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335号二o一三年十一月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简本)第一章 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项目地点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411135056,北纬382800390445。北起峨岭,与繁峙、代县为邻;南至年牛道岭,与盂县接壤;西与原平、定襄毗邻;东以太行山与河北省的阜平、平山搭界。全县南北长50km,东西宽70km,总面积2865km2。山区面积占77%,丘陵面积占10%,盆地面积占13%,是忻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豆村镇位于五台县东北,距县城25km,距五台山风景名胜区42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36301133734,北纬3838385848。豆村镇地处五台山脚下的豆村盆地,居泗阳河源头柳院、李家寨、大石三大沟系之中,北与繁峙、代县两县为界,南与茹村乡相接,东与灵境乡、蒋坊乡、五台山风景区接壤,西与东雷乡毗邻,全镇总面积329.8km2。东腰庄金矿位于五台县北东部豆村镇东腰庄村东北0.4km,行政区划隶属五台县豆村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3281132413,北纬385512385542。矿区南西4km有五台繁峙县级公路与忻州台怀旅游公路及108国道相连,矿区到五台县城运距35km,到繁峙县城的运距40km,交通条件便利。交通地理位置见图1.1-1。1.1.2建设背景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以下简称东腰庄金矿)位于五台县北东部豆村镇东腰庄村东北0.4km,行政区划隶属五台县豆村镇管辖。根据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号关于忻州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以下简称东腰庄金矿)为单独保留矿山,其矿区面积为0.9947km2,开采标高为1620-1530m,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为规范采矿权范围,合理利用矿产资源,2011年6月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申请进行采矿权范围划界,申请矿区面积为0.99km2,申请开采标高变更为1775m-1430m,2011年8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非煤采划字(2011)0032号文批准其划界申请。2013年8月批准其延期一年(时间2013年8月1日2014年8月1日)。图1.1-1 交通位置图(1:300000)东腰庄矿7根据山西省非煤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组文件晋非煤开整字201201号“关于忻州市非煤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核准意见”文件精神,东腰庄金矿未参加本次整合。2012年6月该矿委托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矿区面积0.9947km2,开采矿种为金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达产后,矿山采用阶段平硐盲斜井开拓,利用原1480平硐及部分井口建筑,新掘1775回风平硐及1740、1690、1655、1620、1585、1550、1520阶段平硐和盲斜井,自上而下分阶段开采aui矿体,全矿体设一个开采系统。矿区保有资源储量29.09万吨,设计利用资源储量26.06万吨,可采储量22.15万吨,服务年限4.06a。本次环评仅针对矿区内的aui矿体,不对auii、auiii矿体进行评价,待矿方设计开采auii、auiii矿体时,需另行评价;另外现场调查发现,该企业现在东腰庄村西南400m处建设有一条选矿系统,也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1.2工程概况1.2.1主要工程内容(1)项目名称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3)项目性质项目性质:改扩建(资源整合)项目基本情况见表1.2-1。表1.2-1 基本情况列表序号项 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名称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2建设性质改扩建(资源整合)3生产规模矿井生产能力6万t/a,直接销售金矿石原矿4井田面积0.9947km25工业场地占地面积矿区总占地面积2.9公顷,其中生产场地占地面积0.5ha,办公生活区占地面积0.8ha,专用道路占地1.1ha,矿区道路占地0.2ha,废石场占地0.3ha。废石场占地为荒地,其余均为现有场地。6开采矿体aui矿体7开拓方式盲斜井平硐开采方式8采矿方法设计方案推荐采用留矿全面采矿法9提升方式矿车承担矿井矿石运输和材料运输10投资总额650万元11建设工期12个月12服务年限4.06a(4)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本项目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设一个开采系统开采。二、工程内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办公室及生活设施和储运工程等。本工程建设内容与现有工程衔接关系见表1.2-2。