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年产2000套模(夹)具及5000吨金属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年产2000套模(夹)具及5000吨金属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年产2000套模(夹)具及5000吨金属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年产2000套模(夹)具及5000吨金属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年产2000套模(夹)具及5000吨金属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年产2000套模(夹)具及5000吨金属深加工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 申报日期:2014年4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和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产2000套模(夹)具及5000吨金属深加工项目建设单位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安昌联系人王安昌建设地点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树全民科技创业园联系电真邮政编码223800立项审批部门宿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备案号:201317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 金属结构制造(c3311)占地面积(平方米)26668绿化面积(平方米)4000总投资(万元)124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7环保投资占投资比例0.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见下表;设备清单见第2节建设工程概况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名 称年用量钢板5000t模具钢10t水及能源消耗量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水(吨/年)450燃油(吨/年)-电(度/年)120万燃气(标立方米/年)-燃煤(吨/年)-其它-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项目实行雨、污分流制;生产用冷却水循环利用,不外排;生活污水排放量180t/a,经化粪池处理,达市政接管标准后排入开发区河西污水处理厂。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无2、建设工程概况2.1 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年产2000套模(夹)具及5000吨金属深加工项目位于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树全民科技创业园。项目北侧、东侧都是空地;西侧是富民大道,南侧是三树全民科技创业园规划工业用地,目前有零散住户,根据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人民政府的拆迁证明,项目南侧的房屋征收工作将于2014年7月底结束,项目周围100米范围内居民等敏感目标在本项目营运前搬迁结束。(具体见建设项目周围现状图)2.2 工程内容及规模江苏源丰金属模具有限公司总投资12400万元,总占地面积26668m2,总建筑面积25400m2,使用面积20000 m2,其中主要建设厂房3栋、仓库及辅助用房等。主要工程规模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面积(m2)1生产厂房180002生产厂房230003生产厂房380004仓库及辅助用房1000其它:工作制度:300日/年,1班/日,8小时/班;劳动定员:15人。项目组成及工程经济技术指标分见下表:主体工程及产品工程名称产品名称及规格设计能力年运行时数模(夹)具生产线模(夹)具2000套/年2400h金属深加工生产线钢结构建材(z型钢、c型钢)5000 吨/年2400h主要设备清单设备名称数量(台)设备名称数量(台)冲床4切割机3车床4平面磨床3数控车床2z型钢机器2c型钢机器2数控铣床2公用及辅助工程建筑名称设计能力备注贮存工程仓库800m2-公工程供电120万度/年所在地供电所统一供给给水450吨/年开发区自来水统一供给绿化4000m2绿化率15环保工程废水处理化粪池-废气处理-固废处理生活垃圾收集集中收集,不对外排放噪声治理隔声罩、绿化降噪等综合降噪措施减少影响2.4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3、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3.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3.11地形地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地质构造上,隶属华北断块区的东南缘郯庐断裂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剥蚀低岗和斜坡地的岩性、岩相为基岩王氏组和宿迁组(n2s),平原地区为第四系覆盖。宿迁经济开发区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位于宿迁市区南部,距市中心约5公里,园区东起发展大道、废黄河,西至十一支渠,南到南环路以南1公里,北至规划中的青海湖路,并与市开发区南区比邻。全区现状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为黄泛冲击平原。地面高程一般2426米(黄海标高),土地肥沃。全规划区为城市建设用地。3.1.2气象气候状况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地面高程约21.3-22.2米。绝大部分地势平坦,为黄淮平原。地质稳定,地下无流沙层;土壤呈中性,ph在7.0左右。主要岩性为粘土、亚粘土。地震烈度为9度。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900.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es风,平均风速为2.9 m/s,多年平均气温 14.2。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无霜期为230天。一般冬季在冷空气的控制下,以干燥、寒冷、晴天天气为主,盛行偏北风;夏季常在低气压的控制下,温度高、湿度大,会出现大暴雨,盛行东南风。其主要气象特征参数见表3-1。表3-1 区域气象特征参数表气象要数值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最高气温()26.年平均最低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40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4最大相对湿度()89最小相对湿度()4降水量最大降雨量mm)1647.1最小降雨量(mm)573.9多年平均降雨量mm)910.6霜无霜期( d)2日总时多年平均数日照总时(h)291.6风平均风速( m/s)2.9最大风速(m/s)7.23.1.3水系水文开发区位于京杭大运河西侧,古黄河、民便河穿区而过。