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目录 i 目录目录 摘摘 要要iv abstractabstractv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1 1.1 概述 .1 1.1.1 概念定义1 1.1.2 研究背景4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5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 .6 1.4 本章小结 .6 第二章第二章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7 2.1 电子支付系统分类 .7 2.1.1 大额支付系统.7 2.1.2 脱机小额支付系统(亦称批量电子支付系统).7 2.1.3 联机小额支付系统.7 2.1.4 电子货币.7 2.2 电子货币的种类及应用 .8 2.2.1 电子银行卡8 2.2.2 电子现金9 2.2.3 电子钱包10 2.2.4 电子支票11 2.2.5 移动支付11 2.3 电子支付的基本模式12 2.4 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 .13 2.5 国内外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13 2.5.1 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13 2.5.2 国内外电子支付应用历史及现状分析16 2.6 目前电子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2.6.1 安全问题19 2.6.2 观念认识问题22 2.6.3 信用问题22 2.6.4 标准化问题.22 ii 2.6.5 法律问题23 2.7 本章小结 .23 第三章第三章 目前电子支付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目前电子支付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24 3.1 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关系研究24 3.1.1 电子资金划拨概述.24 3.1.2 小额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关系.24 3.1.3 大额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关系.25 3.2 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研究27 3.2.1 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问题.27 3.2.2 电子货币的法律效力问题.28 3.2.3 电子货币的安全性问题.28 3.2.4 电子货币的流通性问题.29 3.2.5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29 3.2.6 电子货币的监管问题.29 3.3 电子支付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研究 .29 3.3.1 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29 3.3.2 电子支付规范标准不统一问题.30 3.3.3 各方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不清问题.30 3.3.4 电子支付的监管问题30 3.3.5 对电子支付违法活动的防止与惩治 .30 3.3.5.1 与电子支付有关的洗钱.30 3.3.5.2 违法交易的法律责任分担问题.31 3.3.5.3 黑客攻击网络的安全问题.31 3.4 电子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问题 .31 3.5 本章小结 .32 第四章第四章 解决电子支付应用中法律问题的思路及对策解决电子支付应用中法律问题的思路及对策.33 4.1 政府牵头、统一规划33 4.2 银行同业要尽快统一电子支付体系与规范33 4.3 加强立法研究工作,填补电子支付法律体系中的空白33 4.3.1 加强信息安全法律规范.33 4.3.2 确立网络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35 4.3.3 电子货币的法律地位的法律调整.35 4.3.4 明确电子支付中各方法律责任的划分及承担.38 目录 iii 4.3.5 确定电子支付中的举证责任的承担方式.39 4.3.6 调整电子支付中的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40 4.4 本章小结 .42 第五章第五章 我国电子支付立法的现状与展望我国电子支付立法的现状与展望.43 5.1 国内外电子支付立法的现状43 5.2 我国电子支付立法的展望45 5.3 本章小结 .47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48 结论.48 建议.4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9 致致 谢谢.50 摘要 iv 摘 要 当今世界电子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传统 的商业形式不再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随着网络时代电子商务 的崛起,货币支付手段与方式发生了创新性变革。电子货币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 便是这种变革的典型表现。目前,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中,电子支付仍然是困扰电 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相关的概念定义,电子支付的主要工具及 其应用,简单地说明了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及其模式以及目前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 状及电子支付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安全问题、观念认识问题、信用问题、标准 化问题以及法律问题是目前电子支付存在的主要障碍。 接着,本文从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问题、电子货币的安全性问题、电子货币的法 律效力问题、电子货币的流通性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电子货币的监管问题等 六个方面分析了目前电子货币应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分析了目前电子支付应用 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主要包括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规范标准不统一问 题、各方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不清问题、电子支付的监管问题、对电子支付违 法活动的防止与惩治等几个方面。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提出解决目前电子支付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及对 我国今后电子支付立法的构想。本研究认为政府支持,银行及时制定相应规范和体系 是解决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的基础;接着从加强信息安全法律规范、确立网络支付平台 的法律地位、电子货币的法律地位的法律调整、明确电子支付中各方法律责任的划分 及承担、确定电子支付中的举证责任的承担方式、电子支付中的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等七个方面说明了解决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的对策与思路。