,總是帶來熱鬧氣氛,並有舞蹈的表演。2.請學童發表蒐集的天堂與地獄歌劇故事,教師補充內容。3.再次聆聽康康舞曲。4.聽學童蒐集的康康舞曲錄音。5.說說不同版本、不同樂團的演奏速度、強弱。節奏練習將學童分成四組,各自設計表演動作。11.校園圖卡或幻燈片、校園裡的聲音錄音帶、幻燈機、錄音機、錄音帶。肢體活動圖片或影片。2.電腦設備、繪圖軟體。錄影機、錄影帶。畫架、畫板。3.鈴鼓。4.蒐集天堂與地獄歌劇序曲CD相關資料。5.繪圖用具。1.認識康康舞曲來自歌劇音樂2.會哼唱康康舞曲的主要樂段,並以肢體動作配合3.主動欣賞音樂表演活動4.參與表演。5.是否能觀察生活中所呈現的律動?6.是否能藉由創作與記錄並加入創意表現出律動與活力之美?【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1-2-5尊重兩性皆具有做決定的自主權。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的互動【資訊教育】1-2-1了解資訊科技在人類生活之應用。3-3-1能利用繪圖軟體創作並列印出作品。盡量使用自由軟體。【環境教育】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第五週9/259/29壹、我們的學校二、動靜之間(美勞、表演)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1.能認識學校裡靜態與動態的活動,體認不同方式所引發的學習效果。2.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3.能藉由肢體的律動,讓學童欣賞、了解及親身體會不說話的表演奧妙。藉由觀察校園環境、聲音引導開發學童利用不同的感官來感覺週遭的環境。【活動三 】:觀察與表現1.鼓勵學童上臺表演。2.教師引導學童了解,學校裡的活動、聲音,以及人與人相處、完成的工作,甚至情緒的感覺,都可利用肢體動作及表情來轉化表現。【活動四】:畫面的聯想1.學童進行分組並選定主題。2.將設計好的主題以個人或分組的方式上臺表演。3.教師提問:你覺得哪些同學的表演主題是很明顯的?把他們的表演主題表達出來!4.引導學童了解肢體動作可以表現生活中人、事、物的動作、情緒及感受。21.校園內人、事、物的動作、表情、聲音資料(圖片、影音媒材均可)。2.影音媒材播放系統。1.是否能感受出不同學習型態的趣味?2.是否能利用肢體表現校園中的事物或事件?3.是否能產生主動參與發表討論的態度?4.是否能靜靜欣賞不說話的表演?【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的互動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四、律動之美(音樂)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1.能樂於參與社區與學校的活動。2.能欣賞歌劇天堂與地獄序曲。3.能將肢體與音樂結合並表現出來。4.能捕捉生活中所呈現的律動與活力,並藉由創作與記錄表現出來。5.能透過線條、色彩、資訊的組合,表現律動與活力,其背景則加入個人創意聯想,使呈現方式具有獨創性。介紹天堂與地獄歌劇內容與康康舞曲,並進行音樂律動教學【活動一】:節奏練習介紹音樂家歐芬巴赫【活動二】:暖身活動1肢體活動圖片或影片。電腦設備、繪圖軟體。教學VCD。畫架、畫板。1.認識康康舞曲來自歌劇音樂2.會哼唱康康舞曲的主要樂段,並以肢體動作配合3.主動欣賞音樂表演活動4.參與表演。5.是否能觀察生活中所呈現的律動?6.是否能藉由創作與記錄並加入創意表現出律動與活力之美?【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1-2-5尊重兩性皆具有做決定的自主權。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諧的互動。【資訊教育】1-2-1了解資訊科技在人類生活之應用。3-3-1能利用繪圖軟體創作並列印出作品。盡量使用自由軟體。【環境教育】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第六週10/210/6貳、我們的社區一、生活的環境(美勞、表演)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8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涵。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0認識社區內的生活藝術,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行。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1.能體認並欣賞周遭環境中,互相協調、依存的關係。2.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認知融入於生活當中,進而了解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間的關係。3.經由了解,養成尊重生命、珍惜資源和愛護環境的情操。社區走訪校外教學【活動一】:活動預告1.教師先向學童預告,接下來的課程裡需不定時到社區裡走一走,觀察並記錄社區裡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物,例如:廟會、傳統市場、路邊或鄰居等,均是觀察的好地方。2.教師規畫訪查社區人們聚集的地點,及活動的日期,事先告訴學童,讓學童能準備好裝備。【活動二】:引導1.展示地區地圖,讓學童認識自己居住的地區及位置。2.教師提問:誰願意主動指出地圖上自己居住的地方並介紹自己住在哪裡?有哪些鄰居?3.讓學童以口頭或動作描述自家環境。4.