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I 摘 要 本文介绍了 DC-DC 开关电源变换器各种拓扑结构及其基本原理,重点讲述 了降压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描述了 DC-DC 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以及现如今在 开关电源变换器中广泛使用的软开关技术也有了详细的介绍,同时,详细阐述了 脉宽调制中电压控制模式和电流控制模式的基本原理,分析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 缺点。对主要元器件也有了深入的介绍。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电流控制模式的 PWM 降压型 DC-DC 开关电源,该开 关电源采用 RT8015A 变换器,本文对其引脚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及元器件的选 择有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工作电路和典型工作特性图。 经仿真工作特性分析这次 DC-DC 开关电源设计是可行的,完全符合本次设计 要求的。 关键词:DC-DC,脉宽调制,电流控制,软开关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I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II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C - DC switch power converter topology structure and basic principle of the buck, focuses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converter. Describes the DC - DC converter control method, and the now ubiquitous in switch power converter is widely used in the soft switch technology also hav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meanwhile, illustrates th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of voltage control mode and current control model, and analys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n the main components have a thorough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 based on current control mode of PWM step-down type DC - DC switch power supply, this switch power, this paper RT8015A converter using the pin function and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component selection, and giv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job circuit and typical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graph. Demonstrated by simulation and results of the DC - DC switch power source design is feasible, fully comply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DC - DC,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urrent control, soft switch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IV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目 录III 1 绪论1 1.1 设计目的及意义1 1.2 开关电源的发展综述2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4 2 设计方案分析5 2.1 主电路形式5 2.2DC-DC 变换器拓扑结构5 2.2.1 非隔离开关变换器6 2.2.2 隔离开关变换器6 2.3 控制方式的选择7 2.3.1 脉冲频率调制(PFM) 7 2.3.2 脉冲宽度调制(PWM)8 2.3.3 PFM/PWM 混合调制模式 10 2.3.4 PWM 与 PFM 的优缺点比较10 2.3.5 PWM 中的电压控制电路和电流控制电路的性能比较11 2.4 软开关与硬开关的选择12 2.5 保护电路的选择设计13 3 工作原理14 3.1 开关电源的构成及 DC-DC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14 