同时提出:将电子支付纳入 法制化管理并与国外相关立法相兼容;确立电子支付安全控制规则;明确电子支付主 体及监管对象;严格支付行为,加强对社会信用体制的建设,以减少电子支付的风险; 确立风险承担规则;对于大额电子资金划拨系统和小额电子资金划拨系统分别进行研 究和做好立法工作等八个方面作为今后我国电子支付立法的努力方向。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的思路及对 策,而且对于今后这方面立法的趋势作了分析,可望对电子支付立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用。 关键词:电子支付;现状;法律问题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togeth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electronic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v rapidly grow popularity in the global world. traditional business forms are no longer good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era, so e-commerce emerged. with the rise of e-commerce of the internet era, the payment ways and means innovatively changes. electronic currency - electronic payment methods,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such changes. at pres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mmerce, e-business payments continues to haunt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the related e- commerce, electronic payments and the main tool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payments are introduced. the electronic payment development stage and mode,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domestic electronic payment are explained. the security problem, the concepts problem, the credit problem, the standardization problem of and the legal issues is the main obstacle of electronic payment. then, six aspects of the legal issues of electronic money, including the issuance agencies problem, the security problem, the legal validity problem , electronic currency circulation problem, consumer right protection problem, the monitoring problem ar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main legal issues of electronic payment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security problem, the unified standards problem, the unclea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problem, the unclear legal responsibility problem. the monitoring problem,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illegal activities in the electronic payments, etc on. abstract vi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giving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legal issues of electronic payments legal problems and submitting the vision of our future electronic payment legislation in this paper.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view that the government supports, banks corresponding laws norms and settlement system are the foundation to solve the electronic payment legal issues; then by analyzing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ing the legal status of internet payment platform, adjusting the legal status of electronic money, clearing law responsibility and its bear forms, determining the bearing forms of proof in electronic payment methods, clearing the legal status of electronic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seven factors is the strategies and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lectronic payment. meanwhile electronic payment being made into law management and compatible with foreign-related legislation; establishing electronic payment security control procedure; clear targets to be monitored; strictly controlling pay activity ,strengthening the building of a social credit system to reduce the risk of electronic payment; establishing risk rules; researching respectively large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s and small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s are given as a future direction for our electronic payment legislative.