教師提問:你覺得自家居住的內外環境如何?為什麼?5.教師提問:如果你覺得不好,該怎樣改進呢?6.讓學童自省,並口頭發表自己的想法。【活動三】:觀察與體驗具體描述1.教師提問:上課之前,老師要大家到社區去觀察,發現一些令你感動或難忘的事情,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記錄與大家分享!2.教師提問:你們怎麼知道這些地方?是經由家中長輩口述或是你自己發現的呢?3.讓學童思考然後回答。4.教師請去過社區人們活動或聚集場所的學童大略描述參觀的實際情況。21.社區環境的相關資料及圖片。2.規畫社區訪查的計畫與路線。3.環境地圖。4.戶外採訪裝備 (相機、底片、錄音設備、紀錄表和防晒等裝備)。5.傳統建築、寺廟和民間信仰的相關資料。1.是否能蒐集社區人、事、物的資料?2.是否能認識地圖上自家的位置?3.是否能自省居家環境的優、缺點及可以再改進的地方?4.是否能知道人們聚集與活動的地方座落於社區的何處?5.是否能主動參與討論?【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1-2-5尊重兩性皆具有做決定的自主權。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七、規劃、組織與實踐。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三、生活的記憶(音樂)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1.能了解民謠是歷史的一部分。2.能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3.能配合歌詞完成即興表演。4.能演唱歌曲祈禱。5.能欣賞客家歌曲催眠曲。牛犁歌歌謠欣賞,討論歌詞的意義,角色扮演歌詞中的角色,體會臺灣古老農村生活的情境。【活動一】:暖身活動1.觀察臺灣地圖,找出嘉南平原的地理位置。2.將學童所蒐集到的各式農村生活圖片展示在黑板上,以搭配歌曲教學。【活動二】:歌曲欣賞牛犁歌1.介紹嘉南車鼓調牛犁歌的由來。2.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的曲調及歌詞。3.討論歌詞中的詞意。4.用福佬語依節奏念一念歌詞。11.教學CD、CD音響、鋼琴或風琴。2.臺灣地形圖。3.節奏卡4.蒐集農村生活圖片。5.蒐集有人情味的小故事。6.蒐集客家族群的風土文物及地理資料。1.是否能說出牛犁歌是嘉南平原地區的嘉南車鼓調?2.是否能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3.是否能配合歌詞完成即興表演?4.是否能發表生活感受,演唱歌曲祈禱?5.是否能欣賞客家民謠催眠曲的美?【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3-2-1學習尊重兩性的行為。【家政教育】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第七週10/910/13貳、我們的社區一、生活的環境(美勞、表演)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8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涵。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0認識社區內的生活藝術,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行。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1.藉由參觀訪談的活動過程中,發現自我的存在,並肯定自我,發揮個人潛能,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2.培養尊重及學習不同族群的文化,引發欣賞鄉土藝術的內涵。3.認識鄉土文化藝術,進而落實鄉土教育。4.引發學童關心家鄉的情懷,進而更加珍惜鄉土藝術文化資源。社區巡禮拜訪參觀活動【活動一】:社區與環境-實地造訪1.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更深入了解社區人們聚集活動的地方?2.分組討論出各種記錄的方式,於出發參觀前準備好採訪用的器材。3.配合戶外教學的時間,教師和學童實地探訪社區人們聚集活動的地方。4.詳細記錄以下看到、聽到的事物:(1)人們聚集活動的地方有哪些?例如:寺廟、教堂等。(2)聚集活動的地點座落在何處?畫出相關的位置圖。(3)在人們聚集活動的地方看見或聽見什麼?(4)畫下或拍下建築的外觀形式。(5)你覺得社區裡人們聚集活動的地方有何意義或重要性嗎?5.向學童介紹社區裡特殊的鄉土文化藝術,例如:傳統建築、寺廟等,並提問:應該如何維護鄉土藝術呢?6.請學童翻到課本學習單3,將自己的社區觀察心得記錄下來。21.社區環境的相關資料及圖片。2.規畫社區訪查的計畫與路線。3.環境地圖。4.戶外採訪裝備(相機、底片、錄音設備、紀錄表和防晒等裝備)。5.社區環境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傳統建築、寺廟和民間信仰的相關資料。1.是否能發現生活中令人感動的事,並記錄下來?2.是否能口頭描述生活中令人感動的事?3.是否能遵守戶外參觀的規定?4.是否能仔細聆聽介紹?5.是否能主動參與討論?6.完成學習單3。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1-2-5尊重兩性皆具有做決定的自主權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七、規劃、組織與實踐。