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南 京 师 范 大 学2015年11月一、工程概况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位于射阳河入海口左岸,码头前沿为射阳港出海航道,东侧紧邻已建的射阳港区通用码头工程。项目拟建2个3.5万吨级通用码头(水工结构按5万吨级散货船设计),码头总长度为440m,码头宽度34m。码头与后方陆域通过3座引桥连接,后方陆域东西向纵深约440m,南北向陆域纵深约554.5m,布置有集装箱堆场、煤炭堆场、件杂货堆场、散粮仓库、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及绿化等。本项目设计年吞吐量为420万吨,其中钢材30万吨、石材60万吨、散粮30万吨、煤炭195万吨、集装箱3万标箱以及其他杂货75万吨。工程总投资53462万元。施工时间:24个月。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位于射阳港区北导堤北侧,不占用海岸线。本工程涉及用海的建设内容包括码头、码头堆场和港池。本项目申请用海总面积27.8045公顷。本项目本项目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图1-2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二、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结论根据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盐城港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位于射阳港口航运区(a2-07)。本项目是射阳港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程。工程实施后,有利于提高港区货物的通过能力、生产性泊位规模和等级,推动射阳港区港口功能的多元化发展,项目用海符合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本项目建设符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盐城港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10月和2015年5月在工程海域开展了监测。2012年10月调查共布设26个水质监测站位,9个沉积物监测站位,10个生态监测站位。2015年5月调查共布设22个水质环境调查站位,13个生物生态环境调查站位,13个沉积物环境调查站位,13个生物质量调查站位,13个渔业资源调查站位,3条潮间带生物生态和生物质量调查断面。1、海水水质2012年10月,涨潮期间硫化物、砷、汞、铜、铅、锌、镉、铬、ph值和cod均能满足相应海洋功能区划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挥发酚含量在10个样品中超出所在海域水质功能区划的要求,油类含量在11个样品中超出所在海域水质功能区划的要求,活性磷酸盐在15个样品中超出所在海域水质功能区划的要求。无机氮所有站位超出所在海域水质功能区划的要求。落潮期间硫化物、砷、汞、铜、铅、锌、镉、铬、ph值和cod均能满足相应海洋功能区划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挥发酚含量在17个样品中超出所在海域水质功能区划的要求,油类含量在15个样品中超出所在海域水质功能区划的要求,活性磷酸盐在1个样品中超出所在海域水质功能区划的要求。无机氮所有站位超出所在海域水质功能区划的要求。2015年5月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主要受到营养盐类物质的污染,重金属类状况良好。ph、溶解氧、石油类、镉、铬、汞、砷、锌、硫化物、挥发酚状况较好,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铅、铜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要量超标情况较为严重,一类超标率为68.2%(涨潮)和59.1%(落潮),二类超标率为22.7%(涨潮)和4.5%(落潮),都符合第三类水质标准。营养盐超标较为严重,无机氮二类超标率为100%,三类超标率为59.1(涨潮)和95.7(落潮),四类超标率为45.5%(涨潮)和40.9(落潮)。活性磷酸盐一类超标率为100%,二、三类超标率为50%(涨潮)和52.2%(落潮),都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2、沉积物质量2012年10月调查海域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总汞、铜、铅、镉、锌、砷、石油类均能满足相应海洋功能区划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总铬除在8号站位外其余站位均满足相应海洋功能区划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2015年5月沉积物要素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类沉积物标准。3、生物质量2015年5月,调查站位的所获得文蛤的生物质量都符合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中的第一类评价标准;调查站位获得的鱼类、甲壳类都符合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4、海洋生态环境(1)浮游植物2012年10月调查海域共调查发现浮游植物6门34属60种,优势种为肘状针杆藻、舟形鞍链藻、中肋骨条藻、中华盒形藻、针状蓝纤维藻、针杆藻sp、圆海链藻、羽纹藻sp、鱼腥藻sp等。瓶采水样的密度平均值为9个/ dm3,iii网采水样密度平均值为100个/ m3。瓶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6204,均匀度均值为0.97,丰富度均值为0.73。