表1.2-2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及与现有工程的衔接关系(含建设进度情况)工程类别现有工程现状工程建设内容与现有工程的关系目前的建设进度主体工程开拓系统平硐pd1480、pd1520、pd1548、pd1550、pd1585、pd1620(风井)、pd1638、pd1690(风井)1775平硐(风井)、1740平硐、1690平硐、1655平硐、1620平硐、1585平硐、1550平硐、1520平硐、1480平硐除1480平硐利用现有,其余全部新建未建斜井xj1474、xj1519盲斜井新建未建运输系统斜井采用1.2m卷扬机提升0.5m3矿车采用1.2m卷扬机提升0.5m3矿车新建未建平硐人推0.5m3矿车提升人推0.5m3矿车提升新建未建地面生产系统设置一个露天原矿临时堆场,原矿经临时堆存后外运在生产场地中部设置一个原矿临时堆场,长20m,宽25m新建未建辅助工程通风系统风机已全部拆除回风井全部安装轴流式节能风机新建未建排水系统盲斜井斜井井底设水仓和水泵房,将矿井涌水排出盲斜井在井下设水仓、水泵房,将矿井涌水排出新建未建平硐自流流出运输平硐设坡度为3的排水沟,矿井排水可由各平硐口自流流出新建未建废石系统废石一部分填铺工业场地,一部分在场地堆放本次工程设一个废石场,位于东腰庄村西约0.8km的荒沟内。该沟总体呈北南走向,北高,南低,长约100m,宽约30m,深约15m,总容积约1.5万m3。废石由汽车外运至废石场处置。新建未建辅助设施机修间、材料库、空压机房、风机房、盲斜井卷扬机房机修间、材料库、空压机房、风机房、盲斜井卷扬机房利用机修间、材料库,其余新建未建公用工程给水系统给水自备水井东腰庄金矿在东桂村东0.4km的沟谷中建有深95m的水井一眼,取自五台群变质岩系裂隙含水层,涌水量15m3/h。水质良好,可以作为本矿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有保证。现有利用排水矿井水2008年底停产,目前矿井无涌水外排工业场地建设一座矿井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1型净水器,处理规模1m3/h,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新建未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全部排入矿区外的沟谷在办公生活区的中部建一座wsz-ao-1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消毒处理工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本矿道路洒水、储矿场洒水、废石场洒水、抑尘洒水不外排。供电系统供电电源引自五台县豆村镇供电电源引自五台县豆村镇利用现有工程供电电源利用供热系统采用电采暖全部采用电暖器新建未建环保工程大气原矿堆场粉尘露天堆场,粉尘大采用封闭式挡风抑尘网储存并设喷水设施,除尘效率可达80%。矿石堆场为一四边形,其周长为90m,总面积约500m2,四周底部建2m砖混围墙,上部挡风抑尘网高4m(矿石堆最高高度按4.0m考虑),挡风抑尘网总面积为360m2。新建未建运输道路扬尘道路未硬化,运输扬尘大设专用洒水车,在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对外运输汽车加盖篷布,限制超载。新建未建环保工程废水矿井水2008年底停产,目前矿井无涌水外排;原有矿坑水经沉淀处理回用于井下洒水降尘工业场地建设一座矿井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1型净水器,处理规模1m3/h,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新建未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在办公生活区的中部建一座wsz-ao-1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消毒处理工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新建未建固废废石废石一部分填铺工业场地,一部分在场地堆放各系统废石分别送往废石场合理处置。废石场进行防渗措施,修筑拦渣坝、截水沟和消力池,并依据山沟地形对废石进行堆放,并覆土绿化。新建未建生活垃圾随地丢弃集中收集后由五台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噪声提升机露天布置,噪声影响大基础减振、隔声。新建未建通风机合理布局、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扩散器。新建未建空压机基础减振、空压机房单独封闭隔声,室内采用吸声材料,采用隔声门和通风隔声窗。新建未建水泵-室内布置,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振器。新建未建运输车辆-限制车速,限制鸣笛。新建未建生态排污影响-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大气、水、固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废水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从而减轻工程排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固废处置废石一部分填铺工业场地,一部分在场地堆放环评规定对废石进行合理排放、填沟、覆土、植被恢复。新建未建绿化工业场地绿化率低矿区工业场地绿化占地总面积为0.52公顷,绿化系数为20%。新建未建运输道路沿线运输扬尘大运输道路洒水抑尘,清扫保洁。-环境管理监测机构矿山未设环境管理监测机构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新建未建办公室及生活设施宿舍、办公室办公室、宿舍、食堂新建宿舍、食堂未建储运工程原矿储存露天堆场,粉尘大原矿堆场进行地面硬化,建6m高挡风抑尘网,并设洒水喷淋装置,抑尘效率按80%新建未建运输道路道路未硬化,运输扬尘大设专用洒水车,在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对外运输汽车加盖篷布,限制超载。新建未建1.2.2生产工艺井筒布置根据该矿矿体分布及赋存形态、地表地形适合阶段平硐开拓,但受矿区范围限制,只能采用阶段平硐-盲斜井开拓。除1480平硐外原有的探矿平硐均为边探边采巷道,有的位于矿体脉内,有的位于陷落范围之内,且受原采矿影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能利用,必须予以封闭或充填处理。阶段平硐采用人力推0.5m3矿车出矿,井巷净断面2.52.2m,井筒一侧留0.8m的人行道。盲斜井采用1.2m卷扬机提升0.5m3矿车。