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州市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doc_第1页
浅析郑州市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doc_第2页
浅析郑州市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doc_第3页
浅析郑州市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doc_第4页
浅析郑州市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浅析郑州市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学生姓名 系(部)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毕业设计摘 要 郑州地处中原,是河南省省会,也是全国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1996年以来,郑州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两位数递增,城市面积、人口有了快速扩容,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郑州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其中私人汽车的保有量为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成都,而且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虽然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态势使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仍将成为成都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城市机动车污染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郑州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现状、预测及控制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关键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控制对策 郑州市abstractzhengzhou city, the capital of henan province,locat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is the national pivot of goods by the way of road and railway. accompanied with the two-digit growth of zhengzhous gdp,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area and its inhabitants,the emission of pollutants has increased sharply sinee1996.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 in zhengzhou locates in the former place of big cities over the countrytenure number of private car is in the third place over thecountry,next to beijing and chengdu,and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the government has acquired some fruits by taking series of procedures to relax the traffic pressure and to reduce motor vehicle emissionhowever,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tenur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 makes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vehicle emission remain one of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zhengzhouthe paper carries on investigation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vehicle emission in zhengzhou ,forecasts the vehicle emission in the next decade,and provides control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dangerous vehicle emission,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tudy on vehicle pollution over the worldkey words:motor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strategy zhengzhou 前 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正在从燃煤型污染向交通型污染转变。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特大城市尤其明显。加之国产汽车单车排放水平比美国、日本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汽车维修保养不善,城市交通道路堵和市内居民集中,这势必引起城市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机动车尾气污染紧次于燃煤污染,成为郑州市大气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而又鱼待解决的问题。大气污染的防治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的,因此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析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论文以郑州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评价大气质量现状,分析大气污染的原因,为郑州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提供科学依据。目 录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郑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背景及意义1第二节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3第三节 郑州市机动车交通大气污染模型7 第二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8第一节 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8第二节 郑州市城市交通趋势及影响8第三节 郑州市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10第三章 郑州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对策 12第一节 郑州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12第二节 制定郑州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地方标准 12第三节 改善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 13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 iv毕业设计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郑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背景及意义一、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现状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标志,是当今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方便、实用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却有严重的负外部性,汽车排出的尾气给大气与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而消费者却没有为此付出成本。40年代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和频繁的酸雨都是由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的负外部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二、郑州市城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情况1机动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机动车废气排放主要有曲轴箱渗漏、燃料蒸发和排气管尾气排放三种方式,其成分比较复杂,含上千种化学物质,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 气态无机物(co、co2、nox、o3)2) 气态有机物(hc、醛类等)3) 气溶胶类有机物(主要指芳香烃类物质)碳氢化物、氮氧化合物、醛类等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相互作用,可以生成光化学烟雾,使毒性加剧。