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 26032603 号号 防防城城港港第第十十 三三泊泊位位码码头头工工程程变变更更 环环境境影影响响报报告告 书书 (简本)(简本)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防防 城城 港港 务务 集集 团团 有有 限限 公公司司 评价单位: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二一三年六月一三年六月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目目 录录 1 1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1 1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 1.2 建设项目主要变更内容.2 1.3 方案比选.5 1.4 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5 2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6 6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6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 3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8 8 3.1 简要工程分析8 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8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9 3.4 对法定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11 3.5 主要防治保护措施11 3.6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2 3.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12 3.8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14 3.9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14 3.10 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4 4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15 5 5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1616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位于位于防城港渔澫岛西湾西岸、规划的防城港总体布局第二 港区内(详见图1) ,原设计建设规模为1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水工建筑物按5万吨级泊位 预留) ,年通过能力92.5万吨,货种为集装箱和件杂货,主体工程包括泊位1个、堆场3个, 铁路装卸线390米,以及辅助配套工程。 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我单位于2005年1月编制完成,原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 保护局(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于2005年3月21日以桂环管字200572号“关于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十三泊位码头整体工程于2007年2月完工,现工程处于试运行阶段。后因市场发展 需要,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对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装卸货种进行了调整,原有集装 箱和件杂货全部调整为煤炭等大宗散货货种。 近年来,随着广西深入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营,不断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越共同构建“两 廊一圈”等重大历史机遇,特别是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规划,使得广西沿海港口在我国政治经济战略部署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得益于广西北部 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近年来广西沿海港口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防城港为主、钦州 港和北海港共同发展的格局,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7年10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指出: 未来广西煤炭消费以工业用煤为主,沿海电力、钢铁工业发展将使煤炭海运调入量大幅 增长,进口煤炭以秦皇岛、青岛等北方港口来煤和东盟外贸进口煤炭为主。在防城港、 钦州港、北海港布局710万吨级大型煤炭接卸码头,为沿海电力、钢铁工业及腹地经 济社会发展服务。2010年3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广西北部湾总体规划指出: 近年来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运输货 物以大宗散货为主,是西南地区能源、原材料和非金属矿石等大宗物资转运的重要枢纽。 其中对防城港域的功能定位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将 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2 在试运行过程中,防城港第十三泊位原确定的集装箱和件杂货运量严重不足,而煤 炭等散货货运量需求却大幅增加,根据相关规划,为了满足腹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及适应 市场变化,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对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装卸货种进行了调整,并请 示了防城港市港口建设管理办公室。随着港区散货吞吐量的增加,现有港区扬尘大幅增 加,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召集防城港务集团及相关部门专门就港区扬尘治理问题召开了常 务会议,提出了加快专业化码头建设,采取专业措施集中管理治理扬尘货物。 1.2 建设项目主要变更内容 1.2.1 原环评批复工程概况 第十三泊位建设规模为 1 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水工结构均按靠泊 5 万吨级船舶设计) ,年通过能力 92.5 万吨。主体工程包括泊位 1 个、堆场 3 个,铁路装卸线 390 米以及辅 助配套工程。