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一篇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全文1229字。它与大学相表里。大学重在阐述教育之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关系;学记则主要论述教育的实施,其着眼点偏重于教育过程内部的关系,涉及教育作用、政策、制度、方法等各个领域,首次从理论上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 教育的功能 学记本着儒家的性善论和德治论,首先看到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光靠良好的施政措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而教育的作用则是最广泛的和牢固的。因此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树立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后来广义的教育,也就是面向全民的社会教化的宗旨。体现教育的政治功能。 其次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学记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为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这是后来狭义的教育,也就是开展学校教育和选士的指导思想。 (二)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影响很大。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意思是说,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入大学,国家每隔一年考查他的学业及品行:第一年考查其明析经义的能力和学习的志趣;第三年考查其是否专心学习,对周围的人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其学识是否广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其研究学业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达到这一标准就称为“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经触类旁通,立场也已经坚定不移。达到这一标准就称“大成”。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这个教学进程设想,一方面明确了教育的总目标,又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而且逐步深化提高,另一方面,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中都规定了学业知识和思想品德两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德智并重,循序渐进的特点。 (三) 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 1. 教学相长。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概括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施教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2. 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一方面,学记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就是君主对自己的教师也不能按一般臣下对待,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以示尊师之礼。另一方面,学记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技巧,反复强调“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等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3. 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可亲可爱,最后达到虽离开师友而信仰不移的目的。这一经验也是十分可贵的。 4.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否则,待到不良行为发生后再去纠正,则“扞格而不胜”,即遭遇抵触而难有成效;“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孙”是指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杂施而不孙”,学生将苦不堪言;“摩”指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观摩一定要是正面示范,否则,效果恰得其反。从正反两面的对照分析,大大了加强论证的力度。 5.启发诱导。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就是说,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明了。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要督促勉励,又不强制压抑;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6.长善救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或贪多务得,或片面狭窄;或把学习看得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学习看得很难而止步不前。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措施。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如果教法得当,这些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总之,学记的教育思想相当丰富,论述相当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型”1、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的概念。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说文解字b论语 c孟子 d四书集注3、“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_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4、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5、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a鲁迅 b徐特立c陶行知 d梁启超6、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个体本能 b外在环境c基因复制 d肌体成熟7、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a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纲要8、对义务教育中“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b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c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d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9、根据现行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效果实证分析与鉴定报告
- 2025年交通设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交通服务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直播平台内容监管政策与行业自律实践案例报告
- 机场停机坪租用协议合同
- 门面漏水退租协议书范本
- 汽车代卖废铁协议书范本
- 羊肉烩面店转让合同范本
- 签就业协议不填劳动合同
- 特种车玻璃采购合同范本
- 腻子清包工工程合同范本
- 教师及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示例范本1-3-5
-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 护理人文关怀科室汇报
- 《公路建设项目文件管理规程》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30-99-00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 人社厅发2020108号
- 盲人医疗按摩从业备案申请表(样表)
- DB42∕T 2234-2024 装配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 YDT 5206-2023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规范
- DL-T1474-2021交、直流系统用高压聚合物绝缘子憎水性测量及评估方法
- 2024年4月自考05424现代设计史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