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环评.doc_第1页
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环评.doc_第2页
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环评.doc_第3页
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环评.doc_第4页
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环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8月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单位: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智联系人:毕波电话行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王家湾路100号邮政编码:550004目 录表1项目概况1表2总论2表3射线装置8表4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9表5污染源分析.11表6辐射环境现状调查.13表7辐射环境影响评价.18表8污染防治措施、辐射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22表9结论和建议.25附表1核技术应用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附图1公司地理位置图附件1辐射安全许可证附件2监测报告附件3项目委托书 表1 项目概况单位名称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地址贵州贵阳云岩区汪家湾路100号法人代表刘智电编550004联系人毕波联系电目名称核技术应用项目地点项目用途野外探伤项目依据-总投资(万元)46.1核技术项目投资(万元)44.6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万元)1.5(见附表1)应用类型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密封源射线装置其它类:x射线管道爬行器3台1核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由于工作需要,贵州安发工程检测公司拟新增3台x射线管道爬行器(1台zy-4c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1台hr-91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及1台xrt-160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利用x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一特点对被检测的材料内部结构缺陷进行检测,成为工业无损探伤。以上射线装置使用的目的为压力管道、特种机械设备及压力容器等材料焊缝进行探伤,确保了材料安装的可靠性。本项目x射线管道爬行器用于天然气管道检测焊口,清晰地显示焊缝的精细解剖结构,以达到在非破坏性前提下对原材料和焊接头质量的准确检测的目的。 表2 总论2.1 项目由来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现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持证人员33人 ,主要从事油气长输管道工程、集输管道工程、场站建设工程、储罐及钻具、油套管、井下工具的螺纹检验等,公司注册资本100万。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拥有一支过硬的技术服务队伍,现有员工33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人数1名,中级职称人数多名。凭着雄厚的技术实力、一流的生产和服务质量、良好的信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无损检测领域的服务中得到了一致肯定和普遍好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新增了3台x射线爬行器(1台zy-4c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1台hr-91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及1台xrt-160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用于燃气管道焊缝无损检测。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0年及2013分别对原有的放射源及射线装置进行了环评并通过评审,公司在同年取得了环评批复,并且于2013年6月更换了辐射安全许可证(黔环辐证【00085】)。公司目前新增了3台x射线爬行器,用于燃气管道焊缝无损检测。为此,公司申请更新现有辐射安全许可证内容。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拟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技术应用情况详见下表:表2-1 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情况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台)技术参数种类备注1x射线探伤机xxg-30051300kv5ma类射线装置2010年通过环评审批2xxq-25052250kv5ma3xxh-25051250kv5ma4xxg-25051250kv5ma5xxq-20052200kv5ma6射线探伤机192ir23.71012bq类放射源2013年通过环评审批7x射线探伤机kntxxg-2505a3250kv5ma类射线装置8xxq-25052250kv5ma9x射线爬行器zy-4c1160kv5ma类射线装置新增未环评10x射线爬行器hr-911160kv5ma11x射线爬行器xgt-1601160kv3ma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号令)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司按照有关程序向贵州省环保厅进行了项目申报,经批准由环境评价持证单位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贵州安发公司委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表(委托书见附件)。