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闭环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doc_第1页
双闭环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doc_第2页
双闭环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doc_第3页
双闭环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doc_第4页
双闭环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课程设计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交直流调速系统与交直流调速系统与 matlabmatlab 仿真仿真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课程设计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学学 院: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专 业:业: 自动化自动化 年年 级:级: 1313 级级 0303 班班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胡盛斌胡盛斌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李建军李建军 日日 期:期: 20162016 年年 5 5 月份月份 教 务 处 制 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课程设计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2 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3 2.1 方案比较.3 2.2 方案论证.3 2.3 方案选择.4 2.4 设计要求.4 第三章第三章 单元模块设计单元模块设计5 3.1 转速给定电路设计.5 3.2 转速检测电路设计.5 3.3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6 3.4 整流及晶闸管保护电路设计.7 3.4.1 过电压保护和du/dt限制.7 3.4.2 过电流保护和di/dt限制7 3.4.3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8 3.5 电源设计 .10 3.6 控制电路设计.10 第四章第四章 系统调试系统调试17 第五章第五章 设计总结设计总结20 第六章第六章 总结与体会总结与体会20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1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页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自 70 年代以来,国外在电气传动领域内,大量地采用了“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技术(简称 kzd 调速系统),尽管当今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工业生产中 kzd 系统的应用还是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工程设计与理论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关于调 速控制系统的分析、综合与设计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实验法与仿真实验,其 中前两种方法在具有各自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双闭环(电流环、转速环)调速 系统是一种当前应用广泛,经济,适用的电力传动系统。它具有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等 优点。我们知道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它对于被反馈环的前向通道上的一切 扰动作用都能有效的加以抑制。采用转速负反馈和 pi 调节器的单闭环的调速系统可以再保证系 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起制动、突加 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 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的电流或转矩。在单闭环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至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 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值以后,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 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希望在电机最大电流限制的条件下,充分 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度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 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启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 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时,启动电流成方波形,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这是在最 大电流转矩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启动过程。