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江西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江西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江西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江西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委托单位:中节能环保投资发展(江西)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3年12月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近年来,德安工业园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突破,对德安县域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为了保护周围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更好地招商引资,根据全省统一调度安排,决定由中节能环保投资发展(江西)有限公司牵头负责,德安工业园区配合,在德安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东面,博阳河以西,导托渠以北,兴建一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000吨,远期处理总规模达到日处理污水30000吨,集中处理园区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可有效的解决德安工业园区的废水污染问题,对减轻园区内企业污染治理负担,优化投资环境,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2 建设内容及规模1.2.1 建设规模江西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总规模30000m3/d,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至2015年)建设规模10000m3/d,远期(至2020年)污水处理厂总建设规模为30000 m3/d。本次环评对一期工程(10000m3/d)进行评价。1.2.2 工程内容工程内容见表1.2-1。表1.2-1 污水处理厂工程组成内容工程类别内容及主要生产设备主体工程1、粗格栅/进水泵房;2、细格栅/沉砂池;3、调节池、事故池;4、混凝沉淀池;5、水解酸化池;6、改良氧化沟及污泥泵房;7、二沉池;8、紫外消毒池;9、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及加药室。公用工程1、给排水系统;2、供电系统辅助工程1、办公综合楼;2、化验室贮运工程1、储泥池;2、厂区道路环保工程1、在线监测系统; 2、除臭设施1.2.3尾水管网根据现场勘查、当地的地势走向以及项目厂区平面布置,本项目北面进水,尾水按设计要求处理达标后,经南面的紫外消毒池消毒后,通过沿导托渠走向铺设的长约285m尾水管道,送往位于项目西南角的现有德安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泵站,经提升后排入导托渠,再经导托渠汇入博阳河。1.2.3占地面积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2672m2(约34亩)。1.2.4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预计总投资4657.1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620.2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459.71万元,建设期利息为160.53万元;流动资金36.93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1.08万元。1.3 污水处理工艺本项目的污水处理工艺为:预处理+水解酸化+改良氧化沟工艺+二沉池+紫外消毒。园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由厂区西北角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经粗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粗格栅与进水泵房合建),提升后流入细格栅和沉砂池(细格栅和沉砂池合建),以去除比较小的漂浮物和砂粒,沉砂池的出水自流进入初沉池,通过加药沉淀部分ss以及重金属后,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调整污水的可生化性后进入改良氧化沟池,通过生化处理,降解大量有机污染物并脱氮除磷后,再自流进入二沉池,进行废水固液分离后,最终出水经紫外消毒处理后,由厂区南侧经尾水管道送至现有德安城市污水厂尾水排放泵站,排入导托渠后汇入博阳河。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如1.3-1所示:图1.3-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4 选址可行性与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4.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按照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其中的三十八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十五条“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建设项目。1.4.2 规划的相容性分析根据江西德安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园区的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要求,相关规划要求如下:“德安工业园地形复杂,坡度变化大,呈西高东低、最低点位于园区南部。园区从整体水流趋势上可划分为3个大的汇水区域,其中北部区域主要汇水从西北方向排出园区,中部区域主要汇水向东排出园区,南部区域主要汇水从东南部排出园区汇入鄱阳湖。北部片区污水排入西北侧德安污水干管,中部片区污水通过共青大道的污水干管接入城东新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南部片区污水接入城南新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根据德安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082020)。