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doc_第1页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doc_第2页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doc_第3页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doc_第4页
《第七摄集分别品》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教书籍网-书库首页-阿毗达摩摄阿毗达摩义论上一页 | 返回书目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第七摄集分别品第七摄集分别品一、摄不善二、摄杂三、摄菩提分四、摄一切第七摄集分别品已说七十二(注1),有自性基法;我今将说集,彼等相应法。当知摄集有四种:即摄不善、摄杂、摄菩提分、摄一切。一、摄不善(注2)(摄集)云何?先说摄不善中有四漏:即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四暴流:即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四轭:即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四系:即贪欲身系、嗔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执此是实身系。四取:即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六盖:即欲贪盖、嗔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无明盖。七随眠:即贪欲随眠、有贪随眠、嗔恚随眠、慢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无明随眠。在经中的十结:即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嗔恚结、慢结、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掉举结、无明结。在论中另有十结:即欲贪结、有贪结、嗔恚结、慢结、见结、戒禁取结、疑结、嫉结、悭结、无明结。十烦恼:即贪、嗔、痴、慢、见、疑、昏沉,掉举、无惭、无愧。在此漏等之中,欲与有之名,即以它们为所依的渴爱之意。如是戒禁取、执此是实及我语取(三种),即转起的恶见。诸漏与暴流,以及轭与系,实际唯三种(注3),取二盖有八(注4),随眠合为六(注5),结亦唯有九(注6),烦恼说有十,九类摄不善。二、摄杂(注7)于摄杂中,有六因:即贪、嗔、痴、无贪、无嗔、无痴。七禅支:即寻、伺、喜(P驋i)、一境性、喜(somanassa)、忧、舍。十二道支: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邪见、邪思惟、邪精进、邪定。二十二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意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九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惭力及无愧力。四增上:即欲增上、念增上、精进增上、观(慧)增上。有四食:即段食(第一)、触食第二、意思食第三、识食第四。在这(二十二)根中:未知当知根为须陀洹道智,具知根为阿罗汉果智,已知根为中间的六智(注8)。命根依色、无色的差别为二种。在(二种前)五识中(不得)禅支。在无精进心中(注9)不得诸力。在无因(心)中不得道支。在疑心中的一境性,不得(定)道(支)、(定)根和(定)力的作用(注10)。唯独于二因或三因(相应)的速行(心)中,可得(四增上中的)一增上生起。六因五禅支(注11),道支有九种(注12),根法有十六(注13),力法说为九。说四种增上,食亦有四种,善等集上类,故说摄杂法。三、摄菩提分(注14)在摄菩提分中,有四念处:即身随观念处、受随观念处、心随观念处、法随观念处。四正勤:即已生诸恶令断的精进、未生诸恶念不生的精进、未生诸善令生的精进、已生诸善令增长的精进。四神足:即欲神足、心神足、精进神足、观神足。五根: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支: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八道支: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中,四念处可说为一正念,四正勤可说为一正精进。欲心舍与信、轻安喜正见、思惟与精进、三离正念定,依自性十四(注15),区别三十七,总摄为七类(注16)。思惟轻安喜、舍欲心三离、此九各一处,精进有九处(注17),念八与定四(注18),慧五信二处(注19)。三十七种法,此实为最上,最胜之分别。于出世间中,具此一切法,或无思惟喜(注20)。在世间心中,六清净转起,适当而存在。四、摄一切在摄一切中,有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取蕴: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十二处:即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十八界:即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界、意识界、法界。四圣谛:即苦圣谛、苦之集圣谛、苦之灭圣谛、苦灭之道圣谛。在这里,(五十二)心所及(十六)细色(注21)与涅槃六十九法,称为法处与法界。意处分别为七识界(注22)。色与受及想,并余诸心所,以及识五种,是名为五蕴。五取蕴亦然,应知在三界。以无区别故,涅槃非蕴摄。由门所缘别,故有十二处。由于根所缘,及从彼生界(注23)。三界轮回苦,渴爱是为集,涅槃名为灭,八支出世道。道果相应法,不摄于四谛(注24)。如是由五类,说摄一切法(注25)。摄阿毗达摩义论摄集分别品第七竟。注释1.七十二种:诸心法合为一、心所法五十二、十八完色、一涅槃,共为七十二。2.不善烦恼,可参考Visuddhi-magga682页以下。(华宇版,下册405页以下)3.实际唯三种:即把四漏、四暴流及四轭中的欲与有合为一“爱”,四系中的后二种(戒禁取身系、执此是实身系)合为一“恶见”,故只有三种。4.取二:把四取中的后三种(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合为一“恶作”,故只有二种。盖有八:把六盖中的第三(昏沉睡眠盖)及第四(掉举恶作盖)各分为二,故成八种。5.随眠合为六:把七随眠中的前二种(欲贪和有贪)合为一“渴爱”,故只有六种。6.结亦唯有九:把十结中的见与戒禁取合为一“恶见”,故唯有九种。7.“杂”,为善恶夹杂之意。8.中间的六智:即须陀洹果智、斯陀含道与果智、阿那含道与果智、阿罗汉智六种。9.无精进心:即五门转向心一、二种前五识十、领受心二、推度心三,共十六心。10.在疑心中的一境性,因为甚弱,故不能成为正定、邪定、定根和定力的作用。11.六因五禅支:六因,即贪、嗔、痴、无贪、无嗔、无痴。五禅支,在七禅支中的喜、忧、舍合为一“受”,故唯有五。12.道支有九种:在十二道支中的正思惟、邪思惟,只是寻的两方面,故合为一;正精进、邪精进同为精进,故合为一;正定、邪定同样是定,也合为一;所以十二道支,说为九道支。13.根法有十六:在二十二根中的乐、苦、喜、忧、舍合为一受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合为一慧。因为它们都是各级的慧。命根依色、非色分为二种。故二十二根说为十六。14.关于三十七菩提分:可参考Visuddhi-magga678页以下。(华宇版,下册399页以下)15.依自性十四:四念处正念。四正勤正精进。四神足欲、心、慧(正见)。五根信、定。五力零。七觉支喜、轻安、舍。八道支正语、正业、正命、正思惟。如是三十七道品依自性而说,只有十四。16.总摄为七类: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以此七类总摄三十七道品。17.精进有九处:即四正勤、精进神足、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支、正精进。18.念有八处:即四念处、念根、念力、念觉支、正念。定有四处:即定根、定力、定觉支、正定。19.慧有五处:即观神足、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见。信有二处:即信根、信力。20.或无思惟喜:上面所说的一切三十七法,都能发现于出世间心中,但是思惟(寻)与喜,有时或者不现。例如:与初禅以上的禅相应出世间心,便无寻(思惟);与三禅以上的禅相应的心,便无喜。21.十六细色:在二十八种色中,除去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地界、火界、风界十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