3.1.1 开关电源的构成14 3.1.2DC-DC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14 3.2 降压型 DC-DC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15 3.3PWM 电流控制在降压电路中的工作原理17 3.4 软开关技术的工作原理19 3.4.1 软开关技术19 3.4.2 软开关电路的分类19 3.5 保护电路中斜波补偿20 3.5.1 次谐波振荡产生的原因21 3.5.2 斜波补偿的方法与作用21 4 主要元器件的介绍23 4.1 输入电容23 4.2 输出电容与电感24 4.2.1 输出电容24 4.2.2 输出电感25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V 4.3 功率 MOSFET26 4.4 变换器 RT8015A26 4.4.1 引角功能27 4.4.2 RT8015A 的功能模块28 4.4.3 RT8015A 基本工作原理28 5 电路设计与工作特性分析30 5.1 正 5V 电压产生电路设计30 5.2 降压电路设计 32 5.3 典型工作特性与分析 35 总 结39 参考文献40 致 谢41 附 录42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绪 论 1 1 绪论 在如今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 系也日益密切。而电源有如人体的心脏,是所有电设备的动力,因此电源系统的 稳定性对于整个系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的可 靠性,而且电子设备的故障 60%来自电源。因此,电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促进电 源产业的发展。 1.1 设计目的及意义 现代电子设备使用的电源大致有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两大类。所谓 线性稳压电源,就是其调整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开关稳压电源的调整管工作在 开关状态。传统的稳压电源虽然具有稳定性能好,输出纹波电压小,使用可靠的 优点,但其通常需要体积大且笨重的工频变压器与体积和重量都很大的滤波器, 并且功耗较大,电源率较低。相对的,DC-DC开关电源就可以适应现当代的电子 设备对电源的要求,达成电子设备对电源的发展需求。其功耗小,效率可高达70%- 95%。散热器的体积也随之减小,可直接对电网电压进行整流、滤波、调整。总 体来说,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体积和重量只有线性电源的30%)、效率高 (线性电源只有40%),自身抗干扰性强、输出电压范围宽、模块化等优点,又 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电网的适应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 些缺点:在隔离型开关电源中,由于逆变电路中会产生高频电压,对周围设备有 一定的干扰,需要良好的屏蔽及接地。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晶体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音比率, 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 子和电器设备领域,计算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 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由于其高效节能可带来巨大效益,从而得到迅速推广。 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及与IT技术的结合,对传统的电路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带来了对电路系统概念的革新,在同一电路系统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分布式开关 电源,使电路技术产生显著进步,形成了新型的专项技术。DC-DC开关电源技术 是分布式开关电源的关键技术,被誉为高效节能电源。它代表着稳压电源的发展 方向,现已成为稳压电源的主流产品。开关电源内部关键元器件工作在高频开关 状态,本身消耗的能量很低,电源效率可达80%-90%,特别是目前便携式设备市 场需求巨大,DC-DC开关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DC-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绪 论 2 DC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绪论 3 开关电源的设计也更具挑战性。 本次的毕业设计,目的在于巩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学习有关开关电源的 基础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拥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以及一定的 基于模拟电子技术的研究设计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DC-DC 开关电源的技术追 求也日趋高涨和发展趋势亦渐广泛,而且派生出发很多特殊的应用领域研制和开 发的难度变得更大了,这就更有很多的研究价值和技术发展的空间了。