其中对园区的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出了规划要求。相关规划要求如下:“现状宝塔工业区已建成区域为雨污合流制,规划该区域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未建成区域建设为分流制排水体制。规划区内现有排水管渠基本保持其现有走向,沿老河设置截流式合流干管,再沿倒托渠由西向东、由南往北截流至排至污水处理厂,规划厂址在博阳河下游文华塔东南,导托渠的内侧”。本项目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改良氧化沟+二沉池工艺处理,园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博阳河。项目选址位于德安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东面。博阳河以西,导托渠以北,项目用地为德安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082020)中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德安县工业园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相容。1.4.3 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位于德安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东面,博阳河以西,导托渠以北,拟建厂址占地面积为34亩。该厂址位置是规划厂址,符合总体规划要求;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厂址位置在德安县城的东南角,不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且周围没有集中居住区,对环境影响较小; 临靠道路,交通十分便利;该处规划为市政建设用地,现状为荒地,无拆迁,地势平坦开阔,工程地质情况较好;厂区周边可发展余地较大,和密集居民区、厂区等距离较远;场地地面标高低,园区内污水管道重力排放,减少运营费用;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无居民点,项目能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综上所述,项目的选址是可行的。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评价2.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现状监测数据,评价范围内,pm10、tsp和so2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特征污染因子nh3、h2s均可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评价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环境现状良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状监测数据,博阳河上各监测断面的各项水污染物的浓度值均低于所执行的标准,并且在博阳河上各断面处未检测出zn、cd、 cr6+。说明项目纳污河段(博阳河)水质现状良好,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1.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状监测数据,项目场地、汝朗周及袁村三个监测点位的地下水,袁村地下水测点的粪大肠菌群数严重超标1000多倍。除粪大肠菌群数以外的各取样点的污染因子浓度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质指标的限值,并且各监测点位处未检测出氰化物、砷、镉、六价铬。说明项目所在地及周围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除粪大肠菌群数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质标准。2.1.4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状监测数据,项目东、南、西、北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级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限值的要求。2.1.5 生态环境现状根据现状调查,本项目周边植物种类较少。树木有松、杉、柏、槐、栎、苦楝、枫等树种,除马尾松稀疏残次林外,其余树种均零星分布。花草仅有月桂、蓼蓼、芒茅、艾、马鞭草等。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内多为低丘地貌,野生动物分布较少,仅有少数啮齿类、爬行类、一般鸟类和昆虫等。无珍稀动植物品种,没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2.2 评价范围(1)水环境评价范围:尾水排口入导托渠处至导托渠入博阳河处,导托渠入博阳河处上游0.5km至下游8km的范围。(2)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半径为2500m的范围。(3)噪声评价范围:厂界外100m。(4)生态评价范围:项目厂界外500m范围内。2.3 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见表2.3-1。表2.3-1 评价区内主要环境敏感点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点方位厂界距离(m)距酸化水解池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环境空气汝朗周(附城村5组)北面28035225户,99人二类区罗家村(附城村5组)西北面28235431户,111人二类区袁家村(附城村5组)西北面4605328户,27人二类区榨下黄(附城村7组)北面78285424户,84人二类区杨家墩(附城村11组)西北面1003105739户,117人二类区桂家村(附城村2组)西,490人二类区李家垄(附城村1组)西南面1619168620户,70人二类区樟树陶村(附城村1组)西南面83089712户,40人二类区袁村(附城村4组)南面31638716户,56人二类区寨下村(金湖村)南面1009108053户,201人二类区赵村(金湖村)西南面1342141016户,48人二类区姜刘村(金湖村)东南面1926211811户,32人二类区大塘胡(金湖村)东南面1569176164户,195人二类区高家(河东乡河东村)东面1051112116户,48人二类区竹兰殷家(河东乡河东村)东面1714178429户,92人二类区仇家村(河东乡河东村)东面1188125820户,66人二类区老社下(河东乡河东村)东面180118715户,18人二类区官塘凹村(河东乡河东村)东北面1788187013户,45人二类区河东村(河东乡河东村)东北面194020229户,31人二类区鸡山垄(河东乡河东村)北面1924199656户,196人二类区焦家滩(河东乡河东村)北面1353142516户,56人二类区垄里郭家(河东乡河东村)东北面1640172220户,68人二类区文华塔西南面298365二类区声环境厂界四周1m3类区水环境博阳河东面103173小河类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本项目不同于一般工业污染项目,它属于环境保护治理的社会公益性项目,项目功能是处理德安工业园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削减污染物总量,改善博阳河和鄱阳湖的水环境质量,环境正效益远大于环境负效益。