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legal issues of electronic payments legal problems are give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eniors in the paper. the legislation trend for the future of electronic payment is analyzed, 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the role of future electronic payment legislation. key word:electronic payment;actuality;legal issue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11.1 概述概述 1.1.11.1.1 概念定义概念定义 当今世界电子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internet 在全球迅速普及, 使 得现代商业具有不断增长的供货能力、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和不断增长的全球竞争三 大特征。在这一新趋势下,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必须及时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行 方式来适应这种全球性的发展变化,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的。 1.1.1.1 电子商务 所谓电子商务, 从狭义上讲, 它指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 买 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产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汽车、电视, 也可以是数字化的, 如 新闻、录像、软件等基于知识的产品。此外,还可以提供各类服务, 如安排旅游、远 程教育等。从广义上讲, 还包括企业内部商务活动, 如生产、管理、财务等以及企 业间的商务活动, 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更是把买家、卖家、厂家和合作 伙伴在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上利用internet技术与现有系统结合起来。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分为3个阶段: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交易前,主要指交 易各方在交易合同签订前的活动, 包括在各种商务网络和internet上发布和寻找交易 机会,通过交换信息来比较价格和条件,了解对方国家的贸易政策,选择交易对象。 交易中,主要指合同签订后的贸易交易过程,涉及银行、运输、税务、海关等方面的 电子单证交换,即edi。交易后,在交易双方办完各种手续后,商品交付运输公司起运, 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跟踪货物;银行按照合同,依据提供的单位支付资金,出具相应的 银行单证,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电子商务需要多领域通信技术的支撑:电子数据交换 edi 、电子邮件、电子资金转账( eft) 、传真、多媒体、安全认证、文件交换、目录 服务等, 这些都可以用来支持电子商务。 对于电子商务的价值和本质,从近几年的理论研究,以及对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成 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归结为: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 的一种新的社会生产、经营和管理形态,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 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因此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整个 社会生产、经营和管理生态链和价值链的改变,也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模式和管 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2 1.1.1.2 电子支付 支付,自古有之。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支付是通过贝壳等实物作为支付对象。此后, 多少年来支付的对象一直没有“改变” ,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始终是一 个有形的、可被人感知的“宴体”货币。然而伴随着人类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突飞 猛进,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实物支付也逐渐为电子支付所替代。电子支付 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高潮:一次是 60 年代,使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以直接经过计算 机处理传输到总行,加强了商业银行的内部纵向管理,一次是在 80 年代,实现了水平 式的金融信息传输阿络,电子资金转账网络成为全球水平式金融信息传输网络的基本 框架之一。电子支付极大地提高了金融系统的效率,也扳大地方便了广大顾客。目前 对电子支付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比较困难,学者对电子支付的概念认识不一。大致可以 分为两种观点1-4: 狭义的电子支付。此种观点将电子支付限制于金融系统,不包括金融系统以外 的电子支付。如有学者认为资金电子转移,是指不以支票、汇票或其他类似纸票据为 凭证,而是凭借无纸票据(凭视觉或听觉),通过电子终端、电话、电传设施、电子计 算机、磁盘等命令、指示或委托金融机构向某帐户付款或从某帐户提款。 广义的电子支付。所谓电子支付是现存支付方式的一种,乃相对于传统的支付 方式而言。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传统的支付 方式电子化,即以电子通讯取代传统的信函、电报等来进行资金流程的信息传递;二 是以某种形式的电子信息完全取代传统支付工具如现金、票据,信息的传递就是资金 的传送。此种观点的电子支付就不再限于金融系统,包括所有的电子化支持。 电子支付主要可通过信用卡、电子支票、数字现金、智能卡等方式来实现。电子 支付具有下面几个特征: 电子支付是一种合同履行方式 向债权人给付金钱的行为是合同履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支付金钱的方式有多种, 电子支付就是一种,它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产物。 电子支付是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形式 电子支付是银行信用中介功能的金融电子化表现,包括以电子商务为商业基础,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为电子交易的客户提供的电子结算手段,诸如支票、票据等金融 交易的进行实行无纸化作业。 电子支付具有技术性 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电子数据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其各种支付方式 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金钱支付的。因此,电子支付的技术性是电子支付不同于 传统支付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绪 论 3 1.1.1.3 电子支付系统 支付系统可以定义为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法规以及实现 支付的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来清偿经济活动参加者在获取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时 所承担的债务。