京杭大运河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宿迁市,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市市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常年水流方向是沿西北向东南流淌,年平均流量约15.3米/秒,年经过境水资源量12.78亿立方米,历史最高水位19.41米,最低水位17.06米。南水北调工程启动调水后,水流方向将改为由东南向西北流淌。古黄河是黄河洪水泛滥冲刷而形成的,无地表径流,除降水补给外,无正常的补给方式,在宿迁市区段目前主要是接纳城区生活污水,市区排涝以及市郊区灌溉用水,其最高水位13.7米,最低水位6.07米。从1998年起宿迁市政府就采取了疏浚、护坡、绿化等措施,已将废弃的古黄河改造成为城区一条靓丽的风光带。民便河穿过开发区,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最终入洪泽湖(成子湖),其河水常年无航运功能,除汛期外无地表径流,仅具引水、排水、灌溉功能。水域面积85.15公顷。3.1.4自然资源概况植被以杨类占优势的温暖带落叶林为主,85以上,其它树种有刺槐、中国槐、臭椿、柳、榆、桑、泡桐等;南方亚热带树种有山杨、刺楸等;果树有李、桃、杏、苹果、梨、枣、葡萄等;灌木有紫穗槐、野蔷薇、山胡椒等;长绿灌木有小叶女贞、刚竹、淡竹、紫竹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爬山虎、南蛇藤等;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苍耳等。农田的植被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山芋、花生等作物。3.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3.2.1 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密度宿迁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钟吾子国,秦汉时为下相县。东晋年间宿豫郡和宿豫县并置。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宿豫郡存宿豫县,直至唐代代宗宝应元年因避李豫名讳改称宿迁县,沿用至今。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设市(县级),属淮阴市代管。又于1996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设立地级宿迁市。3.2.2 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概况自1996年7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06.7亿元、增长12.8%,人均突破3万元;财政总收入达333.3亿元、增长20.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1亿元、增长30.7%,税收占比达82.3%;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登上千亿台阶,分别达1012亿元、1002.9亿元;实际到账外资突破5亿美元。重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徐宿淮盐铁路、国电二期项目顺利通过预可研审查,宿新高速建成通车,宿迁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取得重大突破,第六届苏北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楚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民计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174.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4.4%;城乡居民收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230户、累计达2022户,完成增加值560亿元、增长20.6%;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净增120户、累计达360户。洋河股份跻身ft全球500强。我市荣获“中国白酒之都”称号。全面启动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四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增长42%。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千亿计划,创新新兴产业引导资金使用办法,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增长44%。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户、累计达48户,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0亿元、增长55%。大力推进服务业提速计划,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72亿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1.5亿元,离岸外包合同额、实际执行额领跑苏北。以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为抓手,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新增高效农业40.7万亩、渔业15.4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单产增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户,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市级5个,新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三名”商标9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3%。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质量强市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国家白酒质检中心投入使用。深入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2人。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年实施重点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40个,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6.25万吨,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基本完成。3.2.3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宿迁市是我国文明发达较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文物遗产,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宿迁历史上人文荟萃,是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魏胜、清朝民族英雄杨泗洪、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者朱瑞的出生地。