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 现状调查与分析 研 究 生 姓 名 庄静洁 指导教师姓名 陈瑞琴 专 业 名 称 体育教育训练学 研 究 方 向 健美操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提交日期 2012 年 9 月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文提要 i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文摘要 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从最初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 的活动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范围内深受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是一项普及性极 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啦啦操所特有的保健、医疗、 健身、健美、娱乐的实用价值受到越来越 多的青少年的喜爱,该项目在大、中、小学正得到广泛的开展。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 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 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加 2012 年首届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 比赛的 28 所中、小学的 33 支参赛运动队的训练情况,运动员与教练员情况以及场地 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影响苏州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因素,并 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促进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更好的普及和开展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 (1)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的区域性分布中,苏州市工业园区啦 啦操开展较苏州市城区要好,其他城区参赛队伍很少。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推广和 普及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较不足。 (2)从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比赛成绩可以看出,苏州市城区高中组比园区 好,小学组园区学校比苏州市其他学校要好;初中组学生参与啦啦操的队伍和啦啦操 运动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加大初中组学生参与啦啦操运动。 (3)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参赛队员中各年级的人数以高中组居多,其次是小 学组,初中组为最少,仅占参赛总人数的 22.9%;男女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衡,女队员 多于男队员。 (4)苏州市中、小学生参加啦啦操训练的动机排在前四位分别是提高身体健康 水平;自己喜欢啦啦操运动;为学校争得荣誉的;磨练自己的意志。可见,学生参与 中文提要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ii 到啦啦操锻炼中的动机是健康的,积极的。 (5)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队的的队员文化学习成绩有 94.6%处于中等 以上水平;参与啦啦操训练的学生综合表现都比较优秀,有多数学生获得三好学生、 大会表扬等荣誉。 (6)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参赛队员对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总体比较满意,他们 认为教练员的敬业精神是影响他们运动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啦啦操教练 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7) 苏州市中、 小学啦啦操参赛队教练员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 男女比例是 1:9, 男女教练比例失衡。且啦啦操专项的教练员严重缺乏,大多数教练都是由其它项目转 项而来。但是,从获得啦啦操比赛奖励情况而言,苏州市绝大数的啦啦操教练员工作 比较努力,积极要求上进,并能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使自己成 为具有培养优秀运动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练。 (8)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参赛队教练员的训练态度积极,训练动机主要是学 习与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训练时间和次数的安排比较合理。对运动员选材虽然 具有一定的依据,但选材的科学性不高。 (9)训练场地的设施、训练经费以及学校领导、家长和老师对训练的支持程度 等因素是影响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的外部因素,他对啦啦操训练 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结果说明,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场地设施条 件还有待提高;训练经费以学校拨款为主,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绝大多数校 长和家长比较支持学生的训练, 尤其是家长在重视小孩学习的同时也能关注他们的身 心健康。 关键词关键词: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训练与比赛;现状 作作 者者:庄静洁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陈瑞琴 副教授 the research on the resent situation of cheer leading teams of suzhou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bstract iii the research on the resent situation of cheer leading teams of suzhou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bstract the cheerleading, a new project in sports, which is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initial american football barracking activity develop up to the worlds range by the peoples favorite is a universal extremely strong, collective exercise, including dance, music, fitness, entertainment. along with the domestic rising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eople, the unique health care, medical treatment, health, fitness, entertainment practical value of cheerleading is popular by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 the project is widely developed in university,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data analysis and logic analysis, etc.