3.1.1 废水本项目基本没有生产性废水外排,只有少量压滤机滤布冲洗废水(约110m3/d),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其余为厂区办公生活污水(约2.4m3/d),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为cod:200mg/l,bod5:100mg/l,ss:150mg/l,其水质满足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其水量相对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很小,污染物浓度也较低,因此,可忽略生活污水对处理厂进水水质、水量的影响。尾水经紫外消毒处理后排入厂内排水管网,由厂区南侧排污口排入导托渠后汇入博阳河,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其排放水量和水质情况见表3.1-1。表3.1-1 尾水排放情况一览表(排放量10000t/d)codbod5sskg/dt/amg/lkg/dt/amg/lkg/dt/amg/l6002196020073202007320nh3-ntntpkg/dt/amg/lkg/dt/amg/lkg/dt/amg/l8029.282007320103.6513.1.2 恶臭在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由于伴随微生物、原生动物、菌股团等生物的新陈代谢而产生恶臭污染物,主要成分为h2s、nh3,还有甲硫醇、甲基硫、甲基化二硫、三甲胺、苯乙烯乙醛等物质,主要发生源是格柵井、水解酸化池、生化处理池和污泥处置构筑物等。污水处理厂的恶臭逸出量大小,受污水量、bod5负荷、污水中do、污泥量及堆存量、污染气象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恶臭的扩散衰减过程,主要由三维空间扩散的物理稀释性衰减和受日照紫外线因素经一定时间的化学破坏性衰减。根据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产生情况的调查,以及相关标准研究,污水处理的不良气味主要产生在格柵井、一级絮凝沉淀池和污泥处置等构筑物,主要产生一些nh3、h2s和其小分子有机气体。由工程的构筑物尺寸可估算出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估计结果见表3.1-2。表3.2-2 本项目nh3和h2s的产生量构筑物名称面积(m2)nh3产生量h2s产生量mg/skg/hmg/skg/h粗格栅井/进水泵房10832.40.116640.258120.000929细格栅井/沉砂池7715.40.055440.170170.000613混合反应沉淀池50825.40.091440.421640.001518水解酸化池48496.80.348480.58080.002091氧化沟271857.0780.2054811.386180.00499二沉池62822.6080.0813890.364240.001311污泥脱水间52752.70.189720.801040.002884合计302.3861.088593.982190.0143363.1.3 噪声工程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泵、污泥浓缩机、风机和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噪声以及尾水提升泵站噪声,这些设备主要集中在格栅井、改良氧化沟、污泥处理单元和鼓风机房等构筑物内,根据类似设备噪声强度调查,本项目主要机械设备噪声值见表3.1-3。表3.1-3 污水处理厂主要噪声源强分析工艺单元设备名称数量噪声源强db(a)备注粗格栅井/进水泵房格栅除污机180污水提升泵3852用1备细格栅井/沉砂池格栅除污机280罗茨鼓风机290调节池/事故应急池输送泵3852用1备事故泵185混合反应沉淀池反应搅拌机880传动刮泥机285潜水排泥泵2851用1备水解酸化池水下搅拌机880氧化沟倒伞型表曝机485污泥泵房回流污泥泵4853用1备剩余污泥泵2851用1备二沉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吸泥机285污泥脱水机房污泥泵2851用1备空压机2951用1备压滤机2853.1.4 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剩余的活性污泥和厂区的生活垃圾。(1)栅渣在污水预处理阶段,由格栅井分离出一定量的栅渣,主要是较大块状物、枝状物、软性物质和软塑料等粗、细垃圾和悬浮或飘浮状态的杂物。产生量约0.48t/d(175.2t/a),为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送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2)沉砂在沉砂池分离出一定量的沉砂,主要为砂粒,项目沉砂产生量约0.45t/d,全年产生量为164.25t/a。(3)污泥在污水的生化处理阶段,沉淀池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污泥,一部分留在生物处理池内,以维持处理池内的污泥浓度,剩余活性污泥进入浓缩池进行重力浓缩,浓缩池的上清液由于含固率较高,返回系统与污水厂进水一起重新进行处理;浓缩池底泥脱水后得到含水率约80%的泥饼。本项目污泥产生总量为6625.845吨/年(含混凝沉淀池和二沉池污泥)。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污(废)水处理设施产生污泥危险特性鉴别有关意见的函(环函2010129号),“专门处理工业废水(或同时处理少量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可能具有危险特性,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规定,对污泥进行危险特性鉴别”,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在试生产时先以危险废物要求管理和贮存剩余污泥,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前进行毒性鉴别,根据浸出结果决定最终处置方式。