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导游词_第1页
湖北省博导游词_第2页
湖北省博导游词_第3页
湖北省博导游词_第4页
湖北省博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湖北省博导游词 湖北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 800 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 “ 痛并快乐着旅行社 ” 的导游员机器猫,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如大家所想的一样,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收藏、研究、 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约 70 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当然,在这些文物里面,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其间出土的不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有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2 / 6 许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为 国内所罕见。众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从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礼制、战争、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的文化。因此,我们到湖北省博物馆,不仅仅是去参观几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忆古老的中华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呢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区域文化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摇篮,它孕育了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三种区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为重要,而那时的楚文化只是综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 特色还不多,水平也不高,几乎是不足称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发展。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变时期,不仅学术上百家争鸣,而且战争频繁,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楚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时候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楚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异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曾侯乙墓和曾国。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 165 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3 / 6 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 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曾侯乙墓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 “ 周墓 ” 或 “ 楚墓 ” ,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 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秦始皇陵的发掘,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常言道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 ,那么还是让我们一起到里面去看看吧。 欢迎大家来到荆州这座充满古代气息的城市,大 家好今天由我担任大家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导。 荆州位于长江之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 “ 鱼米之乡 ” 的美誉,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三国文化的聚集地之一 ;同时它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天我要带大家去参观的景点是荆州博物馆,请大家随我的脚步,共同走进那段辉煌远久的历史。 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城西门开元观,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占地 70 亩,在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中规模首屈一指。同时,博物馆还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 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其馆藏文物逾 10 万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类物4 / 6 近 500 件。 1994 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全国地市级 “ 十佳博物馆之首 ” 的美誉。目前,馆内有 7 个精品展室。其中,珍品楼内有凤凰山 168 号汉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和楚汉文化丝织品展 ;主楼内则有浓缩了从旧时器时代的鸡公山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代表性文物的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 1999 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十佳精品展之一的江汉平原文化展、以瓷器为主的传世文物展、楚汉简牍丈字展。此外,还有天星观二号墓出土文物专题展 和楚乐宫展演。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珍品楼内的三大展览。 如果我们把荆州博物馆比作文物的宝藏,那么珍品楼的文物则是这座宝藏中的 “ 宝中至宝 ” 。 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提一个问题:大家想象过 2000 多年前中国人盖的被子是什么样的吗 ?接下来,我将要带大家参观的是荆州博物馆的楚汉丝织品展馆。楚汉织绣品展,主要展出了 1982 年 1 月在原江陵县马山砖瓦厂一号楚墓中发掘出土的一批战国中晚期绢、纱、罗、锦等丝绸织绣,包含有衣、裤、衾被、丝带等成品。这些丝织品有的薄如蝉翼,轻若笼烟 ;有的刺绣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有的色 泽艳丽,五彩纷呈 ;有的经纬密度,超乎想象,密于今天的降落伞。丝绸织品富含蛋白质,极难长久保存。马山一号墓出土的这批丝织品其年代之早、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工艺之高超,均5 / 6 可称 “ 最 ” 。荆州博物馆也因之而有 “ 丝绸宝库 ” 的盛誉。从图案上看,不仅有素洁大方的几何纹,也有结构复杂的人物花卉,其表现手法既有刺绣,也有提花。丝绸的品类有绢、纱、罗、绵、绸、绦等,颜色多达 10 余种,并巧妙的运用了涤饰、练染等工艺技术。不仅如此,这个丝绸宝库的刺绣成衣,通幅图案的多彩织绵,纬线起针的涤带,在迄今发现的战国丝绸中均属首见。 大家请看,这是一件绢底绣花绵衾。衾是什么呢 ?原来衾就是古人睡觉时盖的被子。它的长、宽均为米,设计十分科学,正上方有一凹口,凹口容颈,两侧裹肩,睡觉时肩膀不外露,因而不易着凉 ;而且头和脚分得很清楚,既卫生又实用。绣衾的花纹也很引人注目,对龙对凤,左右排列,并间以花草相连。这对头上长角的龙,一脚站立,一脚平伸,状若舞蹈,生动传神 ;这对身体卷曲的龙,张牙舞爪,气势威猛,咄咄逼人 ;而这对颈项弯曲的凤鸟,正展开双翅,高卷尾羽,形态十分优雅 ;这对展翅的凤鸟,相对而立,各自回首后顾,情意缠绵。整幅画面构图简练、线条流畅、 造型生动、针法纯熟,真不愧是绣品中的上乘之作。马山 1 号墓出土的丝织物,样样是珍品,件件是国宝,早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 “ 马山 1 号墓代表了楚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