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2页 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 2.1 方案比较方案比较 方案一: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指只有一个转速负反馈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在电动机轴上装一台测速 发电机 sf ,引出与转速成正比的电压 uf 与给定电压 ud 比较后,得偏差电压 u ,经放大器 fd , 产生触发装置 cf 的控制电压 uk ,用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如图 2.1 所示。 图 2.1 方案一原理框图 方案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该方案主要由给定环节、asr、acr、触发器和整流装置环节、速度检测环节以及电流检测环 节组成。为了使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分别起作用,系统设置了电流调节器 acr 和转速调节 器 asr。电流调节器 acr 和电流检测反馈回路构成了电流环;转速调节器 asr 和转速检测反 馈回路构成转速环,称为双闭环调速系统。因转速换包围电流环,故称电流环为内环,转速环 为外环。在电路中,asr 和 acr 串联,即把 asr 的输出当做 acr 的输入,再由 acr 得输出 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器。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 采用具有输入输出限幅功能的 pi 调节器,且转速和电流都采用负反馈闭环。该方案的原理框图 如图 2.2 所示。 图 2.2 方案二原理框图 2.2 方案论证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单闭环的速度反馈调节时整流电路的脉波数 m = 2 ,3 ,6 ,12 , ,其数目总是有限的,比 直流电机每对极下换向片的数目要少得多。因此,除非主电路电感 l = ,否则晶闸管电动机系统 的电流脉动总会带来各种影响,主要有:(1) 脉动电流产生脉动转矩,对生产机械不利; (2)脉动电流 电压 电流检测 asracr整流触发装置电动机负载 速度检测 电压放大器整流触发装置电动机负载 速度检测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3页 (斜波电流) 流入电源,对电网不利,同时也增加电机的发热。并且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中除 了直流分量外,还含有交流分量。把交流分量引到运算放大器输入端,不仅不起正常的调节作用,反 而会产生干扰,严重时会造成放大器局部饱和,从而破坏系统的正常工 作。 方案二采用双闭环转速电流调节方法,虽然相对成本较高,但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能,保证了 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的满足,既保证了稳态后速度的稳定,同时也兼顾了启动时启动电流的动态 过程。在启动过程的主要阶段,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不让电流负反馈发挥主要 作用,既能控制转速,实现转速无静差调节,又能控制电流使系统在充分利用电机过载能力的 条件下获得最佳过渡过程,很好的满足了生产需求。 2.3 方案选择方案选择 1.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用一个调节器综合多种信号,各参数间相互影响,难于进行调节器动态参 数的调整,系统的动态性能不够好。 2.系统中采用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来限制启动电流,不能充分利用电动机的过载能力获得最快的 动态响应,即最佳过渡过程。 为了获得近似理想的过度过程,并克服几个信号综合于一个调节器输入端的缺点,最好的方法 就是将被调量转速与辅助被调量电流分开加以控制,用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构成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所以本文选择方案二作为设计的最终方案。 2.4 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 1.题目名称:双闭环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2.z4 系列直流电动机技术参数。 直流电动机设计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技术要求如下: 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参数 pn=67kw、un=400v、nn=2710 r/min,电枢电流 185a,电枢回路 电阻 ra=0.0555,电枢绕组电感 la=1.16mh,磁场电感 6.9h,电流过载倍数 =1.5,励磁功率 1400w,电枢回路总电阻可取为 r=2ra,效率 89.5%,系统总飞轮矩 gd2=2.5 gdd2, 3. 设计要求:要求调速范围 d=10,静差率 s5%;稳态无静差,电流超调量 i5%,电流脉 动系数 si10%;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 n10。 4. 要求系统具有过流过压过载和缺相保护。 5. 要求出发脉冲有故障封锁能力。 6. 要求对拖动系统设置给定积分器。 2.5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1.调速的方案选择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4页 (1)直流电动机的选择(根据上表按学号书序选择电动机型号,每个人一个电动机参数,因为 我的学号为 31,故选择 z4-180-31,具体额定参数及所需部分参数已根据书本或上网查出。) (2)电动机供电方案的选择(要求通过方案比较后,采用晶闸管三相全控桥式变流器供电方案) 。 (3)系统的结构选择(要求通过方案比较后,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结构)。 (4)确定直流调速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 2.主电路的计算 (1)整流变压器计算。二次测电压计算,一、二次侧电流的计算,容量的计算。 (2)晶闸管元件的选择。晶闸管的额定电压,电流计算。 (3)晶闸管保护环节的计算。 1)交流侧过流电压保护 2)阻容保护、压敏电阻保护计算。 3)直流侧过电压保护。 4)晶闸管及整流二极管两端的过电压保护。 5)过电流保护。 交流侧快速熔断器的选择,与元件串联的快速熔断的选择,直流侧快速熔断器的选择。 (4)平波电抗器的计算 3.触发电路的选择与校验(可参考“电力电子技术”中有关触发电路的内容) 触发电路的种类很多,可直接选用;触发电路中元器件参数可参照有关电路进行选用,一般 不用重新计算。最后只需要根据主电路选用的晶闸管对脉冲输出级进行校验,只要输出脉冲功 率能满足要求即可。 4.控制电路设计计算 主要包括:给定电源参数和给定环节的设计计算、转速检测环节和电流检测环节的设计与计 算、调速系统的稳定参数计算等。 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设计 主要设计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可参考教材第二章中“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作 设计举例”的有关内容。 三、系统的计算的仿真三、系统的计算的仿真 用面向电气系统原理结构图的 matlab 仿真法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 四、设计提交的成果材料四、设计提交的成果材料 (1)设计说明书。 (2)直流调速系统电气原理总图一份。 (3)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5页 3 单元模块设计单元模块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本文所设计的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主要包含转速给定电路、转速检测电 路、电流检测电路、控制电路、触发脉冲输出电路、整流及晶闸管保护电路、电源等几个部分。 3.1 转速给定电路设计转速给定电路设计 转速给定电路主要由滑动变阻器构成,调节滑动变阻器即可获得相应大小的给定信号。转速给 定电路可以产生幅值可调和极性可变的阶跃给定电压或可平滑调节的给定电压。其电路原理图 如图 3.1 所示。 图 3.1 转速给定电路原理图 3.2 转速检测电路设计转速检测电路设计 转速检测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将转速信号变换为与转速称正比的电压信号,滤除交流分量,为系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6页 统提供满足要求的转速反馈信号。转速检测电路主要由测速发电机组成,将测速发电机与直流 电动机同轴连接,测速发电机输出端即可获得与转速成正比的电压信号,经过滤波整流之后即 可作为转速反馈信号反馈回系统。其原理图如图 3.2 所示。 图 3.2 转速检测电路原理图 3.3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电流检测电路的主要作用是获得与主电路电流成正比的电流信号,经过滤波整流后,用于控制 系统中。该电路主要由电流互感器构成,将电流互感器接于主电路中,在输出端即可获得与主 电路电流成正比的电流信号,起到电气隔离的作用。其电路原理图如图 3.3 所示。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7页 图 3.3 电流检测电路原理图 3.4 整流及晶闸管保护电路设计整流及晶闸管保护电路设计 整流电路如图 3.4 所示,在整流电路中主要是晶闸管的保护问题。晶闸管具有许多优点,但它属 于半导体器件,因此具有半导体器件共有的弱点,承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差,很短时间的 过电压和过电流就会造成元件的损坏。为了使晶闸管装置能长期可靠运行,除了合理选择元件 外,还须针对元件工作的条件设置恰当的保护措施。晶闸管主要需要四种保护:过电压保护和 du/dt 限制,过电流保护和 di/dt 限制。 图 3.4 整流电路及晶闸管保护电路 3.4.1 过电压保护和过电压保护和 du/dt 限制限制 凡是超过晶闸管正常工作是承受的最大峰值电压的都算过电压。产生过压的原因是电路中电感 元件聚集的能量骤然释放或是外界侵入电路的大量电荷累积。按过压保护的部位来分,有交流 侧保护,直流侧保护和元件保护。元件保护主要是通过阻容吸收电路,连线如图 4.4 所示。阻容 吸收电路的参数计算式根据变压器铁芯磁场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为电容器电场的能量存储起来 为依据的。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可以有效的抑制尖峰过电压。串阻的目的是为 了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消耗一部分能量,并且抑制 lc 回路的振荡。 3.4.2 过电流保护和过电流保护和 di/dt 限制限制 由于晶闸管的热容量很小,一旦发生过电流时,温度就会急剧上升可能烧坏 pn 结,造成元件内 部短路或开路。晶闸管发生过电流的原因主要有:负载端过载或短路;某个晶闸管被击穿短路, 造成其他元件的过电流;触发电路工作不正常或受干扰,使晶闸管误触发,引起过电流。晶闸 管允许在短时间内承受一定的过电流,所以过电流保护作用就在于当过电流发生时,在允许的 时间内将过电流切断,以防止元件损坏。晶闸管过电流的保护措施有下列几种: 1.快速熔断器 普通熔断丝由于熔断时间长,用来保护晶闸管很可能在晶闸管烧坏之后熔断器还 没有熔断,这样就起不了保护作用。因此必须采用专用于保护晶闸管的快速熔断器。快速熔断 器用的是银质熔丝,在同样的过电流倍数下,它可以在晶闸管损坏之前熔断,这是晶闸管过电 流保护的主要措施。 2.硒堆保护 硒堆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具有较陡的反向特性。当硒堆上电压超过某一数值后, 它的电阻迅速减小,而且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把过电压的能量消耗在非线性电阻上,而硒堆 并不损坏。硒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阻容元件并联使用。 本系统采用快速熔断器对可控硅进行过流保护。