(4)生活垃圾本项目劳动定员为15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估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5kg/d,全年生产垃圾产生量约5.48t/a。本项目固体废物生产情况见表3.1-4。表3.1-4 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表类别污染物产生量(t/a)排放量(t/a)消减量(t/a)备注固废栅渣175.20175.2卫生填埋沉砂164.250164.25污泥6625.84506625.845妥善处置生活垃圾5.4805.48卫生填埋3.1.5 非正常排放污染源分析污水处理厂非正常情况下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供电中断,造成生化菌类死亡和污水外溢。(2)设备损坏,造成污水处理运行中断。(3)构筑物损坏,造成污水处理运行中断。(4)进水水质中含有毒物质,造成生物菌类的死亡,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或运行中断。(5)由于本项目主要接纳园区工业废水,一旦某个工厂发生事故,排入大量高浓度废水,这将使污水处理效率降低,造成超标排放。构筑物或设备损坏一般可在23天内修复,生物菌类出现死亡时,根据发生情况的严重程度需要16个月的恢复期。但是,任何事故无法完全避免,一旦事故发生,均需进行事故排放,即污水通过各级越流管直接排放,排水水质基本上就是进水水质。3.1.6 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情况见表3.1-5。表3.1-5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表种类污染物名称接纳量(t/a)削减量(t/a)排放量(t/a)废水codcod51095102273ss1460138773nh3-n182.5153.329.2tn255.5182.573tp29.225.553.65废气无组织nh31.08901.089无组织h2s0.01400.014固废栅渣175.2175.20沉砂164.25164.250污泥6625.8456625.8450生活垃圾5.485.4803.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3.2.1 恶臭污染防治措施德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远离城区,位于德安县规划的污水厂建设用地,周边居民距离较远,在大气控制范围内没有敏感点,因此不设置专门的除臭设施,采用绿化隔离带等措施除臭,并在厂界四周设立大气防护控制距离,其中东面控制距离130米,南面控制距离129米,西面控制距离191米,北面控制距离128米。3.2.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指处理后的尾水和厂内自身排放的污水。改良氧化沟处理工艺在技术上已经成熟,达标率较高,在国内外广为应用。设计中主要设备采用优质设备,质量可靠。因此,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出水水质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内部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均回流到厂内进水泵房进水井,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另外,为了保证进水水质稳定,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确保出水达标,需采取以下控制对策:(1)进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必须达到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后方可进入污水管网。(2)操作人员的专业化,对操作人员的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考核,也应作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准备工作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主要操作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3)加强常规化验分析,常规化验分析是污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水质分析,了解水质变化,以改变运行状况,实现最佳运行条件,减少运转费用。污水处理设施水质分析的主要项目是进、出水中的bod5、ss、cod。(4)对截污区内的工业企业加强管理,严格限制有毒有害污染物特别是含重金属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对含有毒有害物质工业废水,需在各项目环评中论证接管可行性,并经预处理后不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方可接入。严格控制工业园区内的工业企业废水事故排放,要求企业设有事故池。 (5)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和制订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污水处理设施应建立一套以厂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责权利清晰的管理体系。(6)加强运行管理,杜绝事故性排放。为防止污水事故排放,本项目采用两路电源供电,一用一备,要求每路电源均能100%负荷运行;进水泵房配备备用泵。因此,污水处理厂发生污水事故排放的可能性极小,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发生污水事故排放。另外,应加强收集管网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管道畅通,最大限度地收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3.2.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污泥在厂区大量堆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产生恶臭气体和遇雨对水体造成污染。剩余污泥在试生产时先以危险废物要求管理和贮存,在“三同时”验收前进行毒性鉴别,若属于危险废物,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若不是危险废物,则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求管理和贮存,可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相关要求贮存和处置。本评价建议在污泥脱水机房旁设置一座污泥库房,占地面积约50m2,设计贮存能力约150吨,并贴有危险废物标志。