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status quo of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teams which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uzhou.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situation, exercise technical level, the quality of the coaches and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of 28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teams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uzhou,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dvancement of cheerleading technical level and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heerleading technical level. the results: (1)the cheerleading promotion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s much better than other areas in suzhou middle and elementary school.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cheerleading sports is insufficient in suzhou. (2)as can be seen from suzhou primary school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results, high school groups from suzhou city get higher scores and primary school groups from sip are better than other districts. the middle school group needs further promotion of cheerleading. (3)the majority participants of cheerleading are from high school group, followed by the primary school group, middle school group for the last, which accounted for only 22.9% of the total number. there exists serious imbala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boys and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resent situation of cheer leading teams of suzhou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v girls. girls are more than boys. (4)the top four training motivations of the cheerleading participants from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su zhou are: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for their interest in cheerleading, for winning honor for the school and for honing their own will. we can see that the motivations of the participants are healthy and positive. (5)about 94.6% academic grades of the play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cheerleading training in suzhou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in the middle level. the students who have good performance in synthetic cheerleading training are also doing well in other aspects. (6) the skills of coaches are satisfied by the players in suzhou cheerleading team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ey think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affect the exercise levels is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coaches. so, as cheerleading coaches must have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dedication. (7) most of the coaches teams of suzhou cheerleading are young teachers. it is an imbalance that male to female ratio is 1:9. apart from this , the specialized trainer is in serious lack, the majority comes from other items. however, the vast majority of cheerleading coaches are work hard from the obtained reward situation of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in suzhou .they worked actively to make progress, and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all of these is to make them become the coach who can train the top athletes. (8) the training attitude of coaches in suzhou cheerleading tea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active. the training motivations are mainly relevant to learning and work needs, personal interests as well. the training time and arrangement frequency is more reasonable. although the selection of athletes has a certain basi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selection is not high. (9) the affection of training factors for suzhou cheerleading tea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volv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external factors play a decisive role to make cheerleading training successful. the external factors include the training venues and facilities, training funds, and the support of school