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8页 3.4.3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整流电路参数计算 (1)的计算 2 u 负载要求的整流电路输出的最大值; maxd u 晶闸管正向压降,其数值为 0.41.2v,通常取; t u1 t uv n主电路中电流回路晶闸管的个数; a理想情况下时,整流输出电压与变压器二次侧相电压之比; 0 d u d u c线路接线方式系数; 电网电压波动系数,通常取; 0.9 最小控制角,通常不可逆取; min min 1020 oo 变压器短路电压比,100kv 以下的取; sh u0.05 sh u 变压器二次侧实际工作电流额定电流之比; 2 2n i i 已知,取、,查表得,取, 1 t uv 2n 2.34a 0.9 min 10o0.05 sh u ,查表得代入上式得: 2 2 1 n i i 0.5c ,应用式,查表得, 2 (11.2) d u u a b 2.34a 取,0.9cos0.985b 取,电压比 1 0.816 i k 2 110uv 1 2 380 3.45 110 u k u (2)一次和二次向电流和的计算 1 i 2 i 由式得 ,由表得 ,考虑励磁电流和变压器 11id ik i 22id ik i 1 0.816 i k 2 0.816 i k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9页 的变比 k,根据以上两式得: (3)变压器的容量计算 (4)晶闸管参数选择 由整流输出电压,进线线电压为 110v,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是变压器 二次线电压的电压峰值,即:,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向电压是线 2 23269.5 rm uuv 电压的一半,即:。考虑安全裕量,选择电压裕量为 2 倍关 2 1 223134.7 fm uuv 系,电流裕量为 1.5 倍关系,所以晶闸管的额定容量参数选择为: 2 269.5539 1.5 26.439.6 vtn vtn uvv iaa 3.5 电源设计电源设计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转速给定电路提供电源,众所周知,电源是一切电路的心脏,其性能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电路的性能。为使系统很好的工作,本文特设计一款15v 的直流稳压电 源供电,其电路图如图 3.5 所示。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整流 电路的任务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靠二极管的单向导通作用,因此二 极管是组成整流电路的关键元件。在小功率(1kw)整流电路中,常见的几种整流电路有单相 半波、全波、桥式和倍压整流电路。本设计采用桥式整流电路,其主要特点如下:输出电压高, 纹波电压小,管子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较低,电源变压器充分利用,效率高。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0页 图 3.5 15v 电源电路原理图 滤波电路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由电抗元件组成,如在负载电阻两侧并联电容 器;或在整流电路输出端与负载间串联电感 l,以及由电容、电感组合而成的各种复式滤波电 路。 3.6 控制电路设计控制电路设计 本控制系统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结构,其原理图如图 3.6 所示。 图 3.6 双环调速系统原理图 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 pi 调节器。图 4.7 中标出了两 个调节器的输入输出的实际极性,他们是按照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 uc 为正电压的情况标 出的,并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倒相作用。图 3.7 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图 3.8 为双闭 环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acr 和 asr 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极性,主要视触发电路对控制电压 的要求而定。若触发器要求 acr 的输出 uct 为正极性,由于调节器一般为反向输入,则要求 acr 的输入 ui*为负极性,所以,要求 asr 输入的给定电压 un*为正极性。本文基于这种思想 进行 asr 和 acr 设计。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1页 图 3.7 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 图 3.8 双闭环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 基本数据 直流电动机:33kw、400v、96.6a、900r/min、ra=0.332,la=7.7mh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s=40 电枢回路总电阻:r=2ra=0.664 电流反馈系数:=0.05v/a(10v/1.5in) 转速反馈系数:=0.00625vmin/v(10v/nn) 设计要求 静态指标:无静差 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 i%5%,空载启动到而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 n%10% 参数计算 1.因为 un=230v, 的整定范围在 30120之间,由公式知当 =30时 ud 2 2.34cos d uu 取得最大值,由此计算得 u2=113.50v。 2.由有 ce=0.1290。 anaae eui rc n 3.由 有 tm=0.4825s。 2 2 375 m et rgd t c c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2页 4.