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故意伤害罪》word版.doc_第1页
《共同故意伤害罪》word版.doc_第2页
《共同故意伤害罪》word版.doc_第3页
《共同故意伤害罪》word版.doc_第4页
《共同故意伤害罪》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souask/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共同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是多发性犯罪之一,司法实践中,在多人参与的故意伤害犯罪中,各个共同行为在具体案件中实施的形式及行为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表现为相互混打,有的表现为一对一的分散殴打,还有的是多数人殴击少数几人或一人。从后果来看,有的造成单一的重伤或死亡后果,也有的一案中死伤后果并存。有的伤亡后果由一人所致,有的由数人共同所致。因此,对各个共同犯罪人定性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现行刑法对该方面规定的较原则,给案件的定性带来操作上的不便。其中,对未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的加害人怎样处理,在司法实践中争议最大,甚至,各地出现不同的判例。笔者现将办理案件中遇到的一些争议问题作粗浅探讨及分析,以求共识。争议一、在多人参与的一对一分散进行的故意伤害案中,各加害人的行为始终针对各自固定的对象实施,相互之间没有协调、配合的,如果有人造成他人死伤后果的,其他各加害人对该后果是否也应共同承担责任?有观点认为,各自加害人对共同斗殴行为所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都有预见,但都采取了放任态度,各个共同犯罪人也都实施了殴打他人的行为,只是各自实施的对象不同,共同犯罪人之间已构成共同犯罪,因此,每个共犯在刑事责任的承担上都要对全部共同犯罪人的全部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负责。笔者认为,虽然各加害人都有殴打对方多人的故意,但对其他加害人实施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没有起到作用,即对该危害结果没有共同的行为,因此,各加害人应只对自己的加害行为及其结果负责。但是,如果有人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后果的,除加害人外,本次犯罪活动的组织、策划、指挥者也应对此严重后果共同承担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对其他参与人,如果其行为符合寻衅滋事或聚众斗殴的构成要件,应承担寻衅滋事罪或聚众斗殴罪的刑事责任。如李某故意伤害一案:李某、许某与崔某、黄某发生争执,后崔某、黄某至李某处,与李某、许某发生互殴,其中李某与黄互殴,许某与崔某互殴。互殴中,李某掏出刀追打黄某,后李某追上黄某,用砍刀砍黄某,造成黄某重伤。本案中,虽然许某有殴打崔某、黄某的故意,但均系一对一的分散互殴,许某对李某实施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没有共同的行为,因此,许某应只对自己的加害行为及其结果负责,而不应对胡某的损伤后果承担共同责任,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许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争议二、对于共同加害人事前没有明确的伤害故意,但在共同加害中有人造成对方死伤后果的,其他加害人是否应共同承担责任?有观点认为,共同加害人之间事前没有明确的伤害故意,对其他人在共同加害中造成的死伤后果是预料之外,不应承担共同责任。笔者认为,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处理:1、如果行为人均知道当时的情况及使用的工具足以致人伤亡的,并均一起实施加害行为,后造成伤害结果的,对直接行为人应定故意伤害罪,对其他人也应以故意伤害罪处罚,但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胡某、王某、陈某、刘某故意伤害案:胡某在建房时因清理垃圾与邻居贾某争吵起来,后各持木棍互殴起来。胡的帮工刘某、王某、陈某见状也均持木棍殴打贾某,其中王某殴打了贾某的头部,后经鉴定,贾某头部伤势程度达轻伤。有观点认为,只有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他人员因未打贾的头部,损伤后果不是他们造成的,不构成犯罪。笔者认为,胡某、刘某、陈某、王某均一起用木棍殴打贾某,是共同加害人,是在一个故意范围支配下实施的相同程度的加害行为,均知道当时的情况及使用的工具足以致贾某受伤,造成贾某轻伤的后果没有超出他们的犯意,因此,胡某、陈某、刘某也应对贾某的损伤后果承担共同责任。2、如果共同加害人事前没有共同伤害的故意,也未预料会有明确的伤害结果,如造成伤害后果的,对直接后果的实施者和首要分子可定故意伤害罪,对于其他参与人不定故意伤害罪。如郭某、金某故意伤害案:郭某、金某均系某公司保安,一日,两人在门卫室当班时,卢某等人来向两人索要保护费,两人与卢某等人发生争执后,卢某等人殴打郭、金二人,后公司员工赶来,卢某等人逃跑,金某追上拉住卢某,郭某上前向卢某脸部打了一拳,致卢某鼻骨粉碎性骨折,人体损伤程度属轻伤。