采取防扬尘、防雨淋、防流失、防渗漏及堆场排水措施,尽量避免污泥在厂区长期堆存。在厂区暂存期间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设置。栅渣、沉砂与生活垃圾一并送德安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处置,应做到日产日清。3.2.4 噪声治理措施分析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类泵、污泥浓缩机、风机和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其噪声级水平一般在8095db(a)左右。污水提升泵选用液下泵,曝气设备在吸风口加装消声器,并增加减震设施。污水泵和污泥泵采用潜污泵,在水下噪声很小。浓缩脱水机等均设在室内,经过隔声以后传播到外环境时已衰减很多。在工程设计时在其上部加可以移动的水泥盖板,进一步阻挡噪声向外传播。各类风机等设备高速旋转,噪声较大,通过采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将设备置于室内等措施,经过隔声以后传播到外环境时已衰减很多。同时建议在选用室内装修材料时,尽量采用吸声效果好的材料;选用的门窗和墙体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隔声效果。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通过合理的平面布置,并建设绿化隔离带,以降低噪声并美化环境。提升泵站采取电机配消声器,加装隔声罩及基础减振,厂房采取双层墙体,室内衬吸声材料,室外种植树木隔音带等综合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2.5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针对本工程可能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控制。 污染源控制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选用优质设备和管件,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修维护工作,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污泥库房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有关要求,做好防腐防渗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渗滤液渗入土壤和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 分区防渗控制措施对厂区可能泄漏污染物的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并及时地将泄漏/渗漏的污染物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可有效防治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土壤和地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厂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重点污染防治区:污水处理构筑物、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和污泥库房为本项目地下水重点污染区域。采用水泥硬化,铺设环氧树脂涂层防渗、防腐,设有渗滤液收集系统(铺设环氧树脂涂层防渗防腐),应特别注意地坪与墙面交接处的防腐防渗;废水收集、输送、处理系统铺设环氧树脂涂层作防渗防腐处理。污水处理池的施工缝和穿池壁套管部位是污水处理池产生污水泄露的主要部位,也是污水处理池最薄弱的部位。应在施工缝部位添加止水铁板,并在铁板上涂刷防腐蚀的环氧树脂涂层。并加强对套管的除锈处理及抗腐蚀处理,对穿池壁套管的链接处加固和强化,以防止污水通过链接缝渗出,以防止污水的泄露。通过上述措施可使重点污染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一般污染防治区:其它厂房地面均采取水泥硬化。可使一般污染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同时,项目建设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等有关要求。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污染监控措施为监控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为监控危险固废暂存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其周边设置两口地下水水质监控井,一口沿地下水流向设在暂存场上游的汝朗周,作为对照井;第二口沿地下水流向设在暂存场下游的袁村,作为污染扩散监测井。 应急响应措施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3.3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3.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混凝土搅拌是施工期主要固定污染源,对拌和设备应有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从业人员必须注意劳动保护,灰土拌和应选在主导风向下方300m内无村庄或敏感单位的地方。(2)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运送水泥、石灰等材料时运送超载,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以防泥土洒落,以减少起尘量;应统一存放水泥、石灰等容易飞散的物料时,并采取盖棚等防风遮挡措施;砂石的筛料,水泥的拆包等应在避风处进行,起尘严重的场所四周要加设挡风尘设施。(3)采取洒水湿法抑尘,开挖、钻孔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4)运送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应实行密闭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出入施工工地的车辆,驶离工地前应清洗车轮及车身。(5)施工期间应加强管理,贯彻边施工、边防护的原则,施工现场要用塑料编织布或铁皮板围栏,以减少施工扬尘的扩散,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现场只存放回填的土方量,弃土要及时清运。晴天干燥季节对存土、铲土运输,要常洒水,以保持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3.3.