光化学烟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对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损害人脑,影响儿童智商,同时还损害人体肺功能,这也是目前城市中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机动车排放废气污染的健康效应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近年也逐渐引起重视。目前国内外在毒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群危害的职业和环境流行病学影响方面亦做了许多研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机动车排放废气由于靠近人体呼吸带,人体呼吸系统成为其对健康危害的主要靶器官。国内外的研究认为,长期接触汽车废气可直接刺激人体呼吸道,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下降,导致暴露人群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呼吸困难的发病率升高,人群肺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症状。(2)致突变和致癌效应机动车排放废气污染的致突变和致癌效应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目前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分析,阳性结果的报道占了多数。早在60年代初,有学者就对以丙酮提取汽油有机颗粒物诱发出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和皮肤癌作了相关研究。1990年美国工业医学杂志报告的暴露资料分析认为美国卡车司机随着暴露于汽车废气的时间延长,其患肺癌的危险度确有升高趋势。另外还有人研究分析发现,职业性长期暴露于机动车废气亦可使某些部位肿瘤发病危险增加。研究已经证明铅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多系统的。对神经,血液和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内分泌,免役等系统以及儿童的身体发育均有毒性作用。三、郑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交通己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影响因素。mage等在1996年所做的调查表明,交通是大城市(2000年人口超过10,000,000)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自1950年以来,全球机动车数量增长了十倍,据估测,在接下来的20一30年间,机动车保有量将再增加一倍。车辆的增加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及东欧,中国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经逐渐由煤烟型污染转化为交通型污染。交通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郑州是中国经济、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机动车尾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1995年机动车一氧化碳(c0)排放量与80年代末期相比增加了2.3倍,非甲烷烃伽mhc)增加了0.95倍,氮氧化物增加了3.2倍。1997年机动车每年排放的co增加到38万吨,nmhc排放量上升至10.0万吨,而no、排放量增加到8.15万吨。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发展,轿车保有量将进一步增加,1994年郑州市私人购车的数量为4026辆,19%年增至6016辆,年增加率将近25%。一辆轿车每年排出的有毒废气比轿车本身重量大3倍,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仍有增加的趋势。随着污染物总量的增加,郑州市道路网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进一步增大。第二节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是影响郑州市城市机动车污染的重要因素。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影响因素主要三个方面:1、人口因素:城市化、人口增长;2、经济因素:收入的增加、汽车价格的下降;社会因素:休闲时间的增加;3、政治因素:政府或财团把汽车工业看作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在1950年,全世界只有5000万辆汽车,大约每1000人仅有2辆汽车;到1995年,全球已经拥有6.5亿辆汽车,平均每100人拥有10辆汽车;根据目前估计,2010年之前全世界机动车的数量可能达到8.16亿辆(不包括两轮和三轮的机动车);到2050年全球将拥有30亿辆汽车。一、国外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汽车集中在世界的富裕地区。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oecd)成员国拥有世界汽车的70%。其中最高的是美国,58%的家庭拥有两辆或更多的汽车,20%的家庭拥有3辆或更多,1993年每1000人拥有561辆汽车。而除美国以外的oecd成员国中,每1000人也拥有366辆汽车。在所有的oecd国家中,汽车的保有量仍在稳步上长,而且并不存在人们所预期的“市场饱和”迹象。在发展中国家,汽车拥有率要低得多。截止1993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每1000人拥有约68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为每1000人29辆,非洲则为每1000人14辆。然而,正是在这些发展中国家,预计汽车数量将有最大的增长。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增长率会特别高。在发展中国家,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有如下两个特点:1、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在主要城市其机动车的富集程度更高。如伊朗、韩国、肯尼亚和泰国,全国50%的机动车集中在首都。2、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二轮和三轮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在亚洲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印度摩托车保有量年增长幅度高达17%。二、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4.5%,截止1995年,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接近2000万,为世界第18位,其中汽车1050万辆(含轿车180万辆)。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具有明显的局地特征,机动车相对集中于少数大城市。截止1995年,北京、广州两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分别达到了85.9和45.3万辆,年平均增长率分别17.4%和20%,均高于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的平均水平。1996年以来,北京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增长速度甚至一度超过了20%,并成为中国第一个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截止1998年年底,北京机动车的保有量己突破了130万辆。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在各车型之间并不是均衡的,并且,对于不同的城市,同种车型的增长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表1-1给出了全国、北京和广州机动车主要保有量的分布情况。表2 1955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情况(万辆) 同其它国家城市相比,郑州市机动车分车型保有状况具有以下显著特点:轻型车,特别是轿车增长速度最快,近年来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30%,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轿车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就全国而言,仅占总保有量的确良10%15%。柴油车比例较低,且绝大部分为重型车,重型柴油车约占重型车的50%,且比重还在逐年增加。各县市区城市摩托车增长较快,已成为保有量的重要组成部份,如上街区摩托车的保有量已超过机动车保有量的一半。重型车发展平缓,保有量比例有所下降。公交车和出租车由于属于高频使用车而受特别的关注。从1990年代郑州公交车和出租车统计图(见图1-4)可以看出,公交车在1995年之前数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而在1995年之后则有很大幅度的增长,这与郑州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而出租车的增长趋势有所不同,它在1990年代初期增长速度较快,但从1992年以来就一直稳定在67万辆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对其进行行政限制(牌照限制)的缘故。图1-2 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分车型比例(1997)图1-3 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分车型增长情况图1-4 郑州市公交车运营车辆和出租车保有量统计第三节 郑州市机动车交通大气污染模型影响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因素是行驶工况、车速及空燃比。1. 行驶工况:在城市中,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交通路口,机动车在交通路口一般要经历减速、怠速(空转)后又要加速(起步),再等速行驶四个过程。