由有 l=16.46mh。由有 tl=0.0091s。 2 min 0.693 d u l i l l t r 系统设计 1.电流环的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 ts,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 ts=0.0017s。电流滤波时间常数 toi,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 3.33ms,为了基本滤平 波头,应有(12)toi=3.33ms,因此取 toi=2ms=0.002s。电流环小时间常数 ti,按小时间常 数近似处理,取 ti=ts+ toi=0.0037s。 (2)确定电流环设计成何种典型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 i%5%,而且 tl/ti=0.0091/0.0037=2.46 ,所以满足近似条件。 1 11 196.1 33 0.0017 s s t ci 2)校验忽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影响的近似条件是否满足:, 1 3 ci ml t t 现在,满足近似条件。 1 1111 180.78 330.00170.002 soi s tt ci 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满足动态设计指标要求和近似条件。 2.转速环的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为;转速滤波时间常数, 20.0074 i ts on t 根据所用测速发动机纹波情况,取=0.01s;转速环小时间常数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 on t on t 取。 20.0174 onion ttts (2)确定将转速环设计成何种典型系统。由于设计要求转速环无静差,转速调节器必须含有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4页 积分环节;又根据动态设计要求,应按典型型系统设计转速环。 (3)转速调节器的结构选择。转速调节器选用 pi 型,其传递函数为 1 ( ) n asrn n s wsk s (4)选择转速调节器参数。按跟随和抗干扰性能都能较好的原则取 h=5,则 asr 超前时间常数 5 0.01740.087 nn hts 转速环开环增益为 2 222 (1)6 396.4 22250.0174 n n h ks h t 于是,asr 的比例系数为 (1)60.1395 0.12900.4825 24.11 22 5 0.0069 1.8 0.0174 em n n hc t k h rt (5)计算转速调节器的电路参数。转速调节器原理图如图 3.10 所示,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 r0=40k,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 0 6 0 24.11 40964.4,1 /(0.087/1) 100.087 4/1 nn nonn onon rk rkkm crmuf ctruf 取 图 3.10 转速调节器原理图 (6)校验近似条件。转速环截止频率 1 1 /34.5 n cnnn k ks 1)校验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是否满足: 1 5 cn i t 现在,满足简化条件。 1 11 54.1 55 0.0037 i s t cn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5页 2)校验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是否满足, 11 32 cn oni t t 现在,满足近似条件。 1 1111 38.75 32320.01 0.0037 cn oni s t t cn 3)校验转速超调量。当 h=5 时, max 81.2% kb c c 而,因此 /47.8 1.8/0.1290667.0 / min nne ni r cr , max * 667.00.0174 %()2()81.2%2 1.54.04%10% 14500.4825 nn n kbm tcn z cnt 能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完成的控制系统如图 3.11 所示。 图 3.11 设计完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6页 第四章第四章 系统调试系统调试 由于本文只进行了理论性设计,故在系统安装与调试阶段只对控制电路部分进行了 matlab 仿真,以分析直流电机的启动特性。采用 matlab 中的 simulink 工具箱对系统在阶 跃输入和负载扰动情况下的动态响应(主要为转速和电枢电流)进行仿真。仿真可采用面向传 递函数的仿真方法或面向电气系统原理结构图的仿真方法,本文采用面向传递函数的仿真方法。 系统仿真结构如图 4.1 所示。 图 4.1 系统仿真结构图 在仿真过程中,matlab 设置很多不同的算法,而不同的算法,对仿真出来波形影响很大。对于 用数值方法求解常系数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简写为 ode)或微分方程组, matlab 提供了七种解函数,最常用的是 ode45。ode45 可用于求解一般的微分方程,他采用 四阶、五阶龙格-库塔法。仿真结果如图 4.2-4.3 所示。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7页 图 4.2 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结果 图上部为电机转速曲线,中部为扰动电流曲线,下部为电机电流曲线。加电流启动时电流 环将电机速度提高,并且保持为最大电流,而此时速度环则不起作用,使转速随时间线性变化, 上升到饱和状态。进入稳态运行后,转速换起主要作用,保持转速的稳定。在第二秒时,外加 一扰动信号,此时转速受扰动信号影响有所下降,但因为转速环的作用重新将转速拉入稳定值。 课程设计专用纸 第 18页 图 4.3 转速开环调速系统仿真结果 图上部为转速曲线,下部为电流曲线。因为开环系统中没有反馈信号,而电机在带载的一 瞬间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