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政府選送績優教師出國進修或專題研究計畫.doc_第1页
桃園縣政府選送績優教師出國進修或專題研究計畫.doc_第2页
桃園縣政府選送績優教師出國進修或專題研究計畫.doc_第3页
桃園縣政府選送績優教師出國進修或專題研究計畫.doc_第4页
桃園縣政府選送績優教師出國進修或專題研究計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園縣政府選送績優教師出國進修或專題研究計畫 附件二桃園縣政府選送績優教師出國進修或專題研究計畫壹、基本資料一、姓名:劉香君二、服務學校:桃縣建國國小三、進修及專題研究項目:資訊融入英語敎學貳、計畫內容:一、計畫名稱:運用scmc提昇台灣國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和學習興趣之敎學策略成效研究二、前往國家:美國三、進修或專題研究期間:2012.8.01-2013.1.31四、預定進修或專題研究(含觀摩實習)之學校或研究機構:ohio state universitythe college of educational and ecologyschool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edu p&l 370 -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computing. edu p&l 671 -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this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computing is delivered over the web and supported through optional meetings on campus. requirements include participating in on-line discussions on relevant topics, producing a brief powerpoint lesson, and developing a webpage. edu p&l 677 -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 this course will examine how technology can overcome distance and bring people and materials together for learning. topics include introduction and hands-on experience with videoconferencing,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web-based interactions, resources available through satellite and cable; classroom and administrative perspectives will be included.(預定選修) edu p&l 680 - videography and education - functions and operations of small format video production and post-production equipment; application of theory and research to the production of video materials for instruction. edu p&l 791 - media &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 overview of the impact and use of media and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ourses directed to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預定選修) edu p&l 823 -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 -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and use of micro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edu p&l 825 - visualizing the curriculum - current technologies support many ways of presenting information and processes visually (rather than relying on textual presentations and descriptions). this course examines issues such as: how visuals communicate, design of visual information, visual lite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預定選修) edu p&l 895 - fundamentals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media - survey of foundational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its relations with prior media and material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預定選修) edu p&l 897 - design multimedia - introduction to the instructional capabilities and hands-on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including cdrom: topics include relative learning theories, programming techniques and design models. (預定選修)academic year (semesters)2012-2013autumn semesterautumn 2012initial fee due dateaug 15 (w)semester and first-session classes beginaug 22 (w)enrollment census datesept 5 (w)last day of regularly scheduled first-session classesoct 9 (t)final examinations for first-session classesoct 10-11 (w-r)second-session classes beginoct 12 (f)last day of regularly scheduled semester and second-session classesdec 4 (t)final examinations for semester and second-session classesdec 6-12 (r-w)autumn commencementdec 16 (sun)五、預定參訪之教育機構及參訪規劃:dateplan for study and daily lifeplacesnote20128/18/211.出發至columbus city,ohio2.住屋安排:住在友人家中(733 stinchcomb drive. columbus, ohio 43219)3.