本案中,郭某、金某事前没有共同伤害的故意,金某拉住卢某时也未预料到会有明确的伤害后果,因此,郭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金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争议三、共同参与人事前有实施故意伤害的共同故意,在共同加害行为中,某人或某几人的行为强度明显超出了共同故意范围并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后果的,即实行过限,对其他共同参与人应如何处理?有观点认为,共同参与人事前均有共同加害的主观故意,客观上都实施了加害行为,因此,不论其当时的作用如何,是否直接致人重伤、死亡,都不影响其作为共同犯罪人的地位,应都对整个后果承担责任,都构成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笔者认为,首先要严格区别实行过限行为与共犯行为。认定一个行为是否为共犯行为,首先应要确定共同犯罪的故意范围,没有造成死伤后果的共同加害人因是出于故意伤害或杀人的一个概括性犯意,对重伤、死亡后果均在预料之中,行为人不但明知自己的行为危害社会,也都知道是在和别人一起实施这一行为。其次,所有行为人的主观意向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表现就是他们主观意向都是朝同一个特定的犯罪事实或结果展开,共同故意的一致性联系在实际上往往存在程度上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所有行为人是在一个故意范围支配下实施的不同程度的加害行为,不影响共同故意的存在,所有行为人的行为是共犯行为。如黄某、彭某故意伤害案:黄某、彭某因赌博与李某等人发生争执,黄、彭被李某等人殴打,黄、彭商量后决定报复,后两人遇见李某,彭某即在其面包车上拿了块钢板冲了过去,黄某在彭的车上拿了把匕首也冲上前,彭用钢板打李某,黄某用刀捅李某,致李某死亡,后经鉴定李某死亡原因系被刀捅所致。笔者认为,彭某、黄某当时均有共同伤害李某的故意,是出于一个共同的犯意,都明知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而且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后都知道是在一起实施这一行为,黄某拿刀捅李某的行为未超出彭某故意的范围,与彭某拿钢板殴打相比,只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因此,黄某的行为不属实行过限,彭某、黄某的行为系共犯行为,对彭某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对实行过限行为,笔者认为应由实行过限者单独承担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的罪责,其他加害者则只对预谋实施聚众斗殴或寻衅滋事罪来承担刑事责任。关于实行过限,司法实践中一般存在三种情况:1、共同实行犯明显超出了预谋、纠集的范围,实施了致人伤亡的行为,笔者认为此时实行犯的行为就是实行过限,应单独承担责任。如朱某故意伤害一案:杨某与邻居石某因琐事发生争吵,杨认为石蛮横,后即叫来朱某、袁某,要“教训”一下石某,明确吓唬吓唬就可以了。后杨、朱、袁在杨某家门口与石某又发生争执。争执中,朱某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捅了石某一刀,致石某轻伤。笔者认为,朱某的行为明显超出了预谋范围,系实行过限行为,应单独承担责任,杨某、袁某对该后果不应承担责任。2、在没有纠集、预谋的情况下,临时与他人发生徒手互殴,虽然共同实行者均有殴打对方的故意及行为,但在共同实行殴打行为中,某人明显加重打击强度,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的后果。笔者认为,这种出乎其他实行犯意料之外的重度加害行为,应当由实行过限者对死亡结果单独承担责任。如李某、官某故意伤害案:李某、官某在玩游戏机时与机主居甲、居乙发生争执并扭打起来,李某在扭打中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把水果刀捅了与其互殴的居甲及与官某扭打在一起的居乙各一刀,致居甲死亡、居乙轻伤。笔者认为,虽然官某有殴打对方的故意,并实施了互殴行为,但是在互殴中,其徒手斗殴,没有造成对方伤亡的后果,李某突然拔刀捅人是其犯意、预料之外,李某是实行过限的行为。因此,官某不应对居甲死亡及居乙的轻伤后果承担责任,应由李某单独承担故意伤害的罪责。3、实行过限中起帮助作用的情况。帮助犯的伤害故意是通过被帮助人实现的,如果被帮助的人实施了超出帮助故意范围的其他行为,就发生了实行过限问题。故意伤害罪中被帮助的人实行过限,具有不同于其他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的情况。一是被帮助的人在实施过限行为时,没有利用帮助犯所提供的帮助。对这种情况,应由实行过限者单独承担罪责。二是被帮助的人在实施过限行为时利用了帮助犯所提供的工具。