汽车废气中所含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随着汽车运转工况的不同而有差异,各种工况下废气排放情况都不一样。在怠速运转时,的排放量最大,x最小(汽油车);在正常行驶(即等速) 时,x排放量较大,hc较小(柴油车) ;在加速行驶时,无论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的x排放量都急剧增加;在减速时,x再次成为最小,而hc显著增加。2. 车速: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是co、hc)排放量随着车速的减小而增大。因为行车速度很低时,发动机在富燃状态下工作,转速较低,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所以co和hc排放量明显增大。一般情况下,在怠速或低速运转下的车辆,其 co及hc的排放量是正常运转下的23倍。3. 空燃比:空燃比是指供给发动机的混合气(空气与燃料混合)的质量比。以燃烧效率最高的理论空燃比为14.7:1为中心,在12:l到18:1的范围内变动。12:1是较理论空燃比略浓的最大功率空燃比,18:1是较理论空燃比略稀的经济空燃比。这样的空燃比,从发动机的性能方面看是最好的。但由于空燃比的不同,使各种有害气体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第二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一节 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郑州市目前辖6区5市1县,是河南省省会,也是全国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现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繁多,固定资产较为雄厚的新兴工业,商贸为主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郑州市城市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政府和市民的热切话题,也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点和难点。本节主要分析郑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从而为政府部门制定空气污染控制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郑州市区2002年前已有的环境空气质量4个监测点,是1999年优化分布点,并报经国家环保局验收批准确定。表1 郑州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分布情况第二节 郑州市城市交通趋势及影响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比人口增长快得多。1950年,全省只有5千辆汽车;到1995年,全省汽车总量已经超过50万,平均每100人拥有十辆汽车。据估计,2010年前全世界机动车数量可能达到8.2亿辆(不包括两轮和三轮机动车)。目前全省大部分汽车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oecd成员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拥有世界汽车的70%,人均拥有汽车数很高,而且这些国家的汽车保有量仍在缓慢上升。二、交通源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1. 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城市交通运输需要大量的能源。在全世界所生产的全部能源中,20%以上用于交通运输。从1971到1992年,全球交通部门的能源年平均增长率为2.7%,比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增长更快。这些能源消耗导致了城市、区域和全球性的空气污染。机动车排放还是造成铅污染的主要原因。据估计,空气中80%90%铅来自含铅汽油的燃烧。认识到铅对健康的威胁,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经实现了汽油的无铅化。然而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城市,空气中铅含量仍然超过健康标准。此外,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局部地区。交通部门成为增长最迅速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同时还是氯氟烃、氧化亚氮等的主要排放源之一。2. 汽车排放法规的历程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于洛杉矶市出现严重的石油型空气污染光化学烟雾,促使加利福尼亚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控制汽车排放法规的地区。1968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开始对全国的汽车徘放进行控制。继美国之后,世界各国也根据各自不同的环境状况和汽车保有量,纷纷制定和实施汽车排放法规。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发展大体可分成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相当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可称为排放法规的起步和完善时期。从控制汽油车曲轴箱排放的hc开始,其次是怠速排放的co、hc浓度,然后逐步实施工况法,控制尾气的co、hc排放量。这一时期污染物降低的比例一般为40%60%,因此,采用的控制技术主要是发动机改造,包括燃烧系统的改进,如:增大空燃比、延迟点火角、进气预热、进气恒温等;以及化油器的改进,如改为带有多项净化装置的复杂化油器,提高流量控制精度等。另外,有的国家开始采用egr(废气再循环)装置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第二时期(相当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一阶段是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发展最快,大气质量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co、hc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为实施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先进的三效催化剂和电子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就是在这一时期。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不仅使汽车排放污染物大幅度降低,而且使动力性、经济性和驾驶性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促进了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使用三效催化剂对汽油的含铅量提出较苛刻的要求,也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实现了汽油无铅化。第三时期(相当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到21世纪初);即低排放车时期。这一时期的第一阶段限值要求co、hc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降低3060,第二阶段的限值要求比第一阶段再降低50,几乎达到零排放。要达到这一时期的排放限值,不仅需要车辆技术的改进,而且要靠燃料的同步改善。相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有:改进催化剂成分,电控发动机技术,新配方汽油,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代用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节能、低污染或无污染已成为今后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第三节 郑州市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随着郑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方法和时间效益要求日趋突出,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施工等所不能分离的工具。但与此同时,又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物质-在用机动车尾气随之而来,为了人们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了解,共同行动起来预防和减少机动车尾气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本节从机动车的危害产生以及治理等方面加以分析。一、郑州市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机动车排放污染是指机动车上路行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人们看到的各种机动车排气管喷出的白色,黑色,浅蓝色的烟气就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中含有12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在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间,郑州市人口翻了1.1倍,机动车保有量由1988年的3.2万辆猛增到1997年的88万辆。翻了近27.5倍。这种增长势头在几年前是不可想像的。数字显示,1978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仅有约2万辆,但是,从2000年的40万辆升至100万辆,郑州市仅用了7年时间。据统计,100万辆机动车中,私家车所占比例超过70%。郑州市车管所数据证实,至上月25日,郑州市的私家车已达到71万辆。