再者说, DC-DC 开关电源的发展与应用在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开关电源的发展综述 开关的电源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电子管稳压电源时期(1950 年代)。此时期主要为电子管直流电源 和磁饱和交流电源,这种电源体积大、耗能多、效率低。 (2) 晶体管稳压电源时期(1960 年代1970 年代中期)。随着晶体管技 术的发展,晶体管稳压电源得到迅速发展,电子管稳压电源逐渐被淘汰。 (3) 低性能稳压电源时期(1970 年代1980 年代末期)。出现了晶体管 自激式开关稳压电源,工作频率在20KHZ以下,工作效率60%左右。随着压控功 率器件的出现,促进了电源技术的极大发展,它可使兆瓦级的逆变电源设计简化, 可取代需要强迫换流的晶闸管,目前仍在使用。功率MOSFET的出现,构成了高 频电力电子技术,其开关频率可达100HZ以上,并且可并联大电流输出。 (4) 高性能的开关稳压电源时期(1990 年代-现在)。随着新型功率器件 和脉宽调制(PWM)电路的出现和各种零电压、零电流变换拓扑电路的广泛应用, 出现了小体积、高效率、高可靠的混合集成DC-DC开关电源。 国内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基本上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当 时在高等院校和一些科研院所停留在试验和教学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关 电源产品开始推广和应用。它的特点是采用 20KHZ 脉宽调制(PWM)技术,效 率可达 65%-70%。目前,DC-DC 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可达到 7.3W/cm3(每立方英 寸 120W)。当今的软开关技术在 DC-DC 开关电源中的应用使得 DC-DC 开关电源 发生了质的飞跃。 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关电源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许多新的领域和 新的要求又对开关电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如果从一个开尖电源的输入和输 出端口观察,可以发现输入的要求变得更严了,不符合IEC1000-3-2标准的产品将 陆续被淘汰。也正是这样的外界条件推动了开关电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和 低压大电流高功率DC-DC变换技术成为了当今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课题。如今美 国VICOR开关电源公司设计制造的多种ECI软开关DC-DC变换器,效率为: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绪论 4 80%-90%。日本Nemic Iambda公司最新推出的采用软开关技术的高频RM系列开 关电源模块,采用同步整流器,使整个DC-DC开关电源电路的效率提高到90%。 由于开关电源功耗小、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压范围宽、滤波效率高、 不需要大容量滤波电容等优点,而线性电源效率低,并且电压转换形式单一(只 有降压)等缺点。如今开关电源已逐渐取代线性电源。当然线性电源因为其低噪 声、低纹波的优点,在一些电子测量仪器、取样保持电路中,线形电源仍然无法 被开关电源取代。 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关电源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小型化、轻量化和高频化。 (2)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3)低噪声和良好的动态响应。 (4)低电压、大电流、高功率。 并且,DC-DC 开关电源也将朝着高可靠、高稳定、低噪声、抗干扰和实现模 块化方向发展: 1.专用化:对通信电源等大功率系统,采用集成的开关控制器和新型的高速 功率开关器件,改善二次整流管的损耗、变压器电容器小型化,达到最佳的效率。 对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则主要是单片集成开关电源的形式,采用新型的控制 方式和电路结构来减小器件体积、减小待机功能,提供低输出电压、高输出电流 以适应微处理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产品电源系统的供电要求。 2.高频率:随着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开关变换器的体积也随之减小,功率 密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动态响应得到改善,小功率 DC-DC 转换器的开关频率 将上升到 MHz。但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开关元件和无源元件损耗的增加、高频 寄生参数以及高频电磁干扰(EMI)等新的问题也将随之产生,因此实现零电压 导通(ZVS)、零电流关断(ZCS)的软开关技将成为开关电源产品未来的主流。 