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发展态势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oc_第1页
世界文化发展态势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oc_第2页
世界文化发展态势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oc_第3页
世界文化发展态势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学术2004年增刊世界文化发展态势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陈喜乐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世界文化因信息化发展而呈现出“多元一体”的趋势,中国具有建设先进文化的优越条件,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 信息化 世界文化 民族文化 先进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索世界文化发展态势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和建设策略成为了我们的历史责任。一 世界文化发展“多元一体”的趋势当今世界,信息网络化带来了世界文化发展“多元一体”的趋势。世界文化是个大系统,它内部的子系统也就是民族文化之间不断地交流与碰撞,从而产生一种更为优秀的,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经济社会全球化趋势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与世界性,也就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而作为子系统的民族文化因其特定的地域、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底蕴,各具特色,是各民族精神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代表着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民族文化就其本质来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但文化的民族性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既有开发性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既有其独特的一面,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在重视发掘并且创造出反映本民族特质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意到,文化的时代性反映了文化在特定时代的合理性及其本质,因而民族文化要实现其特殊的方面就一定要体现时代性,否则会脱离时代的发展要求,久而久之这样的民族文化就会变成一种落后的文化,退出历史舞台。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化的世界性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性,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多元并存。应当承认,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同性,有普遍规律。失去世界性这一文化发展的共性,民族文化发展的个性就无法得到体现,更谈不到升华。因为脱离世界文化主流的民族文化将失去其宽广的视野,失去迈向进步的根基,它的优秀也就无法得到体现。而文化的民族性和特殊性又包含有人类文化的共同性,文化的共性寓于文化的个性之中。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所以,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作为“一”的文化的世界性和时代性是作为“多”的民族文化的方向性和稳定性,没有文化世界化的发展要求,世界各民族文化将失去发展的方向,也将失去稳定的秩序。而作为“多”的民族文化又是作为“一”的世界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世界化是建立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建立在各个民族文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没有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支持,就没有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方向,失去民族文化多样化发展这个深厚的根基,产生文化的世界化、一体化是不可能的。因此,文化发展的民族性离不开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世界性,在坚持时代性和世界性的同时又要体现文化的民族性。没有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时代性和世界性就无所寄托,没有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民族性也就无从显示。 二 先进文化的本质一种文化是否属于先进文化,关键是看它在特定历史阶段对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和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 “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经济与文化的紧密程度更大,离开了经济因素文化发展将举步维艰。信息化引起了某些文化霸权的现象,然而透过这些现象,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文化霸权国家其实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正因为经济上的优势才衍生出文化上的优势;只有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才能建设出真正的先进文化,才能建设出反映世界性的主流文化。2 “面向世界”就是要具有开放性信息化打破了一切可能存在的壁垒,让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最大化的传播和发展,这就使民族文化在建设先进文化时必然把开放性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先决条件。一个文化系统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它与外部环境的交流程度,也就决定了文化系统与外部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频繁程度。这种交流越充分,就越能增强文化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同时也越能扩大文化系统对外部环境的辐射能力。3 “面向未来”就是要具有永续发展的特性永续发展的特性也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它是对开放性的一个补充,它要求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生命力,是一种长期的建设而非短期行为。民族文化要具有永恒持久的发展动力,使它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先进的地位、主流的地位。一个民族文化只有具有永续发展的能力才不会被文化霸权压垮,才不会被全球化的浪潮所吞噬,才能保持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精神,才可以使一个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 “民族的”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品格和坚定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没有比民族精神更加重要的东西了。民族精神代表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之所在。5 “科学的”就是要以科学技术推进文化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军事以及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科学技术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进文化创新,通过信息化与世界主流文化接轨,通过全球化增强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同时提高先进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 6 “大众的”就是要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内容,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先进文化,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衡量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根本标准,也是从事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先进文化一定要建设成为大众的文化,不断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不断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7 “社会主义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无论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还是从中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先进文化虽然要以世界性和时代性作为总体方向,但就一个国家而言,建设先进文化还须与国情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对于中国来说,它除了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还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先进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方向,如果脱离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那么将会走入歧途,从而也就失去了先进文化建设中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三 中国建设先进文化的条件1 优越的文化发展环境中国有着建设先进文化的良好环境。首先,经济大发展,政治、社会稳定。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稳步向前发展,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经济的稳步前进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就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且,中国政治、社会稳定,虽然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惊涛骇浪。但是,社会的稳定程度前所未有,这无疑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治和社会保障。其次,“科教兴国”战略为文化发展奠定了智力基础。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文化主体文化从业者的培养和进步,“科教兴国”为中国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科教兴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可以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更为重要的是它延续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保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次,中国当前的开放程度胜过任何时期。改革开放使中国重新焕发了青春,使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成就为世人所公认。随着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无疑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放性基础。对于一个文化系统,开放性就意味着多样性和活力,对于民族文化,开放性是永葆青春的前提。中国的高度开放使文化发展站在了世界的前沿,感受信息化带来的力量,把发展定格到了时代性的高度。2 中西文化的互补性西方文化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历史上的各个重要阶段都曾有它光辉的足迹。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逐渐领先于世界,一度成为世界主流文化的代表。但是西方文化也并不是完美的,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弱点,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弱点,进而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互补,这无疑为中国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西方文化传统起源于古希腊,那是一个极为灿烂的时期,它几乎开创了后世的所有学科,为后来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希腊开创了逻辑和数学传统,这两个传统也被认为是理性最主要的标志。在接下来的长期发展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严谨的分析传统、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这三大传统一直贯穿西方文化的发展,并以科学走向神化而达到高潮。这三大传统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使西方文明高度发达。但是,西方文化的这些理性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被推向极端,走向了科学主义和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中国文化中占主流的思维方式却是整体思维和直觉体悟。自老子的道德经开始,中国文化就有了辩证思维的传统,主张看问题要看到两个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相应地在社会实践中,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家族利益放在首位,顾全大局。提到直觉体悟,则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本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因此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这种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关心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自然,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中西文化互补性的体现。3 中国文化的整合功能文化整合的功用就在于使民族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并创造出更先进的文化,以增强民族文化的活力。中国文化的整合功能首先表现为中国文化具有同化外来文化的能力。在中国文化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曾经有过外域文化的传入,但是这些文化无一幸免,都被中国文化所整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佛教的传入,其结果是一部分变为禅宗,一部分则融入宋明理学。其次,中国文化也具有融合力。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族文化,而是以汉族文化为核心不断吸收中国境内不同民族文化,进而形成具有丰富民族内涵的中华文化的结果,没有融合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整合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它保证了中华文化长久的独立性和生命力,也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华文化如果失去了强大的整合功能,就可能因战争而消亡,可能因异域文化的传入而被冲垮,也可能因经济的落后而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中国文化的整合功能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总之,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要紧紧跟住时代的步伐,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同时还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以民族文化的精华去占领世界文化阵地。另外,还要坚持用科学技术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用科学技术推进文化创新。参考文献:1.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 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