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书]科技写作.doc_第1页
[应用文书]科技写作.doc_第2页
[应用文书]科技写作.doc_第3页
[应用文书]科技写作.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我的专业兴趣与妄想姓名:胡兴礼年级:2007级专业:农学学号:070901110084我的专业兴趣与妄想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人应该有若干的爱好,而且这个爱好是伴随你一生的,并不是等到老了才说喜欢什么,要去学什么。这个爱好是与你的职业无关的,有了这样的爱好以后,你的生活才是更完美的。我时常在想,我有兴趣爱好吗?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我一直追求的是休闲、舒适的生活,我是从来不大愿意在某一方面付出太多,所以也注定了我是收获不多。记得刚进大学时,有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表,其中有一项是爱好、特长。我总是填不出来,看到旁边的人写打篮球、乒乓球、打羽毛球之类的,我也跟着写。那时的自己很不了解自己,有点随大流。就是自己选择读的这个专业,听到别人说读这个专业没前途,我也会垂头丧气很久。直到现在,我才重新认识了自己,原来我从小就开始对某一样东西很钟情了,那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对农学专业的一些学生来说,他们的妄想是希望我们学的农学专业得到政府、学校高度重视和支持,希望他们加大对农业以及学校科研投资,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以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而我是从结合农业经济和诗歌主题来谈谈谈我的妄想。首先,从西周末年开始,中国文学史上充满着对战争厌倦的眼神,充斥着对战争的诅咒与控诉,还有因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而引起的忧虑和哀伤:“王事靡监,不能靲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诗经唐风鸨羽)“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经、小雅鸿雁)“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诗经小雅何草不黄,这时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性命之忧,更多的是他们不能尽孝尽慈的心灵煎熬。建安文学因为凝结着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对生民的怜悯而形成独特的建安风骨。一代英雄曹操,面对战争惊人的破坏力仍不免吁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杜甫的兵车行中用大段记言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百姓面对战争的真实心态:“行人但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战争引起的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是普通百姓最直观的灾害。“行人”的大段告白中重点突出了被战争毁坏了的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荆棘丛生,百姓在战争的缝除中无处求生的情形。诗人在诗的末尾发出生男不如生女的感慨,正是在绝望的状态下对常规思维的一种反向表达。 其次,中国之所以出现隐逸文化,与农业经济形态不无相关。礼记称:“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安土与乐天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展示了出来。这种民族性格体现在文人士大夫身上,山水田园也就隐含了独特的安贫乐道、隐逸逍遥等人文因子。诗经中已经有了隐逸思想的萌芽:“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在采桑的闲暇中,“桑者”的视角和情感体验已渐渐从具体的劳动形式解脱出来,有了将田园作为审美观照的朦胧意识,并且成功地实现了精神超越,体验到了属于高级精神层次的悠然之美。山水田园造就了士人的审美趣味,而山水也随着士人的视野正式进人文学题材。陶渊明率先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他的诗句构建了一个静谧的田园世界,将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的性格完整地展现出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透露的是诗人在田园问的自足,“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下的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独特体验。这种独特的心理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经济主导的生活方式造就的。再次,农业经济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为基础,人们用“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来解决自己的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问题。早在父系社会晚期,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之女一声“候人兮猗!”即开创了中国古代女性“家园守望者”的形象。中国文学史上,女性在满怀希望的等候中及希望破灭之后抒发的重重叠叠、反反复复的哀怨形成一部洒洒洋洋的弃妇、闺怨诗史。诗经中,有女性被抛弃后发出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卫风氓)的理性反思,也有“能不我畜,反以我为仇”(邶风谷风)的倾情控诉。汉乐府中,“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白头吟),写就的是女子的爱情受挫后的清醒与痛楚。这些民歌乐府中因保留了更多民问原生态感情而真实。从汉乐府开始,闺怨诗中有大量代言体出现,这类诗作者大多数是男性,他们以自伤身世的女性形象出现,虽然他们多有借女性爱情失意之杯浇自己政治失意块垒的动机,但是闺怨题材的反复使用,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在古代社会农业经济环境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感情失衡的真实情状。另外,农业经济靠天吃饭,掌握好时节是生产顺利运行的关键。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以胜食也。”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自然节候的变化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季节出现不同的物候特征,需要随之进行不同的农事活动。从播种、生长到收获,无不需与四时、四季相对应,人们不能不对时节予以特别的关注,这造成了人们对季节交替、时节运行的特殊敏感。文心雕龙物色曰:“春秋代序,阴阳惨好,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流逝即是过往,这种不可逆性使人们生发出时光飘逝的迅疾和人生苦短的诸般无奈。谢灵运豫章行这样表述:“短生旅长世,恒觉白日欹。览镜睨颓容,华颜岂久期?苟无回戈术,坐观落崦嵫。”坐看时间流逝,生命渐老,却悄然无奈,如何不动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永恒的月与人短暂的生命形成映照,凝出一种旷古哲思。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学农学的大学生,我的专业兴趣与妄想是谈谈中国的农业经济对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的影响。从农业经济与文学关系这一层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我们可以对其主题的形成获得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诗歌的内涵进行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农业经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对中国人的思想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