leaders, parents and teachers. the surve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nues and facilities of suzhou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ave yet to be improved. the training funds are provided by the schools which brings enormous financial pressure on them. the vast majority of principal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resent situation of cheer leading teams of suzhou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bstract v parents support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especially parents put emphasis on childrens learning as well as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suzhou city;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cheerleading;training and competition;current situation written by : zhuang jingjie supervised by : vice+professor chen ruiqin 目 录 1 序 言 1 1.1 选题依据、意义. 1 1.1.1 选题依据. 1 1.1.2 选题意义. 2 1.2 文献综述. 3 1.2.1 啦啦操的发展概述. 3 1.2.2 国内关于啦啦操运动的研究现状. 3 1.2.3 对啦啦操运动员训练方法的研究. 6 1.2.4 啦啦操音乐及编排的研究. 8 1.2.5 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现状的研究. 9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2.1 研究对象. 12 2.2 研究方法. 12 2.2.1 文献研究法. 12 2.2.2 问卷调查法. 12 2.2.3 专家访谈法. 13 2.2.4 数理统计法. 13 2.2.5 逻辑分析法. 13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4 3.1 2012 年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比赛情况分析 14 3.1.1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的区域性分布. 14 3.1.2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比赛名次与获奖情况. 15 3.2 对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员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16 3.2.1 运动员队伍组成情况. 16 3.2.2 运动员对啦啦操喜爱程度. 18 3.2.3 运动员参加啦啦操训练的动机. 19 3.2.4 运动员的学习情况. 19 3.2.5 训练对运动员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 20 3.2.6 苏州市中、小学对运动员学习文化程度所采取的措施. 21 3.2.7 运动员所获得的奖励和荣誉情况. 22 3.2.8 运动员对教练员执教水平的满意程度. 23 3.3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队教练员调查分析. 24 3.3.1 教练员年龄结构. 24 3.3.2 教练员的性别比例. 25 3.3.3 教练员的学历、执教年限和职称. 26 3.3.4 教练员曾获奖情况. 27 3.3.5 教练员原始专项调查. 27 3.3.6 教练员接受啦啦操项目培训情况. 28 3.3.7 教练员参加啦啦操训练动机. 28 3.3.8 教练员训练工作的态度. 29 3.3.9 教练员训练计划制定状况(训练时间、次数). 29 3.3.10 教练员运动选材趋向. 30 3.4 影响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因素分析. 31 3.4.1 训练的场地器材. 31 3.4.2 训练经费. 31 3.4.3 学校领导和家长对运动员训练的支持. 32 4 结论与建议 33 4.1 结论. 33 4.2 建议. 34 5 参考文献 36 6 附 件 39 7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7 8 致 谢 48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序 言 1 1 序 言 1.1 选题依据、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1.1 是推动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发展的需要 啦啦操产生于美国的橄榄球比赛场边,它是在音乐或口号的衬托下,借助标语、 道具等表达手段,通过展示各种具有强烈鼓动性、感染性的动作为形式,以调动观众 情绪来支持本队为目标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啦啦操的 发展具有依附性、内容的开放性、参加主体由男性转变成女性、功能的单一性发展成 多样性、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快等特征。啦啦操拥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具有广泛的社会 适应性,能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 2000 年 美国啦啦操协会主席到广州讲学起, 在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的大力倡导和发 展下,经过短暂的数年时间,我国的啦啦操运动的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啦啦操运动 越来越被人们知晓。苏州市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啦啦操比赛较为少。本 研究通过对苏州市中、 小学啦啦操运动队现状调查, 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啦啦操, 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啦啦操在苏州市中、小学科学、持续、快速地发展。 1.1.1.2 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多途径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需要 2007 年 5 月 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 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 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第 5 条) 。12008 年 2 月 15 日省委 3 号文件指出创新学校课余训练机制,拓展 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途径。积极开展多种项目的体育课余训练,创建特色体 育学校。发挥“教体结合”优势,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合理统筹各类资源,完善各层 次教育一条龙课余体育训练体系,创新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第 9 条) 。2 1 序 言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2 苏州市认真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苏教基200633号) ,出台了深化 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要求把学生从紧张的学习 生活中解放出来, 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 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 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 还学生于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活动,激发兴趣、 培养特长、 发展个性。 