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毕业论文1.doc_第1页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1.doc_第2页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1.doc_第3页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1.doc_第4页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代码:b070302准考证号:090911100234贵州师范大学(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题 目:如何配平初中化学方程式系 (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 业:化学教育姓 名:张筑英指导教师:邓含嵩完成时间:2012年03月27日如何配平初中化学方程式姓名:张筑英摘要: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一个重点内容,而其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又是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掌握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成效。关键词:化学教育 化学方程式 初中 配平原则 配平技巧 配平方法引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具有一定的原则,它需要两个原则来配平,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就是说方程式前后的相同原子的数目要相同。而电荷守恒,对于在溶液中的反应,在满足质量守恒的前提下,还要满足电荷守恒,也就是说反应前的电荷数要跟反应后的电荷数相同。 化学教学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要描述这种性质变化,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因此化学方程式是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化学用语,它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又是一个难点,该知识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近年来,初中毕业复习中有关化学方方程式配平的试题逐渐增多,在复习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及配平问题进行专项指导。并且教师需要有一定的配平技巧,才能为学生解决他们在配平过程中所遇到困难。 配平化学方程式有多种方法,课本中只介绍了最小公倍数法,这对于初中学生是不够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其他方法带领学生顺利地渡过了配平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也叫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首先,来讨论一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原则。(一)配平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一、质量守恒 也就是说方程式前后的相同原子的数目要相同。如:fe+o2(点燃)fe3o4,反应之后fe的数目是3,所以反应前fe前面要加3,o2前面要加2才能满足后面o4,所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3fe+2o2=fe3o4二、电荷守恒 在溶液中的反应,在满足质量守恒的前提下,还要满足电荷守恒,也就是说反应前的电荷数要跟反应后的电荷数相同。如:反应fe+fe3+fe2+(代表后面的是上角标)如果我们只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得到的反应方程式应该是:fe+fe3+=2fe2+,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这样配平,反应前是3个正电荷,反应后却是4个了,所以是不对的。正确的应该是:fe+2fe3+3fe2+,既满足了质量守恒,也满足了电荷守恒。现在,就初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谈几点认识。(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配平的前提条件: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类型不同,配平用的方法也不同。一、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配平技巧 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方程式的配平,先要采用“奇数配偶数法”,然后用“观察法”进行配平。例如:p+opo mg+omgo knokno+o hoho+o 通过观察,发现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我们可以先用“奇数配偶数法”进行第一次步配平,如p+opo,此化学方程式中无氢无素,首先要给是奇数的由氧元素的化学式前面填数量“2”,则p+o2po,然后用“观察法”使每一个元素的分子个个相等,即2p+5o=2po。 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板书演示,最后让学生练习题,使学生掌握好以上配平方二、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配平技巧 化学反应的类型是置换反应、复合分解反应方程式配平,一般用“观察法”,即先配“金属阳离子,再配阴离子,最后配氢、氧元素的顺序进行配平。例如:fe+hcifeclh cuagnocu(no)+ag cuso+naohnaso+ cu(oh) caco+hclcaci+ho+co 通过对反应类型判断,属于置换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我们就用观察法配平。如:cuagnocu(no)+ag,cu、ag元素原子在等号两边个数相等,再看阴离子,发现等号右边no原子团个数为2,左边原子团个数为1,就给右边含no原子团的化学式前配化学计量数为“2”,然后在等号左、右两边的ag原子的个数配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即:cu2agno=cu(no)+2ag。学生理解了这一方法后,练习题,熟悉配平的知识技巧。三、有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采用的顺序为:先配碳,再配氢,最后配氧。出现分数等号时两边两边同时扩大分数分母的倍数,如果有机物含氧元素,最后配氧时,用等号右边的氧原子总数减有机物中的氧原子个数,再对o进行配平。例如:choh+oco+ho choh+oco+ho ch+oco+ho 如对ch+oco+ho方程式的配平,先配碳,等号左边为“2”,右边为“1”,即右边的co前配化学计量数“2”。再配氢,等号左边为“4”右边为“2”,即给ho配化学计量数为“2”;右边总数为“6”,即给o前配化学计量数“3”,即得ch+3o=2co+2ho。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做习题,使学生熟悉配方知识技巧。四、对反应物中有co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反应物中有co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看另一反应物化学式中含氧原子的个数,含几个氧原子就给co配化学计量数为几,然后用观察法进行配平。例如:feo+cofe+co feo+cofe+co alo+coal+co 我们以为例来看,由于反应物feo中含3氧原子,因此我们给反应物co配化学计量数为“3”。再用观察法进行配平,右边fe的化学计量数为“2”,左边的co配化学计量数为“3”,即得:feo+3co=2fe+3co。