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当前猪病流行动态及防治策略杨汉春.doc_第1页
[农业]当前猪病流行动态及防治策略杨汉春.doc_第2页
[农业]当前猪病流行动态及防治策略杨汉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猪病流行动态及防治策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杨汉春 一、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动态病原多重感染与继发感染十分普遍。近几年来猪病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所致,而是以两种以上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又称共感染)所造成的,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大。多重感染包括病毒的多重感染,细菌的多重感染以及病毒与细菌的多重感染。在病毒的多重感染中,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以及伪狂犬病病毒之间的多重感染最为严重,由此造成猪群的双重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细菌的多重感染主要涉及猪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等。病原的继发感染在规模化猪场十分普遍,特别是在猪群存在原发性(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肺炎支原体)情况下,一旦出现应激因素和营养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细菌性的继发感染。猪呼吸道疾病是养猪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危害严重的疫病,规模化猪场无一不存在,发病率通常在30%60%,死亡率5%30%,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预防和控制十分棘手。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到育肥猪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往往不是单一病因所致,而是多病原所造成的(即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引发PRDC的病原可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感染病原,主要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二是继发性感染病原,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沙门氏菌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的再度肆虐。2006年始发于我国南方数省,并以无法阻挡之势,波及我国主要养猪地区的所谓“高热病”疫情,使我国养猪业再度经受了一次沉重打击,损失巨大,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猪存栏量减少60%以上,不少中小型猪场因此而倒闭,此次疫情造成的损失要远大于1996年暴发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和2002年暴发的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所致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目前已认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新变异流行毒株是此次疫情的原发性病原(或之一)。农业部兽医局已公布“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至今在不少规模化猪场因此次疫情所产生的影响仍在持续。猪圆环病毒是我国养猪业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我国养猪生产经历前几年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之后,圆环病毒病(PCVD)似乎变得平稳下来,但实际上由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的诸多问题,如断奶后消瘦、呼吸道疾病、皮炎与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等,仍十分严重。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越益加重,特别是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双重感染,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何有效控制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猪瘟的控制难度加大,发病率高。近年来,猪瘟疫情十分不稳定,发生猪瘟的猪场增多,而且都是典型的猪瘟。猪场种猪的猪瘟带毒和持续感染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猪瘟的控制不能松懈,种猪场猪瘟带毒的净化势在必行。关注猪流感和一些还不为我们所认识的疫病。近年来暴发猪流感的猪场很多,猪流感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的主要疫病之一;猪增生性肠炎可能是腹泻性疾病的病因之一;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在我国猪群中较为普遍,对哺乳仔猪的致病性和繁殖母猪的危害值得关注。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养猪业生产的危害和对疫病控制的影响继续加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型感染两大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很大。目前我国蓝耳病阴性场屈指可数,圆环病毒型阴性场几乎不存在。由此导致猪群免疫功能和健康水平下降,猪群对疫病的易感性增强,成为近年来猪越来越难养、病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是潜在的杀手。在此情况下一旦风吹草动,猪群就会发病。另外,饲料来源的真菌毒素中毒引起的免疫抑制也应加以重视。二、防治策略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应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观念,坚持“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是基础,疫苗与药物预防是手段,诊断与监测是保障”的理念。改善猪场的环境条件,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效性。良好的卫生环境和严格、规范的消毒措施,可有效防止场外疫病传入猪场。降低猪场原发性感染疫病的感染率,杜绝或减少继发性感染的几率。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产房与保育的全进全出,减少和杜绝应急因素,做好通风与保温等措施,避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用好料,保证猪群充足的营养,改善猪群的健康状况,保证和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使用一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营养素,如黄芪多糖。加强对饲料来源(如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等)污染的生物因子的检测力度。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建立猪场科学的免疫程序。改变药物治疗的观念,实施药物预防与保健体系。通过制定猪场完善合理、科学的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有效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加强疫病诊断与监测。对发病猪群要及时诊断,做好平常的监测与检测,摸清猪场多重感染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疾病的种类,建立猪场完善、合理的监测方案。实施种猪场免疫净化,建立健康的种猪群。 本期特邀专家简介: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农业部预防兽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兽医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新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评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畜禽传染病诊断与防治。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从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和脑心肌炎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