本研究也是创新学校体育活动内容, 丰富体育课余训练的内容, 拓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训练途径的需要3。 1.1.1.3 后奥运时代,啦啦操的人才储备成为必要 后奥运时代,随着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体育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公众 参与锻炼的重要活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将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心和中心。啦啦 操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新兴项目, 运动人才的缺乏导致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较为缓 慢。中、小学教师在从事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和管理工作中以啦啦操为专项的教练 几乎没有。教练员的训练水平直接影响着啦啦操运动队员的训练水平,教练员水平的 提高为啦啦操运动人才的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本课题研究是为了促进苏州 市中、小学生啦啦操运动训练水平提高,同时为苏州市啦啦操人才的储备做出贡献。 1.1.2 选题意义 苏州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 术、教育和交通中心。在这样的一个艺术文化交流的城市,啦啦操作为一个新兴的国 际化运动项目,它的发展注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体育、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国际 化程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再生产过程中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小学生作为一支 极其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正在构成未来社会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变 革的独立的社会群体,是未来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而支持这支生力军能充分 发挥自己才智的强大硬件基础是良好的身体机能、健康的体魄。啦啦操体现的青春活 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中小学生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综合体现。我国啦啦操起步较 晚,啦啦操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啦啦操理论相对匮乏,资深人才不多,这都是阻碍 啦啦操前进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通过对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队的研究,找 出影响苏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序 言 3 1.2 文献综述 1.2.1 啦啦操的发展概述 啦啦操原名 cheerleading。其中 cheer 的部分,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是 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型体育运动,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人们的青睐。 啦啦操不仅是一项个性化、艺术化、动力化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具有实用锻炼价值 的运动项目。目前,啦啦操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竞技运动项目,有了世界锦标赛, 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 的体育项目。啦啦操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操特殊技巧并 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 感的一项体育运动。4 啦啦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代。在早期的部落社会里,为了激励外出打 仗或者狩猎的战士,部落举行仪式即族人的欢呼和一些传统的舞蹈来鼓舞激励他们, 希望他们能凯旋而归。现代啦啦操起源于美国,遍布美国的 nba、橄榄球、棒球、 游泳、田径、摔角等比赛现场,至今已经有 100 多年的历史。最初为美式足球呐喊助 威的活动发展, 到现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1980 年美国第一届全国啦啦操锦标赛的开幕,标志着啦啦操运动进入了竞技比赛的队伍, 同时美国啦啦操国际联盟首次制定了比较规范的啦啦操竞赛规程。2001 年2006 年期间,我国一直提倡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开展和推广。相对于舞蹈啦啦操来说, 技巧啦啦操的起步较晚。我国正处于啦啦操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啦啦操的推广和训练 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国外相比在竞技与比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理论 研究相对匮乏。 1.2.2 国内关于啦啦操运动的研究现状 1.2.2.1 啦啦操基础理论研究 近几年随着啦啦操运动的迅猛发展,关于啦啦操运动的理论研究也趋全面性,众 多的体育研究者积极参与并各抒己见,对项目的定义和认识,包括对其概念、特点、 分类、作用及推广方式的全面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2.1.1 啦拉操理论研究逐步迈向规范化 1 序 言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4 我国刚刚引进啦啦操运动之初, 广大的体育教学与科研人员在没有及时接受有关 培训的情况下,根据啦啦操的运动特点和健美操的特点有近似之处,在科研论文中常 常把啦啦操叫做啦啦队或健美操啦啦队等名称。2001 年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在广 州举办了国内首届啦啦操比赛。揭开了啦啦操文化在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页。5随着 啦啦操运动的广泛开展,自 2001 年以来分别在广州、南宁、成都、武汉举办了啦啦 操教练员及评判员培训班,使啦啦操运动逐步走向规范化,对于其理论的研究有着推 动作用。 姚可军最初将啦啦操分为 3 类: 舞蹈啦啦队、 技巧啦啦队、 舞蹈动作的表演。 6随着对啦啦操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徐中秋、邱建钢对啦啦操严格划分为舞蹈啦啦 队和技巧啦啦队,并将两者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定义与区分。但是,舞蹈啦啦队风格仍 未明确。7沈柳红、杨海晨对啦啦队、啦啦操、啦啦队运动等不同语义加以解释,对 其内涵作以崭新的剖析,并根据啦啦操运动的特点与功能分为表演啦啦操运动、竞技 啦啦操运动和观众啦啦操运动。8啦啦操是指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 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项目特有难度、过度配合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 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 荣誉的一项体育运动。