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三、生活的記憶(音樂)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1.能了解民謠是歷史的一部分。2.能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3.能配合歌詞完成即興表演。4.能演唱歌曲祈禱。5.能欣賞客家歌曲催眠曲。牛犁歌歌謠欣賞,討論歌詞的意義,角色扮演歌詞中的角色,體會臺灣古老農村生活的情境。【活動一】:即興演出1.請學童兩人一組上臺表演牛和農夫合力耕田的動作。2.說一說牛犁田時,要用到哪些工具?3.請學童模仿牛拉著工具犁田的動作。4.請學童模仿農夫催促牛前進的動作。5.兩人一組模仿農夫和牛犁田前進時,牛耍脾氣不向前走的情境。6.自由設計即興表演的情境。11.教學CD、CD音響、鋼琴或風琴。2.臺灣地形圖。3.節奏卡4.蒐集農村生活圖片。5.蒐集有人情味的小故事。6.蒐集客家族群的風土文物及地理資料。1.是否能說出牛犁歌是嘉南平原地區的嘉南車鼓調?2.是否能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3.是否能配合歌詞完成即興表演?4.是否能發表生活感受,演唱歌曲祈禱?5.是否能欣賞客家民謠催眠曲的美?【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3-2-1學習尊重兩性的行為。【家政教育】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第八週10/1610/20貳、我們的社區一、生活的環境(美勞、表演)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8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涵。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0認識社區內的生活藝術,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行。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1.藉由參觀訪談的活動過程中,發現自我的存在,並肯定自我,發揮個人潛能,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2.培養尊重及學習不同族群的文化,引發欣賞鄉土藝術的內涵。3.認識鄉土文化藝術,進而落實鄉土教育。4.引發學童關心家鄉的情懷,進而更加珍惜鄉土藝術文化資源。社區巡禮拜訪參觀活動【活動一】:發現美的元素細部與整體1.教師提問:寺廟和教堂,或其他與信仰相關的建築物中,哪些造形設計最吸引你的目光?2.請學童觀察並寫出建築裝飾的材質與花樣。3.教師詢問學童覺得哪些裝飾建築最吸引自己的眼光?4.向學童介紹不同的宗教信仰,並引導學童尊重不同宗教的禮儀。5.教師引導學童了解,在宗教的領域內,文化與藝術的表現可以保存得較完整。6.教師可讓學童了解,社區活動聚集的場所,除了活動中心、社區大學、公園及信仰中心之外,哪些地方也是人們活動聚集的場所呢?21.社區環境的相關資料及圖片。2.規畫社區訪查的計畫與路線。3.環境地圖。4.戶外採訪裝備(相機、底片、錄音設備、紀錄表和防晒等裝備)。5.社區環境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傳統建築、寺廟和民間信仰的相關資料。1.是否能發現生活中令人感動的事,並記錄下來?2.是否能口頭描述生活中令人感動的事?3.是否能遵守戶外參觀的規定?4.是否能仔細聆聽介紹?5.是否能主動參與討論?6.完成學習單3。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1-2-5尊重兩性皆具有做決定的自主權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七、規劃、組織與實踐。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三、生活的記憶(音樂)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1.能了解民謠是歷史的一部分。2.能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3.能配合歌詞完成即興表演。4.能演唱歌曲祈禱。5.能欣賞客家歌曲催眠曲。牛犁歌歌謠欣賞,討論歌詞的意義,角色扮演歌詞中的角色,體會臺灣古老農村生活的情境。【活動一】:引導教師請學童發表自己所蒐集的感人小故事新聞剪報,並分享心得【活動二】:歌曲教唱祈禱1.拍唸節奏卡2.拍唸歌詞節奏,討論歌詞的涵義3.拍唸音符節奏4.隨琴聲唱曲譜5.聆聽祈禱的音樂,發表感受11.教學CD、CD音響、鋼琴或風琴。2.臺灣地形圖。3.節奏卡4.蒐集農村生活圖片。5.蒐集有人情味的小故事。6.蒐集客家族群的風土文物及地理資料。1.是否能說出牛犁歌是嘉南平原地區的嘉南車鼓調?2.是否能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3.是否能配合歌詞完成即興表演?4.是否能發表生活感受,演唱歌曲祈禱?5.是否能欣賞客家民謠催眠曲的美?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3-2-1學習尊重兩性的行為【家政教育】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第九週10/2310/27貳、我們的社區二、數大就是美(美勞、表演)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1.