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保罗清洁能源(福州)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月福州0项目名称: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保罗清洁能源(福州)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倪财勇地 址:福州市五一北路 88 号保罗假日大酒店401 室联 系 人:黄国华电子邮箱:h13705911257163.com联系电话政编码:350001评价单位: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201号)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206号)联 系 人:邓金锋电子邮箱:382559528联系电话 真录1项目概况与主要环境问题31.1项目概况31.2主要环境问题32工程环境影响评价42.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42.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62.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72.4声环境影响评价92.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2.6固体废物处置122.7环境风险分析123公众参与133.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形式133.2环评信息公示133.3公众参与问卷调查163.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183.5是否采纳的说明203.6公众参与调查小结214工程环境可行性04.1产业政策可行性04.2规划符合性04.3选址可行性04.4环保措施可行性及污染物达标排放04.5环境质量目标可达性04.6总量控制04.7清洁生产水平14.8对策措施及验收要求15建议56总结论51项目概况与主要环境问题1.1项目概况(1)名称: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2)地点: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东北角(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区域)(3)性质:扩建,类别为环境卫生业项目,代码k7540(4)总投资:25396.65万元(5)规模:1600t/d垃圾焚烧生产线+112mw汽轮发电机;日处理垃圾600吨(年处理垃圾19.8万吨),年发电量6615万度;(6)焚烧炉年工作时间:8000小时(7)占地面积:14257m2;(8)建设内容:垃圾收贮系统、垃圾焚烧系统、余热回收系统、汽轮发电系统、烟气净化系统及其它配套公用工程;(9)职工人数:69人;1.2主要环境问题工程主要环境问题包括:(1)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烟尘、so2、nox、hcl及二噁英等污染物的废气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2)垃圾贮存产生恶臭气体外逸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3)垃圾焚烧后固体废物炉渣、飞灰等的处置分析;(4)垃圾渗沥液、卸料区冲洗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5)各种设备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6)工程防渗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及工程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7)环境风险(8)社会稳定性影响2工程环境影响评价2.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表.2-1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对象污染控制符合标准环境保护目标与项目边界距离(米)相对于建设项目方位地表水环境gb3838-2002iii类标准桂湖溪5000negb3838-2002类标准红庙溪1500ne(2)水环境质量现状历史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红庙溪的污染较为严重,高锰酸盐、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大超过地地表水类标准。但是近年来渗滤液处理厂尾水接入洋里污水厂管道,红庙溪水质大有改善,但部分指标仍略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桂湖溪水质能够达到iii类标准。(3)水环境影响预测施工期施工期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预处理后接入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专用污水管道送往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依托一期工程化粪池预处理后,与生产废水一并进入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处理。施工期污水预处理达标后纳入污水管道,对周边环境和洋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无不良影响。运营期项目排放水可分为三类:a.垃圾渗滤液、垃圾卸料平台和车辆车间冲洗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121.474t/d)收集后排至污水池,再由厂外渗沥液专用管道输送至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集中处理;b.锅炉排水(28 t/d)含铁浓度较高,除盐水系统排水(20.7 t/d)含氯、钙、镁离子浓度较高,且水质均偏碱性,需经降温、中和、沉淀后收集与回用水池,部分回用于炉渣冷却水(24.2 t/d)和装卸区冲洗水(1.6 t/d),余量(22.9 t/d)与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13.5t/d)排入场外专用污水管道后,接入洋里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管道;c.循环水系统排水(99.9 t/d)属清净下水,可回用于绿化及道路冲洗用水(36 t/d),余量(63.9 t/d)作为清净下水排入雨水沟。