第十三泊位计划总投资 18005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 275 万元。 1.2.2 变更工程概况 变更后,第十三泊位规模及运量均发生变化,水工结构均按靠泊 7 万吨级船舶设计, 年货物通过能力 198 万吨。 变更的主要内容为:因市场发展需要,对货种进行了调整(由原有集装箱、件杂货 货种调整为煤炭等散货) ,原有堆场仅堆存集装箱、件杂货等,现堆场变更为全部堆存 散货。其中设置了6个散货堆场,堆场区布置3条铁路装卸线,设置了6个散货堆场,散 货堆场面积约159769。 因货种变更,装卸工艺也进行了调整,原有集装箱、件杂货运输、装卸工艺也调整 为散货门机抓斗、装载车装卸、自卸车输送等装卸工艺。同时增设了码头洒水除尘及堆 场洒水设施,可有效降低新增加煤炭等散货装卸及堆存起尘量。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3 图 1 工程地理位置图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4 1.2.4 投资估算 工程实际建设投资 21450 万元,环保投资 1250 万元。 1.2.5 工程变更一览表 工程变更前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2-1。 第十三泊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 号 项目单位变更前变更后备注 1码头岸线长度m274292.1 2泊位数/吨级 个 /dwt 1/10000(兼顾 50000) 1/70000靠泊船舶规模变大 3吞吐量104t92.5198 货种变更,原集装箱、件杂货变更为煤 炭 4陆域面积m2189060205355增加原疏港大道北侧 1306 连锁堆场 5库场面积m272120159769.5 由原有集装箱、件杂货堆场变更为 6 块 散货堆场 6铁路进港线/装卸线条1/12/3 40t 多用途门 机 台1/ 20t 多用途门 机 台1/ 16t 轮胎式起 重机 台2/ 40t 集装箱正面 吊 台4/ 集装箱牵引车台6/ 集装箱半挂车台10/ 牵引车台4/ 叉车台6/ 平板车台8/ 5t 桥式起重机台2/ 原集装箱、件杂货运输取消 25t33m 门机台/7 装载机台3 7 装 卸 机 械 自卸车台10 变更散货新增 8作业天数天330330 9定 员人181181 10总投资估算万元1800521450 .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5 1.3 方案比选 项目已建成,为补办变更手续, 无比选方案。 1.4 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1.4.1 法律法规 本项目建设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敏感区域,所处海域根据关于 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174 号) , 主导功能为港口、工业用海,属四类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为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1.4.2 产业政策 本项目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第9 号令) , “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及以上)建设”为鼓励发展的项目,本项 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1.4.3 与防城港总体规划相符性 根据本工程位于防城港总体规划规划的第二港区内,其中第二港区主要承担集 装箱和部分件杂货运输任务,并直接为临港工业开发服务,近期建设应从多用途和通用 散杂泊位起步,逐步向集装箱泊位过渡。 本工程建设多用途和通用散杂泊位,符合规划要求,建议根据规划要求,尽快向集本工程建设多用途和通用散杂泊位,符合规划要求,建议根据规划要求,尽快向集 装箱泊位过渡,以减轻港口作业粉尘污染。装箱泊位过渡,以减轻港口作业粉尘污染。 1.4.4 与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相符性 根据 2010 年 3 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 ,防城港第十三泊 位位于防城港域渔湾港区第二作业区,该作业区港区为承担干散货、集装箱和部分件杂 货运输的综合性作业区,其中 9#、10#泊位发展集装箱运输,11#17#泊位发展通用散 货运输。作业区规划岸线 2470m,2.57 万吨级泊位 9 个,陆域面积 290 公顷,年通过 能力 1040 万吨。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为通用散货泊位,符合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 。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6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 海水环境现状 本次评价采用项目附近的防城港口区的 2011 年例行监测数据,各项污染指标均能 满足其功能区划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中第四类标准要求,海水水质较工 程建设前未有明显变化。 2.1.2 环境空气现状 工程建成前后,本工程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的 so2和 no2的日平均浓度都没有出现 超标现象,且变化不大,工程建成前,防城港市总悬浮颗粒物背景浓度较高,监测的市 人民医院和港口区第一小学均超标,是由于城区附近港区进行建设,施工扬尘导致总悬 浮颗粒物超标。工程建成后,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均不超标,说明现有建成散货 港区运营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2.1.3 港区粉尘无组织排放 港区场界处大海粮油及 22 泊位处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gb16297-1996)中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mg/m3的浓度限值要求,现有散货港区无 组织排放达标。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要求,确定大气评价范 围为工程中心,直径为 5.0km 的圆形区域。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7 图 2.2-1 工程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图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8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简要工程分析 项目已建成,无建设期污染分析内容。工程货种变更后主要带来粉尘污染及含尘污 水的产生。 3.1.1 建设期污染分析 项目已建成,无建设期污染分析内容。 3.1.2 营运期污染分析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 港口在采取措施后的,粉尘产生量为 247.2t/a,采取措施后排放量为 53.1t/a,较变 更前增加 53.1t/a。 