郑州市车管所传出消息,郑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万辆,这对于郑州市这个仅有7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来说,平均每7名居民就拥有一辆机动车,其中私家车比例逾七成,郑州市将面临来自拥堵、环保、停车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是,政府相关部门表示,郑州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了800,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00辆。这些车辆大多集中在城市。而且正以年平均增长10%以上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各市区经济交流的日趋活跃,城市过境车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无形之中加剧了过境县域的城市空气污染,汽车总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车辆的相对集中。由于这样一些特点导致郑州市许多地方特别是市区城市汽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二、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的危害由于机动车是低面污染源,基本在离地面1m左右的层面排放。正处于人的呼吸带附近,最易被人体吸入,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1985年到1990年,郑州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市城区抽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宽污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41.9%。窄街高污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58.3%。郑州市交警在职人员平均寿命为38.4岁,死亡人员中患肺癌,肝癌的占55%。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碳氮化合物(nox),铅(pb)等。一氧化碳(co)是汽油燃烧不充分市的产物,尾气中一氧化碳(co)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它的亲和力比氧强几十倍,亲和后生成氧碳血红蛋白(cohb%),从而削弱血液向组织输送氧的功能。造成人体内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觉,反应,理解,记忆等机体功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碳氢化合物(hc)主要指no,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道系统有危害。在no2浓度为9.4mb/m3(5ppm)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生调,碳氧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章 郑州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对策第一节 郑州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必要性目前,机动车消费的增加具有必然性,它适应了郑州市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适应了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要求,还会对郑州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各种角度来看,机动车消费迅速增加的趋势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这从上述对郑州市今后机动车增长情况的预测可以看出。2000年郑州市市区nox浓度超过二级标准要求的有25天(占7%),其主要来自机动车的排放。为了兼顾机动车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盲目发展小汽车,也不能为保护城市环境而片面限制汽车的消费,阻挡机动化的进程。对机动车污染排放进行适度的控制是实现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第二节 制定郑州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地方标准从技术的角度看,要实现郑州市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逐步严格相关的环保法规。目前郑州市所制定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较低、修改周期长,这直接导致了郑州市车辆的高排放,从而使郑州市在汽车保有量水平较低时便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机动车排放控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未来机动车污染必将达到环境难以承受的程度。严格的排放标准可以降低单车的排放水平,从而在一定的环境容量的要求下为汽车消费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车辆生产费用的相应提高也不会对郑州市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第三节 改善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为了有效地控制郑州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本文在前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对郑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新车排放控制1.鼓励低排放车辆对于低排放或环境友好车辆的购买和使用,应在政策上给予积极的鼓励。例如购置税和消费税减免,养路费减免,年检频次减少等。此外,从实施汽车油耗标准开始,逐步加严各类车辆的油耗标准限值,推动燃油税的改革和实施,促进节能型汽车的发展,减少汽车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城市中心区域,逐步建立基础设施条件,方便环境友好型汽车的使用,例如在公共停车场设立充电装置,可以为各种电动车辆充电。还可以通过交通管理措施,如城市中心特殊区域只允许环境友好汽车行驶,繁华的停车场为环境友好汽车提供停车位保证等方式,鼓励环境友好汽车的使用。2.建立市场准入制,严格控制不达标车辆的销售 从源头对机动车排放进行监控对机动车的排放控制起着关键作用,其中新车在机动车污染控制中相对比较容易管理。对于类似污染严重的化油器车辆,应从源头控制,因此,要严格把好源头关,对不能够达到排放认证标准的新车一律禁止销售和流通。二、清洁燃料的推广和使用1. 推广清洁燃料开发应用清洁燃料的目的除了保护大气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能源战略的调整。对于石油进口国,石油危机的出现会驱使他们去寻找替代能源,而开发利用本国所具备的丰富资源是最安全且经济的途径。对于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车用燃料主要还是汽油和柴油,但是开发代用燃料依然是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2. 加强对燃油品质的控制 燃油的质量对排放有着重要影响。除了油品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机动车排放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之外,燃油中的一些物质,如硫含量等将对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排放的增加。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29号文的精神,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该标准除了加严对铅含量的限制之外,还对烯烃、芳烃两大汽油组分作出了限定。同时对苯、硫、磷、铁、锰、铜等潜在的有害物质做出了严格限定,并提出应在汽油中加入有效的汽油清净剂。因此,应该切实贯彻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燃油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三、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机动车污染排放除了受单车技术水平和燃料状况的影响之外,还与机动车的行驶工况等交通因素密切相关。行驶工况的改变将使排放产生100%的变化。因此,在控制机动车技术水平和燃料的使用的同时,还需要将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与管理,实施城市畅通工程纳入到机动车污染控制的框架体系中。1. 优化城市土地利用不同的县市土地利用形态下产生的城市交通系统,由于其交通需求分布模式不同,在运输效率上会有很大差别。从交通需求的源头出发,建立一个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适当分散城市功能、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尽可能地缩减交通需求总量和出行距离,是改善城市交通需求时空分布特征、削减交通总量,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善城市机动车行驶工况的根本措施。但是,从城市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调整交通的时空分布是一个长期的、见效慢的过程,在制定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法规时,要考虑它们的长远性,并配以相应的短期政策和法规。2.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市交通结构是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在总出行中的分担比例的构成情况,它是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一关键因素。因此,合理的交通结构将在交通总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最有效地利用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系统的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