二期工程污水水质与一期工程类似,符合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进口水质的要求;二期工程新增污水量121.6t/d,占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设计规模(1500t/d)的9%,但由于现状填埋场一期工程尚未封场而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加上又接收了红庙岭区域内生活污水和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排放的无机废水,致使渗滤液处理厂现状污水接纳已达1452t/d,基本已无余量接收本项目污水。因此,项目污水排放分2阶段:第一阶段(一期填埋场工程封场前):红庙岭生活污水管道需在本项目投入运行前应尽快实施完成接管改造工程(生活污水管道无须接入渗滤液处理厂,直接入洋里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可减少生活污水及无机废水95.9t/d),渗滤液处理厂接收污水量达1514 t/d(超设计规模1%),应适当调整工艺运行,污水接入渗滤液处理厂是可行的。第二阶段(一期填埋场工程封场后):应加快填埋场一期工程封场进度,封场实施后一期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逐步减少,渗滤液处理厂接纳新增的二期焚烧发电厂污水后达1064.8 t/d(尚有435.2t/d容量)。污水经渗滤液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尾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的排放标准限值后,进入洋里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本项目的污水排放方案是可行的。(4)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施工期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预处理后接入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专用污水管道送往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依托一期工程化粪池预处理后,与生产废水一并进入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处理。运营期垃圾贮坑内渗滤液接入污水池,员工生活污水由厂内污水管网收集接入污水池,洗车废水先经隔油沉淀池去除水中油脂及垃圾残渣后接入污水池。各种有机废水全部汇入污水池内,由专用渗滤液管道接入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集中处理。锅炉排水、除盐水系统排水、循环水系统排水应根据各系统不同的水质特征,经预处理后尽量回用于生产过程,余量按设计及环评要求排入相应管道或排放。2.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保护目标场地地下水可能影响范围内地下水无开发利用,无生活供水水源地,无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不敏感。(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厂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差,从上游到下游综合评分值f逐渐增加,水质逐步降低,符合水流方向污染物沉积规律。3个点的监测结果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类。场区内生活垃圾普遍存在,且易于滋生蔓延,随地表水渗入地下可称为地下水污染源。(2)地下水影响分析项目可能泄漏的垃圾渗沥液渗入地下后,随地下水向下游溪沟迳流、排泄。由于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范围内,地形具一定坡度,地下水迳流、排泄条件好,水交替强烈,循环深度不大,故污染物不易得以富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较轻。总体上看,该区各岩层的渗透性差,含水层不易受地表污水入渗影响,项目污水不排放外环境,且工程上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工程建设运营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较小。若垃圾渗沥液进入地下水系统后,它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分解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对流一弥散迁移;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和生物分解作用。这些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着污染物的最终分布。该项目若发生向地层渗透时,地层土壤会吸附一部分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发生变化,bod5、cod、nh3-n在土层的迁移过程中发生降解,使得垃圾渗沥液在进入含水层时的bod5、cod、nh3-n的浓度降低。综上所述,建设项目污水成为地下水污染源主要为污水长期少量泄漏(跑、冒、滴、漏),将来地表污水易自场地中部开挖出露强风化岩地段入渗地下污染地下水,建设项目对下游地下水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较轻。(2)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本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对象为基岩裂隙水,场地污水泄漏可对下游小范围内地下水环境质量产生较轻影响,但仍需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水污染,满足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保护要求。建议采取以下污染防控措施:采取防渗工程措施,场地中部开挖出露强风化岩地段,防污性能弱,地面污水可渗入地下,地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渗工程措施。场地各类污水储存池(井)、污水处理构筑物、污水输送及排放渠道等重点污染防治区,污水泄漏(跑、冒、滴、漏)均可成为地下水污染源,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渗工程措施。减少垃圾贮坑、污水收集池等防渗措施失效可能。从垃圾贮坑、污水收集池设计、勘察、施工各环节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构筑物防渗措施有效。完善厂区内、外地面污水收集系统,能有效收集发生突发生产事故、污水处理系统发生事故大量泄漏的污水。