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缺陷及原因分析-论文.pdf_第1页
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缺陷及原因分析-论文.pdf_第2页
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缺陷及原因分析-论文.pdf_第3页
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缺陷及原因分析-论文.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4年第 1期 铁道建筑 ra i l wa y eng i n e e r i ng 1 1 7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1 9 9 5 ( 2 0 1 4 ) 0 1 0 1 1 7 0 4 贝 氏体 钢轨铝热焊接 头缺 陷及原 因分析 赵 国, 李 力, 丁 韦 ( 中国铁道科 学研究院 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北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 对 一种 新 型的 贝 氏体钢 轨铝 热 焊接 头 进 行 疲 劳试 验 后 , 在 轨 头部 位 熔 合 区 出现 大 面 积 的 沿 晶裂 纹。针对裂纹 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扫描 电镜 、 电子探针等分析 , 分析发现该 区域原奥氏体晶粒粗大且会发 生奥氏体向高碳马氏体转变, 导致不均匀应变, 最终在 外力作 用下, 形成沿晶断裂。虽然在熔合 区 出现 了脆性相 , 但接 头的宏观力学性能仍能满足现行铁路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 出现 了大面积裂纹后 , 贝氏 体钢轨仍能通过疲劳实验 , 而不 出现裂纹扩展断裂。这说明对贝氏体钢轨接头套用珠光体钢轨接 头标 准不 可取 , 需作适 当调 整 。 关键词 : 贝氏体钢轨 铝热焊接 缺陷分析 碳迁移 沿晶断裂 中图分 类 号 : u 2 1 3 4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3 1 9 9 5 2 0 1 4 0 1 3 4 随着我国重载铁 路的飞速发展 , 钢轨及其焊接接 头的伤损及磨耗 日益严重。以大秦重载铁路为例 , 在 曲线半径 8 0 0 i n的地段 , 钢轨上线 6 8个月 , 曲线 上股侧磨就达到 了 1 71 9 mm, 不得不提前下 道。此 外 , 在 2 0 0 3年至 2 0 0 7年大秦铁路运 量大提升 的五年 里 , 钢轨核伤现象就 由 1 1 7处激增 至2 6 7 5 处。种种 现象表明, 传统珠光体钢轨的综合机械性能已经不能满 足重载铁路发展的需要。近年来 , 新型贝氏体钢轨 因其 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 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研 发贝氏体钢轨成为重载铁路钢轨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然而 , 贝氏体钢轨作 为一种与传统珠光体钢轨组 织性能差别非常明显的钢轨, 其焊接性能还有待研究 。 如果不能解决贝氏体钢轨 的焊接问题 , 贝氏体钢轨 在 重载线路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 。本文对送检的贝氏体 钢轨铝热焊接头进行 了检验 , 并对检验 中出现的缺 陷 及原 因进行了分析, 以期推进贝氏体钢轨 的上道应用。 1 焊接用材料及成 分 试验研究 的焊接接头为贝氏体钢轨与 u 7 5 v珠光 体钢轨的异种钢焊接接头 , 焊接用焊剂采用 u 7 5 v钢 轨用施密特焊剂。该贝氏体钢轨为新型空冷贝氏体钢 轨, 添加的合金元素有 s i , mn , c r , n i , mo等。其厂家 提供的力学性能见表 1 。 表 1 厂家提供 的贝 氏体钢轨 性能 2试验结 果与分析 主要参照铁道行业标 准 t b t 1 6 3 2 3 2 0 o 5对该 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 的性能进行 了试验 , 以验证 贝 氏体接头性能是否满足线上使用要求。焊接接头拉伸 试样直径为 1 0 mm, 标距 为 5 0 mm, 试验 结果见表 2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 2 0 ; 修 回日期 : 2 0 1 3 0 9 2 5 基金项 目: 铁道 部科 技研究 开发计 划项 目( 2 0 1 2 g 0 1 1 c) 作者简介 : 赵 国( 1 9 8 8 一 ), 男 , 湖北荆州人 , 研究实习员 , 硕士研究生 。 