水环境水环境 工程变更后,由于货种变更,工程削减集装箱冲洗废水 400t/a,新增各类含尘污水 产生量 9.88 万 t/a,含尘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堆场洒水除尘,不外排。港区装卸及运输 均委托第三方进行,在码头后方不设机修车间,故不产生机修等含油污水。 固体废物 由于货种变更,削减了原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中产生的到港船舶生产废物 18.5t/a,新 增煤炭尘泥 125t/a。 3.1.2 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环境合理性分析 项目已建成,无施工期环境影响。 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原报告书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为场界外的插排尾村、市人民医院及港口区第一小学, 。项目变更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要求,评价 范围扩大后新增保护目标江山半岛牛头村(属于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执行国家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一级标准) ,详见表 3.2-1 及图 2.2-1。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9 表3.2-1 工程主要大气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方位与距离 序 号 保护区 域或 对象 码头装卸中 心 堆场中心 范围与规模 环境功 能 1 插排尾 村 北侧,1810m 北侧, 1640m 约60户,200人二类 2 市人民 医院 东北, 2420m 北侧, 2220m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在岗 职工950多人,开设病床630张,开 设3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 二类 3 大海粮 油 东北, 1000m 北, 760m 日榨大豆7500吨、日加工毛油 1900吨、日灌装小包装油400吨 粮油加 工 企业 4 防城港 中储粮仓储 有限公司 东北,830m 东北, 480m 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 油脂、油菜籽等粮油产品的接收、 存储管理业务,总仓容为8万吨 粮食仓 储 企业 5 江山半 岛牛头村 西南, 1200m 西南, 1550m 30户,约100人一类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3.3.1 水环境影响评价 变更方案后,项目不产生集装箱冲洗水,港区装卸及运输均委托第三方进行,在码 头后方不设机修车间,故不产生机修等含油污水。增加了对堆场径流雨水的处理,工程 设计含尘污水处理能力 60m3/h,加上调节池和明沟的容量,可以满足最大日降雨强度 一次暴雨带来的整个堆场含尘污水的处理要求,含尘污水采用混凝+沉淀+砂滤的污水处 理工艺,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后进入蓄水池回用于散 货堆场除尘。 在连续降雨情况下,利用系统明沟及沉淀池储存最大 1 日时含尘污水,其目前的处 理系统处理后可排放到 13 泊位前沿排放口。待与本工程配套的城市污水管网及污水处 理能力建成后再将生活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3.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工程变更后煤炭装卸采取洒水降尘,堆场洒水、绿化,同时在项目东侧新增设置7m 高防风网等的综合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后,其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如下: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0 总悬浮颗粒物影响分析 逐时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总悬浮颗粒物最大地面浓度值为0.2434mg/m3, 较未 采取降尘措施前的浓度降低75.4%。项目牛头村的总悬浮颗粒物小时浓度影响最大,为 0.0106mg/m3,占现状浓度的贡献率为15.4%。 逐日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颗粒物最大地面浓度值为为0.1088mg/m3, 较未采 取降尘措施前的浓度降低78.0%;对牛头村的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度影响最大,为 0.0022mg/m3,对现状浓度的贡献率为4.4%,现状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全年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颗粒物最大地面年均浓度值为0.0507mg/m3,较未 采取降尘措施前的浓度降低78.1%;项目对插排尾处的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影响最大, 为0.00023mg/m3;最大值占标率出现在牛头村处,为0.28%。 可吸入颗粒物影响分析 逐时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可吸入颗粒物最大地面浓度值为0.0577mg/m3,较 未采取降尘措施前的浓度降低75.3%;项目对牛头村的可吸入颗粒物小时浓度影响最大, 为0.0036mg/m3,现状最大贡献率为8.8%。 逐日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可吸入颗粒物最大地面浓度值为0.0284mg/m3,占 标率为18.9%,较未采取措施前降低77.9%;对牛头村处的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影响最 大,为0.0007mg/m3,对现状浓度贡献率为2.3%。 全年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可吸入颗粒物最大地面年均浓度值为 0.0127mg/m3,较未采取降尘措施前的浓度降低78.0%,最大贡献浓度占标率为12.7%; 项目对牛头村处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均贡献浓度最大,为0.00007mg/m3,最大值占标率为 0.18%。 厂界达标分析 根据预测厂界外浓度最高点为0.2523mg/m3,较未采取降尘措施前的浓度降低 74.6%,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标 准1.0mg/m3要求。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经采用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污染源无超标点,无需设置大气环境 防护距离。