严格按规范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严格施工管理,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尤其是池底水平防渗和池壁垂直防渗幕墙的质量。在场周围建设完善的防洪、排水系统,严格控制场区周围地表水进入场区。2.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2.表2-2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与项目边界距离(米)相对于建设项目方位执行标准红庙村1.5ne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tj36-79、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卫生标准gb7355-8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二噁英参照日本环境标准青石桥村1.0e红旗茶场0.65e岭头乡3.6nw山头顶村1.5n森林公园1.8sgb3095-2012一级标准,其余标准同上(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表明:so2、no2、co指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各相应功能区标准;hcl、nh3、h2s、hg指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tj36-79限值;pb符合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卫生标准gb7355-87限值;cd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限值;二噁英符合参照执行的日本环境质量标准。(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施工期主要是施工场地扬尘、汽车运输及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运输道路与施工场地通过洒水,可以减少扬尘。废气排放量不大,表现为间歇性,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运营期烟囱烟气达标排放分析:烟尘、so2、no2、co、hcl、hg、cd、pb、二噁英等排放浓度均能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和福建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维护、检测监管与考核评价标准(dbj/t13-93-2010)标准的要求。厂界浓度达标分析:本项目废气无组织排放主要为垃圾贮存坑产生的恶臭因子nh3和h2s,经预测全气象条件下本项目厂界nh3浓度最大值为0.0323mg/m3,h2s浓度最大值为0.0010mg/m3,符合厂界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正常排放时,pm10、so2、no2、co、hcl、hg、cd、pb、二噁英、h2s、nh3等因子预测浓度增量均很低,叠加背景值后评价范围均能达标。最大落地浓度位置为:小时均值最大浓度点(1700,600)、日均值最大浓度点(1600,600)、年均值最大浓度点(800,800)。废气非正常排放时,评价范围内tsp和hcl出现超标,各敏感点预测浓度均符合标准;其余项目均评价范围内均能达标。环境防护距离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本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控制范围为厂区边界外300m。一期工程批复的卫生防护距离为厂界外500m。总体上设置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防护距离为二期工程厂界外300米及一期工程厂界外500米包络线范围。现状环境防护距离内主要为山体,不存在长期居住人群,符合要求。要求在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居住区、医院、学校、食品加工等大气敏感目标,不得种植果树、茶叶、蔬菜等食用的农作物、经济作物;不宜作为无污染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扬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施工场地内运输道路应及时清扫,减少汽车行驶扬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限速行驶;避免起尘原料的露天堆放,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覆盖;混凝土搅拌站应设在工棚内,尽量采用商品水泥和预制件。运营期燃烧技术:焚烧炉类型选用机械炉排炉,属于国家推荐的成熟燃烧方式,燃烧过程中不掺烧各种燃料,仅在机组启停时加助燃油。余热锅炉排烟温度210,燃烧室烟气温度850,且烟气在该温度区停留时间不少于2秒。炉渣热灼减率3%,焚烧炉出口烟气中含氧量6-12%。燃烧技术各项技术性能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485-2001)焚烧炉技术性能要求。烟囱高度:烟囱高度80米,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485-2001)和福建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维护、检测监管与考核评价标准(dbj/t13-93-2010)标准的要求。烟气净化工艺:选用“半干法烟气净化工艺+袋式除尘+活性炭吸附”的烟气治理工艺,脱硝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处理工艺。恶臭气体去除措施:a.焚烧炉正常运行时,垃圾池内要保持负压,由一次风机吸风作为燃烧空气送入焚烧炉内高温分解,并在卸料大厅进、出口处设置空气幕,以防臭气外逸;b. 焚烧炉停炉时,垃圾池内的臭气由除臭风机抽出,送入活性炭吸附式除臭装置,臭气污染物被活性炭吸附过滤,达到国家恶臭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气。2.4声环境影响评价(1)声环境敏感目标评价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2)声环境现状受红庙岭焚烧发电厂生产运行噪声影响,拟建厂区南侧厂界夜间噪声会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其余噪声监测值均可达到2类区标准限值。(3)声环境影响预测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施工场界噪声将超过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的限值,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可达到边界外150米左右。