iii网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55,均匀度均值为0.70,丰富度均值为0.85。2015年5月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7属60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瓶采水样的密度范围为0.411032.61104个/l,平均值为0.64104个/l。浮游植物iii网采水样的密度范围为0.731045.93105个/m3,平均值为2.24105个/ m3。调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优势种共4种,为琼氏圆筛藻(y=0.0.048)、虹彩圆筛藻(y=0.057)、离心列海链藻(y=0.18)和派格棍形藻(y=0.035)。(2)浮游动物2012年10月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4大类24种,大型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有真刺唇角水蚤、小拟哲水蚤、桡足幼体、强壮箭虫、中华胸刺水蚤、太平洋纺缍水蚤、背针胸刺水蚤、多毛类幼虫、克氏纺缍水蚤等。中小型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有小拟哲水蚤、强壮箭虫、桡足幼体、克氏纺缍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多毛类幼虫、背针胸针水蚤、中华胸刺水蚤。大型浮游动物均值为272个/m3;中小型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个3291个/m3。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228.9mg/m3,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591.1mg/m3。调查海域大型和中小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24和1.52,丰富度平均值为1.25和0.73,均匀度平均值为0.76和0.51。2015年5月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20种。桡足类10种,磷虾类1种,腔肠动物1种,浮游幼体7种,端足类1种。大型浮游动物(浅水i型网样品)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18种。桡足类9种,腔肠动物1种,浮游幼体6种,端足类1种,磷虾类1种。中小型浮游动物(浅水ii型网样品)共鉴定浮游动物2大类14种。桡足类8种,浮游幼体6种。调查海域大型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41765个/m3,均值为441个/m3;中小型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477750个/m3,均值为2342个/m3。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49.8658.8mg/m3,平均值为255.1mg/m3,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36.53565.4mg/m3,平均值为791.3mg/m3。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共3种,分别为火腿许水蚤(y=0.76)、短尾类溞状幼体(y=0.04)、真刺唇角水蚤(y=0.07)。中小型浮游动物优势种共7种,主要优势种为火腿许水蚤(y=0.17)、纺锤水蚤(y=0.71)、和真刺唇角水蚤(y=0.04)。(3)底栖生物2012年10月调查期间调查海域采泥器采集(定量)共鉴定底栖生物12种,阿氏网采集(定性)共鉴定底栖生物17种。主要优势种有葛氏长臂虾、中国毛虾、滩栖阳燧足、小荚蛏、西格织纹螺、长吻沙蚕、日本刺沙蚕、背蚓虫、纵肋织纹螺。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平均值为38个/m2;生物量平均值为19.6482g/m2。生物量主要由葛氏长臂虾贡献。底栖生物丰富度均值为0.12,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51,均匀度均值为0.34。2015年5月监测海域共鉴定底栖生物22种,其中环节动物4种,软体动物3种,脊索动物5种,棘皮动物1种和节肢动物9种。监测海域底栖生物栖息密度范围为020个/m2,平均值为20个/m2;生物量范围为01.8g/m2。调查海域优势种为1种,异足索沙蚕。(4)潮间带生物2015年5月调查海域3个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18种,其中软体动物10种,刺胞动物1种,节肢动物4种,环节动物3种。a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各潮带密度和生物量范围分别介于559个/m2和0.565.92 g /m2之间,均值分别为36个/m2和4.89g/m2。b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各潮带密度和生物量范围分别介于548个/m2和0.64128.48 g /m2之间,均值分别为48个/m2和98g/m2。c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各潮带密度和生物量范围分别介于8112个/m2和0.6450.72g /m2之间,均值分别为50个/m2和26.71g/m2。四、主要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污染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对周边用海的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期间港池疏浚作业产生悬浮泥沙扩散对周边用海的影响。