讲清这一方法后让学生练习,做到举一反三,教给学生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三)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一般都是根据化合价来配平。化合价配平的原则就是化合价的升高要与降低相同。一、观察法方法与步骤:观察化学方程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与其反应物的关系;推出相关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了;由已配系数推出其他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例3、h2ofe - fe3o4 + h2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fe3o4里的3个fe来自反应物里的fe,4个o来自反应物h2o里的o,因此,需在h2o前配4,在fe前配3,最后在h2前配4,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 4h2o3fe - fe3o4 + 4h2例4、al + h2so4 - al2(so4)3 + h2解析:该反应中最复杂的生成物的化学式是al2(so4)3,由于so4这一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变化,因此配平时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给配平带便利。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有些简单、直观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即可直接判断出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例如配平:,观察式子两边,右边各原子数目是左边各原子数目的两倍,在前配上计量数2就可,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也可用观察法配平,例如配平:,观察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可发现每个失去3个氧原子变成了fe,每个co得到一个氧原子变成,要将失去的3个氧原子全部得到,就需3个co分子,因此,可先在co前配上3,然后依次在前配上3,在fe前配上2,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专业代码:b070302准考证号:090911100234贵州师范大学(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题 目:如何配平初中化学方程式系 (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 业:化学教育姓 名:张筑英指导教师:邓含嵩完成时间:2012年03月27日如何配平初中化学方程式姓名:张筑英摘要: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一个重点内容,而其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又是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掌握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成效。关键词:化学教育 化学方程式 初中 配平原则 配平技巧 配平方法引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具有一定的原则,它需要两个原则来配平,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就是说方程式前后的相同原子的数目要相同。而电荷守恒,对于在溶液中的反应,在满足质量守恒的前提下,还要满足电荷守恒,也就是说反应前的电荷数要跟反应后的电荷数相同。 化学教学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要描述这种性质变化,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因此化学方程式是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化学用语,它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又是一个难点,该知识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近年来,初中毕业复习中有关化学方方程式配平的试题逐渐增多,在复习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及配平问题进行专项指导。并且教师需要有一定的配平技巧,才能为学生解决他们在配平过程中所遇到困难。 配平化学方程式有多种方法,课本中只介绍了最小公倍数法,这对于初中学生是不够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其他方法带领学生顺利地渡过了配平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也叫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首先,来讨论一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原则。(一)配平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一、质量守恒 也就是说方程式前后的相同原子的数目要相同。如:fe+o2(点燃)fe3o4,反应之后fe的数目是3,所以反应前fe前面要加3,o2前面要加2才能满足后面o4,所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3fe+2o2=fe3o4二、电荷守恒 在溶液中的反应,在满足质量守恒的前提下,还要满足电荷守恒,也就是说反应前的电荷数要跟反应后的电荷数相同。如:反应fe+fe3+fe2+(代表后面的是上角标)如果我们只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得到的反应方程式应该是:fe+fe3+=2fe2+,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这样配平,反应前是3个正电荷,反应后却是4个了,所以是不对的。正确的应该是:fe+2fe3+3fe2+,既满足了质量守恒,也满足了电荷守恒。现在,就初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谈几点认识。(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配平的前提条件: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类型不同,配平用的方法也不同。一、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配平技巧 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方程式的配平,先要采用“奇数配偶数法”,然后用“观察法”进行配平。例如:p+opo mg+omgo knokno+o hoho+o 通过观察,发现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我们可以先用“奇数配偶数法”进行第一次步配平,如p+opo,此化学方程式中无氢无素,首先要给是奇数的由氧元素的化学式前面填数量“2”,则p+o2po,然后用“观察法”使每一个元素的分子个个相等,即2p+5o=2po。 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板书演示,最后让学生练习题,使学生掌握好以上配平方二、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配平技巧 化学反应的类型是置换反应、复合分解反应方程式配平,一般用“观察法”,即先配“金属阳离子,再配阴离子,最后配氢、氧元素的顺序进行配平。例如:fe+hcifeclh cuagnocu(no)+ag cuso+naohnaso+ cu(oh) caco+hclcaci+ho+co 通过对反应类型判断,属于置换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我们就用观察法配平。