由于附近无声敏感点,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有限。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噪声贡献值与现状值(本底值)叠加后,西面、南面、东面厂夜间噪声值将超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类标准限值要求。各厂界昼间噪声和北厂界夜间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类标准限值要求。由于项目地处荒郊,周围50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故项目运营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施工机械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施工单位注意施工机械保养,维持施工机械处在低声级水平,给在较高声源附近长时间工作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工作时间或进行工作轮换。运营期厂内运输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利用植物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降低噪声污染。本工程主要高噪声设备采取降噪治理措施:鼓风机应在进气口装一个阻抗复合消声器,同时对排气管道和基础作阻尼减振;引风机采用整机隔声罩,并对风机基础减振;各类泵采用内衬有吸声材料的电机隔声罩和泵基础减振垫,并在电机隔声罩进风口处装消声器。在设备、管道安装设计中,应注意隔震、防震、防冲击,注意改善气体输送时的流场状况,以减少气体动力噪声。机械加强维护,及时更换易磨损部件,定期添加润滑剂以减少部件摩擦产生的噪声。厂房建筑设计中的防噪措施:集中控制室采用双层窗,并选用吸声性能好的墙面材料;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减震平顶、减震内壁和地板。压缩机、循环水泵等大型设备采用独立的基础,以减轻共振引进的噪声。在管道布置、设计及支吊架选择上注意防震、防冲击,以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厂区总平布置中的防噪措施:在厂区总体布置中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防噪声间距,噪声源集中布置,并尽量远离办公区。2.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3.表2-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与项目边界距离(米)相对于建设项目方位红旗茶场0.65e(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区域地表为灌木杂草所覆盖,生态环境较好,水土流失不明显。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和粗骨性红壤。原生植被早已被破坏殆尽,均为次生植被,其中又以人工植被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毛竹、针阔混交林,杉木混交林,毛竹、米槠混交林,竹林等。人工植被有亚热带人工针阔混交林,油茶林、茶叶林、黄檀林、柑桔、桃、李等经济林,还有农田、茶园等的农作物。(3)生态影响分析该地块属红庙岭垃圾处置场规划总体用地范围,已规划作为垃圾处置相关配套项目的建设用地,所以该项目建设符合本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建设使土地利用功能由荒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工程建设将直接导致建设用地范围内以灌杂草等次生植被为主的植被破坏,但是项目建成后通过厂区绿化措施,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绿地的面积。项目区的植物资源及群落类型均为广布性的类型,非该地段所特有而尚待特别保护的植被资源,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大的影响。施工期将造成植被破坏,根据现场调查,当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为次生人工林及灌木林。施工期厂区及道路建设均会改变当地植被,对生态环境产生轻微的影响。(4)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必须根据施工区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分期和分区开挖,使工程建设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对施工期土石方的开挖和运输、堆放进行严格管理。有组织地结合施工计划,施工场地周围修建沉砂池、排洪沟、堡坎、挡土墙等,防止垮方造成大的水土流失。同时,尽量做到土石方的挖填平衡,包括道路建设。产生的少量弃土应运到垃圾填埋区作覆土使用,不得乱倒,禁止将弃土、弃渣直接就近倒入山地地中,避免砂石掩埋植被。填方按要求通过压路机反复碾压,密压实度为85-90%。在开挖期,做好坡体的防护,防止边坡塌方和泥石流的产生,减少水土流失。修建好场内外的截洪沟和排洪沟系统,将大量的雨水安全导入排洪沟,避免对表体土壤和新生植被的冲刷和破坏。为尽量减轻雨水对施工面冲刷,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应尽量避开暴雨季节。施工完成后,在房屋周围、道路两侧、空地等尽早进行绿化,搞好植被的恢复、再造,做到边坡稳定,岩石、表土不裸露。严格控制管道开挖宽度和施工作业带宽度,特别是在陡坡地带。2.6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固体废物主要为炉渣和飞灰。炉渣产生量为26730t/a(81t/d),热灼减率5%,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类固体废物要求处置,运往美佳环保制砖厂,实现资源化利用。焚烧飞灰产生量为6517.5t/a(19.75t/d)。飞灰收集后即交由大新飞灰处理有限公司作稳定化预处理,固化后的飞灰运往红庙岭垃圾填埋场专区填埋处置。大新飞灰处理有限公司生产能力需由现状50t/d提高至60t/d方能接纳本项目新增飞灰。项目自身生活垃圾等一般固体废物焚烧处理。2.7环境风险分析(1)本评价将焚烧炉及除尘器列为重大危险源。本评价选取二噁英为风险评价因子。本风险评价考虑焚烧炉出口处烟气管道破裂,烟气未能进入除尘系统,含二噁英烟气直接进入外环境为本项目的最大可信风险事故。(2)在烟气未进入除尘器前直接排放,二噁英排放量为1.4710-4kg/s,事故情形下,泄漏点下风向二噁英浓度均小于半致死浓度1125g/m3。