环评中心接受委托后,随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调研有关法规等工作,并按照辐射环境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的要求,编制了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2 评价目的 (1)对模拟探伤现场进行剂量率监测,掌握探伤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剂量率水平。(2)在现有辐射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通过模拟监测及理论估算的方法,对正常工况下射线探伤产生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对职业人员及公众的年有效附加剂量进行估算,了解该公司在正常工况下核技术应用对环境和人员产生的辐射环境影响。(3)通过对事故工况的理论预测,对该核技术应用的风险进行分析。(4)对该公司射线装置使用过程中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并对x射线装置的使用提出有关的辐射防护及管理要求,保证该工作的正当性和辐射防护最优化。(5)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要求,为该项目的辐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3评价范围根据安发公司无损探伤的实际情况,所有探伤项目均为移动探伤。根据本项目射线装置为能量流污染及其能量流传播与距离相关特性,本次评价中,x射线装置的评价方法主要为安发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模拟监测及公式预测,重点评价范围为距探伤点50米的区域,并且对探伤场所周围职业人员工作场所及公众活动场所进行重点评价。2.4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10月;(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年12月;(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2006年3月1日。 (6)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2.5 引用导则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 10.11995国家环境保护局。2.6 项目有关文件(1)委托书,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4年7月(附件3);2.7 评价标准(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b1剂量限值(标准的附录b)b1.1职业照射b1.1.1剂量限值b1.1.1.1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从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出发,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附加剂量照射,并为其它可能的辐射照射留下余额,本次评价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剂量管理约束值。b1.2公众照射b1.2.1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年有效剂量,1msv;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0.25msv作为剂量管理约束值。(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本标准适用于x射线探伤装置的生产和使用。第3.1.1.5款,x射线管头组装体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x射线装置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表2-2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控制值管电压,kv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mgy.h-115015020020012.55第4.2.3款,探伤作业时,应划定作业场所区域,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第4.2.3.1款,探伤作业时被检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gy.h-1的范围划为控制区。并在其边界上应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告牌。第4.2.3.2款,在控制区边界外将作业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gy.h-1的范围划为监督区。如下表 表2-3 野外探伤两区管理控制区监督区划分依据及“两区”划分剂量率在15gy/h以上的范围,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控制区剂量率在1.5gy/h15gy/h以上的范围,根据野外探伤的地形、建筑物实际情况确定辐射防护措施所有人员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能进入这些区域停留,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并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示标识该区设置电离辐射标志,经常进行剂量监督,需要专门防护措施,限制公众在该区域长期滞留,边界处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设置专人巡视2.8 环境保护目标放射性环境保护的重要目的是使环境不受放射性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但是,在工业无损探伤过程中,射线装置的使用或多或少会给环境、职业人员及公众造成一定的放射性影响。因此,辐射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放射性环境影响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放射性环境影响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周围重点保护目标见下表2.4。