由于码头前沿港池均需要进行挖泥、疏深,施工面较广,因而在整个施工周期内悬浮物影响面积较大,浓度大于150mg/l 、100mg/l 、50mg/l、10mg/l浓度悬浮物影响最大影响面积分别为18.4公顷、29.3公顷、50.9公顷、170.1公顷。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仅在施工期内产生,当施工结束后,施工悬浮物的影响也随之消失。施工期间的含油污水主要来施工船舶产生的舱底油污水,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水上作业施工船舶主要为打桩船、起重船、拖轮、运输船等,按施工高峰期估算最多船舶数为6艘,每天共产生油污水1.62吨,石油类污染物日最大发生量约为8.1kg/d。本项目建设单位与盐城岷达船务有限公司签订了船舶油污水接受意向协议,由盐城岷达船务有限公司接受施工船舶的油污水后统一上岸处理。本工程水上作业按施工高峰期估算最多船舶数约为6艘,船员按50人计,生活污水的发生量按照每人每天80l计算,生活污水的发生量最大为4.0m/d;cod浓度为350mg/l,氨氮为40mg/l ,cod发生量为1.4kg/d,氨氮0.16 kg/d。本项目建设单位与盐城岷达船务有限公司签订了船舶生活污水接受意向协议,由盐城岷达船务有限公司接受施工船舶的生活污水后统一上岸处理。按施工高峰期100人/日估算,生活污水的发生量按照每人每天80l计算,则生活污水发生量约8m/d,主要污染物特征浓度:cod为350mg/l,氨氮为40mg/l。cod的发生量约为2.8kg/d,氨氮0.32kg/d。施工场地设临时化粪池,用于处理施工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槽车送至射阳县新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施工机械按33部计,每部冲洗水量按600l/部计,每天冲洗1次,则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发生量为19.8m3/d。施工机械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200mg/l、ss 2000mg/l、石油类30mg/l。则施工机械废水的污染物发生总量为cod3.96 kg/d、ss39.6 kg/d、石油类0.594 kg/d。采用隔油池、沉淀池处理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处理水回用于道路洒水,不外排。沉积物环境影响施工时泥沙在随潮流涨落运移过程中,其粗颗粒部分将迅速沉降于入海点附近海底,细颗粒部分在随潮流向边滩运移过程中遇到涨憩趋于零而慢慢沉降于海底。散落泥沙的扩散运移和沉降的范围与泥沙的粒径、水深和流速有关。由于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沙来自海底,由于工程的施工,会使泥沙的位置发生少量的移动,因此,不会改变工程海域沉积物的质量。本项目施工期污水不外排,对海域水质的影响不大,对沉积物环境基本上没有影响。此外,施工中将船舶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海域,工程海域沉积物的质量基本不受影响。本项目营运期将有一部分煤尘将入海成为悬浮物,经过海水浸泡而沉入海底。煤尘入海,污染物质在上覆水相、沉积物相和间隙水相三相中迁移转化,可能引起沉积物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悬浮物质可能通过吸附水体营养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并最终沉降到沉积物表层,从而对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由于该部分粉尘量较少,对海水水质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营运期煤尘入海对沉积物环境影响较小。大气环境影响施工过程中,沙石料堆存、卡车卸料、场地扬尘以及水泥拆包等起尘环节多属无组织排放,在时间及空间上均较为零散,本次评价采用类比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类比武汉港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无任何防护措施下,在距污染源100m处,tsp浓度在0.120.79mg/m3之间。施工场地洒水增加颗粒物湿度是施工场地扬尘的环保措施之一,在采取洒水抑尘情况下,施工扬尘对场界外100m 范围内的局部区域有一定影响,在距离施工场地100m 处tsp浓度下降为0.265mg/m3,环境中tsp浓度符合二级标准要求。根据本工程环境特征,本项目场界2000m内无居民点,在采取场地洒水等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施工场界100m外的空气环境质量达标。本次评价过程中,汽车运输沙石料对运输路线的粉尘污染以武汉港沙石料汽车运输线路两侧的监测结果作类比分析。武汉港沙石料汽车运输线路两侧2025m、车流量400辆/d的总悬浮物监测结果,颗粒物增加量为0.0720.158mg/m3之间,平均增加量为0.115mg/m3。因此施工期运输沙石料的车辆所造成的路面二次扬尘,对运输路线两侧100m范围外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施工场地内一般设置有材料堆场,材料堆场的起尘量与物料种类、性质及风速有关,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二次扬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洒水可以有效地抑制扬尘,使扬尘量减少70%。此外,对粉状物料采取遮盖防风措施也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根据经验,物料堆场应远离敏感点下风向200m以外,并采取全封闭作业,可以有效减轻扬尘污染。