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1 卫生防护距离 堆场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400m,13 泊位码头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200m。卫生环境防 护距离内无居民居住,现卫生防护距离内有防城港中储粮堆存有粮油、食品等对卫生要 求较高的货种已采用密闭廊道输送、仓库储存等建筑密闭措施,可以降低本项目粉尘对 上述货种的污染影响。 工程变更前、后环境空气影响对比分析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原报告书中货种为集装箱及件杂货,无散货装卸及堆存,不产生粉尘污染,工程变 更以后,货种主要为煤炭装卸及堆存,产生的粉尘会造成项目评价区域内总悬浮颗粒物 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所增加,变更后评价区域总悬浮颗粒物及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及长 期浓度影响最大值及环境敏感目标处日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 (gb3095- 1996)二级标准要求。 根据本工程变更后的大气预测结果,工程产生的污染物对评价区域及环境敏感目标 处的环境空气现状贡献较小,工程建成后未造成环境空气超标。 大气防护距离 变更前,大气影响评价尚无大气防护距离设置要求;变更后,采用 screen3 计算得 出堆场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 变更前未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变更后项目堆场设置卫生防护距离400m,13泊位码头 设置卫生防护距离200m。 3.4 对法定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 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环境敏感区。 3.5 主要防治保护措施 3.5.1 水环境保护措施 方案变更后,工程不产生集装箱冲洗水,新增了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及堆场径流 雨水等含尘污水,机修含油废水及生活污水均与变更前一致,分别依托 10 号泊位含油 污水处理系统及 14 号泊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工程设置生产水处理站一座,主要处理含尘污水,出水用于防尘用水;设计进水水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2 质 ss=2500mg/l,设计出水 ss30mg/l,处理能力 60m3/h,调节池有效容积 1000m3, 蓄水池有效容积 300m3,主要处理工艺为调节+沉淀+砂滤,设计进水处理达到城市污 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后进入蓄水池回用于除尘。 3.5.2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工程货种变更后,主要采取以下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营运期港区内主要大气污染物为车辆道路扬尘,港区现有洒水车及清扫车对港 区道路进行清扫、洒水作业,建议对车辆进行散货堆场进行有效管理,防治堆场内车辆 扬尘。 工程变更后,增加了煤炭等散货类货种装卸作业,建议在码头卸船及装船位置 设置洒水除尘系统,在卸船时喷淋洒水,控制作业扬尘。 散货堆场设置洒水设施 1 套。 大风情况下,通过增加洒水量和洒水时间适当提高粉尘含湿量,以避免大风情 况粉尘对保护目标的影响。港口运营后应密切关注气象条件,特别是要做好特殊气象条 件(六级以上大风)来临前防尘防备工作。在大风来临前对散货堆垛喷洒结合剂。结 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在堆场东侧(港环路)设置 7m 高(堆高 h 为 5m,防风网 高为 1.4h)防风网共计 290m。防风网设置后,可有效减少主导风向影响下的堆场起尘 量,减缓对环境空气一类区江山半岛的环境空气影响,同时可降低次主导风向时 ssw,堆场对其东北侧大海粮油的粉尘影响。 本工程绿化面积 3000m2。现港区内港环路两侧已种植了 5m 宽绿化防护带,约 1650m2,第十二、十三泊位堆场之间道路两侧实施 2m 宽绿化带 675m.,约 1350m2。 3.6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针对港区船舶可能存在的溢油污染,制定了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fc bz203.77-2012 油码头溢油应急预案 。 3.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3.7.1 含尘污水处理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变更方案后工程日最大产生的污水量 6540m,将排入新建的含尘污水处理站进行 处理,污水处理能力 60m3/h,调节池有效容积 1000m3,新建 300m3 蓄水池 1 座。堆场 现有 2.4m2m 箱涵 583m,1.5m0.8m 排水明沟 2924m,dn1200 排水管涵 532m,同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3 时新增 1.5m0.8m 明沟约 873m,排水系统的蓄水容量约为 7955m,详见图 5.2-2。与 调节池的容量相加总的蓄水容量约为 8955m,可以满足最大日降水量时堆场径流含尘 污水处理的需求,含尘污水处理后回用于除尘或道路喷淋等。 鉴于明沟深度为 2m,运营期收集雨污水时将在沟底淤积一定量的含尘污泥,可采 用人工使用加长铁铲进行清理,也可采用抽沙设备进行沟底清理,清除后的淤泥放置于 堆场干化,货主收集后作为散货边角料销售。 在连续降雨情况下,利用系统明沟及沉淀池储存最大 1 日时含尘污水,超出其蓄水 容量的堆场径流雨污水通过新增的散货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尾水可利用应急排水管网 排放到 13 泊位前沿排放口。 3.7.2 综合防尘措施技术经济分析 本项目在防治煤炭粉尘污染的措施方面,将采取洒水以及港区绿化等防尘措施。 湿式除尘:湿式除尘仍然是目前我国各散货运输港口最为经济适用,也最为有效的 除尘方式,具有运行简单,维护方便,效果稳定的特点,一般港口均将湿式除尘作为港 口除尘方式的首选。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湿式除尘系统喷雾喷嘴的改进以及计 算机管理系统的运用,湿式除尘的效果较以往均有大幅的提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 设计院有限公司曾对我国南方的一些散货码头进行过实地考察,在湿式除尘系统管理措 施严格到位的情况下,整个港区均能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状况。本项目在散货装卸船、 散货装卸车、港区堆场、转运站均设置湿式除尘系统,单独的湿式除尘措施其抑尘效果 可达70%以上。 防风措施:防风网对于煤炭的起尘与扩散具有良好的制约作用,其防尘效果已广泛 得到公认。本工程在堆场东侧(港环路)设置7m高防风网共计290m。为减少港区作业过 程产生的散货粉尘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时应合理营造防尘绿化林带,本工程绿 化面积约3000m2。 