因此支付系统是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之一,是社会经济良好运行的基 础和催化剂,从而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受到市场参与者,货币当局,特别是中央银行 的高度重视。 目前的电子支付系统可以分为四类:大额支付系统、脱机小额支付系统、联机小 额支付系统和电子货币。 1.1.1.4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或称网络银行、电子银行、虚拟银行、ebank、electronic bank、net bank、cyber bank 等) ,是指利用因特网(internet)技术,通过因特网或 其他公用电信网络与客户建立信息联系,并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 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交易、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无形或 虚拟银行。 网上银行发展到目前基本上有以下两种形式: 传统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它实际是把银行服务业务运行到 internet 中。目前 我国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都属于这一种形式,例如,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根据 internet 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电子银行,这一类银行业务都要依靠 internet 来进行,而不涉及传统银行的业务。 网上银行可以提供网上支票账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 互动服务、网上个人信贷的服务。 1.1.1.5 电子支付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 电子资金划拨当事人分为:资金划拨人或指令人;接受银行;受款人或受益人。 指令人的权利:指令人有权要求接受银行按照指令的时间及时将指定的金额支付 给指定的收款人;指令人的义务:受自身指令的约束、接受核对签字和认证机构的认 证、按照接受银行的程序,检查指令有无错误或歧义,并有义务发出修正指令接受银 行的权利与义务。 接受银行的权利:要求指令人支付所指令资金并承担支付的费用; 拒绝或要求指 令人修正其发出的无法执行的、不符合规定程序和要求的指令;只要证明因指令人的 过错而致使他人假冒指令人通过认证程序,就有权要求指令人承担责任。接受银行的 主要义务:按照指令人的指令完成资金支付;就其本身或后手的违约行为,向其前手 4 和付款人承担法律责任。 收款人的权利义务:收款人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收款人与指令人、接受银行并 不存在支付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收款人不能基于电子支付行为向指令人或 接受银行主张权利,收款人只是基于和付款人之间基础法律关系与付款人存在电子支 付权利义务关系。 1.1.2 研究背景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环境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问的网上交易和在 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包括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三方面的环节。 由于它具有市场广大、方便快捷、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等显著特点,在西方国家得到 迅速发展。据报告预测,在今后几年中,世界电子商务贸易额将保持100左右的年增 长率。在2000年达到1970亿美元,2001年增长到3810亿美元,2002年突破7000亿美元, 全球电子商务贸易2003年超过1.24万亿美元。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快, 其瓶颈之一是电子支付。我国现有的电子商务交易在付款时大多采用汇付或现金支付 的方式,实质为网上交易,网下支付,至今仍没有真正解决在线支付的问题,致使我 国的电子商务还停留在电子商情、电子合同的初级阶段,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 交易。所以改变现有的支付方式,完全实现在线电子支付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5。 电子支付作为新型的金融交易工具,对传统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挑战,在其发展中 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法律问题,诸如: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规范标准不 统一问题,各方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不清问题,电子支付的监管问题等等。这 些法律问题如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电子支付就不可能得到快速和健康的发展,这必 将限制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项针对网上电子支付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网 民对网上电子支付感兴趣,说明目前网民对于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较高,如图3。然而 另一方面在关于为何不使用网上电子支付的问题上有超过60的网民的回答是担心交 易的安全性,超过40的网民也担心个人隐私的暴露。可见解决如交易的安全性等法 律问题,对于提高人们使用电子支付的信心和扩大其使用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绪 论 5 图11 网民对网上电子支付的态度 figure 1-1 the internet users attitude to electronic payment 图12 网民不使用网上电子支付的原因 figure 1-2 the reasons of internet users refusing to use electronic payment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经济模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我国而言,电子商务 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在市 场流通领域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如信息不灵、资金周转困难等。电子商务虽然发展前景 广阔,但是我国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其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因素影响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支付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电子商务是在虚拟市场中进行 6 的,解决电子商务的支付和结算问题,需要通过电子银行等网上金融机构来进行。银行 系统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承担发行数字货币、制定电子支付规则、实现支付中介、创造 信用流通工具、提供电子支付安全保护措施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只有加快金融机构的 电子化进程并提高业务素质,才能确保电子商务的支付和结算顺利进行。 可以说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即实现电子支付是支持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 重要动力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国内电子支付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 电子支付的实现和人们使用电子支付的信心。