拜訪友人: greg chu,.等人4.參加當地教會: church in columbus5.辦優惠卡購物、公車卡、電話卡、銀行開戶等6.了解當地生活(2011/8 已去過columbus city訪問)7.校園巡禮(參觀osu)columbusosu campus家庭與財務安排:已準備台幣100萬備用。另有縣府補助。20128/221/04esp coursesosu learning center20128/221/04參訪小學(未定)columbus city20128/221/04進行研究、資料分類整理工作撰寫研究報告完成中英文初稿osu20128/221/04課程表(預計)1.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2.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3.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4. videography and education5. visualizing the curriculum6.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7. media & technology in education8. fundamentals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media9. design multimediaosu20131/31回國完成本研究taiwan六、預定進修或專題研究之問題:並請說明該項問題是否可在國內蒐集資料預定進修或專題研究之問題:本研究將探討語言教育結合現代科技為主,藉新科技的優勢運用,突破時空的限制,提供更有效之學習環境和敎學模式,試圖解決學校學生英語學習的藩籬與障礙,以收語言學習之效,提升學生在新世代的競爭力。說明:目前國內的研究中各科對於資訊融入敎學多有著墨,英語敎學中也有不少學者有相關的研究,然而對於英語敎學設計上在internet的使用去創造一個真實的虛擬學習環境以幫助國小學生語言學習的相關研究雖有有用的資料卻有限。因而希望能到國外有進一步的研究。運用e-learning提昇台灣國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之敎學策略成效研究一、 緒論學習語言的方法固然璘琅滿目,然而認為實際並有效的方法則是讓語言學習者能沉浸在一個真實有需要使用目標語的環境,與母語人士實際的運用目標語;然而以處於英語為外語學習環境的台灣英語學習者而言,卻成了一個很大的學習障礙(李玲君,2008)。因而在台灣有許多外語學習者或很多年幼學習者的父母選擇出國學習英語。如果真是如此,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卻限制了很多英語學習者,許多人未必有如此的財力。然而,拜網際網路(internet)之賜,開始有許多人以及教育工作者運用此來輔助敎學。因為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無限彈性的可能潛性,使得在遠距離的母語人士能實際參與談話,彼此使用語言以及能在豐富的多元環境中互動學習。(denise e. murray,2005)這些新科技透過許多不同的線上工具如email,聊天室,即時通等等,提供了與使用目標語的母語人士互動的機會。也因此,這些工具也被廣泛的討論和運用。(denise e. murray, 2005)基於此,希望致力於運用網際網路internet,創造一個學以致用的虛擬敎學環境以幫助學校英語學習者增進學習成效。本研究旨在了解是否這樣一個以internet網際網路設計所創造之虛擬學習環境的教學設計,能否增進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及學習興趣,並探討其實行的可能問題和障礙。二、 研究動機、目的與問題近十幾年internet的運用大暢其行,也提供了不少有利的教學策略;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的結合運用,使得學習語言更生動有趣也更無遠弗界。尤其最大功效是突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習更沒有藩籬。如同一時間不同地點上課,或去除距離的困難,還能產生互動並立即回饋(yang & chang,2007)。在語言學習理論中,多數學者認為一個有效的語言學習環境 莫過於能有真實的情境,具備真實的人物和提供真實的需要,去使用目標語,使得學得的目標語能被實際運用,因能立即回饋,而產生有用的溝通,而能達到語言習得的成效(denise e. murray, 2005)。在過去,因為時空的隔閡,大多數人無法擁有此類環境,以求學習效果。現今,隨著多媒體科技日趨成熟,網際網路(internet)深切地影響教學與學習的型態 (何榮桂&王緒溢,1998);也產生了新的教學和學習情境。網際網路(internet)被視為是設計新教學和學習情境的理想工具,因為許多因時空限制而不可能有的教育情境,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的彈性和潛能的發掘得以實現。internet(網際網路)在現今的教學過程和環境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學習語言的敎學設計上已經可以因網際網路(internet)的運用而突破困境(汪中文,1996),不少語言教學實際上已經朝此方向努力發展,更使得在語言學習上呈現真實環境的需求,希望無限。由於網際網路上可用以輔助教學與學習活動的工具,包括e-mail、即時交談、檔案存取、遠端簽入(remote login)、電子佈告欄(bbs)、討論群(news group)、線上會議(net meeting)、特殊化資料庫,以及多目標的資訊介面(例如gopher和www)等,這些工具可支援與傳送教學(何榮桂&王緒溢;1998),以創造一個新的教學環境。尤以視訊會議和即時交談等系統在英語教學的運用。期望藉由網際網路(internet)運用,能創造出一個極具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得教學情境中,能出現母語人士並與之交談,激發學習者運用目標語的動機,已達學習成效。基於上述的教育背景和教學動機,本研究中的目的是探討六年級學童以兩種不同教學模式的會話教學學習語言成效的差異性,學童學習興趣的提昇與否;以及其呈現差異的可能成因及其優缺點。除此之外,也更進一步探討二種不同英語會話教學模式在校實行的可能性。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1. 六年級學童以與英語教師學習會話和與母語人士視訊會話等二種方式練習英語會話的學習成效差異為何?成效有何優劣?原因為何?2. 六年級學童以與英語教師學習會話和與母語人士視訊會話等二種方式練習英語會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差異為何?有何優劣? 原因為何?3. 在學校中以母語人士視訊之英語會話教學模式實行的可行性?以圖表說明本研究: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與母語人士練習以目標語達成溝通六年級學童在校英語學習成功的可能因素文獻探討 促成? 改變敎學 固定敎學學生與任課英語教師在敎學環境中練習以目標語達成溝通學生運用視訊在真實的環境中與母語人士練習以目標語達成溝通 實驗對照 三、 文獻探討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這些新科技被應用在現今的語言教學過程和環境中逾二十年(denise e. murray, 2005),而internet(網際網路)的運用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許多實證研究也提供了不少我們對這些新科技在教學過程和設計的使用上的瞭解。研究指出運用新科技,如internet(網際網路)的教育效益;其理由如下:1.可強化學習。2.