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驱动设备的废气、运输车辆尾气,主要污染物是no2、co,由于运输车辆为流动性的,施工机械较为分散,数量较少,废气产生量有限,对施工区域局部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该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施工机械废气影响随即消失。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主要声源有推土机、装载机、载重车、挖掘机、施工船舶等。本项目为海洋工程,工程区周边没有居民点,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施工期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的影响也将消失。因此,本工程施工在采用低噪声机械、设置施工围挡等措施的前提下,对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固体废物 根据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港作船舶固体废物产生量以人均1.0kg/d计算,船舶施工人员50人,施工船舶生活垃圾产生量约50kg/d,船舶生活垃圾接收后送岸上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陆域施工人员约100人,陆域生活垃圾量以人均1.5kg/d计算,则陆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发生量约为150kg/d。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送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2)营运期污染环境影响分析水环境影响营运期间对水环境的污染源主要为码头面冲洗水、含尘污水、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等。污染因子主要有: cod、ss、石油类等。本项目码头面面积为14520m2估算,则冲洗用水量约为72.6m3/d,离散、蒸发损失系数取0.8,则冲洗含煤尘污水产生量约为58.08m3/d。含煤尘冲洗污水中悬浮物含量约10003000mg/l。本项目码头冲洗废水送陆域堆场,经过沉淀处理达后,可用于本项目堆场的洒水抑尘。煤炭堆场总占地面积4.39万m2,项目区年径流雨水量为6.0万t/a。其中ss的浓度为1500mg/l。含尘污水收集后送入本工程新建的含煤污水处理场,经沉淀处理后回用做堆场喷淋,不会对海水水质造成影响。本工程内不设置办公及生活设施,人员办公生活依托已建通用码头工程,生活污水由通用码头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到港船舶生活污水发生量共计1267.2m3/a。污水中cod含量按300mg/l计,氨氮为40mg/l左右,则cod的发生量为0.44t/a,氨氮发生量为0.04t/a。船舶生活污水由陆域接收,排入通用码头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待港区污水管网建成后,接入射阳县新港污水处理厂处理。到港船舶油污水约2428.8t/a。船舶含油污水中石油类含量为6000mg/l,石油类的发生量为14.6t/a。船舶机舱油污水由陆域接收,送至通用码头工程油污水处理站处理。本工程后方未设机修车间,机修部分利用邻近已建通用码头工程的机修车间及设施。煤炭的卸船过程人为因素及自然扬尘,煤粉尘在风的作用下向海面方向飘移,并飘落在港区附近水域,造成港区附近局部水域悬浮物增加,同时悬浮物沉降造成煤码头附近水域的微量淤积,形成的沉积物对底栖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码头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占标率分别为0.5884mg/m3、65.38%,下风向最大浓度的距离143m;无组织粉尘浓度d10%范围局限在800m范围内;堆场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占标率分别为0.1153mg/m3、12.81%,下风向最大浓度的距离252m;无组织粉尘浓度d10%范围局限在500m范围内。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排放的粉尘对周围地区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区域大气环境功能要求。营运期,道路未采取洒水措施条件下扬尘量为231.4kg/d(83.3t/a)。采取洒水措施后扬尘产生与排放量为44.1kg/d(15.9t/a)。采取洒水除尘措施的防尘效率约为80.9%。运输汽车发动机排放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为so2、co、nox和烃类,一般采用加强运输的规划组织管理、合理规划行驶路线、选购油耗相对较低的车辆,保持较好的路况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节省汽车油耗。声环境影响工程进入营运期后,主要的声源是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影响值。工程营运期作业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固体废物本工程每年来船量约为330艘,如按24人/船计算,沿海船舶生活垃圾发生量按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 149-1-2007)中1.5kg/d计算,在港停留时间以2.0天计,则船舶生活垃圾发生量约为23.8t/a。本工程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陆域生活垃圾量以人均1.5kg/d计算,营运期按301人计,生活垃圾约产生162.5t/a。