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法律问题。在 电子支付方面的立法主要应该解决支付手段、支付方式的确认问题,电子支付的安全 保证问题,需要明确电子支付的当事人包括付款人、收款人和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 制定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认可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同时还应出台对电子支付数据的 伪造、变造、更改、涂销问题的处理办法等。 研究目前电子支付行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法律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及建议,对于今后电子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国内外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深入地分析目前国内 外电子支付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法律问题来比较全面地了解电子支付 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解决其中的法律问题的一些意见及建议,希望这些工作能够给 我国电子支付行业法律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电子支付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的思路及对 策,而且对于今后这方面立法的趋势作了分析,可望对电子支付立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用。 1.4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介绍了与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相关的概念定义,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及意义,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7 第二章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2.1 电子支付系统分类 目前的电子支付系统可以分为四类:大额支付系统、脱机小额支付系统、联机小 额支付系统和电子货币。 2.1.1 大额支付系统 主要处理银行间大额资金转账,通常支付的发起方和接收方都是商业银行或在中 央银行开设账户的金融机构。大额系统是一个国家支付体系的核心应用系统。现在的 趋势是,大额系统通常由中央银行运行,采用 rtgs 模式;处理贷记转账,当然也有由 私营部门运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这类系统对支付交易虽然可做实时处理,但要在日终 进行净额资金清算。大额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量很少(110) ,但资金额超过 90,因此大额支付系统中的风险管理特别重要。 2.1.2 脱机小额支付系统(亦称批量电子支付系统) 主要指 ach(自动清算所) ,主要处理预先授权的定期贷记(如发放工资)或定期 借记(如公共设施缴费) 。支付数据以磁介质或数据通信方式提交清算所。 2.1.3 联机小额支付系统 联机小额支付系统指 poseft 和 atm 系统,其支付工具为银行卡(信用卡、借记 卡或 atm 卡等) 。联机和脱机两类小额支付系统,主要特点是金额小、业务量大,交易 资金采用净额结算(但 poseft 和 atm 中需要对支付实时授信) 。 2.1.4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络电子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货币形式,是以电子脉冲进 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电子货币具有成本低、 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1995年7月,英国米德兰银行和国民 西敏西银行共同出资进行的一项名为“mondex卡” (ic卡)的电子货币实验轰动了全世 界。除此之外,美国的net cash、net cheque、first virtual,荷兰的e-cash,丹麦 的danmont,法国的“小电子钱包” 。瑞士的“邮政卡” ,芬兰的“先驱者” ,新加坡的 “nets” ,中国的金卡工程等一系列关于电子货币的实验和研究项目在各国开展并应用 于金融实践活动。 巴塞尔委员会对电子货币的定义是:电子货币是指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 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所 8 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用来支付的价值,如mondex智 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等。 “预付支付机制”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 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 ,由多组二进制数据和数字签名 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该定义包含了电子货币的在线交易和离线交易,是从 支付机制、支付工具角度下的。因此,电子货币是电子支付的主要形式,有时人们混 同使用,广义的电子货币即指电子支付1。 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金融机具、商业机具等为基础,以银行卡 和电子资金传输系统为载体,在目不可视、手不可及的情况下,通过电子信息转账系 统存储和转移的无形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货币 的特征: 数字化形态。从形态上看,电子货币脱离了货币的传统形态,不再以实物、贵 金属、纸币等可视、可触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储存, 故又得名数字现金、虚拟货币。 电子化手段。从技术上看,电子货币的发行、流通、回收均采用现代科技的电 子化手段,有些电子货币品种还实现了在 internet 上的支付。而且,为防止伪造、复 制、非法使用,电子货币采用了信息加密、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防火墙等安全防 范措施。 主体广泛性。从主体看,电子货币当事人一般包括电子货币发行者,电子货币 使用者以及中介机构。电子货币的使用者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中介机构一般 为银行等金融机构。 结算方式票据化。从结算方式上看,无论电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一次或多 次换手,其最后善意持有者均可向电子货币发行者或其前手提出对等资金的兑换要求。 这一点类似于票据。 2.2 电子货币的种类及应用 传统的以实体的可触摸的等价物进行的支付中,支付的等价物称为“支付手段” 。 现有的支付手段分两大类,即“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 ;等价物的转移方式称为 “支付方法” 。支付方法中,除了用现金直接支付之外,还可用转账、汇兑等方法以存 款货币进行支付。无论哪种方法,最终目的都是债务人要将现金货币或存款货币转移 给债权人以完成其所负有的支付义务。而目前运行的电子支付系统,是通过利用电子 设备和通讯设备构成的电子化方法完成结算的系统,是将现有的支付系统与信息通信 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支付服务系统。