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清代大诗人袁牧等曾在这里为官。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境内的名胜古迹较著名的有项王故里、乾隆行宫。3.3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3.3.1规划概况及产业定位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8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市第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目前还没有通过审批,本环评引用2007年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江苏省宿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相关内容。一、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期限为2007-2020年。规划范围:东至古黄河、民便河,南至船行干渠,西至十支渠,北至徐淮路,用地面积57.53km2,其余均作为开发区的远景发展用地,用地规划见附图。二、功能定位(1)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2)现代化新城区(3)彰显生态文明示范区三、产业定位在现有机械电子、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四、开发区用地布局开发区用地布局具体见附图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一)、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1065.7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0.41%。其中一类居住用地41.11公顷,二类居住用地955.0公顷,居住商业混合用地11.63公顷,单身公寓用地6.79公顷,中小学用地51.17公顷。(二)公共设施用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范围内公共设施分三级,即城市级、片区级和居住社区级。本区北部地区与霸王举鼎商圈共同组成城市级商业中心,同时规划新建片区级中心2个,居住区社级中心5个。(三)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2165.0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1.46%,是开发区的主导性用地。为了提高开发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善开发区的整体环境,区内将积极引导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适当控制发展三类工业,严格控制有气污染的企业进驻。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研究,确定开发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发展电子科技、生物化学、创意产业等新型产业门类,为园区的腾飞奠定基础。规划以区内快速路、主干路为界,依托周边基础设施条件,对现状工业进行适当整合,远期在区内形成纺织服装产业园、轻工食品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生化科技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等八个产业园园区。工业园区内,配套建设便利中心。(四)仓储物流用地规划仓储物流用地58.5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12%。(五)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8.9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75%。(六)绿地规划城市绿地802.0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5.36%,其中公共绿地262.25公顷,生产防护绿地539.77公顷,分别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02%、10.34%。3.3.2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在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宿迁市第二自来水厂,规模52.0万立方米/日,其中净水厂规模为40万立方米/日,工业水厂规模为12万立方米/日,水源为骆马湖。规划开发区生活用水和一般工业用水由市政给水管道供给,开发区中工业用水量大、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用户供应一般工业用水,水源为宿迁市第二自来水厂。在第二水厂建设完成运营之前,企业工业用水可暂时取用河水。(2)排水工程城市污水分片收集,相对集中,规划范围内污水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集中排放。规划范围内污水主干管道敷设于华夏大道、开发区大道,并在其余道路上敷设污水支管。在管网未建成之前,各企业生产污水须自行处理、达标排放。河西污水处理厂位于宿迁经济开发区东部,考虑到周边地块污水接入,以及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规划建设规模30万立方米/日,分期建设。一期一步建设规模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尾水近期排入民便河,远期通过调水排入新沂河。(3)供电规划根据规划电源主要由220kv宿迁变电所和市区西部新建的220kv宿西变和东部的220kv卓圩变供给电能。(4)供热及燃气规划开发区集中供热热源为位于洋北镇的中国国电宿迁热电厂。中国国电宿迁热电厂位于宿迁洋北,现状建设规模为2135mw发电机组,目前正在进行供热机组改造,一期工程改造完成后,抽汽压力为1.59mpa,供热规模200吨/小时。二期工程改造完成后供热规模可达600吨/小时。根据企业热负荷发展情况,沿宿迁经济开发区次干路及沿河敷设供热管道。国电集团宿迁热电厂主供热管线沿姑苏路、纬九路、金鸡湖路敷设。根据江苏省城市天然气利用规划,在宿迁市建设天然气门站,供应宿迁主城区及周边县市。天然气进入门站后,经调压进入开发区管网供用户使用。开发区天然气管道采用中-低压两级管网,确保供气安全。用气规模为管道燃气6.2万m3/d。(5)固废处置规划在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建设危险固废处置中心,宿迁经济开发区产生的危险固废交其处置。(6)道路交通规划依据地物地貌、河流水系以及宿迁市区的路网格局,片区道路体系规划为方格网形式的路网布局。片区位于宿迁市的南部,主要的交通流向为向北和向东。按等级可以分为四级,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3.3.3基础设施规模、建设和运行现状(1)给水工程开发区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道供给,现状来自第一自来水厂。规划建设的宿迁市第二自来水厂已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建成通水,设计供水规模为12万吨/日,一期工程6万吨/日,总投资为1.4亿元。