3.高可靠:开关电源比线性电源使用的元器件多数十倍,因此降低了可靠性。 从寿命角度出发,电解电容、光耦合器、开关管及高频变压器等决定电源的寿命。 追求寿命的延长要从设计方面着手,而不是依赖使用方。 4.低噪声:与线性电源相比,开关电源的一个缺点是噪声大,单纯追求高频 化,噪声也随之增大。采用部分谐振转换回路技术,在原理上既可以高频化,又 可以降低噪声。但谐振转换技术也有其难点,如很难准确控制开关频率、谐振时 增大了器件负荷、场效应管的寄生电容易引起短路损耗、元件热应力转向开关管 等问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绪 论 4 题难以解决。 5.抗电磁干扰:当开关电源在高频下工作时,噪声通过电源线产生对其它电 子设备的干扰,世界各国已有抗电磁干扰的规范或标准,如美国的 FCC,德国的 VDE 等,研究开发抗电磁干扰的开关电源日益显得重要。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本课题主要工作是 DC-DC 开关电源集成电路的设计,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对 DC-DC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 对控制方式和软开关重点说明。 3. 对整体电路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 4. 绘制部分版图。 本次设计采用了软开关在 DC-DC 开关电源的应用,使得 DC-DC 开关电源的 工作频率更理想。在提高开关频率的同时,由于反馈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得到改善, 开关电源的瞬态响应性能指标也能得到改善,所以,可以利用提高开关频率、降 低输出滤波器 LC 来改善瞬态响应特性。功率器件采用了 MOSFET 功率元件。控 制电路采用的是 PWM 控制的集成芯片。设计中的拓扑结构采用非隔离型。其中 有 4 种基本拓扑结构适用于 DC-DC 开关电源。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依据工作进度,主要是做了以下安排: 第一章为总体绪论;先说明了本次论文的计设目的及意义,而后介绍了开关 电源的发展及发展趋势,最后对本文总体构造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对论文中所用到的方法方案进行介绍和对比分析;如主电路的选择, DC-DC 变换器的几种主要拓扑结构,PWM 与 PFM 的对比与选择,软硬开关的 对比与选择。最后对本文的设计方案做出最后的定论。 第三章详细描述了 DC-DC 开关电源构成,工作原理;并重点分析了降压型 DC-DC 变换器在连续电流模式和非连续电流模式下的工作原理;描述了控制方式 以及软开关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是对主要元器件的详细介绍;详细介绍了 RT8015A 变换器,主要有 引脚功能、适用范围,基本工作原理等。 第五章设计出一个电路并对整体电路进行仿真并绘制版图。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设计工作。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 析 5 2 设计方案分析 将一种直流电压变换成另一种(固定或可调的)直流电压的过程称为 DC-DC 变换。本设计从主电路形式、各种拓扑结构、控制方式、软开关等原理分析工作 方式上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为本设计及论文的后续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 2.1 主电路形式 DC-DC 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 DC-DC 转换器是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 可变的直流电压,也称为直流斩波。 斩波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脉宽调 制方式 Ts 不变,改变 ton(通用),二是频率调制方式, ton 不变,改变 Ts(易产生干扰)。其具体的电路由以下几类: (1) Buck 电路降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 U0小于输入电压 UI,极性相同。 (2) Boost 电路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 U0大于输入电压 UI,极性相同。 (3) Buck-Boost 电路降压或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 于或小于输入电压 UI,极性相反,电感传输。 (4) Cuk 电路降压或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或小于 输入电压 UI,极性相反,电容传输。 本文重点在于对 Buck 电路构成的 DC-DC 开关电源进行设计与介绍。 2.2DC-DC 变换器拓扑结构 开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是指能用于转换、控制和调节输入电压的功率开关器 件和储能器件的不同配置。