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东软整体上市被否+警钟为谁而鸣.doc_第1页
[管理学]东软整体上市被否+警钟为谁而鸣.doc_第2页
[管理学]东软整体上市被否+警钟为谁而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软整体上市被否 警钟为谁而鸣2007-09-21 14:28:00 尽管很多企业都会说,企业上市,融资圈钱不是目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把圈钱当作目的。圈钱融资无可厚非,然而,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格,抱着投机心理去圈钱只会越来越难。 东软股份在9月17日、18日、19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超过20%,出现如此大的跌幅,是因为受到9月17日发布的“东软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的申请未获得证监会重组委员会审核通过”这个利空消息的刺激。 东软酝酿了两年多的集团上市在最后关头受阻,的确出人意料。从2003年首例换股合并方案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到后来的中软股份吸收合并中软总公司等案例,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大股东的整体上市的模式-直颇受市场青睐,也都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放行”。而且,此前东软集团上市方案已经获得教育部、商务部和国资委的审核通过。 “被否”消息一出,无论对东软股份的投资者,还是对东软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是重重的一击:股价的大幅下挫使借“整体上市”、“重组”概念而炒作捞钱的东软股份投资者的希望落空,高位入仓者更是深度套牢、损失惨重;而对于东软持股员工来说,眼看到来的“一夜暴富”化为泡影,靠股票上市而实现“发财致富”只能延期。 东软整体上市方案遭否的具体原因尚未披露,但联想起近期证监会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规范等方面的监管以及相关的政策相继出台,此前美的电器、海南海药等定向增发上市方案均被否决,东软整体上市方案被否决,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自1月22日发布“整体上市”公告起,东软就在信息公开和宣传方面慎之又慎,对媒体所约的采访和报道,都尽量低调处理,但是因为“整体上市”概念和预期,东软股份的股票却还是一路飞涨:东软股份在9月14日“整体上市被否”公告发布前一日的收盘价超过了50元,已比东软股份的换股基准价(1月22日发布“整体上市”公告前一日的收盘价)翻了一倍之多。而,像东软股份这样股价增长“异常”的有资产重组题材的企业正是“监控”的重点,而东软“不幸”撞到了“枪口”上。由此,向市场传递出监管加强的政策信号,也给想基于搭大牛市行情的“班车”而融资圈钱、或想借机猛捞一笔的企业以警示。投机圈钱越来越难 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都希望赶在大牛市,能圈到更多的钱,有员工参股的也可以为员工谋得更多得“福利”。正好今年A股的大好行情,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东软1月底抛出整体上市方案后,让一些企业很羡慕和着急。3月底,我和一家正在酝酿集团整体上市的老牌国内IT企业的老总交流时,他说正在研究东软模式,这家计划在香港股市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也动了要转回A股上市的心思。其实,“急”的不仅是这个老总,还有其他高层和吃股的员工,他们也热盼尽快上市而发家致富。 据东软股份2月16日公告显示,有超过2500名员工持有上述股份。如果以9月14日东软股份发布整体上市被否公告前一日的收盘价50.87元计,如果东软软集团资产注入东软股份,东软股份总股本将由现在的2.8亿股扩充超过5亿股,东软市值超过250亿元,员工身家将超过43亿元。也就是说,这些持股员工一夜间就成为百万或千万富翁。这样的“一夜暴富谁会不期待? 其实上,不仅很多企业上市、增发都想赶在这个时期,就是不少在海外上市的红筹、蓝筹股也“眼红”今年A股市场的大牛行情,跃跃欲试,积极筹备“回归A股”计划。中移动、中国电信都明确表示要“回归A股”。 作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神州数码发生在上个月的“股权变更”据说也是冲着A股来的。联想控股大规模减持神州数码股份,几家私募基金欲联手将私有化。据神码内部知情人士透露,神码此番股权变更的目的就是从香港退市,再重新到国内A股上市,“凭神码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应该受到股民的热捧。”为什么A股现在受到这样的青睐?原因有几点:一是海外股市监管更严格,要想投机太难。如因为美国的萨班斯法法案要求和监管“极为苛刻”,有些原打算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转道”国内或其他市场上市,以规避严格的监管;二是中国企业普遍在海外品牌影响力不够,或说很多海外投资者都不了解中国企业,很多公司的股价长期少人关注,股价低迷。如神州数码的股价长期以来维持在23港元低价区间,神州数码CEO郭为曾抱怨过说香港股民不能认识到神码价值,低估了股价。而其他很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价更是多数在发行价左右徘徊;三是A股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最近一年来行情大涨。看到那么多比自己差很多的公司在A股都能那么受追捧,心理会很不平衡,更萌生了到A股圈钱的愿望。 对于上市,尽管很多企业都会说,融资圈钱不是目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把圈钱(为企业、为员工)当作了主要目的。圈钱融资无可厚非,然而,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格,抱着投机心理去圈钱的想法并不可取,实现起来只会越来越难,具有很高的市场和政策风险。据悉,向监管机构表达强烈回归A股愿望的公司很多,不过获得证监会批准不到两三家。东软塞翁失马? 对于整体上市方案被否,东软在鼓舞“受到打击”的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说,“尽管本次整体上市方案未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最终核准,但公司将会继续积极探讨新的模式和方案。” 摆在东软面前的选择有两种,一是再根据要求调整现有方案,重新申请A股上市;二是集团寻求海外上市。如果东软还选择前者,也许东软还面临选择上市时机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抛开圈钱而是业务和公司长远发展角度看,已经有了以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主业的东软股份在A股上市,而东软集团整体业务海外上市,对东软的国际化品牌影响力,尤其是对东软在大力发展的外包业务更为有利。 据我了解,东软在酝酿集团上市方案之初,曾考虑过海外上市,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曾对记者说过,海外上市可提升东软国际化影响力。在东软集团改制过程中,也引人了包括阿尔派、东芝、SAP、英特尔、飞利浦、等众多外资股东。但最后东软还是选择以吸收合并的方式在国内上市,也应该是考虑上面所谈的因素权衡的结果。 实际上,东软在外包业务方面的国内主要同行(对手)都选择或瞄准了海外市场。如与东软主业有很多相同的中软,以外包业务为主体的“中软国际”选择在香港上市,而以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务为主体的“中软股份”(后来中软股份吸收合并母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成为现在的“中国软件”)在A股上市公司;而以外包为主业的华信、海辉都在积极筹备海外上市。 产业与资本是互动的,从业务发展或长期发展考虑,资本为产业服务的。东软集团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