该工程采取“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原规划给水管道以环状布置为主,规划至主、次干道路,主干道水管道为控制管道。目前,市政给水管道已进入开发区北部,人民路(威海路北)、富康路、徐淮路、世纪大道、深圳路上敷设有dn400给水管道,供水量可达8000-10000吨,可满足企业用水,人民路(威海路南)、浦东路上敷设有dn200给水管道,其他支路上敷设有dn200以下给水管道。(2)排水工程排水管道: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原规划改变雨污合流制的排水制度,进行雨污分流制改造。原规划污水管道至主、次干道级,以主干道为控制干道,污水管道最大管径d1400毫米,最小管径d300毫米,目前,开发区内大部分主干道敷设了雨污管道。目前,项目所在地的市政污水管网基本建成。本项目的污水经金陵南路的市政污水管,进宿迁经济开发区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3)污水处理系统根据宿迁市中心城区排水规划(污水部分,2007-2020),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宿迁经济开发区河西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富民大道污水管道进河西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选址位于开发区大道与民便河交叉口的东北岸,污水处理厂一期总设计规模5万m3/d,占地面积88.3亩,分二个阶段建设,一步设计规模为2.5万m3/d,采用较为成熟可靠的sbr法的cast工艺处理工艺,一期一步工程已于2009年通过环保验收;二步工程主要对一期一步工程的升级改造和建设一期二步工程。升级改造拟将原cast工艺改造为a2/o工艺,即原有cast池改造为a/o池,在前端增设厌氧池,将污水处理工改造为“厌氧池+a/o生化池+机械絮凝+平流沉淀+纤维转盘过滤+二氧化氯消毒”工艺。一期二步工程将按照上述改造后的工艺进行建设,二步设计规模为2.5万m3/d。二步工程实施后,使污水厂排放标准提升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目前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已正常运行。(4)供热与供汽开发区集中供热热源为位于洋北镇的中国国电宿迁热电厂。该电厂现状建设规模为2135mw发电机组,目前正在进行供热机组改造,一期工程改造完成后,抽汽压力为1.59mpa,供热规模200吨/小时。二期工程改造完成后供热规模可达600吨/小时。根据江苏省城市天然气利用规划,在宿迁市建设天然气门站,供应宿迁主城区及周边县市。天然气进入门站后,经调压进入开发区管网供用户使用。开发区天然气管道采用中-低压两级管网,确保供气安全。用气规模为管道燃气6.2万m3/d。(5)供电规划近期电源主要由220kv宿迁变电所和市区西部新建的220kv宿西变和东部的220kv卓圩变供给电能。远期市区南部新建220kv梨园变也将为开发区提供充裕的电能。供电电压采用200kv,配电电压采用10kv,使用电压为0.38kv。(6)固废处置生活垃圾袋装化,建设垃圾中转站,发展垃圾压缩运输。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生活垃圾由宿迁市生产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统一处理。垃圾填埋场位于宿豫区曹集镇小岭村,距市区13公里,厂区面积327亩,投资2000万元,日处理600吨。开发区暂不建设危险安全处置中心,对无法综合处理的工业废物及危险固废,经收集后集中送宿迁市柯林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处置。宿迁市柯林固废处理有限公司位于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年处理能力为6000吨,专门从事危险固废处理的单位,于2005年投入运营。在宿新高速以东,南化路以北规划建设宿迁市危险废物填埋场,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7)道路原规划将道路分为对外公路、主干路、次干路三个等级,区内现有3条主要的公路,一条为徐淮公路(s324),目前按2级公路标准建设。第二条是省道s249,向南接省道s121,目前按照2级公路标准建设,向南可一直抵达南京,向北可至新沂,在宿迁城区与发展大道顺接。最后一条为宿迁老城区向南联系的主要公路:省道s325,目前也是按照2级公路标准建设,向南可以抵达淮安。三条省道呈扇形向外发散,对高速公路起补充作用,目前基本满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需求。目前规划范围内的城市道路网络的格局基本形成,开发区的道路网络相对完善,呈方格网布局,目前已经形成了“八横八纵”的主要道路网络格局,“八横”由北向南依次为:浦东路、深圳路、环城南路、姑苏路、金鸡湖路、苏州路、东吴路、开发区大道,“八纵”由西向东依次为:通湖大道、通达大道、振兴大道、富民大道、西环路、世纪大道、人民大道、发展大道。3.4环境功能划分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整个开发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民便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执行3类标准,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执行4类标准4、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4.1根据2013年全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结果所述,2013年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及一氧化碳四项污染物的浓度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而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pm10)略有超标。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结果统计表大气污染物名称年均值(mg/m3)标准pm2.50.07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m100.126so20.033no20.0354.2 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3 年度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所述,民便河的水质为劣v类水,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其中氨氮严重超标。超标倍数为4.05。其超标的主要原因,一是开发区部分区域雨污水管网敷设没有到位,部分企业自行处理后排至民便河,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未处理就直接排入民便河;二是民便河沿岸农业面源化肥流失造成河段超标。随着雨污管网的建设,流域内企业废水和区内居民生活污水逐渐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民便河水质将逐渐改善。4.3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3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值;主要道路两侧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值。