开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非隔离型 (在工作期间输入电源和输出负载共用一个电流通路)和隔离型(能量转换是用 一个相互耦合磁性元件“变压器”来实现的,而且从电源到负载的耦合是借助于 磁通而不是共同的电流)。变换器拓扑结构是根据系统造价、性能指标和输入/输 出负载特性等因素选定的。 DC/DC 拓扑的种类繁多,对于大多数电源产品的设计者来说,挑选合适的 拓扑结构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下面就对各种拓扑结构作一下介绍。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4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 析 6 2.2.1 非隔离开关变换器 非隔离开关变换器有 4 种基本拓扑结构用于 DC-DC 变换器。 (1)降压变换器 降压变换器将一输入电压变换成一较低的稳定输出电压。输出电压() OUT U 和输入电压()的关系为: IN U (占空比) 式/ OUTIN UU (2.1) 式 INOUT UU (2.2) (2)升压变换器 升压变换器将一输入电压变换成一较高的稳定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入电 压的关系为: 式/1/ 1 OUTIN UU (2.3) 式 INOUT UU (2.4) (3)逆向变换器 逆向变换器将一输入电压变换成一较低反相输出电压。输出电压与输入 电压的关系为: 式/ 1 OUTIN UU (2.5) 式 INOUT UU (2.6) (4)Cuk 变换器 Cuk(“丘克”)变换器将一输入电压变换成一稳定反相较低值或较高值输出 电压(电压值取决于占空比)。输出电压输入电压的关系为: 式/ 1 OUTIN UU (2.7) ,0.5 式 INOUT UU (2.9) 2.2.2 隔离开关变换器 有很多隔离开关变换器拓扑结构,但其中三种比较通用,它们是:逆向变换 器、正向变换器、推挽变换器。在这些电路中,从输入电源到负载的能量转换是 通过一个变压器或其他磁通耦合磁性元件实现的。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主要元器件的介 绍 7 (1)逆向隔离变换器 逆向隔离变换器将一输入电压变换成一稳定的取决于变压器匝数比的较低值 或较高值输出电压。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为: 式/1/ 1 OUTIN UUNN (2.10) 或 式 INOUT UU INOUT UU (2.11)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析 10 式中 N 为变压器匝数比。 (2)正向隔离变换器 正向隔离变换器将一输入电压变换成一稳定的取决于变压器匝数比的较低值 或较高值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关系为: 式/1/ OUTIN UUN (2.12) 或 式 INOUT UU INOUT UU (2.13) (3) 推挽隔离变换器 推挽隔离变换器将一输入电压变换成一稳定较低值输出电压。它们的关系为: 式/2/ OUTIN UUN (2.14) 式 INOUT UU (2.15) 本设计采用了非隔离变换器中的降压变换器构成的 DC-DC 开关电源进行设 计与介绍及工作特性。 2.3 控制方式的选择 开关电源控制技术按调制方式可分为:(1)脉冲宽度调制(PWM);(2)脉冲频率 调制(PFM);(3)脉冲宽度频率调制(PWM-PFM)。 2.3.1 脉冲频率调制(PFM) 经典 PFM 也叫跨脉冲调制(PSM,以开关管控制信号,略过一部分时钟周 期而得名)。 CLK UREF SWITCH S R UIN UOUT COM 图 2.1 经典 PFM 方式 经典脉冲频率调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技术,在该方式下固定时钟被定为 50%占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原 理 11 空比,通过电压反馈实现开关频率的控制。当输出电压低于一定值时,固定时钟 将控制开关开启与关闭,直到输出上升到调整值;当输出高于调整值时,开关管 将关闭直到输出下降到调整值以下。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析 8 图 2.1 为一种经典 PFM 调制方式原理图,输出通过电阻分压反馈至比较器 COM 输入端与比较,当低于时,CLK 将通过 RS 触发器直接控制开关管, REF U REF U 当高于时则屏蔽一部分时钟,使开关管关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量由 REF U 传递到。 IN U OUT U 经典 PFM 模式的电感选择复杂,电压纹波很大,噪声频谱随负载变化很大。 电流限制脉冲频率调制不同于 PFM 调制,此调制方式运用峰值电感电流限制和 一个最小关闭或最大开启时间。工作于此模式下,一旦输出电压低于调整值,开 关管将开启直到电感电流达到设计值,此时开关管将关闭一定时间(最小关闭时 间),电感电流开始下降,当该段时间结束时,反馈电路通过对输出电压采样, 比较输出电压此时是否低于调整值,若低于则开启开关管,否则继续关闭开关管。 由于电流限制脉冲频率调制的电感电流峰值固定,电感容易选择,同时纹波相对 于经 PFM 小,但噪声频谱仍然随负载变化。 2.3.2 脉冲宽度调制(PWM) 脉宽调制指固定时钟频率,通过调节开关管控制信号的占空比 D 实现对输出 电压的调整。