表2.4 项目周围重点保护目标一览表保护人员类型位置说明剂量管理约束值(msv/a)x探伤操作人员职业人员7人控制区边界5.00现场公众公众不定监督区边界0.25*职业工作人员均已经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并持证上岗。2.9项目周围环境及探伤情况描述安发公司办公总部现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汪家湾路100号,地理位置见附图1,由于公司开展移动探伤,没有固定的探伤工作场所,探伤机在无项目外出使用时,储存在安发公司办公总部专用库房内,库房由专人管理,且设置相应防盗措施,并有相关安全标识,探伤管道最大厚度20mm,每次曝光时间40s,一次探伤只使用一台探伤机。根据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现场探伤均采用分区管理(控制区和监督区)的方式,操作人员在控制区边界处操作,并采用面积为1m2,厚度8mm的屏蔽铅板进行屏蔽。监督区边界拉设警戒绳、张贴警示标识,并有专人进行管理,防止公众进入边界内区域。在x射线探伤现场,操作人员在空气比释动能率为15gy.h-1处设置控制区边界,在空气比释动能率为1.5gy.h-1处设置监督区边界。2.10 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系利用x射线作无损探伤,系辐射和核技术在工业领域内的运用,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规定的鼓励类第6项“核能”中第6条“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发展政策。表3 射线装置(拟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管电压(kv)输出电流(ma)类别应用情况工作场所用途1x射线爬行器zy-4c11605ii新增探伤现场无损探伤2x射线爬行器hr-9111605探伤现场无损探伤3x射线爬行器xgt-16011603探伤现场无损探伤表4 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4.1 工作原理x射线探伤原理:根据材料厚度不同对x射线吸收程度的差异,通过x射线透视摄片,从胶片上显示出管道材料、零部件及焊缝的内部缺陷。根据观察其缺陷的形状、大小和部位来评定材料或制品的质量,从而防止由于管道焊接部位内部缺陷引起的事故。本项目所用x射线探伤机的靶材料为金属钨。x射线无损检测的工艺流程主要有:接受委托、确定检测工艺、制定探伤方案、划定控制区、划线布片、爬行器定位、调整电压和曝光时间、曝光检测、曝光完毕关机、胶片暗室处理(显、定影液)和评片归档等。公司主要对已铺设好的管道焊缝作无损探伤,管径检测范围为219mm508mm。根据探伤现场和探伤工件的具体情况,公司新增zy-4c型、hr-91型 及xgt160型的x射线管道爬行器进行作业,x射线探伤机的主要参数见表4-1。表4-1 x射线探伤机参数表型号zy-4chr-91xgt-160 使用管电压60-160kv160kv120160 kv常用管电压140 kv140 kv140 kv管电流(平均值)5 ma5 ma3 ma辐射角度36040、周向工作温度温度3080,相对湿度不大于90工作方式1:1方式工作与休息,曝光时间最长可预置5分钟穿透厚度a3钢20 mm数量1台1台1台4.3 操作流程 首先根据表2-3的内容进行两区的划分,在控制区内所有人员不能在这些区域停留,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并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示标识;在监督区内设置电离辐射标志,经常进行剂量监督,需要专门防护措施,限制公众在该区域长期滞留,边界处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设置专人巡视;探伤机主射束及面对工作人员方向主要采用铅板屏蔽、延时启动,工作人员均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及个人计量片。x射线探伤工艺流程和污染物产生环节见图1。洗片废水废显影液废定影液废胶片干燥显影定影清洗x射线和臭氧撤除警戒取出胶片结束检测作业结束透照公告、清场、警戒、贴胶片、屏蔽防护、人员穿戴防护用品等编写野外探伤方案接受委托业务确定检测工艺透照前准备探伤装置透照爬行器定位调整电压计算控制区域范围计算透照时间屏蔽措施铅板图1 x射线探伤工艺流程和污染物产生环节表5 污染源分析5.1 污染因子 x射线由x射线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本项目使用的x射线装置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曝光状态)才会发出x射线。因此,在开机曝光期间,x射线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 臭氧和氮氧化物该项目x射线装置工作最大管电压和管电流范围分别为60kv160kv和3ma5ma,依据0.6kv以上的x射线能使空气电离,会产生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本项目的射线装置每天开机时间很短,因此射线装置在运行时室内仅产生极微量的臭氧和氮氧化物,无其它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产生。 废显(定)影液、洗片废水、废胶片洗片产生废定(显)影液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hw16号危险废物,应对其进行分类收集贮存,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外排。由于本项目仅产生微量的臭氧和氮氧化物,且是敞开式的野外作业,对环境的影响甚小,因此,本报告评价过程将不考虑该项污染因子对环境的影响。5.2 污染途径 5.2.1x射线情况(1)正常工况在正常工况下x射线装置运行时产生贯穿能力较强的x线,x射线在探伤现场对构件进行照射的同时,散射线及穿过构件漏射线将会对周围环境及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探伤现场一般采用距离及铅板的防护手段,分别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操作人员在控制区外工作,公众被疏散至监督区边界。在正确划分各区限界的情况下,不会对周围职业人员及公众造成超剂量的辐射损伤。(2)事故工况事故工况一般为下列两种情况: 无关人员误入控制区或监督区。 设备失控造成操作人员及公众受到不必要的较大剂量的x射线的辐射照射。