如:cuagnocu(no)+ag,cu、ag元素原子在等号两边个数相等,再看阴离子,发现等号右边no原子团个数为2,左边原子团个数为1,就给右边含no原子团的化学式前配化学计量数为“2”,然后在等号左、右两边的ag原子的个数配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即:cu2agno=cu(no)+2ag。学生理解了这一方法后,练习题,熟悉配平的知识技巧。三、有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采用的顺序为:先配碳,再配氢,最后配氧。出现分数等号时两边两边同时扩大分数分母的倍数,如果有机物含氧元素,最后配氧时,用等号右边的氧原子总数减有机物中的氧原子个数,再对o进行配平。例如:choh+oco+ho choh+oco+ho ch+oco+ho 如对ch+oco+ho方程式的配平,先配碳,等号左边为“2”,右边为“1”,即右边的co前配化学计量数“2”。再配氢,等号左边为“4”右边为“2”,即给ho配化学计量数为“2”;右边总数为“6”,即给o前配化学计量数“3”,即得ch+3o=2co+2ho。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做习题,使学生熟悉配方知识技巧。四、对反应物中有co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反应物中有co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看另一反应物化学式中含氧原子的个数,含几个氧原子就给co配化学计量数为几,然后用观察法进行配平。例如:feo+cofe+co feo+cofe+co alo+coal+co 我们以为例来看,由于反应物feo中含3氧原子,因此我们给反应物co配化学计量数为“3”。再用观察法进行配平,右边fe的化学计量数为“2”,左边的co配化学计量数为“3”,即得:feo+3co=2fe+3co。讲清这一方法后让学生练习,做到举一反三,教给学生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三)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一般都是根据化合价来配平。化合价配平的原则就是化合价的升高要与降低相同。一、观察法方法与步骤:观察化学方程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与其反应物的关系;推出相关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了;由已配系数推出其他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例3、h2ofe - fe3o4 + h2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fe3o4里的3个fe来自反应物里的fe,4个o来自反应物h2o里的o,因此,需在h2o前配4,在fe前配3,最后在h2前配4,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 4h2o3fe - fe3o4 + 4h2例4、al + h2so4 - al2(so4)3 + h2解析:该反应中最复杂的生成物的化学式是al2(so4)3,由于so4这一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变化,因此配平时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给配平带便利。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有些简单、直观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即可直接判断出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例如配平:,观察式子两边,右边各原子数目是左边各原子数目的两倍,在前配上计量数2就可,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也可用观察法配平,例如配平:,观察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可发现每个失去3个氧原子变成了fe,每个co得到一个氧原子变成,要将失去的3个氧原子全部得到,就需3个co分子,因此,可先在co前配上3,然后依次在前配上3,在fe前配上2,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最小公倍数法1.配平步骤 (1)确定第一配平对象。选定式子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若相差的原子个数相等,则选原子个数较多者)的元素的原子作为第一配平对象;(2)计算选定原子的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用最小公倍数除以该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得到的数值即为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原子的个数。(4)认真检查,确保左右两边的各种原子个数相等。2.方法应用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1)由于反应前后氯原子个数较多,因此以氯原子为第一配平对象。(2)计算出和中氯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为6。(3)用最小公倍6除以中氯原子的个数2,即得前的化学计量数为3,同理可得前的化学计量数2,即:,最后,用观察法配上fe的化学计量数2。(4)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左右两边各原子的个数相等。三、奇数配偶数法1.配平步骤 (1)选:选定式子两边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第一配平对象(若有几种元素在式子两边同时出现奇偶数时,将出现次数较多的那种元素作为第一配平对象)。 (2)定:从含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在其化学式前配上计量数2,使其变为偶数。 (3)配: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依次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各原子的个数相等。2.方法应用 用奇数配偶数法配平: (1)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氧元素的出现次数最多,且氧原子数目左边为偶数个,右边为奇数个,则选定氧元素为第一配平对象。 (2)在右边的化学式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将右边氧原子数目变为偶数,即:。 (3)通过观察,依次在前配上计量数1(1应省略不写);在前配上计量数2,在前配上计量数3,即完成了配平。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例1、c2h2o2co2h2o 解析:因氧元素在反应前后出现次数较多,且元素原子数奇偶不等,故以氧原子为配平起点。先在h2o前配2,然后依次在c2h2前配2,在co2前配4,最后在o2前配5。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例2、na + h2o - naoh + h2 解析:观察可知,反应式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氧元素,且左右两边奇偶不等,应以氢原子为配平起点。先在naoh前配2,再在na和h2o前分别配2。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 2h2o = 2naoh + h2四、设“1”法1.配平步骤(1)找出化学方程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2)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为分数)。(3)用式子两边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同时乘以该分数的分母,使各化学计量数变成最简整数比。(4)检验式子两边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2.方法应用用设“1”法配平:(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最复杂,将其化学计量数设为“1”。