PWM 技术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都具有较高效率,此外因为频率恒 定噪声频谱相对窄,利用简单的低通滤波技术便可得低纹波输出电压。因此 PWM 技术普遍应用于通信技术中。PWM 调制方式根据反馈采样的不同可分为: 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 (1)电压控制模式 图 2.2 电压控制模式电路图 传统 PWM 开关电源采用电压型控制模式,只对输出电压采样并作为反馈信 号实现闭环控制,以稳定输出电压。图 2.2 为电压控制电路图:电源输出电压 Uout与参考电压 Uref经误差放大器比较放大后,又经 PWM 比较器比较,由锁存 器输出占空比随误差电压信号 Ue变化的一系列脉冲,再驱动控制用的开关晶体 OSC Error AMP R S Q LATCH U in Uout Uref Uout U e URC PWM COMP CLOCK * CLOCK U e URC OUTPUT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原 理 13 管,使输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析 9 出电压稳定。 (2) 电流控制模式 图 2.3 为电流控制模式电路图。 图 2.3 电流控制模式电路图 它是一个双控制系统,既保留了电压型控制器的输出电压反馈控制部分,又 增加了一个反馈环节,它的电路工作原理是:与经误差放大器比较放大 OUT U ref U 后,得到,由恒频时钟脉冲置位锁存器输出脉冲驱动管导通,电源电路中因输 e U 出电感的作用使脉冲电流逐渐增大,当电流在采样电阻 RS上的电流信号电压 VS 幅度达到电平时,脉宽比较器的状态反转,锁存器复位,驱动撤除,功率管关 e U 断,电路逐个的检测和调节电流脉冲,控制电源输出。 电压控制模式电路控制过程中电感电流未参与控制,是独立变量,开关转换 器为二阶系统,有两个状态变量,即输出滤波电容的电压和输出滤波电感的电流。 二阶系统是一个有条件的稳定系统,只有对控制电路进行精心设计和计算,满足 一定条件,方能使闭环系统稳定工作。开关电源的电流均流经电感,将使滤波电 容上的电压信号对电流信号产生 90 度延迟。因此,仅用电压采样的方法反应速 度慢,稳定性差,甚至在大信号变动时产生振荡,从而损坏功率器件,以致在推 挽和全桥等电路中引起变压器偏磁化饱和而产生电流尖峰,最终导致线路工作失 常。 电流型控制器正是针对电压型控制器的缺点发展起来的,它增加了电流反馈环, 电感电流不再是一个独立变量,从而使开关转换器成为一个一阶无条件的稳定系 统,它只有单个极点和 90 度相位滞后,因而很容易不受约束的得到大的开环增 益和完善的小信号、大信号特性。 CLOCK Error AMP R S Q LATCH U in Uout Uref Uout U e PWM COMP * CLOCK U e U S OUTPUT * U s R s LATCH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析 15 2.3.3 PFM/PWM 混合调制模式 PFM/PWM 混合调制模式,就是当电源芯片外部负载情况改变时,芯片内部 工作方式发生改变。PWM 模式下,由于变换器开关损耗不随负载变化,效率随 负载变低而不降,在轻负载时效率很低;PFM 模式下,变换器开关损耗和传导损 耗随负载电流的降低而降低,在轻负载时,总损耗很小,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而 在重负载时效率比 PWM 模式低。 当轻负载条件下,间歇的控制开关管的工作,以减小开关管的功率损耗。它 采用高低不同的电压门限将输出电压限制在预先设好的电压波动范围内。当输出 电压低于低门限时,唤醒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管工作,对输出电容充电。当输出 电压高于高门限时,使控制电路处于睡眠状态,同时将功率开关管 Q 关闭,由输 出电容提供输出能量,直到输出电压再次低于低门限。这样在轻负载条件时,功 率开关管有较长的关闭时间,从而减小了功率开关管的能量损耗,同时,系统内 部分电路可以关闭,提高了转换效率。 混合调制模式立足于负载电流的检测,当负载电流较大时,芯片工作在 PWM 模式;当负载电流较小时,芯片工作在 PFM 模式。因此,混合控制模式在 全负载范围都有较高的转换效率,但是面临着 PFM 的输出噪声频谱比较宽、纹 波较大、EMI 较差。此种方案是基于高转换效率前提,应避免在噪声敏感场合使 用。 2.3.4 PWM 与 PFM 的优缺点比较 (1)PFM 相比较 PWM 主要优点在于效率 a 对于外围电路一样的 PFM 和 PWM 而言,其峰值效率 PFM 与 PWM 相当,但 在峰值效率以前,PFM 的效率远远高于 PWM 的效率,这是 PFM 的主要优势。 b PWM 由于误差放大器的影响,回路增益及响应速度受到限制,PFM 具有 较快的响应速度。 (2)PFM 相比较 PWM 主要缺点在于滤波困难 a 滤波困难(谐波频谱太宽)。 b 峰值效率以前,PFM 的频率低于 PWM 的频率,会造成输出纹波比 PWM 偏大。 c PFM 控制相比 PWM 控制 IC 价格要贵。 总体来说:PFM 之所以应用没有 PWM 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另外一个原 因就是 PWM 的巨大优点了:控制方法实现起来容易,PFM 控制方法实现起来不 太容易。 在中小功率的电源中,电流型 PWM 控制是大量采用的方法,它较电压控制 型有如下优点:逐周期电流限制,比电压型控制更快,不会因过流而使开关管损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 析 16 坏,大大减小过载与短路的保护;优良的电网电压调整率;迅捷的瞬态响应;环 路稳定,易补偿;纹波比电压控制型小得多。