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doc_第1页
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doc_第2页
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本文认为,帛书系辞比通行本早出,主要是它反映的时代与,与占筮、巫术有更深更密切的联系,今本则把其中与此有关的一些重要内容,如“易有大恒”“三陈九德”“古物定命”等等,加以删改了。理性、义理的成份亦大大增强了。从整体看,帛本与通行本系辞,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反映不同的时代与文化。关键词:帛书;系辞;文化内涵;创作时代the age and culture reflected by the xi ci copied on silk abstract: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xi ci copied on silk came into being earlier than that in current version, for the age and culture reflected by the former have deeper correlation with divination and witchcraft. while the latter deleted and changed some important contents concerning divination and witchcraft, such as “yi posses da heng”, “expounding the nine hexagrams about virtues three times” and “destining fate by ancient things” referred to by the latter. hence the latter greatly enhanced the overtone of reason and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on the whole, the two kinds of copies of xi ci present two different features and manifest different ages and cultures.key words: copies on silk; xi ci; cultural connotations; year of founding  马王堆帛书周易及系辞、易说(指对周易的解说:二三子问、易之义、要及缪力、昭和)资料的出土,无疑是易学史研究中极具意义的大事。1993年资料公布后,学术界进行了热烈研讨,许多问题争论激烈,成果甚多。但帛书系辞和通行本系辞编撰的时代,谁先谁后?帛书系辞和易之义等五篇易说的思想文化特征、史料价值等等重要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讨论。 关于帛书与通行本系辞的时代,于豪亮、陈鼓应、王葆玹、陈松长等认为帛本早于通行本。通行本乃汉初学者将帛本与易之义等部分文字合编、增删、改编而成的。时间约在汉初或武帝经学独尊时期。(陈松长 帛书系辞初探 :(第三辑)160-161)廖名春等认为通行本早于帛本,帛本是摘抄通行本的,因而出现了摘抄不全、段落错置等问题。(廖名春 论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朱伯昆先生认为,帛本是最早的手抄本,不是最早的传本;是否比通行本早,尚无证据证明。(朱伯昆 帛书易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国际易学研究:(一) 56)李学勤、韩仲民认为“是不同传本,不好说是前后演变的关系。”(廖名春 论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  本文认为早出派的某些理由倒不一定能真正成立。如卦名使用一些战国古文字等等。因为这可能是汉初抄写时的文字特点造成的。周官与吕氏春秋古本,也有这种情况。通行本如为汉初人抄写,也可能有这种古文字特点。又如内容古朴,无象数色彩,也很难说。本文认为,帛书系辞早出,主要是它反映的时代与文化,与占筮、巫术有更深、更密切的联系,通行本则把这些与占筮、巫术相联系的内容改编、删节了。时代的变化,或易学承传的变化,使他们或者已不了解这些占筮巫术的东西,或者感到不再需要而加以删节了。因而帛本和通行本从整体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面貌。通行本许多段落之丛杂、矛盾,文义晦涩,不可能读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删节改编造成的。  下面我们选择系辞中有代表性的章节予以分析。  1.从系辞上传看 (一)从“信息”与“本义”的观点看,上述区别,最突出、集中的表现就是帛本第十章“易有大恒”,通行本为“易有太极”。“大恒”与“太极”是否一个概念?其涵义、意义为何?已有极多文章进行论述。朱伯昆先生说:“帛系辞凡象字皆写为隶书马字;凡坤字皆写为隶书川字;太极写为大恒,亦是如此,乃出于篆文转抄为隶书而造成的笔误。从义理上说,太极之名词最好,不应改变。”(朱伯昆 帛书本系辞文读后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饶宗颐先生认为,“大恒”绝非笔误。在对“恒”字作了详细考证、训诂后,饶认为“大恒”与“大一”、“太极”涵义、意义完全相同,皆指无形的“道”,“宇宙的本原”,一个“抽象的观念”。( 饶宗颐 帛书系辞传“大恒”说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17)  要了解“大恒”的意义、涵义,在研究方法上最重要的,是应注意系辞这段论述之“本义”之所指。  易是占卦之书,许多论述是就占筮而言的,或者是在占筮的基础上附加义理的论说,也有不讲占筮而专讲义理的。“易有大恒”这段,许多论者忽略其论占筮的意义,而以之为径直讲宇宙自然观。实际上,有如朱伯昆先生所指出,这段话“是讲揲蓍或画卦的过程”。“两仪”即阴阳两爻,不指构成自然宇宙的两种成分。“四象”按朱熹的说法,指由阴阳两爻所生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不指日月星辰或四时。“八卦”指八经卦而不是天地日月雷风水火八种自然现象。故下面说:“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又说:“易有四象,所以见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离开此“本义”或越过此种“本义”,将其解为自然宇宙观,以”大恒”或“太极”为宇宙的本原,已是解易者的“附加”,又以此“本原”为客观独立自存的道、理,又以此道理为一“抽象的观念”,更是解易者特殊的理解与附加;进一步以此客观的道、理即是讲的“道”,以老解易,就更是今人讨论老、易关系所特有的思路。从诠释学的角度看,这种解读是允许的,但如果要说这是易传这段话的原意、本义,则是一种混淆,是不妥当的。现今流行的许多对这段话的解释,都存在这种混淆。  朱伯昆先生说:“太极有极限之义,表示揲蓍或画卦的最初状态,而大恒或太一皆无此种涵义。”(朱伯昆 帛书本系辞文读后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但从占筮上说,朱先生所谓揲蓍或画卦的最初状态,究何所指,也不十分清楚。  我的理解是:从占筮讲,“大恒”是相对于“恒”、“小恒”、一般的“恒”而言的,犹如“大一”是相对于“小一”或一般的“一”而言的一样。朱熹周易本义解“大有”说:“大有者,有之大者也。”照此,“大壮”是壮之大者,“大恒”是恒之大者,也就是超乎一般的恒之至高至大的“恒”。周易十分重视“恒”,在今本与帛本两种卦序排列中,恒卦皆居于中心地位,可见对恒之崇敬与重视。占筮中,“恒”则为巫师首要的必备的品德。说:“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这句话,郭店竹简缁衣为:“宋人有言曰,人而亡(恒),不可为卜筮也。其古之遗言与!龟(筮)猷 (犹)弗智(知),而皇(况)于人虎(乎)。寺(诗)员(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猷。”这是一段十分重要的话。意思是说,恒德是巫师进行占筮必须具备的根本德性,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