铝热焊冲击试验除按标 准取样外 , 还在熔合区进 行了 冲击试验 , 将 u型冲击缺 口置于熔合线上。结果见表 3 。疲劳试验 支距为 1 i n , 载荷作用 于支距 中间焊缝 处。试验频率为 5 h z , 力循环 系数 为 0 2 。试验结果 见表 4 。 由表 2表 4可知 , 该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 的 拉伸及疲劳性能符合铁路行业标准 , 只有焊缝 冲击韧 性略低于规定 。如此看来 , 试验用焊接接头 的性能基 本符合线上使用要求 。然而在利用疲劳试验后铝热焊 接头进行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分析时 , 发现 3根接头 中 有 2根 轨头 部位 出现 了大 面积 裂 纹 。 l 2 0 铁道建筑 3 3电子 探 针分 析 电子探针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和分析熔合 区组织出 现 差 异 性 的 原 因 。从 接 头 上 截 取 大 小 为 1 5 m m 1 0 m m1 0 mm的长方形试样 , 利用 j x a - 8 1 0 0电子探 针微量分析仪沿钢轨横向进行线扫描。分析元素包括 c, a 1 , m n , n i , s i , c r , mo等 , 结果见 图5 。 图 5 电子探针 线扫描结果 在图 5中, 左侧为母材热影 响区, 中部约 6 mm处 为熔合线 , 右侧为铝热焊焊缝区。由图 5可知, 两侧元 素含量有 明显 的差 异 , 分布也 出现几种不 同的情况。 首先 , c元素含量在图中 57 mm处呈现 明显的坡形 过渡区, 两侧含量 差别明显。其次 , mn , n i , c r , mo等 元素含量在熔合线附近出现明显的跳跃或者说过渡区 域极 窄 。 而 a l , s i 则 未发 现 明显 差异 。 3 4综 合分 析 综合 试 验分 析结 果 , 得到 接头 简化 示 意 图 见 图 6 。 由图 6可知 , 在熔合区左侧的起裂 区合金元素含量基 本保持不变 , 碳元 素含量逐渐升高。因贝氏体长大速 度是受碳扩散控制的, 随着原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加 , 获得 贝氏体铁素体晶核的几率下降 , 贝氏体铁素体长 大时需扩散的原子量增加 , 贝氏体转变也减慢 , c曲线 右移。也就是说 , 熔合 区左侧在原有的冷却 速度下无 法获得正常贝氏体组织 , 会出现图 4 ( a ) 中亮色的高碳 马氏体和下贝氏体混合组织。高碳马氏体的出现必然 会在该 区域形成微裂纹 , 最终促进宏观裂纹的产生 。 粗大奥氏体晶粒转变为马氏体 时, 以晶粒 为体积 膨胀单元 , 必产生不均匀应变, 在晶界 区形成显微局部 应力 , 直至应力集中, 削弱晶界结合 , 有 时出现晶界微 裂 缝 , 在 淬火 第 一 类 应 力 ( 或 外 力 ) 作 用 下 , 造 成 沿 原 奥 氏体晶界扩展的沿晶断裂 。 金相 照片 中熔 合区 深色 组织 : 一 i i 金相照片 中出现 熔合区 熔 合 线 茹 芬 镁 菜 磺 图 6 接头 简化示 意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断 口形貌 , 排除了晶界析出物 ; 通过能谱分析 晶界 , 排除 了 p , s , a s等杂质元素在 晶 界富集 , 因此 , 可以认 定出现沿 晶断裂 的原 因是 : 熔合 区受过热影 响, 原奥 氏体 晶粒严重粗大 , 随后起裂区在 空冷条件下产生淬火 高碳马氏体 , 在外力 的作用下, 造 成 沿 晶断 裂 。 4 结 论 1 ) 采用珠光体焊剂焊接贝氏体钢轨时 , 在熔合线 附近会出现一个过渡区 , 该过渡区宽度在 1 mm左 右。 在正常冷却速度下该 区域会 出现部分 高碳马 氏体 组 织 , 导致焊接冷裂纹。裂纹走向垂直于熔合线 , 与焊接 接头热影响区中偏析带走向一致。 2 ) 断口呈现沿 晶形貌的原 因是 : 该 区域原奥 氏体 晶粒粗大且会发生奥 氏体 向高碳马氏体转 变, 导致不 均匀应变, 最终在外力作用下 , 形成沿晶断裂。 3 ) 虽然在熔合 区出现 了脆性相 , 但接头 的宏观力 学性能仍能满足现行铁路标准的要求 。特别是在出现 了大面积裂纹后 , 贝氏体钢轨仍 能通过疲劳试验 , 而不 出现裂纹扩展断裂。这说 明对贝氏体钢轨接头套用珠 光体钢轨接头标准不可取 , 需做适 当调整。 4 ) 建议采用贝氏体焊剂进行贝氏体钢 的焊接 , 在 无 法避 免异 种 钢焊 接 的 情 况下 , 建 议 采 取 一定 的缓 冷 措施 , 以避免产生高碳马氏体 。 参 考 文 献 1 王金虎 大 秦线 运量逐 年递增 情况 下 的钢 轨伤 损分析 及对 策 j 铁 道建筑 , 2 0 0 8 ( 1 0 ) : 9 8 1 0 0 2 李力 珠光体钢 轨 ( u 7 5 v) 与 贝 氏体 钢轨 ( c b 1 5 ) 铝 热焊 焊 接性研究 r 北京 : 中国铁道科学 研究 院金属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