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被帮助人是否利用帮助犯的帮助,如果超出了其伤害帮助故意的范围,也应属于实行过限,帮助犯对被帮助人的过限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如陈某、吴某故意伤害案:陈某与在其店里玩游戏机的谈某等人发生争执,谈某等人将陈某的游戏机砸坏后即逃,陈某及其亲属吴某追赶谈等人,后谈某被陈某追上,两人扭打在地上,后吴某赶到,趁陈某将手持砍刀的谈某压在地上时,也一起殴打谈,将谈制服,谈停手后,陈某突然夺下谈手中的砍刀,向谈连砍数刀,致谈重伤。笔者认为,吴某在陈某与谈某扭打时帮助陈某殴打谈,该行为系帮助行为,在吴的帮助下将谈制服后,陈某突然夺刀将谈砍伤,超出吴某伤害帮助故意的范围,该行为是陈某一人所为,陈某是实行过限,吴某对被帮助人陈某的过限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吴某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争议四、纠集者纠集他人时没有明确讲要打架,后纠集者也没有实施伤害他人的行为,而被纠集者实施了伤害行为并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对纠集者应怎样处理?有观点认为,纠集者没有故意伤害的共同故意,也没有共同伤害的行为,对被纠集者造成的伤害后果,纠集者不承担共同责任,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笔者在办理案件中遇到多起类似案件,纠集者叫人时往往都没有讲明来打架,但被纠集者往往都预料到可能要打架,有时就带着打架工具过去。笔者认为,在纠集者纠集他人时语言较笼统,没有明讲要斗殴的情况下,其主观故意应是不明确的,要看后来其对情况发展的态度及客观行为,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处理:1、如果纠集者纠集时没有明确讲要打架,后也没有指使被纠集者实施伤害行为,在被纠集者实施伤害行为时,纠集者进行了积极的阻止,说明其叫人来没有伤害的故意,虽然后造成人员伤亡的后果,纠集者也不应承担共同责任。如马某、唐某、余某故意伤害案:马某(女)在小店里购物时,与店主陆某夫妇发生争吵,马某认为自己吃亏,就打电话给男朋友唐某讲“在村口小店买东西,被店老板他们骂了,你过来一下”,后经人劝说,马某正欲离开,唐与余某等3人拿着木棍赶到,马某拉住唐某说:算了,不要打架。唐某甩开马某,冲进店里,陆某见状也拿一木棍,唐某、余某用木棍殴打陆某,致陆重伤。承办人认为,马某叫唐某来没有明确讲要打架,虽然唐某等人作了打架的准备,但后马某见唐某等人拿着工具要打架,即进行了劝阻,说明马某当时主观上没有伤害陆某的故意,因此,对唐某、余某殴打陆某造成陆某重伤的后果,马某不应承担共同责任。2、如果纠集者纠集时没有明确讲要打架,但在被纠集者实施伤害行为时,纠集者在现场,不进行阻止,放任被其纠集来的人的伤害行为的实施,如造成伤亡后果,纠集者应承担共同责任。如程某、王某、丁某等人故意伤害案:程某(女)因琐事与宋某发生口角,程某即打电话给老乡王某讲“我被人欺负了,你过来一下。”王某与丁某等3人至程某处,见正在与程某吵架的宋某后,王某等人对宋某拳打脚踢,并就地拿了拖把、凳子殴打宋某,程某站在边上看着,宋某被打后脾脏破裂,损伤程度达重伤。笔者认为,虽然程某叫王某来时主观故意没有明确讲要打人,但其对后来王某等人殴打宋某的行为不阻止,放任王某等人的行为,说明殴打宋某在其主观故意的范围内,虽然其没有动手,其作为王某等人的纠集者应对全案承担责任,应与王某等人共同承担故意伤害的罪责。共同故意伤害案件的认定共同故意伤害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在共同伤害故意的心理支配下所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共同故意伤害犯罪发案率高,涉及人数多,案情复杂多样,因此,要准确地界定其性质、状态并进而解决其定罪量刑问题。以下试从简单的共同伤害、复杂的共同伤害、共同犯罪中止以及行为的实行过限等方面略作分析。 1.简单的共同故意伤害行为简单的共同故意伤害行为,又称共同正犯或共同实行犯的故意伤害行为,是指在各共同犯罪人之间没有行为上的分工,即各共同犯罪人都共同直接地实施了故意伤害构成要件的行为。共同故意伤害实行犯在主观上除了有共同伤害故意外,在客观上还有共同实行伤害的行为,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共同伤害实行犯共同追求一个或多个伤害结果,无论追求一个伤害结果还是数个伤害结果,各共同犯罪人实行的伤害行为相互协调配合,构成个共同犯罪行为的整体。由于各实行犯行为与伤害的结果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应对这一共同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当共同伤害行为人已着手对他人实施伤害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伤害结果没有发生时,共同故意伤害人都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未遂;当共同故意伤害实行犯中有一个人的行为造成了伤害结果的发生,尽管其余共同参与者并不是伤害结果的直接实施者,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应认为全体共同犯罪人均已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既遂。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二人以上共同对一个人实施暴力打击,结果被害人被打成轻伤或者重伤,但经过公安机关下大力气侦查,根本无法查明究竟是哪一个人的行为直接造成的伤害。