9 1.2.2.1.2 啦啦操运动的特点、功能及其推广方式的研究 多数文章从内容、功能特点、风格等多角度论证啦啦队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具 有重要推广价值和战略意义。例如李鸿在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指出,啦啦队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发展势 头是好的,它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现青春活力,也可以增强青少年健康向上的 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誊感、陶冶情操和调节心理。因而该运动项目无论是从竞技体育还 是从健身角度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10王燕梅在 啦啦操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 的构建中指出充分利用啦啦操文化资源,以人为本,通过师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 动,去了解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 风貌; 通过丰富多彩的啦啦操文化活动, 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种健康文明、 团结向上、 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 彻实施,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立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11徐宝丰以 2008 北京奥运 会体育展示现场啦啦操表演为例,描述了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啦啦操运动 与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基本精神的融合,以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促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序 言 5 使啦啦操运动与我国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对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12孙玉芹等指出 cuba 啦啦操以其所具有的体育功能、艺术功能和教育功能, 在优化育人环境, 实现普通教育培养目标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而成为提升大学校园文化 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13韩旭提出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 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 精神的新兴运动项目。对于高校学生具有很广泛的学习价值,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 涵的同时对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活动是啦啦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14 1.2.2.1.3 啦啦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在研究啦啦操运动的基础理论中, 有 90%的文献都涉及到啦啦操的起源、 发展史 和国内外的现状。其中徐中秋等人的啦啦队运动的历史沿革一文论述了啦啦队的 起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包括啦啦队文化起源、现代啦啦队的起源、世界啦啦队发展 史、 以及啦啦队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15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啦啦操运动是非 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通过文献交流,传播有关啦啦操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啦 啦操运动,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1.2.2.2 啦啦操比赛和规则的研究 啦啦操竞赛近几年在我国广泛开展,极大促进该运动项目的迅速发展。规则不仅 是裁判员执行评分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安排、动作创编、把握啦啦操 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南。随着啦啦操赛事的增加和竞赛的不断开展,自 2000 年以来, 我国先后四次修改啦啦操规则,2010 年的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的出版,旨在推 动啦啦操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并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导向性和兼顾性的特点。标志着 我国的啦啦操运动与国际接轨,是飞跃式的发展。王雁北对 2005 年河南省动感啦啦 操比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了当前啦啦操在河南省以及大部分地区所存在的共性 问题,啦啦操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作简单介绍。啦啦操 运动还处于领会时期,由于受师资水平制约,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编啦啦操能 力。运动员完成动作质量不高,动作不规范,活力与激情欠缺,尤其是力量和速度素 质较差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今后的啦啦操训练具有实践指导意义。5陈平对我国 2001- 2006 年间 3 次颁布的啦啦操竞赛规则进行比较、 分析我国啦啦操发展的足迹与 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啦啦操的发展趋势。新规则与国际啦啦操规则接 1 序 言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6 轨, 新规则首次对难度动作级别, 分值进行了划分; 评分更客观, 使竞赛朝着更公平、 更合理、 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加速啦啦操竞赛的普及与发展。 16闫晓从竞赛规则入手, 通过对参加中国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暨 2007 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选拔赛的部分参赛 队伍进行现场调查,研究我国技巧啦啦操开展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方向,为我国技巧啦 啦操运动的进一步开展进言献策,从而加快我国技巧啦啦操的发展。 17孙铁民、李惠 娟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啦啦操的发展状况,啦啦操在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除北京、 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外,其它地区舞蹈啦啦操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目前我国 舞蹈啦啦操的现状是:培训少,专业评判人员少,裁判队伍少,其业务水平还需不断 加强。队伍建设是阻碍啦啦操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应建立该运动项目协会,完善竞 赛制度等。 