(2)通过观察,依次在前配上计量数2,在前配上计量数4,在前配上计量数11/2,即:。(3)将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同乘以2,去掉前计量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即配平了。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4)检验式子两边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各化学计量数是否为最简整数比。 本方法对于碳氢化合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非常适用。 总之,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同学们应灵活使用这些方法。例5、ch3oh + o2 - co2 + h2o 解析:先暂定ch3oh的系数为1,依次可确定co2前的系数为1,h2o前的系数为2,o2前的系数为3/2,最后在反应式两边同时乘以2。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 + 3o2 2co2 + 4h2o五、氧得失法 对于有氧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用氧得失法加以配平比较方便,具体方法与步骤为:分析化学反应中还原剂、氧化剂得失氧的情况;根据上述情况得出还原剂、氧化剂的系数;确定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系数。例6、fe2o3 + co - fe + co2 解析:该反应中,得氧物质(还原剂)是co,每个co分子需得到一个氧原子变成co2;失氧物质(氧化剂)是fe2o3,每个fe2o3分子中的氧原子可提供给3个co分子。因此,fe2o3的系数是1,co的系数是3,进一步可确定fe的系数为2,co2的系数是3,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 3co 2fe + 3co2例7、fe2o3 + c - fe + co2 解析:对fe2o3失氧及c得氧的情况作综合分析可知,2个fe2o3分子所提供的氧原子正好满足了3个碳原子得氧的需求。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 + 3c - 4fe + 3co2以上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笔者把这些方法介绍给化学同仁,希望我们一起共同探讨,以便更加完善。 当然,对于一些溶液里酸碱盐没有发生氧化还原的反应,不涉及到化合价的变化,一般都是直接数原子数目来配平 综上所述,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我们要“为了一切学生”,树立发展观、整体观,讲究加强联系,形成规律的策略,选择恰当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讨论、归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配平时,使用以上方法,就能很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墎。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 2陈光旭,吴刚。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中国化学50年。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27343. 3张贵新,饶重满。板书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识评。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二、最小公倍数法1.配平步骤 (1)确定第一配平对象。选定式子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若相差的原子个数相等,则选原子个数较多者)的元素的原子作为第一配平对象;(2)计算选定原子的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用最小公倍数除以该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得到的数值即为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原子的个数。(4)认真检查,确保左右两边的各种原子个数相等。2.方法应用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1)由于反应前后氯原子个数较多,因此以氯原子为第一配平对象。(2)计算出和中氯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为6。(3)用最小公倍6除以中氯原子的个数2,即得前的化学计量数为3,同理可得前的化学计量数2,即:,最后,用观察法配上fe的化学计量数2。(4)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左右两边各原子的个数相等。三、奇数配偶数法1.配平步骤 (1)选:选定式子两边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第一配平对象(若有几种元素在式子两边同时出现奇偶数时,将出现次数较多的那种元素作为第一配平对象)。 (2)定:从含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在其化学式前配上计量数2,使其变为偶数。 (3)配: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依次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各原子的个数相等。2.方法应用 用奇数配偶数法配平: (1)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氧元素的出现次数最多,且氧原子数目左边为偶数个,右边为奇数个,则选定氧元素为第一配平对象。 (2)在右边的化学式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将右边氧原子数目变为偶数,即:。 (3)通过观察,依次在前配上计量数1(1应省略不写);在前配上计量数2,在前配上计量数3,即完成了配平。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例1、c2h2o2co2h2o 解析:因氧元素在反应前后出现次数较多,且元素原子数奇偶不等,故以氧原子为配平起点。先在h2o前配2,然后依次在c2h2前配2,在co2前配4,最后在o2前配5。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例2、na + h2o - naoh + h2 解析:观察可知,反应式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氧元素,且左右两边奇偶不等,应以氢原子为配平起点。先在naoh前配2,再在na和h2o前分别配2。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 2h2o = 2naoh + h2四、设“1”法1.配平步骤(1)找出化学方程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2)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为分数)。(3)用式子两边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同时乘以该分数的分母,使各化学计量数变成最简整数比。(4)检验式子两边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2.方法应用用设“1”法配平:(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最复杂,将其化学计量数设为“1”。(2)通过观察,依次在前配上计量数2,在前配上计量数4,在前配上计量数11/2,即:。(3)将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同乘以2,去掉前计量数的分母,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