对此,怎样处理,在司法机关中出现不同主张。有的主张,对各被告人按故意伤害罪的共犯处理;有的则主张,既然无法查明伤害是何人造成的,就没有根据将此伤害结果归罪于任何人,法院不能受理此案。笔者认为,后一种意见是不正确的。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规则,要求认定犯罪,必须做到“证据确实、充分”,这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问题在于对哪些事实必须达到上述需求。对于故意伤害罪来说,行为人是否对他人实施了伤害行为,有无伤害的故意,伤害结果与行为人的伤害行为有无因果关系等等,当然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才能作出结论。假如某人用乱棒将他人打死,显然不能要求证实被害人死于第几棒。对于共同犯罪案件来说,情况显然更为复杂。共同犯罪的成立,并不要求每个参与人都直接实施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的行为,如故意伤害罪的伤害行为,也不要求每个参与人的行为都与犯罪结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要共同行为人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参与了伤害他人的行动,伤害结果确实由参与人所造成,无论是由哪一个人行为所直接引起,其他人都应当对伤害结果共同负责。惟有这样,才符合共同犯罪的责任原则,也才能不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当然,处理上述案件,有两点应当注意:其一,在二人以上共同殴击他人致人伤害或伤害致死的案件中,经查明有的人有伤害的故意,有的确无伤害他人的故意的,对后者不宜按故意伤害罪的共犯处理。其二,在共同殴击他人致伤或致死,又不能查明何人的行为是致伤、致死的直接原因条件下,应当根据各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等,确定其应负的刑事责任程度。关于共同故意伤害实行犯的犯罪中止问题。一般认为,当共同伤害实行行为人中的一部分人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阻止或防止了伤害结果的发生,这部分故意伤害实行犯即构成了故意伤害罪中止;其他没有中止意图和中止行为的人则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如果共同伤害实行犯中的一部分人自动放弃故意伤害行为,甚至采取了阻止其他共同伤害实行犯的犯罪行为,但仍没有避免伤害结果的发生,则均不成立中止犯,而应以故意伤害罪既遂犯论处,对于采取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量刑上可酌情从轻处罚。司法实践中,关于简单的共同故意伤害犯罪,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共同故意伤害犯罪行为的实行人事前有明确的伤害故意,经过共同协商并付诸实施造成伤害结果的,一般都应认定故意伤害罪。对主犯和直接实施者按伤害结果量刑,对其他参与者(通常为从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没有造成伤害结果的,可视其未遂或者中止的原因,定罪并从宽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行政处罚。(2)共同故意伤害中,实行人事前没有明确的伤害故意,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使用的工具的物理、化学属性,其他行为人知道足以致人伤亡(如实行行为人携带凶器、硫酸等),并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伤害结果的,对直接行为人应定故意伤害罪,对其他人也应以故意伤害罪认定(无预谋的共同犯罪),但可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共同行为人事前没有共同伤害的故意,也未预料会有明确的伤害结果,如一般赤手空拳的群殴行为,如造成伤害后果的,对直接后果的实施者和首要分子可定故意伤害罪。对其他参与人一般不宜定故意伤害罪。没有伤害后果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与者,如具备聚众斗殴罪构成要件的,可定聚众斗殴罪,情节不太严重的,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4)在共同故意伤害实行犯的犯罪中,有时会出现两个“不明”,即伤害结果由谁直接造成的不明或整个伤害行为由谁组织、领导的不明。对于伤害后果由谁直接造成不明的,有主与从之分的,按作用不同分别量刑,没有主从之分的,参与人一律按犯罪后果定罪量刑;由谁组织不明的,由后果的直接造成者负主要责任,其他人依法从宽处罚。(5)故意伤害罪中的片面共犯问题。即参与犯罪的人中一方有同他人实施伤害犯罪的共同故意,暗中配合他人实行犯罪,而另一方却不知道有人配合自己实施犯罪的情况。如果伤害结果是由于故意伤害行为人造成的(是在片面共犯的帮助下),则片面共犯和故意伤害行为人都应定故意伤害既遂;如果片面共犯的帮助行为没有导致伤害结果发生的,对片面共犯及实施伤害行为人都应定故意伤害罪未遂。(6)伤害行为的同时犯。