4.4 辐射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无不良辐射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4.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距离(m)规模(人)环境功能空气环境三棵树乡零散居民s10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水环境民便河e25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声环境三棵树乡零散居民s10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5、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单位:mg/nm3污染物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so2日平均0.151小时平均0.50no2日平均0.081小时平均0.20pm10日平均0.15(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地表水执行的标准限值 单位:除ph外为mg/l类别phcodcrbod5dotpnh3-n6920450.21.0(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限值(等效声级:db(a))类 别昼 间夜 间36555污染物排放标准(1) 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河西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标准见下表: 单位:mg/l类别codss动植物油nh3-ntp进水450350100354出水50101.05(8)0.5(2)本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等效声级:db(a))。类 别昼 间夜 间365 db55db(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限值。单位:laeq:db昼间夜间7055总量控制指标项目总量指标建议废水:接管考核量: 废水量180t/a;codcr0.063t/a、ss0.027t/a、nh3-n0.0045 t/a、tp0.00036 t/a; 最终排放量: codcr0.011t/a、ss0.0036t/a、nh3-n0.00144(0.0027)t/a、 tp0.00018t/a (括弧外为水温12的控制量,括弧内为水温12的控制量)。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切割6.1 生产工艺流程:(1)模(夹)具生产流程: 下料组装噪声、下脚料切割噪声冲压检验出厂工艺流程说明:原材料(主要是模具钢)运至厂区后,首先利用冲床进行组装,将得到要求的形状后,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得到要求的大小,然后利用冲压机床冲压制成成品(冲压件),检验合格的冲压件成品即可入库或外运。(2)金属深加工工艺流程:下料 噪声机械挤压、噪声成型检验出厂工艺流程说明: 原材料(主要是半成品钢材)运至厂区后,利用c型、z型钢机器进行机械挤压后,得到成品,检验合格的成品即可入库或外运。6.2主要污染工序与污染物6.2.1 施工期6.2.1.1废水污染源施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施工机械的清洗废水、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等。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建材的洗涤,主要污染物为ss;机械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5、cod等。6.2.1.2大气污染源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域裸露的地表面在大风气象条件下易形成风蚀扬尘,另外,还有拆除项目区原有构筑物产生的扬尘、施工建设期间建筑材料运输、卸载中的扬尘,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混凝土搅拌产生的水泥粉尘等。6.2.1.3噪声源噪声污染是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土方阶段噪声源主要有装载机和各种运输车辆,基本为移动式声源,无明显指向性,各种平地车、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和风镐等基本属固定声源;结构阶段使用设备较多,是噪声重点控制阶段,主要噪声源包括各种运输设备、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吊车等,多属于撞击噪声,无明显指向性;装修队伍一般施工时间较短,声源数量较少。6.2.1.4固体废物施工期拆除原有构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需由施工单位或承建单位与市容局渣土办联系调运,渣土外运处理不当将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与市有关部门达成协议,负责妥善处理渣土调运工作。另外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如随意丢弃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必须定点收集,集中统一处理。6.2.2营运期6.2.2.1废水项目无相关工艺废水产生,本项目营运期间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该项目劳动拟定员15人,每人每天用水量按50l/(人.d)计,则总用水量为225t/a,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排水量为180 t/a,其污染因子为codcr、ss、nh3-n、tp等,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350 mg/l、150 mg/l、25mg/l和2mg/l。6.2.2.2废气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焊接、喷漆、打磨等工序,无相关废气产生。6.2.2.3 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来自:机加工设备车床、切割机、冲床、铣床等,噪声源强一般在7590db(a)之间,所有设备均安排在车间内,车间最大合成噪声为90 db(a),具体噪声源强见下表: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laeq(db)序号噪声源噪声值1车床80-902切割机80-903冲床85-956.2.2.4固体废弃物项目建成后固体废物主要有冲压件和金属深加工生产线产生的钢板废料和废屑以及职工生活垃圾等,无相关废乳化液、废切削液等产生。1.边角余料、废铁屑: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年产生量约150t/a,由废品回收商收购。2. 办公生活垃圾: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按1.0公斤计算,则职工产生垃圾约2.25吨/年,由环卫部门清运和统一处置。