但二噁英属极度危害品,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二噁英泄漏危害,严禁上述风险事故排放,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减少二噁英事故排放的发生概率。泄漏风险的后果是严重的,当泄漏量、泄漏事故控制时间大于本评价设定的情形,则风险影响范围和程度将大于以上预测值。建设单位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减少二噁英事故的发生概率,设置各风险物品监测设施,一旦发生泄漏事故立即报警并联锁关停有关设备,消除事故排放,保证在短时间内,自动启动泄漏气体收集、吸收系统等措施,并应及时疏散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人群。(3)确定本项目二噁英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安全疏散距离范围为焚烧炉车间外300m的环形区域。一旦发生上述情形的泄漏事故,应及时疏散此距离范围内的人群。综上所述,风险事故的后果是严重的,建设单位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并采取上述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建立应急预案后,本项目建设从风险角度分析是可行的。3公众参与3.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形式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从项目建设对社会、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的角度,从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出发,对项目的建设方案及规模,建设期间对社会、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项目完成后对社会自然环境产生的正负效应,广泛征求项目建设区的公众的建议,并以此作为进一步评价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奠定基础,使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得到考虑和补偿,同时也可为建设单位的施工提供参考意见,并协助环评报告编制单位提出切合实际和合理有效的环保措施。3.2环评信息公示(1)公示方式及内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本评价单位于2013年4月15日在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张贴了“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简要发布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同时在“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公示期限为30日。环评报告书编制完成后,福州市环科院于2013年8月29日在福州日报刊登了公示,同时在“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发布了第二次公示(含简本),公示期至2013年9月12日。公示期间公众可通过公示指定地址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我院提出对“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2)公示结果本项目环评信息公示期间,我院尚未收到公众的信件、传真或电子邮件,公众尚未对本项目建设提出新的意见或看法。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公众参与调查的第一次公示见图3-1,第二次公示见图3-2、图3-3。图3-1 第一次环评信息公示图3-2 第二次环评信息网站公示图3-3 第二次环评信息报刊媒体公示3.3公众参与问卷调查(1)调查方式及内容评价单位于2013年9月12日发放公众参与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此次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建设信息来源;公众对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的看法;公众对现有一期工程的环保工作的满意度;项目施工期对项目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项目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项目对环保的贡献;项目选址的合理性;项目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卫生的作用;减少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居住环境及卫生状况的影响;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公众参与调查表见表3-1。表3-1 公众意见调查表姓名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联系电话 项目概况: 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为25396.65万元,项目建设规模1600t/d。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镜内,距福州市约10km。本项目场地在一期工厂东北角,为一山丘地,场地平整后适合二期工程建设用地条件。此地不涉及居民搬迁、文物保护及地址资源的破坏。根据特许经营协议,年入厂垃圾总量不低于19.8万吨。焚烧线入炉处理量为25t/h,焚烧炉设备年利用时间为8000小时,设计年处理垃圾量19.8万吨,平均年发电量为6615万度,平均厂用电率为11.7%,平均年上网电量约5841万度。从福州市乃至全国生活垃圾发展趋势来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是主导处置方案之一,垃圾焚烧发电,既能做到垃圾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同时可利用余热,实现垃圾的资源化。调查问题请您选择1.您是从何种渠道了解该项目的信息?新闻 政府相关会议 建设单位 (4)公众议论 (5)其它方式 (6)没有听说2.您认为项目所在地目前环境质量如何? 良好 一般 差 3.您对现有一期工程的环保工作是否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4.您认为本工程施工期建设会给你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水质污染 施工扬尘 施工噪声 (4)施工垃圾 (5)水土流失 (6) 废气 (7)其它5.