井筒断面2.82.8m,一边设宽0.8m的人行阶梯及扶手,中间设隔拦。回风平硐井筒净断面2.02.0m,井口安装k系列节能风机。新鲜空气由各运输平硐、盲斜井进入坑内,污浊空气从回风平硐排出地表。阶段及矿块划分根据矿体的赋存状态,可将该矿体划分为1775、1740、1690、1655、1620、1585、1550、1520、1480、1430m十个水平,其中1775为回风水平,其余为运输水平。阶段内沿走向40m分矿块回采。阶段巷道布置于矿体底板岩石内。断面2.52.2m。人行通风天井布置于矿体内、见采矿方法图。井下运输盲斜井1.2m卷扬机提升0.5m3矿车,坑内采用人力推矿车。矿井通风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要求,本方案设计采用机械式通风,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在回风平硐口安装k系列轴流式节能风机。采区通风困难时,可用局扇通风。排水系统由前述水文地质可知,矿区水文条件较为简单,1480以上平硐设坡度为3的排水沟,地下水可由各平硐口流出。1480m以下,则在盲斜井井底附近(1430水平)设水仓及水泵房,配备相应的排水设施,将地下水直接排出地表。开采顺序设计采用自上而下分阶段开采,同一阶段采用后退式开采。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在实施各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后,对区域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区域环境功能承载力、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社会敏感目标、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及项目综合影响判断认为,工业场地及固废堆场选址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山西晋中金鸣矿产开发公司东腰庄金矿6万吨/年金矿石开采项目(简本)第二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9月8日-9月14日对本项目进行了大气质量现状的监测。共布设2个监测点位,分别为:东腰庄村、东桂村。监测结果如下:tsp浓度范围在0.162-0.235mg/nm3之间,所有样品都没有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30mg/nm3),最大浓度占标率78.33%;pm10浓度范围在0.094-0.136mg/nm3之间,所有样品都没有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5mg/nm3),最大浓度占标率90.67%;so2浓度范围在0.046-0.062mg/nm3之间,所有样品都没有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5mg/nm3),最大浓度占标率48.67%;no2浓度范围在0.027-0.038mg/nm3之间,所有样品都没有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2mg/nm3),最大浓度占标率31.6%。由此可见,评价区tsp、pml0、so2、no2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说明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矿区范围内没有河流,仅有季节性沟谷。本项目不排水,雨季时洪水汇流向西进入铺上沟河,由铺上沟河向南与柳院沟河交汇进入滤阳河,再向南进入清水河。为此,本次评价对地表水不做现状监测。2.1.3地下水环境质量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9月12日-9月14日对本项目进行了地下水现状的监测。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共布设了6个监测点位,分别为:1#工业场地水井、2#东腰庄泉水、3#东桂村水井、4#席麻掌水井、5#李家庄水井、6#歇马口水井。监测结果显示:所有监测点各项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水质标准。由此可见,评价区地下水水质较好。2.1.4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9月10日对本项目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工业场地厂界四周噪声值昼间为44.9-47.6laeq(db),夜间噪声值范围40.5-43.6laeq(db),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次工程大气污染排放特征、该地区主导风向、厂址周围敏感点分布、该地区地形地貌与评价级别,确定本次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以开拓系统的中心为中心,边长5km的矩形区域,合计25km2的区域。2.2.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矿区范围内没有河流,仅有季节性沟谷。本项目不排水,雨季时洪水汇流向西进入铺上沟河,由铺上沟河向南与柳院沟河交汇进入滤阳河,再向南进入清水河。根据工程分析,本矿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故本次评价只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2.2.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重点是矿区周围外扩500m的范围。2.2.4噪声环境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该矿工业场地边界外延200m范围内。2.2.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矿区边界外延500米和废石场、取土场以及运输道路区域。