5.2.2废显(定)影液、洗片废水、废胶片情况(1) 危险废物来源 由于显影液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硝酸及苯、甲醇、卤化银、硼酸、对苯二酚等,进行显(定)影和洗片后产生的废液及废水都含有银离子,属于危险废物(液);由于胶片中感光材料的成分里也含卤化银,故废胶片也属于危险废物。(2) 危险废物收集储存 现状:目前安发公司的废显(定)影液、洗片废水、废胶片等均收集存放在洗片室(暗室)一个角落里,无专用存储室,且收集桶相应标签不符合规范。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第4条要求,使用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容器分别对废显(定)影液、洗片废水、废胶片分类收集贮存,容器表面必须标识清楚该容器内所收集废物内容、 收集时间等,且在贮存废显(定)影液和洗片废水时必须保证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第6条要求,贮存场所地面及裙脚须使用坚固、防渗、耐腐蚀、无裂隙且与危险废物相容,并安装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和气体净化装置,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中间设置隔离间隔。(3)危险废物处理 所有危险废物不得自行非法处理,应联系具有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颁发的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不得外排、丢弃。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相关管理人员已经承诺,尽快联系相关资质单位委托其处理本公司一切危险固废。表6 辐射环境现状调查6.1 监测目的掌握公司探伤场所及周围区域的辐射环境现状水平。6.2 监测内容安发选用xgt160型、zy-4c型x射线爬行器及hr-91型x射线爬行器进行模拟监测,根据污染因子分析,对本项目x射线探伤装置进行模拟监测,对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场所及周围进行x-射线剂量率现状水平监测。6.3 监测条件表6.1 xgt160型x探伤机监测条件项目名称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监测监测依据gbz125-2009gb18871-2002监测设备451p型x-剂量率仪环境条件温度:29 湿度:41%被测对象xgt160型x探伤机监测类别现场监测监测方式瞬时测量监测地点龙洞堡多彩贵州演出场工地现场监测日期2014年07月11日监测点数量40个监测单位贵州荣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监测项目 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表6.2 zy-4c型x探伤机监测条件项目名称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监测监测依据gbz125-2009gb18871-2002监测设备451p型x-剂量率仪环境条件温度:26.3 湿度:46%被测对象zy-4c型x探伤机监测类别现场监测监测方式瞬时测量监测地点青岩工地现场监测日期2014年07月25日监测点数量40个监测单位贵州荣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监测项目 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表6.3hr-91型x探伤机监测条件项目名称贵州安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核技术应用项目监测监测依据gbz125-2009gb18871-2002监测设备451p型x-剂量率仪环境条件温度:26.3 湿度:46%被测对象hr-91型x探伤机监测类别现场监测监测方式瞬时测量监测地点青岩工地现场监测日期2014年07月25日监测点数量40个监测单位贵州荣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监测项目 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6.4 监测方法根据环境地表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1-2001)要求的方法进行监测。6.5 质量保证措施(1)监测方法严格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监测人员均通过国家的考核,做到持证上岗。(2)使用的仪器经中国剂量院检定,并保证在检定有效期内。(3)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用检验源对仪器进行校验。(4)由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做好记录。(5)监测数据经三级审核后,最后由技术负责人审定,存档待查。6.6 监测结果x射线探伤现场监测结果见表6.46.6,监测结果见附件2(监测报告),监测布点见附图3。表6.4 xgt160型x探伤机模拟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量位置测量点数测量数值(单位sv/h)平均值(单位sv/h)x1-1背景值(关机)50.080.100.09x1-2距探伤机30米(开机)50.160.170.16x1-3工作人员位(距探伤机25米、开机)50.290.320.30x1-4距探伤机20(开机)50.530.580.56x1-5距探伤机15米(开机)51.531.571.55x1-6 距探伤机10米(开机)52.012.082.06x1-7距探伤机5米(开机)510.7311.8911.59x1-8距探伤机3米(开机)522.8424.1123.75探伤机型号:xgt160型移动式工业探伤机,探伤机置于管道内,采取周向照射方式。曝光条件:探伤电压 140kv,探伤电流 5ma。曝光时间:40s。被测管道:直径426mm,壁厚8mm。屏蔽铅板:面积为1m2,厚度8mm(铅板使用时盖在探伤焦点位置四周)。表6.5zy-4c型x探伤机模拟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量位置测量点数测量数值(单位sv/h)平均值(单位sv/h)x2-1背景值(关机)50.070.080.08x2-2距探伤机30米(开机)50.140.160.15x2-3工作人员位(距探伤机25米、开机)50.250.260.26x2-4距探伤机20(开机)50.480.520.50x2-5距探伤机15米(开机)51.361.441.42x2-6 距探伤机10米(开机)51.831.901.88x2-7距探伤机5米(开机)58.738.878.84x2-8距探伤机3米(开机)512.5412.7712.68探伤机型号:zy-4c型移动式工业探伤机,探伤机置于管道内,采取周向照射方式。