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word版.doc_第1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word版.doc_第2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word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与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习惯。3、情感目标:(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3)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意识。(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教学重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2)五次信息技术革命。难点:(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教学过程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些同学可能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信息技术,那么信息技术中,是如何讲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一、信息1.信息的含义:指以声音、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达的实际内容。“信息”(Information)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语言、文字、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表达和传递信息。我们举例来说:我说今天晚上三点钟有流星雨。这就是我通过声音所表达的实际内容。如果只是我一个人知道,那么只有我一个人才能欣赏到,但当我把这个信息告诉给你们的话,那将会有更多的人观看,如果告诉的人越多,那么观看的人也就越多,这条信息的价值也就越大。如果我说是昨天晚上的三点钟又流星雨,那么对你来说,我的这条信息是过时的信息,对你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你们从我这里得到这条信息是通过我的声音这个载体。如果我不说话,那么你将无法从我这里得知这条信息。而且,不管是我又没说话,你们都能从我的表情、动作以及所写的字上等各方面都能每时每刻获得相关的信息。这就也就表明了信息的特征。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共享越多,价值越大。 (2)信息会过时。(3)信息有载体。 (4)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二、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基础课的区别信息技术课不是计算机基础课,信息技术侧重于技术,它的核心是将计算机当作一种应用工具,而计算机基础侧重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它的核心是将计算机当作一个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偏重于能力,而计算机基础偏重于知识。分清楚这点很重要。这一直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各一个严重误区。我国在中小学最早开设信息技术课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它的课程名称是计算机基础课或微机课,使用的课本也是计算机基础教程。直到近几年才更名为信息技术,所用的课本也成为信息技术。如果不纠正这个错误,那么就很难从根本上认识信息技术。毛泽东思想教导我们要解放思想,那么我们就从师生关系上开始解放。孔子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说老师并不是局限于某个人,或某项职业,而且老师说的也不一定都对。随便某个人就有可能给我做老师。用韩愈的话说,就是:闻道又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只是后来古人的思想逐渐受到严重的束缚,逐渐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师的转变越来越明显。如果连老师都不在局限的话,那么我们的学习方式是不是也就不在局限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而这些不受局限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其实是使用信息技术而获得知识的方式。因为信息技术的不同,所以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就会有很多形式。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那么我们看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信息技术的几次革命就会有所收获。2.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时间标志第一次35000年50000年前语言的使用第二次公元前3500年文字的发明第三次公元1040年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19世纪30年代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及普及第五次19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有些文献资料里,说信息技术革命由六次,第五次的时间是1946年,标志是计算机的产生。第六次是未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化的应用,网络化条件下,数据库的建设和计算机决策系统成为可能。这其实也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不管信息技术是五次,还是六次,都是以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为关键。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当我们听长辈讲述在旧中国,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的日子里苦苦挣扎,心情沉重时;当我们翻开历史课本,看到侵华日军对华夏民族所犯下的种种罄竹难书的罪行,义愤填膺时;当我们打开收音机听到嫦娥一号顺利发射时,欢欣鼓舞时;当我们观看电视或电影等影响资料,看到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向列强说“不”;看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豪情顿生时;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信息技术,因此,获取使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局限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上。3.信息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是指凡是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计算机的产生是信息的获取、存贮及传播数字化,它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消除了距离上的限制,加快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计算机由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多种声音和影像信息,由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以及向网络化、多媒化的发展,都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狭义的讲,信息技术也指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并不完全是信息技术,它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在有篇荀子的劝学。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就是说君子本性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利用客观事物而已!那么对我们来说,此物便是信息技术。只有我们能完全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那么我们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甚至引领社会的潮流!所以我们要善假于物!此外,不管学什么,要有辩证的思维和怀疑的眼光,要时刻记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要知道你们是来学习知识的,而不只是来认字。信息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