在这一结合过程中,首先是支付方法的电子化,随 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也开始出现了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因此产了多种电子支付手段6-7。 第二章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9 2.2.1 电子银行卡 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的,具有存取现金、转账、消费、信用等功能的结算支付方 式。使用银行卡进行电子支付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电子支付方式。 使用银行卡进行电子支付具有如下优势: 交易实时性:银行在接受支付指令时会实时验证账户余额和透支限额,并进行 即时扣款,降低了盗用和拒付风险。 高安全性:目前在银行卡网上电子支付中普遍被采用的 ssl 安全认证协议符合 国际通用标准,而且买家是在银行提供的支付网关上填写金融信息,从而保护了买家 账户的安全。 强制记录性:目前国内买家在使用银行卡支付前必须在相应开户行开通网上银 行服务,获取数字证书。同时,消费者每次在网上进行的支付交易也将被严格记录, 方便在出现问题时跟踪追查和获取证据。 不过,我国目前的银行卡电子支付方式也存在着一些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问 题就是各家银行甚至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行、不同的卡品种所提供的支付网关、服务 标准、地域范围各不相同,给买家和商家利用银行卡电子支付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造成 了很大的混淆和障碍。目前国内主要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基本都提供 7、8 种以上的银 行卡电子支付方式,其中既有各家银行提供的独立性支付网关,也有第三方授权机构 提供的综合性支付网关,这给交易者选择和网站维护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2 电子现金 电子现金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一系列的加密序列 数,通过这些系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使用电子现金要求电子现金发行 者(银行或商家)与电子现金接收者之间预先建立协议授权关系,通过专门软件建立 电子现金的完全认证,由发行者负责完成买家和商家之间实际资金的转移。 电子现金的优势在于完全脱离了实物载体,使用户的支付更为方便,此外电子现 金采取的是匿名发行,具有不可跟踪性,很好的保护了买家的隐私;由于电子现金一 般采取软、硬件结合的加密算法,每一组序列数都具有随机性和唯一性,因而可以更 好的防伪造;此外电子现金和实物现金一样具备可转让性、可分割性(大面值的电子 现金可以分割成小面值电子现金进行准确支付)、离线可用性(不需要像银行卡一样 每次支付都必须经过发行机构的认证),因此在电子支付特别是小额支付的电子商务 应用中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将电子现金应用于电子支付具有很多非常显著的优势,但从国际范围的电子 现金应用现状来看,还有许多问题在阻碍着电子现金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支持电子现 金的银行和商户数量较少、对软硬件技术要求较高、跨国使用电子现金时存在着货币 10 兑换问题、国际税收问题、洗钱问题及对现有金融秩序、货币供应、汇率稳定的冲击 问题等等。图 2-1 显示了电子现金的应用过程: 图 2-1 电子现金的应用过程: figure 2-1 the apply progress of electronic cash 2.2.3 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以智能卡为载体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应用于多种用途,具有信息存 储、电子钱包、安全密码锁等多种功能。在电子钱包中可以装入电子现金、电子银行 卡、所有者的地址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等多种信息。 电子钱包的最大优点就是一“卡”多用途,特别是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可以通 过单一点击完成购物支付过程,不必重复填写到货地址、账户信息、认证信息等内容, 从而提高了支付效率。 电子钱包的缺点主要是需要在商家认证的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运行,商家为了支 持电子钱包需要额外的维护和硬件成本,更由于电子钱包的发行者不同、发行标准不 统一而限制了电子钱包的推广使用。 第二章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11 图 22 中国银行电子钱包设置界面 figure 2-2 the electronic wallets contact surface of bank of china 2.2.4 电子支票 根据 2004 年美国21 世纪支票交换法案中的定义:电子支票是客户向收款人签 发的数字化支付指令,它通过互联网或无线接入设备来完成传统纸质支票的所有功能。 即电子支票实质为数字化信息,从签发出票到最终清算完成的整个过程均为无纸化操 作,其载体为智能卡,利用密钥进行的电子签名,与基于纸质支票的电子提示支票有 显著区别。 与传统支票相比,电子支票具有节省时间、减少纸张传递费用、没有退票、灵活 性强、易于保存和检索等优势。 但是,电子支票的整个事务处理过程要经过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又有义务出文 证明每一笔经它处理的业务细节,因此对于一些非常重视隐私的群体来说,电子支票 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图 2-3 显示了电子支票的使用实例。 2.2.5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方式是伴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在国内的广泛普及而产生的,其主 要特征就是“网上交易、掌上结算”。移动支付方式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 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夹,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 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目前移动支付的应用(特别是在小额支付领域中的应 用)正在快速增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图 2-3 电子支票使用实例 figure 2-3 the use example of electronic check 12 从 2002 年开始,移动支付就已经成为移动增值业务中的一个亮点,2002 年 5 月, 中国移动开始在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进行小额支付试点带动了相关兴趣方, 尤其是以中国银联为主的金融机构对该业务的极大关注,2003 年起各地移动通信公司 纷纷推出相应的移动支付业务,北京移动通信公司推出名为“手机钱包”的手机支付 业务,上海推出出租车上的银行移动 pos 机。中国联通在大力推动 cdma 业务的同时, 也对移动支付业务寄予了厚望,也与中国银联签订了战略伙伴。2002 年 5 月中联通在 江苏无锡正式推出“小额支付移动解决方案”试验系统,移动支付有着任何时间、任 何地点、任何方式的优势。移动支付已经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 础。 2.3 电子支付的基本模式 如果看一下网上电子支付参与主体,不管 b2b 还是 b2c 的交易模式,网上电子支 付业务的参与主体除了交易双方之外,通常还应该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中介 机构,另外还有商业银行。