7、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种类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mg/m3产生量t/a排放浓度mg/m3排放速率kg/h排放量kg/a排放去向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废水量t/a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mg/l产生量t/a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a排放去向生活污水180codcr3500.0633500.063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河西污水处理厂ss1500.0271500.027nh3-n250.0045250.0045tp20.0003620.00036固体废物产生量t/a处理处置量t/a综合利用量t/a外排量t/a备注边角余料废铁屑15001500集中分类收集后定期外售废品回收商办公生活垃圾2.252.2500由环卫部门处理噪声项目噪声源主要来自:加工设备车床、切割机、冲床、铣床等,噪声源强一般在7590db(a)之间,经过加设减震基础、隔音处理以及距离衰减后,预测噪声源在厂界处的噪声贡献值与现状值叠加后,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昼65db(a)、夜55db(a),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不大。主要生态影响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较为简单,项目用地及周边由工厂和空地组成,周边绿化带的植被主要为树和绿化花草,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项目的开发将提高现有土地的绿化率,项目用地的绿化率可达10%,工程完工后,人工绿化带有可能维持体系的生产能力,因此,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影响不大。 8、环境影响分析8.1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8.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a. 土方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工程土产生扬尘;b. 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产生扬尘;c. 车辆及施工机械往来造成的道路扬尘。本评价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本工程具体情况,提出如下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安全文明施工 。当出现4级及以上风力天气情况时,禁止土方施工,并作好遮掩工作。施工现场必须采取围档(围挡高度可按2m设置)、喷淋(每个施工段安排1名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的飞扬)、封闭、地面硬化等有效防止扬尘污染的措施,施工车辆经冲洗后方能进入市政道路。有关环境监测部门曾对施工现场进行过类比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场地洒水与否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差异很大,类比结果如下表所示。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状况分析表监测点位置场地不洒水场地喷洒水后距场地不同距离处tsp的浓度值10m1.750.43720m1.300.3030m0.7800.31040m0.3650.26550m0.3450.250100m0.3300.238运输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必须采取密闭措施,逐步实行密闭车辆运输,并实行运输准运许可制度,防止运输过程发生遗散或泄漏情况。避免现场搅拌混凝土,应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人员炊事必须使用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禁止使用散煤、木材、锯木等非清洁燃料。对沙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进行覆盖。加强环境管理,施工单位应将有关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对环境影响严重的施工作业(如夜间施工)应按照国家有关环保管理制度要求,经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并在规定时间内施工。将整个施工期分成若干施工阶段,在每一阶段都应坚持“三同时”的原则。8.1.2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噪声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施工场地各机械产生的噪声见下表,建筑施工噪声直接影响附近区域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施工人员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为确保厂界施工噪声达标,减轻对附近声环境的影响,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可固定的机械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等安置在施工场地临时房间内,房屋内设吸声材料,降低噪声;动力机械设备应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以保证其在正常工况下工作;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一定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产生噪声的设备的使用时间,尽可能避免在同一区段安排大量强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现场合理布局,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尽可能将施工阶段的噪声影响减至最小。建设单位夜间施工须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施工。为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工程进度,高强度的噪声设备尽量错开使用时间,避免噪声叠加增加污染程度;为不影响周围人们的正常休息,夜间尽量不安排施工,施工时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高声源设备,同时还需要征求附近居民的同意。所以施工期间,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施工期噪声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随着施工的结束,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就会停止。8.1.3 废水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1)生活污水施工期为1年,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计,生活用水量按50 l/人/日计,则生活用水量为2.5m3/d,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2 t/d,年排放量为600 t/a。