2.3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内基本为广大农村地区,无旅游资源等特殊环境敏感因素,结合工程特点,厂址周围村庄和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是重点保护对象,具体见表2.3-1、图2.3-1。表2.3-1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序号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相对生产场地位置保护对象与项目的关系功能区划情况方位距离(km)户(人)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东腰庄sw0.48(27)厂址周围分布的村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东桂村sw2.031(102)岭底村n1.24(14)小岭烟ne1.55(16)唐羊沟sw1.64(13)2地表水环境铺上沟河w2.8厂址周围分布的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评价区地下水资源东腰庄泉水sw0.4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工业场地水井-裂隙水含水层东桂村水井sw2.0裂隙水含水层坪上泉域-位于一般保护区不对泉域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产生影响4声环境(运输路线)东腰庄运输道路北侧25m运输路线两侧居民点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东桂村运输道路北侧30m5生态环境地表植被(矿区、废石场、生产场地)破坏后及时恢复到原来状态水土流失(矿区、废石场、生产场地)采取水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重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e,0.3km对保护区植物生长条件,多样性不产生影响40图2.3-1 环境保护目标图1km开拓系统(场地)矿井范围地下水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大气评价范围运输路线(已有)废石场铺上沟河东腰庄东桂村岭底小岭烟席麻掌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外委保护地带取土场唐羊沟现废石堆位置(清运)运输路线(改造)运输路线(废石)第三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3.1.1.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建设期环境空气污染影响环节施工活动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扬尘的主要来源有:现场道路扬尘、搅拌混凝土扬尘、细颗粒材料露天堆放扬尘、土方、渣石扬尘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现场道路扬尘和搅拌混凝土扬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染源为食堂炉灶、工棚采暖炉灶。(2)建设期环境空气的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前首先在施工工地设置围墙(2m),当风速2.5m/s,可使影响距离缩短40%。围墙在建设期可作防污、挡尘、隔声作用,项目建成后可作为围墙继续使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水泥、砂石、石灰及土方等在长期露天堆存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对此,评价要求设置施工基本原材料临时堆棚,用量较大的砂石等原材料要用棚布覆盖,散落物料要经常清理。工程物料运输车辆存在裸露运输及运输抛洒问题,评价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应严格要求运输车辆覆盖篷布或利用箱车,且物料不得超载,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抛撒;车辆出厂前,应将车辆轮胎进行冲洗,避免轮胎带泥行驶。另外,对运输道路及时清扫,以减少扬尘的扩散范围。对施工进度及进入施工区的车流量进行合理规划,防止施工现场车流量过大。设专人获取气象预报信息,对有大风(四级以上)预报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建设单位应配置洒水车辆,可收集利用施工废水在运输道路和工业场地施工区定时洒水,干旱、多风季节可增加洒水次数(一般天气状况应不少于3次/日,大风日应加大洒水频率),以保持地面和空气湿润,减少起尘量。(2)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矿山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原矿堆场粉尘,道路运输扬尘。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总表3.1-1所示。表3.1-1 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污染源污染物产生情况治理方式排放情况污染类型产生量(t/a)污染类型排放量(t/a)原矿堆场粉尘面源35.11地面硬化,建挡风抑尘网,并设洒水喷淋装置,抑尘效率80%面源7.02运输扬尘扬尘面源9.36厂内道路硬化,限制超载洒水抑尘,抑尘效率70%面源2.813.1.1.2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建设期井筒排出的矿井涌水水量很小,井下水处理站尚未建设,根据其水质情况及地面工程用水水质要求,评价要求建设15m3的沉淀池一座,矿井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可满足地面工程拌料、施工机械清洗等用水要求,也可用于施工场地和道路降尘洒水,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工程建设期应设置生活污水临时集中收集池(10m3),经过除油、沉淀等简易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得随地泼洒。