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本项目营运期流动机械冲洗废水和机修废水处理后会产生废油,废油产生量约13.6933t/a,属于危险固废,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接受处理。(3)工程各阶段非污染环境影响分析水文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本工程位于射阳河河口处,码头后方陆域位于导堤北侧围填区内,码头位于河口区南北导堤内部,该位置受拦沙堤保护,工程总体受泥沙、风浪和水流的影响会比较小,具有较好的作业条件,港池区域通过疏浚形成。本工程建成后,不论在涨潮阶段还是在落潮阶段,在港池部分由于局部水深加深,平均流速均有减小趋势,减小幅度大于0.1m/s;而在码头引桥及港池外沿处流速局部有增大现象,局部最大增量约为0.05m/s;影响水域基本集中在南北导堤内部,对外海的水流基本没有影响,其对工程区附近水下地形的冲淤变化的影响很小。本工程堆场位于北导堤北侧陆域回填区内。目前回填区围堤主体结构现已经完成,回填区内现有地形较高,已经不受海水潮落潮影响,因此,堆场填海对海域潮流动力场不产生影响,对海域地形冲淤也不会产生影响。在整个潮周期内,本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流速变化仅在南北导堤间的水域内,对其他水域内的水动力条件均没有明显影响。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码头、堆场等永久占用海域面积为24.9485公顷,这部分海洋生态环境将变成陆地,其内栖息的底栖生物将不复存在,按20年计算底栖生物损失量。另外港池疏浚时,底栖生物因底泥的挖除而临时损失,港池疏浚面积约17.37公顷,这部分底栖生物损失量按3年计算。本项目造成的底栖生物总损失量约为238.07t。施工期产生悬浮泥沙浓度大于150mg/l 、100mg/l 、50mg/l、10mg/l浓度悬浮物影响最大影响面积分别为18.4公顷、29.3公顷、50.9公顷、170.1公顷。本项目施工期悬浮泥沙造成的鱼卵、仔鱼损失分别为4.61万个、20.86万尾,折算成鱼苗共计1.1万尾,按照3年计共3.3万尾。本工程距鱼类产卵场较近,距离索饵场和越冬场较远。鱼类产卵场分布范围较广,本工程建设影响范围有限,不会对海区渔业资源重要的经济品种产卵造成大的影响。(4)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存在溢油事故风险,一旦发生事故性溢油,如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油膜随着潮流和方向不断扩散,会对保护区滩涂和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并导致鸟类中毒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发生事故性溢油,将对保护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极其严重且长期的影响,因此应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及航行,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杜绝溢油事故发生。本报告将工程建设所涉及的通航安全风险分为:施工期风险、自然条件风险、航道条件风险、交通条件风险、保障条件风险等5部分。其中:高危险度1项(进港航道和码头没回淤严重);较高危险度4项(施工期、水流、航路、交管);一般危险度2项(波浪、航道水深);较低危险度2项(风况和航宽);低危险度6项(能见度、航弯、密度、碍航物、导助航设施、靠离泊设施)。项目用海区域突发的台风、风暴潮、波浪等海洋灾害以及寒潮天气可能对本工程的施工及运营安全有较大影响,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工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抗灾、避灾的实际需求,提高工程的防灾能力。充分了解本区海况,加强潮流观测,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并制定应急预案。制订“海洋灾害紧急避险预案”,落实工程各类设施在海洋灾害(尤其是风暴潮、热带气旋等)来临前的一切紧急避险措施。五、环保对策措施1、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注意保护环境敏感目标为减少其施工活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充分注意到附近海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尽量避开春末夏初鱼虾类等渔业资源集中繁殖的产卵、索饵期。并尽量缩短施工期,减少由于水下施工活动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2)施工船舶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期应按照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施工船舶实施排污设备铅封管理措施。施工船舶的船舶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禁止在一、二类环境功能区内排放。加强对施工船舶的管理,防止机油溢漏事故的发生。本项目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建议由由槽车接收上岸送至陆上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期各类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确保施工期船舶所产生的船舶污染物得到有效接收。3)施工营地废水的控制措施施工场地设临时化粪池,用于处理施工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槽车送至射阳县新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采用隔油池、沉淀池处理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处理水回用于道路洒水,不外排。