曝光条件:探伤电压 140kv,探伤电流 5ma。曝光时间:40s。被测管道:直径400mm,壁厚16mm。屏蔽铅板:面积为1m2,厚度8mm(铅板使用时盖在探伤焦点位置四周)。表6.6hr-91型x探伤机模拟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量位置测量点数测量数值(单位sv/h)平均值(单位sv/h)x3-1背景值(关机)50.070.080.08x3-2距探伤机30米(开机)50.160.170.17x3-3工作人员位(距探伤机25米、开机)50.230.240.24x3-4距探伤机20(开机)50.430.480.46x3-5距探伤机15米(开机)51.351.411.40x3-6 距探伤机10米(开机)51.761.901.86x3-7距探伤机5米(开机)58.528.608.58x3-8距探伤机3米(开机)512.1112.1712.15 型号:hr-91型移动式工业探伤机,探伤机置于管道内,采取周向照射方式。探伤电压 140kv,探伤电流 5ma。曝光时间:40s。被测管道:直径400mm,壁厚16mm。屏蔽铅板:面积为1m2,厚度8mm(铅板使用时盖在探伤焦点位置四周)。6.7 辐射环境现状监测结论由表6.46.6中模拟探伤现场监测结果可知:(1)根据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要求,经过分别对xgt-160、zy-4c、hr-91三台探伤机的监测,当机头与地面平行时,需在探伤机工作半径5m处设置控制区,并在其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告牌,探伤作业人员应在控制区边界外操作,否则应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在探伤机工作半径15m处设置监督区,并在其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探伤时,工作人员应尽量用屏蔽保护自身,并建议在探伤机四周放置移动铅屏,加强屏蔽效果。(2)根据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探伤机年曝光时间约为400小时,操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附加剂量约为 0.068msv,低于国家标准(gb/t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附录b第b1.1.1条的职业人员位年吸收剂量限值20msv。公众停留因子取1/10,公众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吸收剂量约为 0.06msv,低于国家标准(gb/t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附录b第b1.2.1条的公众人员位年有效吸收剂量限值1msv。附加年有效剂量估算公式:he-r=drt0.710-6(msv)he-r:x-射线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msvdr:x-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ngy/ht:x-射线照射时间,小时0.7:剂量换算系数,sv/gy(3)按照职业人员年吸收剂量限值5 msv、年工作400小时计算,工作人员若在距探伤点3m内作业将会造成,工作人员年吸收剂量超标,因此在距探伤点5m处设置警戒线,严禁所有人员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因此,基于本次探伤,在探伤作业中,监督区内设有管理人员巡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保证工作人员及公众不受到辐射影响。表7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7.1 实践的正当性评价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这种先进而复杂的科技正不断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安发公司在不损伤材料或装置的情况下,利用x射线对其产品及原材料内部结构及质量进行检测,保证了生产质量。又由于该方法应用较廉价且简单,使企业加快了检测的进度,降低了成本,因此,该项实践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在工业无损探伤过程中x射线装置的应用可能会造成如下放射性环境问题:(1) 给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辐射影响;(2) 给探伤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造成一定的辐射影响;(3) 射线装置的使用及管理的失误会造成严重的辐射安全事故。安发公司在探伤过程中,对射线装置的使用将按照国家相关的辐射防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因此在正确使用和管理射线装置的情况下,该项辐射给职业人员、公众及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该核技术应用的实践具有正当性。7.2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7.2.1 辐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工作时爬行器先移动到指定探伤位置(爬行过程中不产生x射线,不进行探伤作业),然后在工作人员操作位的方向距焦点一米处采用面积为1m2,厚度为8mm的铅板遮挡以减少x射线对环境的影响(铅板使用时盖在探伤焦点位置四周)。探伤人员在避开射线主射方向,距焦点20m处进行控制操作。采用安发公司的zy-4c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的开机状态下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的预测,其管电压均为160kv,本次评价采用管电压较大值进行评价。在野外采用x射线探伤时,设置合理的控制区是做好电离辐射防护工作的关键。安发公司单个放射性工作人员全年累计最长探伤时间为400小时。由于x射线探伤时射束方向大部分时间投向地面及铅板,投向其他方向时间所占比例较小,因此,以此剂量率为边界划出控制区是偏安全的。安发公司承接的探伤项目均为野外项目,在各探伤现场实施短期探伤作业,其他工作人员和公众受辐射影响时间很短,设公众取射线的束定因子为1而居留因子1/4。职业工作人员取射线的束定因子为1而居留因子1。