施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应设防渗旱厕,并经常喷洒灭蝇药剂。此外,施工单位要对露天堆放的施工材料、土堆、沙堆等要用棚布覆盖,避免在下雨天物料随雨水流失,产生不必要的污染。根据建设施工废水处置的实际情况,有效处理和利用的问题不大,但存在着施工单位施工随意性强,操作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使部分不应排放的废水流失,而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对此,评价要求本工程建设中应重点加强监督管理,且应在业主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当地环境保护主管单位的配合下进行。(2)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1)矿井涌水根据储量核查单位出具的矿井涌水量情况说明,矿井aui矿体正常涌水量14.2m3/d,最大涌水量18.6m3/d。矿井采用盲斜井平硐开采方式,平硐采用自流方式出水,盲斜井在井下设水仓、水泵房,将矿井涌水排出。在工业场地建一座井下水处理站,井下水处理站均配备1台yg-1-1型净水器,处理能力1为1m3/h,可以满足本矿正常、最大涌水时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8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凿岩用水不外排。(2)生活污水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产生量11.06m3/d。在办公生活区的中部建一座wsz-ao-1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90%;ss:85%。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本矿道路洒水、储矿场洒水、废石场洒水、抑尘洒水不外排。非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将在各自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池中缓冲,待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后,再全部处理回用。3.1.1.3 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噪声污染排放情况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施工场地噪声较大,因此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的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施工量,打桩机等禁止在夜间施工,避免对周围村庄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降低设备噪声级: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对动力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减轻因设备运行状态不佳而造成的噪声污染。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要采用车况良好的车辆,并应注意定期维修和养护;在乡村路段要限制鸣笛;一般情况应禁止夜间运输。(2)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本工程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机械设备如提升机,通风机、空压机和各类水泵等。为了有效控制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采取控制噪声源与隔断噪声传播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盲斜井提升机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的措施;(2)通风机采用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和扩散器的措施;(3)空压机应设置在空压机房内,空压机房单独封闭,用墙体降噪隔声,室内采用吸声材料,门采用隔声门,窗采用通风隔声窗;(4)对各类水泵噪声,采用室内布置,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震器;(5)对场外运输噪声,评价要求加强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运输车辆经过村庄等地时,应自觉减速限制鸣笛,使噪声影响降低。夜间禁止运输。工程主要噪声源噪声级见表3.1-2。表3.1-2 工程主要噪声源噪声级噪声源噪声源位置数量(台)治理前噪声值db(a)治理措施治理后噪声值db(a)1提升机提升机房190基础减振、隔声802通风机风机房2110合理布局、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扩散器803空压机空压机房3110基础减振、空压机房单独封闭隔声,室内采用吸声材料,采用隔声门和通风隔声窗804水泵水泵房290室内布置,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振器755运输车辆-90限制车速,限制鸣笛。803.1.1.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环评规定加强施工排污管理,掘进废石应按照环境保护的规范要求,堆存至指定的废石场内,废石场应按照评价要求做必要的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可回收废料,如钢筋头、废木板等,应责定施工单位回收;施工队伍生活垃圾应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计算,移交时井巷工程掘进总体积为1.24万m3,其中0.4万m3用于平硐场地回填,其余0.84万m3弃往废石场。