从电子商务平台来看,一类只提供网上交易信息,给买家 和卖家提供一个场所;另一类电子商务平台同时也是卖家,直接向买家提供商品服务 和配送服务;从第三方非银行支付中介看,其主要功能是连接买卖双方、电子商务平 台和银行,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的资金划拨。这样的组织又可以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充当支付平台,这个支付平台的建立只是为了该 电子商务平台自身使用,支付平台直接和银行网关相连,另外一类是专门从事网上电 子支付业务的机构,不直接隶属于任何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可以为不同电子商务平台 提供网上电子支付。在这种模式下,这类支付中介服务组织大多数为交易双方开立帐 户,商业银行也是通过他们建立支付网关,网上电子支付指令通过银行网关最终进入 他的后台处理系统,进行最终的资金处理。 从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来看,整个网上电子支付过程中非银行支付中介所从事 的这些支付业务最终还是要经过银行网关,通过银行完成的,当然也有两种比较特殊 的情况:一种是银联的方式,类似于把银行卡收单业务放到网上做;还有一种比较特 殊的情况是当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交易双方开户以后,他可以直接通过帐户之间完成交 易,这种交易实际上也不是通过银行完成,这两种方式不用通过银行支付网关完成。 从网上电子支付模式来看,大概划分为四种模式:一种是银行网关的模式,电子 商务平台链接到银行网银系统,这种模式下面买卖双方只涉及到电子商务企业和银行, 网上交易实际上直接进入银行的网银系统处理的,电子商务平台只跟银行签约;第二 种模式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电子商务平台先链接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平台再 和银行链接;第三种模式是银联的模式;第四种模式是支付平台内部的交易模式,这 种交易模式实际上是封闭的,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帐户服务,通过内部的帐户就可以完 成这种交易。 第二章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13 电子支付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 2-4 电子支付模式示意图 figure 2-4 sketch of the electronic payment 2.4 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 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基础。资金流决定了 电子商务能否安全顺利、方便快捷、低成本开展,其流动与处理的效率、成本高低, 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开展效果。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要早于互联网,银行进行电子 支付的 5 种形式分别代表着电子支付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银行间采用安全的专用网络进行电子资金转账(eft) ,即利用通讯网 络进行账户交易信息的电子传输,办理结算; 第二阶段是银行计算机与其他机构计算机之间资金的结算,如代发工资,代交水 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业务; 第三阶段是利用网络终端向用户提供各项银行服务,如用户在自动柜员机(atm) 上进行取、存款操作等; 第四阶段是利用银行销售点终端(pos)向用户提供自动扣款服务,这是现阶段电 子支付的主要方式; 第五阶段是最新发展阶段,电子支付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直接转账结算, 这一阶段的电子支付称为网上电子支付。 14 2.5 国内外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2.5.1 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8-10 2.5.1.1 国外情况 电子商务自产生以来,发展迅速,销售额成倍增长.1994 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仅 为 12 亿美元,1997 年达到 26 亿美元,2000 年达到 3000 美元。虽然受到“9。11”恐 怖袭击事件和由此产生的经济下滑的影响。世界电子商务却依然迅猛发展。idc 在 2001 年 11 月 5 日指出:2001 年垒球 b2b 贸易额达到 5160 亿美元,比 2000 年猛增 83;而且世界各国公司通过因特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额到 2006 年可望达到 4.3 万亿美元。 从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北美地区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早。近几年,北美 地区在线零售额以每年翻三番的速度增长;虽然欧洲的电子商务比美国起步晚了18个 月。但发展也很快。亚太地区信息产业发达的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也很迅猛。根据日本1999年3月公布的“日美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调查”:日本b2b规模 约为美国的一半。美国“911”恐怖事件后,电子商务经过5周就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美国2001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20的增长率,其销售总额为530亿美元,而第四季度 的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58亿美元。韩国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在国际社会公认为世界 级水平,宽带普及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韩国的电子商务一直在高速增长:从2000年 的58兆韩元(44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18.9兆韩元;从2003年的235.0兆韩元,增 加到2004年的314.0兆韩元。2005年第三季度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7.4兆韩元,同比增 长9.9%。在非洲,随着因特网的逐步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了明显的起色。但总 的发展程度仍然比较低。2004年,非洲使用因特网的人数达到2181万人,虽然这一数 字比2003年增长了66.6%,但因特网使用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还仅仅为3.1%。估计整 个非洲2002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5亿美元。拉丁美洲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呈现出两极 分化的现象。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因特网普及速度较快,四国的因特网用户 几乎占到拉丁美洲因特网用户的2/3。2000年,拉丁美洲的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 到28.5亿美元,b2c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也达到7.24亿美元。2001年以后,这一地区电子 商务强劲增长,2002年电子商务总交易额有望达到76亿美元。 表2-1 世界不同地区互联网用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