18何云、黄宇通过对啦啦操与健美操竞赛规则评分因素的对比分析,提出 了啦啦操在动作完成、 动作编排、 艺术表现、 总印象等方面与健美操评分因素的区别, 即在动作编排上,啦啦操更具舞蹈化,在动作完成上,啦啦操强调身体、重心、节奏 的变化,健美操强调技术的规范。在艺术表现上,啦啦操更需要具有极强的自信心, 啦啦操在形体上进行了要求,以增强观赏性及展示健康美,啦啦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 间。19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知,对啦啦操规则的研究还处于动作的基础规范方面,对于啦 啦操的动作难度、艺术、整套动作的完成和编排的创新等方面研究甚少,有待我们进 一步研究。 1.2.3 对啦啦操运动员训练方法的研究 训练是运动项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根本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教练员专门计划和 指导,使运动员逐步提高专项素质、技术、技能、心理水平,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了解与研究啦啦操运动队的训练对我国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20王 皓,李逸群,张少卿等关于舞蹈类啦啦队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训练方法研 究中,指出舞蹈啦啦队运动员应具备优美的基本形态、良好的体能、舞蹈基本功、表 演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应用口号与道具等素质。并针对舞蹈啦啦队的特点提出相应 的训练方法。 21葛智斌的 啦啦队底座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设计 研究中, 主要是对技巧啦啦队底座运动员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等专项身体素质的训 练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22杨任荣分析了啦啦队手臂动作的特点及训练方法, 但对核心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序 言 7 部位的肢体感觉和下肢弹动技术的研究尚未发现。23刘春辉、沈会武在对cuba 健美操啦啦队的训练方法研究中指出,啦啦队训练包括基本动作、表演动作、组合 动作、表演队形、成套动作以及模拟表演的训练六个方面。 24刘小静在技巧啦啦操 手翻类难度训练方法的研究一文中,针对手翻类难度训练方法的缺失补充对应的训 练方法,最终组成系统的训练方法体系,应用于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技巧啦啦操 手翻类难度动作训练中实施“身体素质、动作一致性训练和动作连接”的训练方法, 对于促进学生掌握难度动作有着积极良好的作用。25张 杰,杨洪云应比赛需要进行 研究, 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组建与训练一支表演水平较高的篮球啦啦队提出了一整 套严谨的训练方案,包括训练前的组建工作、训练计划、注意事项等等,为比赛啦啦 队的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6韦丽春分析了影响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因素, 包 括人体形态美、 音乐节奏感、 身体素质、 肢体语言表现力和技术水平、 动作的熟练性、 舞蹈技能和个人风格特点和感染力,探讨了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一些训练方法,应加 强舞蹈训练、乐感训练、技术动作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 27冯丹丹结 合多年从事啦啦队训练心得及啦啦队运动项目的特点, 分析了影响啦啦队运动员比赛 的三个主要心理因素即心理能量、动机水平、紧张焦虑情绪,提出了放松训练、表象 训练、自信心训练、意志品质训练和集中注意力训练五个主要的心理训练方法,为提 高啦啦队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水平和更好的开展啦啦队运动的心理训练提供有益指导。 28任蓓指出“以赛带练”训练法的产生不仅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因素,也是现代运动训 练和竞技体育的需要,其核心是从实战出发。它不仅是在运动负荷强度上提高了对运 动员机体和机能的刺激作用,赛场环境和氛围信息也能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的产生 综合影响,特别是像啦啦操这种团队集体表现项目,对于提高运动员处理突发事件的 能力及对胜、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以赛代练”理念 在具体运用上,也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比赛次数会对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也会产生一 些负面的影响。29 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啦啦操训练的研究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研究成果 不断被展示出来。我们还应从训练的强度上来研究如训练量、训练负荷的控制、运动 员训练后的恢复、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的评价以及运动员训练后营养等,这些仍 旧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1 序 言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8 1.2.4 啦啦操音乐及编排的研究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的 2010-2013 年版的 全国啦啦操竞赛规 则规定,一套集体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时间为 2 分 15 秒到 2 分 30 秒;在音乐的 类型上必须符合技巧啦啦操的项目特点,音乐要热情奔放、富有激情、张弛有度,内 涵丰富;需强调动作表现、音乐与编排的统一。9可见啦啦操的编排在音乐方面与健 美操实际上是一致的,但此方面研究工作比较缺乏,因此实践中缺乏指导性。音乐的 运用与表演风格是啦啦队运动的灵魂,好的音乐可以激发运动员的热情,充分挖掘运 动员潜能。就目前学者研究的成果看,专家学者对音乐的重要性均进行了详细阐述, 但就啦啦队音乐的选择和剪辑、音效等制作技术的论文研究甚少。朱波勇在审美视 角下的舞蹈啦啦操动作与音乐的编排中指出,动作与音乐是舞蹈啦啦操的灵魂,是 舞蹈啦啦操特有的内容, 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将舞蹈啦啦操的每一个作、 每一个造型、 每一个表情变化都融会在音乐中, 通过身体的自然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在感情和深 邃意境, 才能使啦啦操产生水乳交融的审美效果,并从审美视角对舞蹈啦啦操动作与 音乐的编排进行了研究, 认为在音乐的编排一定与动作相协调, 具有和谐美;又有整 体性, 节奏鲜明、强劲, 富于力量美; 还要新颖, 富于变化, 具有情趣美。30庄培厚, 魏锦龙等指出我国啦啦操与强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我国运动员缺乏不同动作 与音乐相协调的能力,要加强啦啦操与音乐的情感融合性,因为作为啦啦操运动员, 应该把握音乐的灵魂,感受到音乐情绪语言的变化,然后通过自身特有的动作形式表 现出来,将不同动作风格与音乐完美结合, 26同一首音乐,在不同人的领悟中表现出 不同的个性,这些都与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领悟和音乐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31漆亮 对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创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动作、难度、音乐、空间场地、 过渡与连接是构成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的基本要素,也是成套动作存在的基础,分析 这五个要素在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的创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其中对音乐因素的阐述 中认为技巧啦啦队的音乐不同于一般性音乐,它具有自身所特有的特征和形式,技巧 啦啦队运动中的音乐是为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进行情绪上和力度上的烘托与渲染, 提 高成套动作的效果和气氛,动作现音乐,音乐衬托动作,两者相互补充,才能使整套 动作的编排出现跌宕起伏、 高低错落、 动静结合, 才能更好地体现技巧啦啦队的特点。 