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_第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相交线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过程,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学习过程环节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若1和2互余,则_若1和2互补,则_2、画图:作直线ab、cd相交于点o3、探究新知1acbdo234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大小关系1和2 ,2和_和_,_和_1和3, _和_归纳: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_。如图中的_和_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_。如图中的_和_3、想一想:如果改变1的大小, 1和2还是邻补角吗?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1和3还是对顶角吗?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结论:从数量上看,邻补角_,对顶角都_环节二:例题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0,求2,3,4的度数ab1234解:直线a,b相交 1+2=1800(邻补角的定义) 2=_ =_ =_ 直线a,b相交 3=_=_4=_=_( ) 环节三:练习a组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毛 图1 a b c d 2、如图1,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1的对顶角_. 图23、如图2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1)写出aoc的邻补角:_;(2)写出coe的邻补角:_(3)写出与boc的邻补角:_ 图34、如图3所示,若1=25,则2=_,理由是_ 图43=_,理由是_4=_.,理由是_ 5、如图4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a平分eoc,eoc=70,则aoc=_,bod=_. 6、如图5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d与boc的和为236,则aod=_aoc= _ 图5b组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8、如图6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aod的对顶角是_,图6aoc的邻补角是_;若aoc=50,则bod=_,cob=_.9、如图6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等于( )a.150 b.180 c.210 d.12010、如图7,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 图711、如图8,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120,求bod,aoe的 度数. 图8 c组13、如图8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c=70,oe把bod分成两部分, 且boe:eod=2:3,则eod=_.图8(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二)垂线学习目标: 1、明确垂线的定义,并能过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明确垂线的性质; 2、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叙述图形的某些位置关系;探究一:1、画图:作直线ab、cd相交于点o。2、画图:作直线ab、cd相交于点o,使aod90,回答:此时bod ,aoc ,boc 3、定义:两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当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 时,直线ab、cd互相垂直,交点o叫做 ,记作 ,垂足为o。探究二:垂线的画法:(可用三角板或量角器作图)1、填表如图,经过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垂直。如图,经过直线ab上一点p,画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垂直。2、小组讨论:组内是否有不同的画法?过点p作ab的垂线,这样的垂线有 条。3、结论: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探究三:1画图:已知直线l与直线外一点a过a作aol,垂足为o;(我们称ao为点a到直线 的垂线段)在直线l上任取两点b、c;连结ab、ac;2用刻度尺度量得:ab , ac ,ao 3比较线段ac、线段ab、线段ao中最短的线段是:线段 4小组交流:看看同小组其他同学第3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5阅读课本第5-6页回答:(1)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_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连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而得的所有线段中,与直线 的那条线段最短;简称为: 最短;练习 a组1、比一比,谁能更快地完成下列练习。(1)过直线cd上一点p作直线cd的垂线。(2)过直线cd上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2、如图1,acbc,ac=3,bc=4,ab=5,则b到ac的距离是_,点a到bc的距离是_,a、b之间的距离是_534 图2 图13、如图2,画aebc,cfad,垂足分别为e、f4、如图:已知直线ab以及直线ab外一点p,按下述要求画图并填空:过点p画pcab,垂足为点c;p、c两点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点p 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 (精确到1mm)5、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如图,请你过点p画出线段ab或射线ab的垂线(1) (2) (3) p pb bpaab 组6、分别画出下列三个三角形中ab边上的高cd,并量出顶点c到ab的距离。7、如图,在铁路(直线)旁有一村庄a,现在要建火车站,为方便该村庄的人乘车,火车站应建在什么位置?请画图表示出来。解:过点a作 火车站应建在 点处。 