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云微语录》word版.doc_第1页
《融云微语录》word版.doc_第2页
《融云微语录》word版.doc_第3页
《融云微语录》word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融云微语录:金融危机,2013年总爆发?人称“末日博士”的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因准确预测了2008年次贷危机而上升为经济学界的一颗明星。最近,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他又预测:“每一个世界经济体都试图把它们的问题推向未来开始是私人债务、公共债务、超级大国债务,我们把这些问题踢向一边,但最终会在2013年总爆发。”这一次,鲁比尼预测2013年将爆发债务危机,是否会发生呢?鲁比尼预测世界各国在2013年将爆发经济危机的前提,首先是因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可能会引发“短暂的经济衰退”。其次,在欧洲经济体中,希腊仍是欧元区的一部分,到了2013年就可能出现变数。因为银行和政府都没有制订计划,以应付和解决潜在的债务问题,希腊的困境将继续拖累欧洲大陆经济。而西班牙在欧元区是失业率(24.4%)最高的,鉴于德国总理默克尔为紧缩经济定下了基调,法国新总统奥朗德无法任意施行宽松政策,两国首脑都为目前欧洲经济增长的困境烦恼不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刚刚发出警告,作为一个整体,2013年欧洲将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各地将承受其后果”。随着欧洲陷入恐慌性衰退,大家指望中国能在2013年再度拉动世界走出衰退,这一可能性不大。因为欧元区的低迷消费,将率先使中国的出口出现疲软增长,而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业生产低于分析师的预期,欲拉动内需又受高房价牵制。综上所述,鲁比尼因此下结论:2013年全球经济又将陷入新一轮的危机。但金融的真相是:市场可以预测,但没人能准确预测具体的走势,因为预测的过程就好似做函数题,变量不同,结果也就大不一样。例如,鲁比尼预测将会爆发次贷危机,而并没有测准具体何时发生。归根到底,是人性(变量)不可测!尤其遇上利益冲突时,会变得极不理性;也正因为不理性,人为地扭曲市场,形成市场失效,从而导致未来的具体走势很难预测。因此,我们能准确预测的最多只是市场的大趋势,而非具体走势。最后,请记住巴菲特的恩师格雷厄姆的名言:“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市场”城镇化,难以掩盖的养老悲剧无需再等20年,我们都将老去,趁现在自己还算清醒,赶紧看看中国养老制度的问题,早作应对,以免在后续政府“城镇化”的高歌猛进中,突然在退休后面临无处养老,无法养老的悲剧;养老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医疗保障,我们先看看中国现行医疗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1、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2、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3、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我们再看看一组数字:65岁以上的老年人消耗着近80%的医疗资源,医疗费用占整个GDP的89%。一个老年人一生的医疗费用占其一生支出的2/3。老年人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仅占预期寿命的70%,带病生存时间长达10年或者更多。完全或部分失能的老人现在已经快接近5000万人。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50.7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9%。由于老年人群参保率低、结构老化、许多单位应参保不参保,无故拖延保费的缴纳,漏报、瞒报工资基数来逃避缴费,致使基金的筹资水平低;从实际医疗消费看,即使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由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设置的门槛过高,参保老人自付医疗费用比例高,一些老人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支付就会严重不足,且存在较大缺口,参保老人不得不用现金支付很高的医疗费用,这给低收入和多病老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对医疗费用承受能力提出更高挑战。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1、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在我国,纳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低于20%的国际最低标准。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方案时,未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实行国家财政统包;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部分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仍游离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2、统筹层次低。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局面,绝大部分还是市县级统筹,只有个别省份建立了省级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适用性”和“便携性”差,有关养老保险具体的改革方案、政策制度和基金的调剂等问题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而各地在缴费和待遇标准等具体政策方面千差万别,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养老金积累已达几百个亿,而老工业区及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却收不抵支,养老基金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致使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3、养老保险收支严重不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临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为101,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此外,每年新增退休人员300多万人,如果现行政策不变,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赤字将在2016年后凸显出来。4、养老保险转轨成本高。历史欠账形成沉重的转轨成本,已退休“老人”和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中人”,需要靠改革后“新人”的缴费供养,形成个人账户空转。2008年养老基金“空账”达1.4万亿,2016年将扩大为3万多亿。5、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现行制度要求养老保险金余额除满足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80%左右要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或存入银行,由于近期银行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导致养老保险金的结余不断贬值,这势必加重未来时期养老保险的负担,也会增加国家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支出负担。6、养老保险缴费率高。全国23%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明显高于世界10%的水平,也超过国际20%的警戒线水平;养老保障标准低,城市基本养老保险月均1000元,而农村不到100元。养老资源严重缺乏老年人口数量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社会养老资源的总量明显不足,供需矛盾突出。1、养老设施总量供不应求现有养老服务制度基本上还是“补缺型”的制度框架,主要保障“三无”和困难老人的基本生存,服务面相对狭窄,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惠及全体老年人的服务体系。养老床位供给数量严重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虽然近年来民办养老设施有了相当发展,但即使像经济发达的北京市,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也仅为1.5张。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同时,又表现为供给相对过剩,有些养老机构设施落后,生活缺乏情趣;有些又过于奢华,收费过高,致使许多老年人望而却步。结果是本来为数不多的养老机构利用率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老人进福利院57%的社会供养比例。2、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滞后从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看,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不能适应快速老龄化的社会现实需求。最突出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以养老护理员为例,我国城市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占14.6%,农村已超过20%,这部分老年人需要专业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和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