可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深入學習。3.對老師有益。4.教育已經無可避免的進入數位時代。5.可提供的互動性、視覺性和功能性是紙本無法取代的。internet(網際網路)同時延伸了功能,解決了遠距教學情境的時空障礙,提供具有真實性的虛擬情境的潛能 (魏妙純,2004)。這些效益的運用蓬勃了不少的教學環境,也顛覆了不少敎學理念;同時有教學理論更可能因此而循求出解決方式而產生了可能的學習效益,如: 語言學習中常常強調語言練習者能有真實情境以滿足使用語言的需求。運用internet(網際網路)新科技的潛在效益,對於試圖欲突破沒有與說目標語的外國人的教育環境限制,以期創造出真實性,讓學習者因有真實環境而能使用目標語的機會而引發學習動機,提升語言習得的成效,提供了可行敎學設計的可能性。因為,internet(網際網路)中,線上即時互動教學對談的好處在於學生克服了cfl求學環境母語者匱乏的條件。除了互動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師生以標的語達到有意義與有目的的溝通。(魏妙純,2004)使得許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趨之若鶩,投入研究心血,期能研發出使用internet(網際網路)在創造出的真實環境中,發展出有效益的語言教學教學設計。四、 名詞解釋1.英語口語能力: 本研究指六年級學生能運用課本會話,與英語老師或母語人士使用之,與其交談,達到有意義的溝通。2.同步電腦輔助溝通(scmc):特指使用網際網路中的通訊軟體如: yahoo! massagers 或skype.等等來學習英語。3.母語人士: 本研究指以說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五、 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研究者設計一套教學流程,在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中,隨機抽樣選出一個班為實驗組,另外一個班為對照組。課程上,先進行單字和句型教學,建立出學習者對相關會話的基本能力後,再根據課本會話內容,讓學生討論出可能的對談內容,以進行會話教學。據此,設計出兩種不同的英語會話練習模式,一種是讓學生以使用yahoo massagers!視訊工具與母語人士練習英語會話,另一種則是由校內英語老師與學生或學學生練習英語會話。教學設備:筆記型電腦8台,視訊軟體(如,yahoo! messagers 或 skype),webcam 8個,頭戴式耳機 8個。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準實驗法和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前者重在學習成效結果的評估分析,後者重在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的結果分析。研究工具:1. analytic oral proficiency assessment scale(aopas)aopas 是由kost(2004)根據actel(the 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 the actfl performance guidelines for k-12 和其他資源)(106)改編而來,旨在測驗本研究中學生的口說英語能力。2.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旨在測量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和興趣。改編自李玲君的論文:不同層次的即時電腦輔助溝通之學策略對大學生英語口說能力與學習動機之影響(2008)。3. interviews在學期末進行面談,旨在深入了解學習模式對學生成敗的原因;以及了解學生是否提高學習動機和興趣。六、 研究結果七、 結論參考文獻:english reference:denise e. murray(2005), technologies for second language literacy,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5, 188201.malone,m.,rifkin,b.,christian,d.,& johnson,d.e.(2005).attaining high levels of proficiency: challenge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 june 1,2008, from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web site: /resources/digest/attain.htmlfreda,m.(2004).authenticating corpora for language learning:a problem and its resolution. elt journal volume 58/3 july 2004.oxford university presskost,c.r.(2004).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ynchronou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 on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in beginning learners of german:accuracy,proficiency,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umi no. 3131612)xu,j.j.(2003).a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 for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software design.retrieved june 1,2008,from 2003年北京外國語大學課堂英語教育與網路英語教育研究會論文web site:/tutor/2003collection/xujiajin.htmyang,y.t.c.,& chang,l.y.(2007). no improvement-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use of skype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ssci journal) chinese reference:李玲君(2008)。the impa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on synchronous cmc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the thesis of chen gong university.何榮桂(1998)。網際網路教學設計一個國小之網路教學實驗,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iccai98)論文集,pp.588-596,高雄。(共同作者:王緒溢)連文雄(2005)。幼兒、語言與英語習得。建國科大學報,24(3),29-56。2008年6月1日,取自.tw/learn/publish/journal/2403/240303%e9%80%a3%e6%96%87%e9%9b%84.pdf汪中文(1996)。學術網路在華語文教學上之運用,第一屆紐西蘭華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tw/ch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