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单位应注意施工机械保养和维护,维持施工机械低声级水平,为在较高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并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中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作业时间或进行工作轮换。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在工棚内操作;不能进入棚内的,可采用围档之类的单面声屏障。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6:00)停止施工。(2)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要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车辆的噪声级维持在最低水平。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合理规定运输通道。经过居民区时,车辆应限速行驶,减少鸣笛。(3)据同类施工场地监测,昼间施工产生的噪声在距施工场地40m处和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距施工场地300m处均符合标准限值。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调度,提高工效,掌握周围居民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尽量不在夜间进行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作业,混凝土需要进行连续作业时应先做好人员、设备、场地、材料的准备工作,将搅拌机运行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要特别注意靠近学校等敏感点管网的施工,要科学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3.3.3 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应设有临时集水池、沉砂池等临时性污水简易处理设施。另外,还需设置干厕或临时冲水厕所。各类施工材料应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建设沉淀池处理施工产生的大量泥浆水,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在回填土堆放场、施工泥浆产生点设置临时沉砂池,含泥砂雨水、泥浆水经沉砂池沉淀后排放。施工工地应采用围堰、挡网等措施,防止暴雨时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周边水环境的水质。3.3.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1)根据施工产生的施工垃圾和渣土的量,设置容量足够的、有围栏和覆盖设施的堆放场地,分类管理,可利用的渣土尽量在场址内周转,就地利用,以防污染水体和影响周围的卫生环境。(2)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开堆放,及时清理,以免污染周围的环境。生活垃圾收集后,应及时由环卫部门分类进行处理。(3)对于可回收的施工垃圾,如:废旧钢材、木材、塑料等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分捡,以便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回收的施工垃圾则放入垃圾站并及时清运。(4)车辆运输散体物和废弃物时,必须密封、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撒漏;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得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5)在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拆除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并负责将工地剩余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理干净。3.3.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3.5.1 土地管理和保护(1)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节约土地资源,搞好土地恢复和保护工作。(2)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土方工程的合理设计和施工,避免乱挖乱填,充分利用挖方和创业园区土地平整的弃土作填方,不设置专门的取土场,在基建施工中,所需砂、石料应向当地砂石料市场购买,不要另设采砂、石料厂,以免产生新的土地生态破坏。(3)建设单位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努力防止土地污染及其危害,切实搞好耕地保护工作,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合理规划设计,尽量利用已有道路,不建或少建施工便道。3.3.5.2 植被恢复和保护(1)建设单位在基建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加强施工队伍和职工队伍的组织与管理,严格禁止强砍林木和乱毁作物,努力避免发生施工外围植被破坏,并应尽量缩小植被砍伐面积,以降低植被破坏程度。(2)建设单位应对其建设区内边坡地、裸露地、闲置地、绿化用地、道路两旁、建筑物四周进行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通过植树种草,绿化裸地,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净化污染,改善生态。要设置植物防护体系,其树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施地种树,应以选用乡土树种为主。(3)建设单位所涉及的绿化工程应与其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投资,并在其主体工程竣工后一年内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绿化工程建设。(4)占用农田、荒地做为临时施工场地,应按征用范围严格控制,减少因施工造成的农田砂化和水土流失。同时,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与土地法的要求,依据“占补平衡”的原则,对破坏的农田采取补偿与恢复措施。