井巷工程弃渣详见表3.1-3。表3.1-3 移交时新增井巷工程弃渣统计表 名称硐室截面积(m2)硐室长度(m)开挖体积(m3)1775回风平硐 5.51005501740平硐5.518610231690平硐5.522812541655平硐5.525413971620平硐5.526414521585平硐5.52831556.51550平硐5.532617931520平硐5.528615731480盲斜井7.842301803.2合计12401.7工程建设期产生的土石方量共为4.06万m3,其中挖方2.45万m3,填方1.61万m3,弃方0.84万m3。弃方全部弃入废石场堆放。基建期不同施工区土石方平衡详见表3.1-4。土石方平衡流向详见框图3.1-1。表3-19 基建期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万m3序号项目区挖方填方调入调出弃方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去向1工业场地0.50 0.50 2平硐场地1.24 0.40 0.84 废石场3储矿场0.20 0.20 4矿区道路0.03 0.03 5专用道路0.33 0.33 6废石道路0.16 0.16 合计2.45 1.61 0.84 功能分区挖方总量2.45万m3填方总量1.61万m3弃方总量0.84万m3工业场地挖方0.50万m3填方0.50万m3专用道路填方0.33万m3挖方0.33万m3废石场平硐场地挖方1.24万m3填方0.40万m3弃方0.84万m3废石道路填方0.16万m3挖方0.16万m3储矿场挖方0.20万m3填方0.20万m3矿区道路挖方0.03万m3填方0.03万m3图3.1-1 土石方流向图按上述措施处理后,建设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2)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1)废石本工程废石产生量为6000t/a(按贫化率10%计算),废石由汽车外运至废石场处置。本次工程设一个废石场,位于东腰庄村西约0.8km的荒沟内。该沟总体呈北南走向,北高,南低,长约140m,宽约3050m,深约15m,总容积约2.8万m3。废石场为第四系全新统亚砾石、砂及亚砂土覆盖,植被覆盖率约为14.6%,以灌木为主,汇水面积28000m2。主要处置现有场地清运过程中清运的废石约2500m3,工业场地建设期产生的8400m3弃方量和运营期每年产生的6000t(按照2t/m3计算,约3000m3)废石。在处置现有废石和建设期弃方后,废石场剩余容量17100m3,可满足本矿5.7a的处置需要。废石场隶属于五台县豆村镇东桂村管辖,目前矿方已经与东桂村村委会签订了废石场租地协议。废石场占地类型为荒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废石场距最近的东腰庄村为800m,且有山相隔。环评规定废石场进行防渗措施,修筑拦渣坝、截水沟和消力池,并依据山沟地形对废石进行堆放。废石从里向外堆存,用推土机将废石推平,并通过推土机往返对废石进行压实。废石场填平后,在表面覆1m厚黄土,密闭压实,绿化造林。(2)生活垃圾本项目职工定员14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25t/a(按照当地生活水平,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人每天0.5kg计)。环评要求在工业场地内设置封闭式垃圾箱,集中收集后由五台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3.1.1.5生态环境影响情况(1)建设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建设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凿井、场地挖填、地面建构筑物及道路建设时对土地扰动作用,造成地貌的改变、植被的破坏、短期内使水土流失加剧,对局部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2)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占用了自然荒地,影响了荒地的使用功能并造成地表环境破坏。3.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2.1大气环境影响(1)预测方案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评价等级划分和预测内容的规定,本项目为三级评价,可以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的依据。结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本次大气预测因子选取为tsp。(2)预测结果与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矿石堆场粉尘及运输扬尘,经采取工程及环评要求的治理措施后,能够得以有效控制。本次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利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软件,以无组织粉尘为标的计算了该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以无组织粉尘为标的计算,无超标点。本项目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面源污染对周围村庄没有影响。3.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工程投产后正常情况下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矿井涌水根据储量核查单位出具的矿井涌水量情况说明,矿井aui矿体正常涌水量14.2m3/d,最大涌水量18.6m3/d。矿井采用盲斜井平硐开采方式,平硐采用自流方式出水,盲斜井在井下设水仓、水泵房,将矿井涌水排出。在工业场地建一座井下水处理站,井下水处理站均配备1台yg-1-1型净水器,处理能力1为1m3/h,可以满足本矿正常、最大涌水时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8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凿岩用水不外排。