由是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三)相交线中的角学习目标1、明确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能正确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复习回顾:两条直线相交,可得几个角,这些角有什么关系?图 形相等的角有互补的角有探索:1、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d,画直线ef分别与ab、cd相交于点m、n,问:图中共有_个角,分别是_b adc2、填表:(观察以下的角与直线a、b、l位置关系,并填写下表)表一:2和6位于直线a、b的_方,位于直线l的_侧3和7位于直线a、b的_方,位于直线l的_侧1和5位于直线a、b的_方,位于直线l的_侧4和8位于直线a、b的_方,位于直线l的_侧像以上每一对角,都在直线l的同侧,直线a、b的上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是 角。表二:3和5位于直线a、b的_,位于直线l的_4和6位于直线a、b的_,位于直线l的_像以上每一对角,都在直线l的_,直线a、b_,这样位置的角是_ 角;表三:3和6位于直线a、b的_,位于直线l的_4和5位于直线a、b的_,位于直线l的_像以上每一对角,都在直线l的_,直线a、b_,这样位置的角是 角; 练习 a组1、如图,图中同位角有_对,分别是 内错角有_对,分别是 同旁内角有_对,分别是_2、如图,与1是同位角的是_; 与2是内错角的是 ; 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_; 与2互为补角的是 ;2的对顶角是 。 3、如图,1与d是_角; 1与b是_角;b和c 是_角,d和c是_角。4、如图,与dab是内错角是: ; 与eac是内错角是: ; 与b是同旁内角的是: _ _. b组5、找出图中的内错角: ; 找出图中的同位角: ;6、如图,找出图中1的内错角: _2的内错角: 7、如图,1和2是两条直线_和_被直线_所截而成的_角,3和4是两条直线_和_被直线_所截而成的_角。8、在图中画出一条直线,使图中出现aod的同位角,说明哪一个角是aod的同位角,并画出图形;解:图中, 与aod是同位角; c 组9、1是直线a、b相交所成的角,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画一条直线c,使得直线c与直线b相交所成的角中有一个与1相等.(七年级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四)-练习知识点回顾:1、对顶角、邻补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交于点o,则1的对顶角是_,1的邻补角是_从数量上看,邻补角_,对顶角_2、垂线(1)如图1,abcd,垂足为o _(2)如图1,boc=900 _图1(3)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最短;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_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画图:过点p作直线cd直线ab,垂足为o p a b则_叫做点p到直线ab的距离。3、三线八角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构成八个角,则(1)1和5是_,类似的还有_(2)3和5是_,类似的还有_(3)4和5是_,类似的还有_练习: a组1、如图1,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aoc的邻补角是_boe的邻补角是_(2)doa的对顶角是_图2图1 eoc的对顶角是_(3)如果aoc=500,则bod=_,理由是_ cob=_,理由是_2、如图2,eoc的邻补角是_,boc的邻补角是_3、如图3,若1=300,2=400,则3=_,4=_,5=_ 图4图3图54、如图4,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c+bod=1200,则boc=_5、如图5,点o是直线ab上一点 (1)若ocod,aoc=350,则bod=_ ; (2)若aoc=400,bod=500,则cod=_,oc_od图66、如图6,若ocab,1=300,则2=_b 组7、如7图,abc的同位角是: abc的内错角是:abc的同旁内角是图8图78、如图8,afd的同位角是: afg的内错角是 :bgf的同旁内角是 9、如图9, ame的同位角是_ _:图9 mnp的内错角是 _:mop的同旁内角是_10、画过a作bc的垂线11、如图,abc中,c=900,abc的三条边ab、bc、ca中,最长的是_,理由是_12、如右图:,图中共有_个直角, 线段_的长表示点c到ab的距离,线段_的长表示点a到bc的距离.13、如图. 直线cd过点o,且,求的度数.c组14、如图,(1)用量角器画aob的平分线oc,(2)在oc上任取一点p,画出点p到oa的距离pm(3)画出点p到ob的距离pn(4)比较pm、pn的大小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五)平行线及其公理学习目标1、感受平行线的概念,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了解平行线的公理及其推论。学习过程环节一:学习平行线的定义1填表:用目测画二条直线,使它们互相平行画二条不平行的直线2、阅读课本第12页,回答:平行线的定义: 3、我们如何用几何语言描述平行线?直线ab与cd平行,记作 abcd直线m与n平行,记作 环节二: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公理1填空:点a在直线外,经过点a作一直线小组讨论:直线和的位置关系和的第一种位置关系: 和的第二种位置关系: 思考:经过直线外一点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分别画二条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和观察你上面所画的图形,可知直线和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2、与平行线有关的公理(要求记忆)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 。几何语言:ba, ca 环节三:练习a组:1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 个;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 个。2判断题:(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3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直线的关系是( )a.一定与两条平行线平行; b.可能与两条平行线的一条平行,一条相交;c.一定与两条平行线相交; d.与两条平行线都平行或都相交。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有( )a.两种:平行与相交 b.两种:平行与垂直c.三种:平行、垂直与相交 d.