3.4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4.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据调查,为了解污水处理厂恶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上海市有关部门对普通曝气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专门进行了现场闻味测试,组织了10名30岁以下无烟酒嗜好的未婚男女青年进行现场的臭味嗅闻,调查人员分别在处理构筑物下风向5m、30m、50m、70m、100m、200m、300m等距离处嗅闻,并以上风向作为对照嗅闻。由嗅闻统计可知,在污水处理设施下风向5m范围内,感觉到较强的臭气味(强度约34类),在30m100m范围内很容易感觉到气味的存在(强度约32类),在200m处气味就很弱(强度约12类),在300m左右,则基本已嗅闻不到气味。随着距离的增加,臭气浓度会迅速下降,类比资料表明在距源100m的距离内,可最大幅度地减少恶臭浓度影响,在距恶臭源120m处,臭气浓度为11左右,已接近1类标准,在200m处则为4.4,即距离增加1倍,臭气浓度下降至一半以下,在300m处则为1左右,即距离增加3倍,臭气浓度下降到十分之一以下。项目最近的居民点(汝朗周、袁家村、罗家村)距最近的构筑物(进水泵房、细格栅与沉砂池)约286m,恶臭强度大约在1级左右,即“勉强感到有气味(检知阈值浓度)”的程度。且德安县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汝朗周、袁家村、罗家村等居民点位于项目的北面,属于侧上风向,因此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恶臭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小。根据预测计算,综合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本项目的大气防护控制距离为200m(从水解酸化池边界起计),结合厂区平面布置,东面控制距离130米,南面控制距离129米,西面控制距离191米,北面控制距离128米。距厂界最近的村庄为北面280m处的汝朗周村,距离水解酸化池352m,满足大气防护控制距离的要求。建议德安县人民政府在今后发展中要严格控制用地,在污水处理厂的大气防护控制范围内禁止建设居民楼、学校、幼儿园、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物。3.4.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本项目正常营运时尾水排放量为10000 m3/d,年消减cod排放量为1606t/a,nh3-n排放量为153.3t/a,有效的改善博阳河与鄱阳湖的水体水质,为了更准确的预测对博阳河水质的影响,应反推消减的水污染物总量对博阳河水质指标的削减值。既本项目对博阳河水质影响的预测值=本底值+贡献值-削减值。因要准确的反推削减的水污染物总量对应的削减值,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过于复杂,很难做到准确。为简化计算,本环评假设本项目处理的1万/日废水,目前均通过导托渠汇聚后排入博阳河,根据计算可知该假设的点源排放的1万/日废水,其混合废水浓度为cod为440mg/l,nh3-n为42mg/l。根据预测计算可知,枯水期正常排放时,本项目尾水达标后排入博阳河,在下游各监测断面处,cod对博阳河水质的预测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水质标准,其预测值最高的出现在sw2断面上,为18.672mg/l,占标值为93.3%,nh3-n的最大预测值出现在sw2断面上,为0.5803mg/l,占标值为58.03%,均符合类水质标准。可见,项目尾水达标排放对博阳河下游的水质影响属于允许范围内。项目尾水事故排放情况下的预测值见表5.2-4,cod超标污染带长约300500m,宽约05m;nh3-n超标污染带长约10001500m,宽约510m。因此,项目建设及管理部门应当严格管理,必须尽可能控制尾水事故排放的发生,特别是要杜绝枯水期发生尾水事故排放。3.4.3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根据预测可知,采取噪声治理措施后,本项目各厂界的噪声叠加值昼间为53.25-59.26db(a)之间,夜间为46.01-54.90db(a)之间,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即昼间等效声级为65db(a),夜间为55db(a)。因此,项目建成后,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后,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4.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通过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置,固体废弃物外排量为0t/a,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3.4.5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由污染途径及对应措施分析可知,项目对可能产生土壤和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废水出现下渗,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3.5 风险分析、风险防范、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污水处理工程运营期,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可能会造成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使得处理出水水质达不到设计标准,甚至整个处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污水超标排放,影响外环境。因此,本次评价有必要对非正常工况出现的原因、发生几率、避免措施和应急措施进行分析。本次评价对不可预测和抗拒的自然因素不做分析,只对人为因素进行分析。3.5.1 风险分析污水管网系统由于管道堵塞、管道破裂和管道接头处的破损,会造成大量污水外溢,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厂由于停电,系统陷入瘫痪状态,影响处理效果,并且排水不畅时会引起污水漫溢。污水处理厂的设备损坏或污水处理建构筑物运行不正常等,造成大量污水达不到处理要求甚至未经处理即排入受纳水体,造成事故污染。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没有按操作过程操作或操作失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造成超标排放。污水排放单位超标排放,造成进水水质超出设计要求,影响处理效果。