生活污水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产生量11.06m3/d。在办公生活区的中部建一座wsz-ao-1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90%;ss:85%。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本矿道路洒水、储矿场洒水、废石场洒水、抑尘洒水不外排。非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将在各自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池中缓冲,待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后,再全部处理回用。(2)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由于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16.4mm,年蒸发量为1554.0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本项目矿区范围内没有河流,仅有季节性沟谷。本项目不排水,雨季时洪水汇流向西进入铺上沟河,由铺上沟河向南与柳院沟河交汇进入滤阳河,再向南进入清水河。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采取了完善的水处理和回用方案,工程完成后,正常情况下,本矿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非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将在各自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池中缓冲,待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后,再全部处理回用。整体上来说,本工程废水排放对评价区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3.2.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矿山开采对五台群变质岩系裂隙水的影响矿山开采影响地下水的方式,主要是矿山开采后顶板发生垮落,形成导水裂隙带,使地下含水层与开采矿层之间的隔水层被破坏,导致含水层水量漏失,水位下降,间接对与被破坏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产生影响,造成水量有所减少,水位缓慢下降。根据综合柱状图可知,本矿山开采的矿层为五台群台怀亚群柏枝岩组,其上覆的含水层是五台群变质岩系裂隙含水层。但根据本矿矿区地形地质条件及金矿成矿条件分析,本工程的井巷断面面积和开采的五个矿体的矿体厚度均较小,矿体被开采后,顶板发生垮落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整体移动带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本矿开采对矿区五台群变质岩系裂隙含水层影响较小。(2)矿山开采对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的影响根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勘探线剖面图,矿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中东部的沟谷低凹处,该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本工程开采系统为第四系冲积物,矿体与第四系地层之间有五台群变质岩(辉绿岩、钠长绿泥片岩)阻隔,因此本工程开采不会对第四系孔隙含水层造成直接影响。(3)矿山开采对村民饮水的影响本项目地下水影响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经实地调查,地下水影响范围内有东腰庄、东桂村。东腰庄村无水井,饮水来源为泉水和东腰庄矿水井,泉水出露点位于本矿开拓系统西南约0.4km的沟谷中,东腰庄矿水井位于东桂村东0.4km;东桂村有一口水井,位于村西0.2km。东桂村水井位于村西0.2km的铺上沟河河道内,取水层位五台群变质岩系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铺上沟河河水下渗补给。通过矿山开采对五台群变质岩系裂隙含水层的影响分析可知,本项目对该含水层影响较小。所以,不会对东桂村水井造成影响。东腰庄村无水井,饮水来源为泉水和东腰庄矿水井,泉水出露点位于本矿开拓系统西南约0.4km的沟谷中,取水层位第四系孔隙含水层。通过矿山开采对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的影响分析可知,本项目对该含水层影响有一定影响,加上泉水距离本矿矿界较近。所以,会对东腰庄村水井造成影响。为了解决由于本矿开采而导致东腰庄村出现的饮水问题,环评提出了供水预案,见表3.2-1。表3.2-1 东腰庄金矿地下水影响范围内村庄供水预案表村庄方位距离(km)现状供水水源是否影响供水预案水源东腰庄sw0.4泉水及东腰庄矿水井,水车拉水有影响27人,供水量3.24m3/d,建设15m3水池,管网供水矿方自有水井,井深95m,取自五台群变质岩系裂隙含水层注:按照120l/人*d考虑(4)本矿开采对坪上泉域的影响坪上泉地处山西省中东部的五台山区及系舟山区的北端,属中山地形,间夹山间盆地(茹村、五台、豆村盆地)和河流谷地,地形高程一般1000-3000m,相对切割深度500-1000m,总地形是北高南低,北部最高峰北台顶3058m,南庄附近滹沱河谷最低590m。坪上泉重点保护区范围:清水河、滹沱河河谷泉水集中出露带:其范围为滹沱河南湾村、清水河胡家庄以下至滹沱河戎家庄以东泉域边界的两河河谷地带,面积约8.0km2。本矿矿区位于坪上泉泉域范围内,但不在重点保护区范围内,距坪上泉泉域重点保护区边缘约39km,本矿开采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泉域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方式,对泉域的影响较小。