根据上述探伤条件,可近似按下面公式计算:公式中:距x射线管焦斑r处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单位为gy/min;i管电流,单位为ma;r计算点距x射线管焦斑距离,单位为m; 发射率常数,单位为gy.m2/ma.min;屏蔽体外参考点r处人体接受的有效剂量率,sv/min;无屏蔽时参考点r处x射线有效剂量率,sv/min;x铅屏蔽层的厚度,单位cm;铅对相应峰值电压(kv) x射线的10倍减弱厚度,cm。在x射线检测中利用的是宽束x射线,对于本项目宽x射线束峰值电压为160kv时,查表可得出,x射线机产生的距靶1m处的辐照率为0.2r/mamin,则1m处x射线的照射量率为1r/min,1m处x射线的吸收剂量率为8.75mgy/min,有效剂量率为6.125msv/min。对于x射线采用的屏蔽材料是铅板,查表得出,宽束x射线在铅中的近似1/10的价层厚度t1/10为0.23cm。由此公式可以估算出xgt-160型x射线探伤机开机时产生的x射线有用束在经8mm厚的铅板屏蔽的情况下,20、30及50米处的工作人员和在不同距离公众人员有效剂量值,其计算结果见表7-1。表7-1 x射线探伤剂量表距射线靶距离(m)操作人员有效剂量公众有效剂量备注msv/minmsv/amsv/minmsv/a操作人员的屏蔽厚度按8mm铅,公众按8mm估算;以年累计最长探伤时间为400小时,公众年有效剂量按每一探伤处以1天2小时计。职业工作人员取射线的束定因子为1/4,居留因子为1。公众取射线的束定因子为1/4,居留因子为1/420(操作点)0.110-50.240.2510-6310-530(操作点)0.4810-60.0120. 1210-60.1410-4500.410-70.4810-5由表可知,在野外探伤作业中,安发公司在探伤作业利用8mm的铅板屏蔽操作人员所在的方位上的射束,x射线经被测工件吸收,再经铅板屏蔽的情况下,使用zy-4c型号的x射线探伤机实施探伤作业时,在距焦斑20m处的,操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为0.24msv/a,低于本次评价确定的剂量约束值5msv/a;20m处的公众所受的辐射剂量为310-5msv/a,低于本次评价确定的剂量约束值0.25msv/a。所以在采用x射线探伤时,应以剂量率在15gy/h以上的范围做为探伤现场x射线主射方向的控制区边界,并拉好警戒线,派专人职守。由上表可以看出,控制区和监督区的划分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7.2.2.2 工作场所的分区管理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辐射工作场所应分区进行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在本次评价中,将辐射工作场所分为两区管理(即控制区和监督区)。在进行管外探伤时,20m以内可划为控制区,射线装置工作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20m-30m范围内可划为监督区,除设备操作人员及外,其它人不允许进入,除此以外的区域为公众区域。工作人员对监督区进行巡检,防止公众靠近。本报告表主要针对控制区、监督区的相关人员及设备工作周围敏感点的公众进行评价。7.2.2 事故风险评估 在x射线探伤过程中,人员误入探伤机周围内某一位置时,将受到一定程度的辐射危害,在距x探伤机的某一位置长期停留还可能致死。 假设人员误入探伤机附近,距探伤机1m。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对于本项目宽x射线束峰值电压为160kv时,1m处x射线的有效剂量率为6.125msv/min。停留超过1分钟将超过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限值(5msv),停留超过3秒将超过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限值(0.25msv)。上述分析表明,本项目运营中无论发生何种事故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的风险概率均较大。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损失。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x射线探伤有可能出现的事故情况及处理措施:现场探伤时人员误入或滞留于控制区,造成有关人员被误照射,引发放射性事故。评价要求工作人员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控制区。如一旦发生放射性事故,必须马上停机,切断总电源开关,对受照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确定是否有伤害,以便采取相应解救措施。并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表8 污染防治措施、辐射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8.1 污染防治措施对照国家环保部监督检查技术程序中对移动探伤的要求,经环评单位现场检查,公司在移动探伤过程中采取如下污染防治措施:(1)探伤机由正规厂家生产;(2)监督区边界拉有警戒绳,设有“当心电离辐射”的警示标识,并安排监督人员监管,防止公众误入;(3)探伤现场配有剂量报警仪。用于现场巡测及控制区监督区的划分。8.2 辐射环境管理8.2.1公司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环评单位对安发公司管理制度建立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如下表:表9.1 安发公司辐射环境管理检查情况检查档案检查情况辐射安全许可证与原申报项目相符(附件)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管理制度已建立(附件)放射源及射线装置操作流程已建立(附件)射线作业现场防护管理制度已建立(附件)辐射安全应急预案已建立(附件)设备检修记录已建立(附件)工作人员上岗证已有(附件)个人剂量档案已建根据以上档案检查结果,公司建立了辐射安全领导小组,并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已建立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及辐射安全应急预案。并做到人员持证上岗,对射线装置的使用有相应的领用记录。8.2.2监督管理(1)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公司必须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期限内接收环保厅行政管理部门的验收,验收的内容为: 相关的环境指标:-项目正常工况下周围环境中的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相关的环境保护行政审批手续。