3.5.2 风险发生的几率和避免措施一般情况下,污水管道不会发生堵塞、破裂。发生这些事故的可能原因主要是管道设计不合理或排污单位往下水道中倾倒大量固体废弃物。其避免措施是:在污水干管和支管设计中,要选择适当的最小设计流速和充满度,防止污泥沉积。污水管网除严格维修制度外,用户尤其是工业排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严禁固体废物排入下水管道,环保部门应与市政部门密切配合,强化监测与管理工作。为避免停电造成的不利影响,污水处理厂在设计中应采用双电路供电,以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连续运行。污水处理厂的建构筑物损坏的几率很小,但是各种水泵和其它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大。其避免措施是:在设备选型时,应采用性能可靠的优质产品,国内不能满足要求的,可从国外进口。对易发生故障的各种水泵,在设计中应考虑备用。对大型机械设备或国外进口设备的易损零部件,应有足够的备用件或替换件。加强检修、维修工作,提早发现并排除事故隐患。由于工作人员失误或不按操作规则操作,造成系统非正常运行的几率较大。其避免措施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严格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定期考核。由于污水排放单位超标排放,造成进水水质超出设计要求,影响处理效果的发生几率较小。由于排污大户在排放口安装自动计量及监测装置,正常情况下,排水满足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而少数排污企业的事故性超标排放由于持续时间短,水量相对较小,对处理厂进水水质构不成太大的影响。另外,处理厂设计中,对进水水质放得较宽,对出水水质要求得较严,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尽管如此,当地环保部门仍应加强管理,各排污企业也应完善处理设施、加强运行管理力度,确保各排污企业达标排放,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3.5.3 污水处理厂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预测结果,污水直排造成对博阳河水体浓度造成较大影响,为保证博阳河和鄱阳湖水体的质量,须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和落实措施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1)完善污水管网建设,保证按规划要求收集污水量,形成正常的污水处理量。(2)总进、出口处设置监测井,严密监视进、出水水质,尤其严防超标的有毒重金属废水直接进入截污管网,冲击污水厂的生化处理工艺。同时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各企业进入污水管网的工业废水达到接管水质的要求。(3)重视污水厂的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以往的经验表明,未经监测分析盲目运行或疏于监测分析的运行,往往是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污水监控制度,做好原始记录,确保每天对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的频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4)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术水平。(5)为避免停电造成的不利影响,污水处理厂在设计中应采用双电路供电,以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连续运行。(6)建立污水处理厂预防和处理污染事故应急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1)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应立即上报,并在排放口附近水域悬挂警示标志,同时采取限制工业园区内部分或所有企业排水等措施,防止环境风险事故扩大和产生次生灾害。(2)总排口的在线监测装置与切换阀连锁,一旦出现超标排放,立即启动切换阀,将超标废水排入应急事故池,并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检修。(3)按污水排放量的顺序,通知各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户与污染物大户停泵或闭闸,待事故处理完毕,通过提升泵抽回污水处理系统处理。(4)同时,为防止由于园区污水排放企业超标排放,造成进水水质超出设计要求,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情况发生,应建议设计单位、园区管理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在项目设计和日常管理中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厂汇水区主要工业污染源水质水量,制定相应的制度和防范对策,细化对主要工业污染源的监控措施,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3.5.4 污水处理厂风险应急措施及时通知环保、市政等有关部门,以便从宏观上对事故加以控制,将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根据出现故障的部位,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出现故障的管道、水泵或其它机械设备进行抢修,并启动备用设备。适当延长污水处理时间,求得尽可能好的污水处理效果。3.5.5 管道泄漏防范、应急处理措施 管道全线采用密闭输送,且深埋地下,正常工况下不产生和排放污染物,一般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但是管线处于非正常状态下(即事故状态),可对外环境,尤其是地下水环境和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非正常运行状态主要是指可能发生的管线破裂、断裂等。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即地震、气候变化等;二是人为因素,即选材、施工、防腐、检修、操作以及管沟的回填土没有按规范要求做以及压占管道。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不能避免,只能在事故发生后尽早发现及时补救,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经前面分析各种管网的选材是合理的、安全的,因此主要应在施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