两种:垂直与相交5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a b.aba c. d.b 组:6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其交点的个数可能为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c.,那么; d.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8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2)直线ab,cd是相交线,点p是直线ab,cd外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9、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1)5的同位角是_,5的内错角是_,5的同旁内角是_(2)如果5=3,那么5与1有何关系?为什么?(3)如果5+4=1800,那么5与1有何关系?为什么?c 组:如图,梯形abcd中abcd,连接db,过c画db的平行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f,并度量dc与bf的长度,比较db与cf的大小。(七年级)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六)平行线的判定(1) 学习目标1、感受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导过程,了解并掌握三种判定方法。2、能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解题。学习过程环节一:学习用三角板推平行线1、先看教师示范用一块三角板借助黑板的一边作出一组平行线。图(一)2、每人尝试借助两块三角板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然后画一条直线与a、b相交; 图(二)环节二:学习平行线的识别。1、(1)观察图(一)1和2_角,由作图过程可知1和2的大小关系是_,此时直线a和b_(2)思考:在图(二)中标出一对同位角3和4,那么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3)结论:同位角 ,两直线平行。 几何表示:如图 1=2 a/b(_,两直线平行) 2、如图,2和3是_角,当2=3时,直线a和b的位置关系是:_理由:3、如图,2和4是_角,当它们满足:_时,a/b理由: 4、结论:内错角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 ,两直线平行。5、几何语言表示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要求记忆)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 (同位角_,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2 ( 内错角_,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2=180 ( 同旁内角_,两直线平行)环节三:练习 a组1如图(1),若1=2,则 2如图(2)如果1=a,那么 ;如果1=f,那么 ;如果fda+a=180,那么 。3如图(3),若,那么a和平行吗?为什么?答:a_b理由是: , = =900 ( _,两直线平行)b 组4如图(4),若 = ,则ad/bc。5、如图(5),已知3=115,2=65,问直线a、b平行?图(5)解:3和4是对顶角 4=3=115( 相等)2=652+4= + = ab( ,两直线平行)图(6)6如图(6),1=70,2=70,试说明abcd。7、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量得1=2=3。从1=2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从1=3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直线互相平行吗?根据是什么?8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七年级)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七)平行线的判定(2)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推导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解题学习过程一、知识点回顾:1、平行线的定义:_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_。几何语言:ba, ca _ _ 3平行线的判定:(1) 1=2 ( _,两直线平行)(2)3=2 ( _,两直线平行)(3)4+2=180 (_,两直线平行)(4), ( 的两条直线平行。)二练习:a组: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和 两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要射线平行(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重合;(d)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3判断题:(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与同一条直线平行的两直线必平行。( )(3)与同一条直线相交的两直线必相交。( )(4)是直线,且,则。图44如图4,1的内错角是 ;2的内错角是 ;ban的同旁同角是 ;cam的同旁内角是 。b的同旁内角是_5、如图5,直线a、b、c被直线l所截,量得1=2=3(1)从1=2可以得出_/_,理由是_(2)从1=3可以得出_/_,理由是_(3)直线a、b、c互相平行吗?_,理由是_图5图66如图6,(1)若1=b,则可得出 ,根据是 ;(2)若1=5,则可得出 ,根据是 ;(3)若dec+c=180,则可得出 ,根据是 ;(4)若b=3,则可得出 ,(5)若2=c,则可得出 。7如图,e在ab上,f在dc上,g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1)由b=1 可以判断直线 ,根据是 ;(2)由1=d 可以判断直线 ,根据是 ;(3)由a+d=180可以判断直线 ,根据是 ;(4)由adbc、efbc可以判断直线 ,根据是 ;b 组:8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a.3=4 b.1=2 c.d=dce d. d+acd=180 9如图,1=30 ,b=60 ,abac,(1)dab+b等于多少度?(2)ad与bc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10如图,为了加固房屋,要在屋架上加一根横梁de,合debc,如果abc=31 ,ade应为多少度?11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找出互相平行的直线和互相垂直的直线。