验收监测由公司委托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有相应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2)年度评估管理公司在核技术应用过程中,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省环保厅)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核技术应用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落实情况。(3)不定期监督管理:公司在射线装置的应用实践中,必须接受辐射环境管理部门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辐射环境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办法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a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情况;b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检查的其他内容。8.2.3监测计划(1)公司日常监测计划及个人剂量监测核技术利用过程中,公司须配置x-辐射监测仪一至二台,用于探伤作业场所的防护监测及工作场所分区。每次探伤作业须有监测记录。为了确保监测仪器的正常使用,公司须对该仪器定期送检。公司所有职业人员必须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人员按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定期送检,公司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年度监测公司在每年元月三十一日之前向辐射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年度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中的监测数据必须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监测后提供。年度安全评估报告中的监测内容如下: 监测频度 :每年一次。监测范围 :射线装置周围工作环境及公众环境 监测项目:x-剂量率表9 结论和建议 9.1 安发公司原使用12台x射线探伤机及2台射线探伤机(内置2枚100ci的192ir放射源),已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由于工作的需要,公司须增加3台x射线管道爬行器(1台zy-4c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1台hr-91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及1台xrt-160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因此,在相关手续报批后,该公司仍为类放射源及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 9.2 安发公司在无损伤材料或装置的情况下,利用x射线对其产品内部结构及质量进行检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由于该方法应用较廉价、简单,加快了检验的进度,降低了成本,因此,该实践是必要的。公司在探伤过程中,对射线装置的使用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因此在正确使用和管理射线装置的情况下,该项辐射给职业人员、公众及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辐射防护“实践的正当性”的要求。该核技术应用的实践具有正当性。 9.3 在模拟现场x射线探伤过程中,警戒线以外的公众区域放射性水平远低于本项目剂量约束值以内,没有发现明显的放射性异常现象。x射线装置的使用没有对该区域造成辐射影响。9.4 在正常工况下,现场探伤过程辐射环境影响分析:在正常工况下,通过对射线装置的预测公式进行预测,操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为0.24msv/a,低于本次评价确定的剂量约束值5msv/a;20m处的公众所受的辐射剂量为310-5msv/a,低于本次评价确定的剂量约束值0.25msv/a。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 9.5 在事故工况下,人员误入探伤机附近时,距探伤机1m。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对于本项目宽x射线束峰值电压为160kv时,1m处x射线的有效剂量率为6.125msv/min。停留超过1分钟将超过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限值(5msv),停留超过3秒将超过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限值(0.25msv)。如一旦发生放射性事故,必须马上停机,切断总电源开关,对受照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确定是否有伤害,以便采取相应解救措施。并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事故情况。9.6经现场检查,该公司使用的探伤机由正规厂家出产。公司在探伤现场采用了分区控制、设置警示标识、佩戴警报仪进入现场、专人管理探伤现场等污染防治措施。上述措施可有效保障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但公司须配备定量的辐射监测仪,用于探伤现场监测及管理区划分。9.6 废显(定)影液、洗片废水、废胶片等危险废弃物,有进行收集贮存,需规范危险废弃物贮存场所,并尽快联系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理。9.8 有健全的射线装置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及应急预案。 9.9 该项目建成试运行三个月,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验收。公司每年还应编写射线装置使用安全和防护评估报告。并于次年1月31日前报原发证机关。综合以上分析,项目属于核技术的应用,符合相关产业政策;采取辐射防护措施技术可行,措施有效。野外探伤工作也符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