能透過體會自然美,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2.能培養鑑賞自然之形、色與人為藝術的能力。3.能從自然界形成的造形、色彩,了解美的原則。4.能了解人為藝術對自然的模仿及再創造。透過欣賞和收集藝術作品圖片或影片,了解體會美。教學前先預告,師生必須共同蒐集資料及圖片。引導播放自然美景與人為藝術的影片、展示相關圖片。【活動一】:欣賞與體會自然與人為藝術之美1.學童觀察之時,教師以提示的方式,導引學童了解自然界與人為藝術的各種變化及面貌。2.引導學童欣賞課本圖片中所展示的動、植物或藝術品。21.圖片、幻燈片、影片。2.實物(如:植物、礦石等)。3.幻燈機、螢幕、電腦、網路。1.是否能觀察或發現美的事物?2.是否能說出美感經驗與同學一起分享?3.是否能根據美的原則舉例說明?4.是否能產生維護美的想法與行動? 【家政教育】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3-2-8認識食衣住行育樂等的美化活動。【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七、規劃、組織與實踐。八、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研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三、生活的記憶(音樂)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1.能了解民謠是歷史的一部分。2.能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3.能配合歌詞完成即興表演。4.能演唱歌曲祈禱。5.能欣賞客家歌曲催眠曲。牛犁歌歌謠欣賞,討論歌詞的意義,角色扮演歌詞中的角色,體會臺灣古老農村生活的情境。【活動一】:引導教師請學童發表自己所蒐集的感人小故事新聞剪報,並分享心得【活動二】:歌曲教唱祈禱1.拍唸節奏卡2.拍唸歌詞節奏,討論歌詞的涵義3.拍唸音符節奏4.隨琴聲唱曲譜5.聆聽祈禱的音樂,發表感受11.教學CD、CD音響、鋼琴或風琴。2.臺灣地形圖。3.節奏卡4.蒐集農村生活圖片。5.蒐集有人情味的小故事。6.蒐集客家族群的風土文物及地理資料。1.是否能說出牛犁歌是嘉南平原地區的嘉南車鼓調?2.是否能欣賞嘉南車鼓調牛犁歌?3.是否能配合歌詞完成即興表演?4.是否能發表生活感受,演唱歌曲祈禱?5.是否能欣賞客家民謠催眠曲的美?【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性別平等教育】3-2-1學習尊重兩性的行為。【家政教育】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第十週10/3011/3貳、我們的社區二、數大就是美(美勞、表演)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1.能透過體會自然美,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2.能培養鑑賞自然之形、色與人為藝術的能力。3.能從自然界形成的造形、色彩,了解美的原則。4.能了解人為藝術對自然的模仿及再創造。透過欣賞和收集藝術作品圖片或影片,了解體會美。【活動一】:美的顯微鏡1.教師提問:你覺得這些美麗的景物或人為藝術的特徵是什麼?2.分組討論形成的特徵。3.提示單純的秩序之美、韻律之美或反覆之美的特色。4.教師提問:你曾經在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据分析师高级面试题集
- 桡尺骨骨折课件
- 2025年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方案策划师招聘面试题解
- 2025年双语数学教学职位应聘面试攻略模拟题及答案解析民办学校
- 2025年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力行业安全监理员招聘安全知识预测试题集
-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一中学化学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南省扶沟高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法律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考察试卷及解析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 家政服务协议书范本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2
- NB-T 10435-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锁止机构通.用技术要求
- 学历认证授权委托书样本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汇编
- (高清版)JTGT 3360-01-2018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 gcp机构办公室工作计划
- 旅游学概论(郭胜 第五版) 课件 第1、2章 旅游学概述、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1.1.3茶云纹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 MT-T 1199-2023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