解:互相平行的线有: 互相垂直的线有: c 组:12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用符号表示下列两棱的位置关系: ab, ab, ad bc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八)平行线的性质(1)学习目标: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并会进行简单的应用。学习过程:环节一:学习平行线的特征如右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用量角器量出图中八个角的度数,填在下表中: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观察右图及上面量得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填空:(1)图中同位角有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2)图中内错角有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3)图中同旁内角有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3平行线的特征: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角 。环节二: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线的性质:(1)ab1= , 2 = , 3= , 4 = 。(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 (2)ab3= , 4 = 。 (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 (3)ab12 = , 34 = 。 (两直线平行, 角 )环节三:应用例1 如图,已知直线ab,1=50,求2的度数。解: ab,( ) =1=50( )2和3互为邻补角( )_+_=1800( )2=_ =_ =_图1环节四:练习a组:1.如图1,已知直线a/b,1=650,则2=_,理由是_图22.如图2,ab/cd,直线ef分别交cd、ab于e、f两点,若afe=1080,则cef=_,理由是_def=_,理由是_3.如图3,直线a/b,1=540,则图32=_,理由是_; 3=_,理由是_; 4=_,理由是_;4、如图4,(1)adbc,_=1;(两直线平行, )(2)abcd,_= 1。(两直线平行, )图4 5、如图5:(1)adbc,_+abc =180;(两直线平行, )图5(2)abcd,_+abc =180。(两直线平行, )b组:6、如图,adbc,b=60,1=c。求c的度数。7、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b=60度,求c的度数,能否求得a的度数? c组已知b=140度,d=125度,求bcd的度数;(七年级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九)平行线的性质(2)一复习1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可简称为:性质1:两直线平行, 。性质2:两直线平行, 。性质3: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关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恰好 。二练习: a组:1如图(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且1=70,那么2= 。2、如图(2),ab/cd,若1=500,则2=_,3=_(3)(2)3、如图(3),ab/cd,af交cd于e,cef=600,a=_4如图(4),当 时,dac=bca;当 时,adc+dab=180;5如图(5),若a+d=180,则 ,所以,b+c= 6.如图(6)如果deab,那么a+_=180,或b+_=180,根据是_ _;如果ced=fde,那么_.根据是_ _.7如图(6)所示,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若1=2,则aef+cfe=_.b 组:8如图(7),abcd,bcde,若b=60,则d= 9如(8)图,adbc,1=2,b=70,则c= 10如图(9),1=82,2=98,3=80,则4= 11如图(10),被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如图(11)abcd,那么( )(a)1=4 (b)1=3 (c)2=3 (d)1=5 13.如图(12)所示,ab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14、如图,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0,b=600,aed=400 (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 (2)求c的度数15、如右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如图,已知debc,1=25,2=35,求3、4的度数c组:17、如图,已知d=90,1=2,efcd,问:b与aef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说明理由。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十)平行线综合复习卷一知识小结:1、平行线的定义:_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_。3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4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 二练习:a组:1如图如果1=2,那么 根据 。 如果dab+abc=180,那么 根据 。 如果3=b,那么 根据 。2如图a、b、c、d在同一直线上,adef, 若e=58,则1= , 根据: ; 2= ,根据: 。若f=78,则3= ,4= 。3如图,已知ab如果1=52,那么2= ,3= ,4= 。 4、如图(4)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则第二次拐角为_.b 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b)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相交。6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的大小关系是( )(a)1=2 (b)12(c)12 (d)无法确定7如图,直线相交,1=120,则2+3=( )(a)60 (b)90(c)120 (d)1808如图,要得到,则需要的条件是( )(a)2=4 (b)1+3=180(c)1+2=180 (d)2=39如图,abef,ecd=e,求证:cdab。证明:ecd=e,ef ,( )abef,cdab( )10、如图,a/b,c、d是截线,1=800,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