您认为本工程运营期会给你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水质污染 道路扬尘 噪声 (4)垃圾 (5)水土流失 (6)废气 (7)其它6.您认为本项目对环保的贡献 好 一般 不清楚7.您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合理 不合理 其他8.项目建设对该城市环境卫生的作用有很大改善 有改善 不清楚9.您认为减少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是什么?政府重视、加强监督; 建设单位自觉加强环境管理; 环保设施运转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 群众参与监督 10.本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居住环境及卫生状况产生的影响有利 可接受 不清楚11.从环保角度,你对本项目的态度是?赞成 基本赞成 不赞成 不表态12.您对本工程建设有何建议?(2)公众参与调查方法和对象公众参与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口头采访问询相结合的形式来征集公众的意见,调查范围为红庙岭垃圾处理场内及其受影响区域的社区、企业、工作人员,以及一些过路人。收集后再将调查意见进行集中汇总分析,得出评价结论。调查时间在2013年9月12日。3.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本次公众参与共发放调查征询表30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达到98.67,统计结果见表3-2。表3-2 项目建设的有关问题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序号调查内容选择内容人数所占比例()1项目建设信息来源新闻消息6020政府有关会议7425建设单位7726公众议论279其他方式5318没有听说522公众对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的看法良好28195一般155差003公众对现有一期工程的环保工作的满意度满意19566基本满意10134不满意004项目施工期对项目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可多选)水质污染00施工扬尘13345施工噪声11840施工垃圾186水土流失00汽车尾气00其他142485项目运营期对项目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可多选)水质污染00道路扬尘9532噪声1135垃圾00水土流失00汽车尾气12141其他160546你认为项目对环保的贡献好29098一般62不清楚007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合理296100不合理00其他008项目建设对该城市环境卫生的作用有很大改善26589有改善2810不清楚319你认为减少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是什么?政府重视、加强监督296100建设单位自觉加强环境管理24081环保设施运转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23178群众参与监督1786010本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居住环境及卫生状况产生的影响有利27292可接受217不清楚3111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赞成29399基本赞成31不赞成00不表态00(1)项目建设消息普及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该项目建设消息普及率达98.67,公众主要通过新闻消息、政府有关会议、建设单位得知该项目的建设计划。(2)对公众认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在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中,95%公众认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良好,5%认为环境质量一般,没有公众认为环境质量差。同时,调查认可一期工程运行良好,无厂群纠纷、环保投诉等情况发生。(3)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公众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其他问题(48%),其次是施工扬尘(45%)、施工噪声(40%)、施工垃圾(6%)。(4)项目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公众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其他(54%),其次是汽车尾气(41%)、噪声(35%),道路扬尘(32%)。(5)你认为项目对环保的贡献认为本项目对环保的贡献较好的占98,认为一般的占2%,没有公众表示不了解。(6)项目选址的合理性100%的公众认为本项目选址合理。(7)项目建设对该城市环境卫生的作用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城市环境卫生有很大改善的占89%,认为有改善的占11%,没有公众表示不了解。(8)你认为减少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100%的公众认为应引起政府重视、加强监督,81%认为建设单位应自觉加强环境管理,78%认为应确保环保设施运转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60 %认为可发动周边群众参与监督。(9)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居住环境及卫生状况产生的影响认为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居住环境及卫生状况有利占92%,认为可接受的占8%,没有公众表示不了解。(10)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在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调查中,赞成该项目建设的占99%,基本赞成的占1%,没有不表态、不赞成的。可见,大多数公众支持该项目建设。3.5是否采纳的说明表3-3公众调查主要意见及采纳情况一览表序号主要意见及建议采纳或不采纳(如采纳,提出何种解决方案建议;如不采纳,说明原因)1项目建设对各环境要素质量会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影响,应采取减缓或恢复的措施。采纳。