322003 年黄楚姬啦啦操的概述和编排中较详细的阐述了啦啦操成套动作的结构,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序 言 9 以及编排啦啦操的原则包括健身和激情性、独特性、实践性、音乐旋律与动作节奏的 吻合性,为啦啦操的推广提供经验借鉴。 33赵秋爽,周卫的啦啦队的音乐和动作的 选编初探研究结论为:充分把握啦啦队的动作特点,掌握竞赛规则是音乐和动作创 编的主要依据。34 1.2.5 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现状的研究 现代啦啦操运动诞生于美国,距今有 100 多年的历史。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的、普及型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前在我国,啦啦操的开展已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 的新亮点,它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有利于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对培养 学生团结合作和爱国主义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学校教育及终身体育意识 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啦啦操运动也正以全新的面孔走进校园文化生活。马娜 的山西省高校啦啦操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山西省高校啦啦操的教练员大部分以 健美操专业为主;而对啦啦操教练员的师资培训一般都是短期突击,学习内容局限于 套路动作的推广,缺乏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啦啦操在该省还未普 及,参赛队伍少,专业裁判人员不多,经验欠缺,裁判员还需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裁判水平。 35回军,宋嘉慧在沈阳市高校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一文中 指出,沈阳市高校啦啦队运动员以女生为主,男运动员缺乏,大多数为大二、大三学 生,大部分运动员训练的年限短,处于训练初级阶段,运动水平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 间;沈阳市高校啦啦队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其带 队训练的时间短,一般在 1-2 年,参加高水平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少,学术研讨与交流 不够,影响啦啦队运动向高层次发展;沈阳市高校啦啦队运动训练的时间段主要集中 在晚上、周末及假期,以赛前临时组队训练为主要形式,大多数学校不能保持训练的 长期性和系统性;沈阳市高校啦啦队竞赛组织与管理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竞赛的 规模和影响力有待提高。36吴洁琼的河南省普通高校啦啦队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指出:河南省普通高校啦啦队运动的普及程度相对不高,并且区域发展存在很大的 不平衡性;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的认知程度不高,了解啦啦队运动的主要途径是电视网 络媒体而不是学校; 啦啦队项目还未正式纳入河南省普通高校作为体育教学课程。 37 孙铁民,李惠娟的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采用文献资料法、调 查问卷法等方法,对我国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开展情况及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动感 1 序 言 苏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参赛运动队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10 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适合在各类学校的开展;啦啦操在全 国的开展不均衡,区域差别较大;啦啦操的教练员仍以健美操专业的教师为主等等。 38沈柳红在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中指出:广西 高校竞技啦啦队在参加全国及国际啦啦队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为我国啦啦队运动的 普及和推广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但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运动员生源匮乏,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训练的时间段主要集 中在晚上、周末及假期,以赛前临时组队训练为主要形式,大多数学校不能保持训练 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与教练员所认同的学校应该保持常年训练相违背;广西高校拥有 一支年轻的啦啦队教练员队伍,本科学历者占多数,他们带队训练的时间短,一般在 23 年,受学校体育经费及领导重视程度的制约,参加国家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少, 学术研讨与交流不够; 运动员以女生为主, 男运动员缺乏, 大多数为大二、 大三学生, 大部分运动员训练的年限短,处于训练的初级阶段,但是他们参加比赛的级别高,积 累了一定的比赛经验;制约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后备人才, 而体育经费、科学化训练水平、师资力量、竞赛规则、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真题
- 架梁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触摸屏考试题及答案
- 购房协议书丢失怎么办
- 技术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年产5万吨钢材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场驱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店铺租赁合同格式模板
- 广州市槎头看守所监区卫生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咨询
- 2025年仓储部安全培训安全防护知识测试试卷
- 特殊教育教师聘用协议样本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高一女生安全教育
- 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制度汇编【全套范本】
- 手术室夜班工作总结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测试卷附答案(能力提升)
- 肾结石的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
- 2024年度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安防合同
- 钻探工程考试真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初一(秋季)第11次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 《论语》导读(复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