(2)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前,在施工场地周围用彩钢板或砖墙修筑围墙或围挡,减少施工中的扬尘外逸。2)施工单位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布置,砂子、石子等建筑材料及废弃土方的堆场应定点集中设置。配置专门的洒水车或人员对散料堆场采取洒水方法防尘,不宜洒水的物料采用防雨塑料布遮盖,减少风力起尘。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防治施工扬尘污染。散料运输车辆应采用有盖板的车辆或加盖蓬布;物料与土方卸车和装车作业时应尽量减小物料落差;施工场地内道路应定期清扫洒水,设置限速标志牌,控制场内车辆行驶速度小于20km/h;在施工场地出入口安装有效冲洗车轮设施,并设专人操作,对出入工地的车辆,实施冲洗车轮、槽帮作业,防止泥土带出工地。4)施工单位使用污染物排放少的新型施工机械,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运转,减少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的排放。(3)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的声环境污染源主要为集中于施工基地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减缓措施主要为: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并通过加装消音装置和隔离机器的振动部件来降低噪声;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在作业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减小因机械磨损或设备故障而增加的噪声。2)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机械作业的时间,夜间22点至次日晨6点禁止高噪声设备作业以及土方等建筑材料的运输。3)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在途径居民集中区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4)做好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调度和交通疏导工作,禁止车辆及船舶鸣笛,降低交通噪声。5)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对于船舶垃圾应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的要求,禁止在海域排放,应由垃圾接收船或靠泊后垃圾接收车定期给予回收运至岸上的陆域垃圾处理场接收处理。加强对施工船舶的管理,本工程施工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应纳入当地海事局船舶监督管理系统。2)施工营地设置垃圾桶及垃圾集中堆放场地,陆域生活垃圾通过垃圾桶集中至集中堆放场地,由施工单位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拖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理。3)加强建筑垃圾和渣土管理。施工单位应尽量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不得随意抛弃建筑材料、残土、旧料和其它杂物。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内的建筑垃圾,负责拖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处理。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单位处置建筑垃圾进行督促。2、营运期环保对策措施(1)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生活污水本工程内不设置办公及生活设施,人员办公生活依托已建通用码头工程,生活污水由通用码头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由陆域接收,排入通用码头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待港区污水管网建成后,接入射阳县新港污水处理厂处理。2)含油废水机修废水的日产生量较小,本工程后方未设机修车间,机修部分利用邻近已建通用码头工程的机修车间及设施。船舶机舱油污水由陆域接收,送至通用码头工程油污水处理站处理。3)含尘雨污水本工程生产污水处理站1座,内含防尘水池一座有效容积450m3。本工程初期雨污水发生量为1733.17m3/次,新建防尘水池不能够满本项目污水处理需求,应扩大防尘水池容积至2000 m3。含尘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处理方案参照港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建议的调节沉淀+加药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2)营运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堆场防尘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在装卸、输送、堆取、存放散货等作业过程中由于搅动、落差或大风吹起堆场表面物料所产生的扬尘等。 煤炭堆场周围布设防风抑尘网。煤炭堆场周边设置固定喷嘴,由除尘泵房供水,根据风力及天气情况定时自动喷水,喷嘴布置应能覆盖整个堆场,洒水强度为2l/(m2次),每日3次。 大风条件下,停止进行堆场装卸作业,为防止大风吹拂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