二人以上同时或先后故意对某人实施伤害行为,但是彼此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没有联系,如甲在伤害乙时,丙与乙也有仇怨,丙也对乙实施了伤害行为,如果能够区分伤害结果的,由谁造成的就由准承担故意伤害罪既遂的责任;如果不能认定伤害结果是由谁直接造成的,则对同时实施者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2.复杂共同故意伤害犯罪复杂共同故意伤害犯罪,是指共同故意伤害犯罪人之间存在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与帮助犯分工的共同故意伤害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存在共同犯罪人之间的关系对故意伤害犯罪的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影响问题。一般来说,当共同故意伤害犯罪的实行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时,如果未遂是出于组织犯、教唆犯或帮助犯意志以外的原因形成的,则实行犯与组织犯、教唆犯或帮助犯都构成故意伤害未遂。当共同故意伤害的实行犯在犯罪过程中中止了犯罪,如果中止系出于组织犯、教唆犯或帮助犯意志以外的原因,则实行犯中止的效力不能及于组织犯、教唆犯或帮助犯,后者应分别以故意伤害罪的预备犯论处(在预备阶段中止犯罪时),或者以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犯论处(在实行阶段中止犯罪时)。如果情况相反,即故意伤害的实行犯的中止不是出于实行犯的意志,而是出于教唆犯或帮助犯、组织犯意欲中止故意伤害结果的发生,并已阻止伤害结果的发生的,则教唆犯或组织犯、帮助犯分别单独成立中止犯,实行犯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犯;如果实行犯在教唆犯或帮助犯、组织犯的劝说后也自动中止了犯罪,则教唆、组织、帮助、实行犯都构成故意伤害的中止;如果实行犯不听劝阻,执意要给被加害人造成伤害结果,而教唆犯、帮助犯没有有效地防止伤害结果的发生的,则教唆犯、帮助犯与实行犯均成立故意伤害的既遂,但应对教唆犯、帮助犯为中止实行犯的伤害行为而采取劝说阻止行为的情节,在量刑上给予酌情从轻考虑。3.共同故意伤害犯罪案件中的过限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简单的共同伤害实行犯还是复杂的共同故意伤害犯罪中,都存在实行过限问题。共同伤害实行过限又称共同伤害犯罪中的过剩行为,是指实行犯实施了超出共同伤害犯罪故意的行为。在共同伤害实行过限的情况下,实行过限行为的人,当然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对没有实行过限行为的其他共同伤害行为人应如何处理呢?我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行为人只有在对某一危害结果主观上是有罪过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而过限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的范围,所以应当由实行人对过限行为单独承担刑事责任,其他共同犯罪人对过限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处理实行过限的原则。在共同故意伤害犯罪中,实行过限通常包括下面三种情况:(1)共同故意伤害实行犯及其实行过限。在共同故意伤害案件中,行为人共同实行伤害行为,如果某人实施了超出预谋的伤害行为,如原先共同行为人只预谋将被害人砍去手臂,挖去眼睛等,但某人却实施了杀人行为,对此,其他共同行为人不负杀人的刑事责任,而由超出伤害故意人对过限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共同伤害实行行为人中有某人临时起意要杀死被害人,其他共同参与人知情或明显能够阻止而不阻止,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也属于普通的实行犯的实行过限呢?如甲、乙二人共谋伤害丙,在伤害行为过程中,甲说,干脆将丙弄死算了,或甲的行为是明显的致丙死亡的行为,乙既不制止也不表态,在这种情况下,乙是否对甲的故意杀人行为负刑事责任?如果甲是故意伤害实行过限,乙对此就不负刑事责任。否则,乙就应承担故意杀人伪刑事责任。笔者分析,甲杀人行为虽然是临时起意,但乙并非全然不知,是能阻止而没有阻止,却采取了一种放任、容忍的态度,表明甲的杀人行为并不违背乙的意志,因此尽管乙没有亲手实施杀人行为,也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可以说甲的杀人行为不是共同伤害的实行过限。但如果甲是临时起意杀人,乙也已察觉而且采取了阻止措施,但客观上杀人行为只是在瞬间发生并且不可能阻止,在这种情况下,对乙只认定故意伤害罪,不承担甲的过限行为的刑事责任,即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2)故意伤害的教唆犯与实行过限。被教唆的人在实行教唆犯的伤害意图过程中会出现“不及”与“过”的情况。所谓“不及”就是被教唆人只实施教唆的部分犯罪。例如甲教唆乙伤害丙,乙只是将丙打了一顿,并未将丙致伤,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