该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ss、氨氮等,其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为350、200、250和15 mg/l。(2)地基挖掘时的地下水和浇注钢筋混凝土后的冲洗水地基挖掘时的地下水量与地质情况有关,浇注钢筋混凝土后的冲洗水量与天气状况有关,主要污染因子为ss,其排放量均难以估算。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水量较小,在施工期工地可建临时公厕,将污水进行收集,并配套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到河西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方可排放。另外,建筑施工废水应沉淀澄清,有效去除悬浮物后方可排放。8.1.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两类,如处置不当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应考虑如下控制措施:生活垃圾应立即清运出场,不得长期堆放,以免腐烂发酵、污染环境。建筑垃圾可在施工现场定点堆放,定期外运至指定的地点填埋,不得随意抛弃。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拆除临时建筑物,废弃的建筑材料必须送到指定地点处置。8.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8.2.1 水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劳动拟定员15人,每人每天用水量按50l/(人.d)计,则总用水量为225t/a,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排水量为180 t/a,其污染因子为codcr、bod5、ss、nh3-n等,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350 mg/l、150 mg/l、25mg/l和2mg/l,排放量分别为0.063t/a、0.027t/a、0.0045t/a和0.00036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河西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宿迁经济开发区河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8.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焊接、喷漆、打磨等工序,无相关废气产生。8.2.3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噪声源主要来自:加工设备车床、切割机、冲床、铣床等,噪声源强一般在7590db(a)之间,所有设备均安排在车间内,车间最大合成噪声为90 db(a),根据类比分析,一般厂房的门、窗和墙(空心)的综合隔声量r为25db(a)。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按下列距离衰减公式计算其对不同距离的影响值。la(r)=lw - 20 lgr r式中:la(r)预测点处所接受的声压级; lw已知声源的声压级; r声源至预测点的距离,即距厂界距离; r- 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门、窗和墙(空心)、遮挡物、空气吸收、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量),即25。厂界处噪声叠加模式:lp式中:lp-厂界处声音叠加后总的声压级,db;lpi-单个声音的影响值,db; n-声音的个数。通过扣除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再经距离衰减,各车间对厂界处的总声压级见下表:场界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受声点东西南北生产厂房90 db(a)距厂界距离101055厂界处贡献值45455151背景值昼间51.251.251.251.2夜间43.643.643.643.6叠加值昼间52.152.154.154.1夜间49.249.251.751.7标准昼间65656565夜间55555555结论昼间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夜间达标达标达标达标经预测,车间通过厂房隔声、距离衰减后对厂界噪声影响值最大为54.1 db(a),本项目的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昼间要求:昼65db(a),夜55db(a),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小。虽然厂界噪声预测值达标,为最大限度降低拟建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建议厂方尽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布置噪声源,在进行工艺设计时,尽量合理布置,尽量将高噪声的设备放置于厂房的中央,以减轻对厂界外的声环境影响。 设备的选型上使用国内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安装时采取台基减振、橡胶减震接头及减震垫等措施; 高噪声的剪板机、切割机、钻床等产噪设备采取减震、隔声、安置噪音防护屏等措施,同时,车间安装低噪声轴流风机,墙面的窗户下方设进风消声窗,以作车间的散热通风,并配置进排风消声器和低噪声风机作全室通风;对声源设备所在地,在不影响工艺流程、生产操作的前提下,可安装消声器、隔声屏障等。8.2.4 固体废弃物影响项目建成后固体废物主要有冲压件和金属深加工生产线产生的钢板废料和废屑以及职工生活垃圾等,无相关废乳化液、废切削液等产生。1.边角余料、废铁屑: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年产生量约150t/a,由废品回收商收购。2. 办公生活垃圾: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按1.0公斤计算,则职工产生垃圾约2.25吨/年,由环卫部门清运和统一处置。本项目产生固废种类明确,各类固体废物处置切实可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9、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建筑施工扬尘,废气选用环保油漆和涂料;施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保证足够的通风量施工人员能安全施工,污染达标排放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cr、tpss、nh3-n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河西污水管网达到开发区河西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放固体废弃物生产车间边角余料废铁屑集中分类收集后定期外售废品回收商利用率100办公、生活区办公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处置率100噪声经过加设减震基础、隔音处理以及距离衰减后,预测噪声源在厂界处的噪声贡献值与现状值叠加后,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