3.2.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噪声预测结果显示,工业场地厂界四周噪声预测值昼间为44.9-47.6laeq(db),夜间噪声值范围40.9-43.6laeq(db),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3.2.5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工程产生的废石运至废石堆场堆放。评价对废石场规定了一一对应的环境保护、绿化补偿及生态恢复措施。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评价要求在厂区设置封闭式垃圾箱,定期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即可。企业各类固废都得到合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很小。3.3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3.3.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原矿堆场粉尘本矿工程设置一个原矿临时堆场,堆场长25m,宽20m,矿石卸至原矿临时堆场,然后再由汽车外运销售。原矿在堆存、装卸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粉尘。环评要求矿方对原矿堆场采用封闭式挡风抑尘网储存并设喷水设施,除尘效率可达80%。矿石堆场为一四边形,其周长为90m,总面积约500m2,四周底部建2m砖混围墙,上部挡风抑尘网高4m(矿石堆最高高度按4.0m考虑),挡风抑尘网总面积为360m2。(2)运输道路扬尘本矿运输扬尘主要来自矿石由原矿临时堆场运至五台繁峙县级公路过程中。运输采用20吨柴油车,运输过程中道路扬尘和物料散落是主要粉尘污染源。本矿运输道路长4km。运输路线为碎石路面,路况一般。为了控制汽车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环评规定设专用洒水车,在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对外运输汽车加盖篷布,限制超载。通过以上粉尘控制效率70%。3.3.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矿井涌水根据储量核查单位出具的矿井涌水量情况说明,矿井aui矿体正常涌水量14.2m3/d,最大涌水量18.6m3/d。矿井采用盲斜井平硐开采方式,平硐采用自流方式出水,盲斜井在井下设水仓、水泵房,将矿井涌水排出。在工业场地建一座井下水处理站,井下水处理站均配备1台yg-1-1型净水器,处理能力1为1m3/h,可以满足本矿正常、最大涌水时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8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凿岩用水不外排。矿井涌水处理工艺:矿井涌水由水泵或自流方式排至井下水处理站的调节池,调节池起到调节水质水量,沉淀水中大颗粒悬浮物的作用。然后提升泵将废水从调节池提升至综合净化车间的反应池,自动加药装置将絮凝药剂配成所需药液浓度,按比例投加到反应池中。废水和药液在反应池中混合反应,水中悬浮物絮凝体进入沉淀池,利用浅层沉淀理论设计生产的沉淀池不仅提高了水中悬浮物沉淀速度,还能将水中的悬浮物有效去除干净。斜板沉淀池中的废水经过滤,悬浮物排入湿泥池,又进入污泥浓缩间浓缩脱水。废水则进入了回用水池。废水在回用水池中与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的二氧化氯混合,利用二氧化氯对废水进行消毒。经消毒后的废水贮存在工业场地清水池中全部回用。(2)生活污水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产生量11.06m3/d。在办公生活区的中部建一座wsz-ao-1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90%;ss:85%。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本矿道路洒水、储矿场洒水、废石场洒水、抑尘洒水不外排。非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将在各自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池中缓冲,待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后,再全部处理回用。3.3.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机械设备如提升机,通风机、空压机和各类水泵等。为了有效控制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采取控制噪声源与隔断噪声传播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卷扬机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的措施;(2)通风机采用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和扩散器的措施;(3)空压机应设置在空压机房内,空压机房单独封闭,用墙体降噪隔声,室内采用吸声材料,门采用隔声门,窗采用通风隔声窗;(4)对各类水泵噪声,采用室内布置,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震器;(5)对场外运输噪声,评价要求加强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运输车辆经过村庄等地时,应自觉减速限制鸣笛,使噪声影响降低。3.3.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固体废物主要为开采出的废石和少量的生活垃圾。(1)废石本工程废石产生量为6000t/a,废石由汽车外运至废石场处置。本次工程设一个废石场,位于东腰庄村西约0.8km的荒沟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