本报告书针对水、气、声、固废、生态等要素,在施工期、运营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并分别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2采取措施,减小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纳。建议建设方加强管理,采取封闭式运输,防止垃圾散落地面和渗滤液沿路滴洒;3项目建成后,应进行设备维护,防止设施故障引起污染物浓度超标对环境的影响。采纳。建设单位自觉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保设施运转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4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接受政府和周边群众的监督。采纳。3.6公众参与调查小结该项目建设消息普及率较高,大多数公众已经得知“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大部分公众认为项目所在区域目前环境质量现状差,主要原因是垃圾运输、焚烧和填埋过程散发的恶臭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公众认为这些影响尚可接受,环境质量良好。对于本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公众最担心的是项目施工扬尘和营运期水质污染。对于这些环境问题,公众认为政府应重视、加强监督;确保环保设施运转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发动周边群众参与监督;建设单位自觉加强环境管理等措施加以防范。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公众都赞成本项目的建设,没有人持反对态度,主要原因是担心垃圾增多,恶臭影响环境,还有部分公众不予表态。表3-4 公众调查联系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地址联系电话1杨敏男36中专职员寿山乡134891117782陈榕女24工人本科寿山乡3林良蕙女41干部大专寿山乡879563904刘秀嫦女34职员本科寿山乡879515045胡传钦男41环卫大专寿山乡134594889796李建国男29锅炉专员本科寿山乡137638725987郑陈霖男55工人初中寿山乡879550868陈永彤男58工人高中寿山乡137059119079胡健男27技术员大专寿山乡10林正通男40本科寿山乡8756395911馥某拓男35工人大专寿山乡1350936299012郑数坤男51工程师大学寿山乡1360081682013况鑫女26文员本科寿山乡1895039569614陈钧女29文员大专寿山乡1386066936115柳秉云女40工人大专寿山乡8795639016郑利榕男50工人高中寿山乡8735639017林瑛女工程师本科寿山乡8791056018朱宇宁女本科寿山乡19柳朝榕男高中寿山乡20林霞女32会计大专寿山乡21杜合珅男38职工高中寿山乡1350698984722林仞男35职员本科寿山乡1396082904323严闽珍女34科员大专寿山乡24陈楚男39干部本科寿山乡8791276025陈冬女30科员本科寿山乡1360957346126林碧霞女31个体大专寿山乡1386067626227林庆霞女48职员中专寿山乡1376380711228陈枫女31职员大专寿山乡1380501769529卢文坚男44干部大学寿山乡30吴建华男39干部大专寿山乡1588005936831周丽莲女43初中寿山乡1317811414232陈锦女39高中寿山乡1870508200133郑锋男35职员本科寿山乡1370505827534郑小群女38个体高中宦溪镇1340591998135陈慧琳女30教师本科宦溪镇1376381702636黄斌惠女33护士中专宦溪镇1368502709337林忠男42科员高中宦溪镇38范希兰女46个体中专宦溪镇8379465139林家辉男45职员中专宦溪镇40郑延新男28学生大专宦溪镇1351500171741吴运水男46学生高中宦溪镇139598839242林春珍女35大学宦溪镇1380950588443陈庆全男34职员中专宦溪镇1596009899244林姗姗女22学生大学宦溪镇1597215910445杨薇女22学生大学宦溪镇1380503860246陈学新女50大学宦溪镇8379465147谢莺仙女42职员高中宦溪镇8732568648曹家辉男39幼师中专宦溪镇1348913482049馥某拓男22工人大专红庙岭焚烧发电厂1350936299050林水秀女22大学红庙岭焚烧发电厂1380950588451卢智勇男50职员大学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1335827651752郑月星女42工人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1376380385453杜宏燕女47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1380500729154林根女42文员大专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1370806135855林雅英女31文员大专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1370508318556温贝贝女44文员大学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57邓晓丹女39财务大专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1350979711358林晓华女43会计大专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1367506013259吴捷男39司机高中红庙岭飞灰预处理厂1596905473660林国庆男35小学红庙岭垃圾分拣人员61林招娣女38红庙岭垃圾分拣人员62刘秀嫦女30职员本科红庙岭8795150463胡传钦男33环卫大专红庙岭1345948897964郑长村男42环卫初中红庙岭65陈永彤男46工人高中红庙岭1370591190766林腾鑫男43职员高中晋安区寿山乡1370809018767黄理森男45教师大学晋安区寿山乡1370807383868马延辉男50大专晋安区寿山乡1350937650469李倩女42高中晋安区寿山乡1506003639770尤丹女47本科晋安区寿山乡1350595778071卢汶辉男42业务本科晋安区寿山乡1317898283172吴建华男31干部大专晋安区新店镇1588005936873周丽莲女44初中晋安区新店镇1317811414274陈锦女39高中晋安区新店镇1870508200175郑锋男43职员本科晋安区新店镇1370505827576郑小群女39个体高中晋安区新店镇1340591998177陈慧琳女35教师本科晋安区寿山乡1376381702678黄斌惠女38护士中专晋安区寿山乡1368502709379林忠男30高中晋安区寿山乡80范希兰女33中专晋安区寿山乡8379465181林家辉男42中专晋安区寿山乡82郑延新男46大专晋安区寿山乡1351500171783吴运水男45高中晋安区寿山乡13959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