有关风洞试验表明:对网后下风向 25 倍网高的距离内,散货堆垛减尘率可达 90 以上;对网后下风向 16 倍网高距离内,散货堆垛综合减尘效率达到 80 以上; 在网后 25 倍网高的距离处有较好的减尘效果;到网后 50 倍网高的距离处仍有削减风速 20的效果。本项目防风网高 7m,在计算堆场起尘源强时,防风网结合绿化的整体效 果按照洒水措施基础上削减起尘量 20%30%(高风速段取大值,低风速段取小值)计 算。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4 3.8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从环境经济角度出发,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相同运力下其他交通类工程环 境影响有利,环境保护措施投资后减缓影响的效果较好,环保投资是合理的。 3.9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 无。 3.10 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3.10.1 环境监测计划 工程变更后,针对港区货种变更,在原环评报告提出的监测计划的基础上,营运期 新增监测计划内容见 3.10-1。 表 3.10-1 变更后新增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 阶段 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历时 港界颗粒物1 次/季连续 1 小时采样 中储粮颗粒物 插排尾 可吸入颗粒 物 牛头村 可吸入颗粒 物 1 次/季, (如遇大风、 干燥等连续特殊不利 气象,适当增加监测 频次) 每次至少有 12 小时采样时 间 营 运 期 含尘污水处理系统ss1 次/季3 次/天,测两天 3.10.2 环境管理 由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项目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执行各项环境管理措施,负责营运期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管理和实施。现港区内设置有 专门环境保护机构,负责营运期的环保工作。 环境管理计划的监督归口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及防城港市环保局。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5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后,符合防城港总体规划及广西北部湾港总 体规划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严格落实原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及本补充分析报告所提出的增设防风 网、洒水措施的前提下,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方案后,工程污染物无组织排 放及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均能达标;在工程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含尘污水处理措施后, 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可以回用于散货堆场洒水除尘,不外排。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变更 工程可行。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变更方案可行。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6 5 联系方式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友谊路 22 号 邮 编:538001 联系人:蒙华良 联系电话传 真电子邮箱:182845506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评价机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 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 555 号 邮 编:430071 联系人:周文彬 联系电话传 真电子邮箱: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7 6. 公众参与 6.1公共媒体环境信息公告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2月14号环发200628号文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 法等相关规定,本工程需要向公众公告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该项目2013年4月2日在红 豆社区防城港论坛(/viewthread-8228641.html)上公开了本 工程有关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简本,网上公告详见图6.2-1。 图6. 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简本公告 6. 2 公众基本情况 本次公众问卷调查共发放个人公众意见调查表60份,收回51份,回收率为85%。此 次调查表格发放范围主要包括主要为插排尾村、牛头村为主、兼顾防城港市区企、事业主要为插排尾村、牛头村为主、兼顾防城港市区企、事业 单位等部门单位等部门,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上述地区的企事业单位职员、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等, 调查对象均为本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详见附件10。 被调查的 51 人中,男女性别比例为 36:15。 民族构成中:汉族占 39 人,壮族占 12 人。 防城港第十三泊位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8 年龄构成中:30 岁以下 29 人,占 56.9%;30 至 50 岁 21 人,占 41.2%;50 岁以上 1 人,占 2.0%。 文化程度构成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36 人,占 70.6%,高中及中专 10 人,占 19.6%,初中 5 人,占 9.8%,小学 0 人。 职业构成中:公务员2人,占3.9%,企业职员36人,占70.6%,教师2人,占3.9%, 其它11人,占21.6%,详见表6. 1。 表6. 1 调查对象组成情况 类别人数比率() 男3670.6 性别 女1529.4 汉族3976.5 民族 壮族1223.5 302956.9 30-502141.2 年龄 5012.0 大专及以上3670.6 高中及中专1019.6 初中59.8 文化程度 小学00.0 公务员23.9 企业职员3670.6 教师及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