生产实践表明电流控制型的 50W 开关电源的输出纹波在 25mV 左右,远优于电压控制型。 硬开关技术因开关损耗的限制,开关频率一般在 350kHz 以下,软开关 技术是应用谐振原理,使开关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状态下通断,实现开关损耗 为零,从而可将开关频率提高到兆赫级水平,这种应用软开关技术的变换器综合 了 PWM 变换器和谐振变换器两者的优点,接近理想的特性,如低开关损耗、恒 频控制、合适的储能元件尺寸、较宽的控制范围及负载范围,但是此项技术主要 应用于大功率电源,中小功率电源中仍以 PWM 技术为主。 本次设计也采用的是 PWM 的控制方式。 2.3.5 PWM 中的电压控制电路和电流控制电路的性能比较 (1)电压控制模式电路的优点是:单环反馈的设计和分析较易进行;锯齿 波振幅较大,对稳定的调制过程可提供较好的噪声余裕;低阻抗功率输出,对多 输出电源具有较好的交互调节特性。 电压控制模式电路的缺点是:任何输入电压或输出负载的变化必须首先转 化为输出电压的变化,然后再经反馈环采样反馈控制调节,这意味着动态响应速 度较慢;输出滤波器对控制环增加了两个极点,这就需要增加一个零点补偿;由 于环路增益随输入电压而变化,使得补偿变得更加复杂化。 (2)电流控制模式电路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线性调制率和快速的输入输 出动态响应;消除了输出滤波电感带来的极点和系统的二阶特性,使系统不存在 有条件的环路稳定性问题,具有最佳的大信号特性;固有的逐个脉冲电流限制, 简化了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在推挽电路和全桥电路中具有自动磁通平衡功能; 多电源单元并联易于实现自动均流。 电流控制模式电路的缺点是:需要双环控制,增加了电路设计和分析难度; 因电流上升率不够大,在没有斜波补偿时当占空比大于 50%时,控制环变得不稳 定,抗干扰性能差,因控制信号来自输出电流,功率级电路的谐振会给控制环带 来噪声;因控制环控制电流,使负载调制率变差,在多路输出时,需要耦合电感 实现交互调节。 采用简单斜波补偿措施后,电流控制模式电路引起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得到 满意解决,且不影响其优势的发挥。 根据以上讨论,本次设计选择电流控制模式为所设计的 PWM 开关电源芯片 的反馈模式。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 析 17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分析 18 2.4 软开关与硬开关的选择 AC/DC,DC/DC 变换器作为电源系统中为设备提供直流动力的主要装置,面 临着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效率更高、可靠性更高等诸多要求。变换器必须体现 工作频率由低到高向高频的转换。众所周知,在硬开关方式下不断提高变换器的 工作频率会引起以下问题: 1.开关损耗大。开通时,开关器件的电流上升和电压下降同时进行;关断时, 电压上升和电流下降同时进行。电压、电流波形的交叠产生了开关损耗,该损耗 随开关频率的提高而急速增加。 2.感性关断电压尖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浙江温州市国资委公开遴选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专家库人选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无锡市宜兴市宜能实业有限公司招聘线路设计辅助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招聘3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高新美城物业有限公司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卸料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徽蚌埠市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公司社会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成都三和来科技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智慧运维公司校园招聘(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陪诊服务培训课件模板
- 严禁管制刀具进校园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国庆、中秋双节前安全排查记录
- 八年级上学期轴对称练习题
- 双姿培训课件
- GB/Z 41082.2-2023轮椅车第2部分:按GB/Z 18029.5测得的尺寸、质量和操作空间的典型值和推荐限制值
- 实施项目经理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
- 中频操作评分标准
- 生活中的理财原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暨南大学
- GB/T 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