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6L系列柴油机装配技术条件.doc_第1页
YC6L系列柴油机装配技术条件.doc_第2页
YC6L系列柴油机装配技术条件.doc_第3页
YC6L系列柴油机装配技术条件.doc_第4页
YC6L系列柴油机装配技术条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l3000-1000000zj yc6l系列发动机装配技术条件 (修订版)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1月编制: 覃壮革校对: 王志刚审核: 刘益军批准: 邱瑞兴2-510-170013jg2010122101覃壮革2010-12-216/9/18035jg2010120101覃壮革2010-12-15021jg2010111102覃壮革2010-11-11160112009-8-195页 码标 记处 数更 改 文 件 号签 名日 期更 改 记 录yc6l系列柴油机装配技术条件 本规范依据yc6l系列柴油机技术条件,产品图纸及有关标准制订,作为yc6l系列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1 装配的一般要求:1.1 待装的零部件均需经检验合格。1.2 供装配的零部件,其配合表面不允许有锈蚀、毛刺、碰伤等缺陷。1.3 规定进行水压或气压试验的零部件,必须经水压或气压试验合格后才能装用。1.4 装配前各零部件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特别是机体、曲轴、缸盖的润滑油道,不允许有任何杂质存在。机体主轴承螺孔、机体顶面螺孔、曲轴大小头螺孔、连杆螺孔不得有任何铁屑及其它杂质。所有燃油、润滑油管路必须清洗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1.5 零部件运输储存,必须使用定位器具,轻拿轻放,防止磕碰,防止挤压变形、损坏,装配场所、工具必须保持整齐、清洁。1.6 装配时不允许用钢锤直接敲打零件,如果装配时有必要在零件工作面上捶击则应采用软质手锤。1.7 为消除三漏,装配时在必要的密封面上涂以618或类似型号的密封胶。1.8 零部件的摩擦副表面,重要的配合表面应涂以清洁机油再进行装配。1.9 装配前,重要螺纹如主轴承螺栓、缸盖螺栓、飞轮螺栓、连杆螺栓、凸轮轴紧固螺栓等,在螺纹及支承面部分加少量润滑油;皮带轮减振器螺栓在螺纹部分加少量242胶水再装机。1.10 拧紧具有两个以上的螺栓或螺母的连接时,均应按对角交叉次序均匀地拧紧。重要的连接应按规定的拧紧顺序、次数、扭紧力矩拧紧。表1为主要的螺栓拧紧力矩(其余要求按q/yc205-2008标准执行)。 表1 主要螺栓力矩序号项目名称螺纹规格技术条件备注1连杆螺栓拧紧力矩m12第1次:拧紧到30n.m第2次:拧紧到60n.m第3次:转角60要求拉力不小于62kn2主轴承螺栓拧紧力矩m16第1次:拧紧到30n.m第2次:拧紧到150n.m第3次:松开,拧紧到90n.m第3次:转角90要求拉力不小于130kn3拧紧主轴承及连杆螺栓后曲轴的回转力矩60n.m4缸盖螺栓力矩m16第1次:拧紧到30n.m第2次:拧紧到150n.m,松开第3次:长螺栓拧紧到140n.m 短螺栓拧紧到120 n.m第4次:转角100第5次:转角100要求拉力不小于130kn5皮带轮减振器螺栓拧紧力矩m12第1次:拧紧到30n.m第2次:拧紧到90n.m第3次:拧紧到140n.m要求拉力不小于60kn6飞轮螺栓拧紧力矩m14第1次:拧紧到40n.m第2次:拧紧到120n.m第3次:拧紧到200n.m7正时惰齿轮轴螺栓拧紧力矩m105070(n.m)8凸轮轴正时齿轮螺栓力矩m12 100120(n.m)9凸轮轴止推片螺栓拧紧力矩m8 (10.9级)2540(n.m)10油底壳螺栓拧紧力矩m8 2040(n.m)11齿轮室盖板螺栓力矩m8 2040(n.m)12齿轮室螺栓拧紧力矩m8 m14 2040(n.m)90110(n.m)13飞轮壳螺栓拧紧力矩m12(10.9级)m14(10.9级)95135(n.m)150200(n.m)14离合器总成螺栓拧紧力矩m104555(n.m)要求拉力不小于24kn15摇臂轴紧固螺栓拧紧力矩m8 (10.9级)2030(n.m)16摇臂座紧固螺栓拧紧力矩m10 (10.9级)6090(n.m)17水泵螺栓力矩m10 (10.9级)4070(n.m)18起动机螺栓力矩m12 7090(n.m)19喷油器压板螺母力矩m8 (10.9级)4555(n.m)机械喷油器20喷油器固定板螺栓力矩m10 5070(n.m)电控喷油器21高压连接管螺套拧紧力矩m223545(n.m)22燃油回油管回油螺钉拧紧力矩m8 (10.9级)79(n.m)23燃油回油座过油螺栓拧紧力矩m102030(n.m)24充电机调节支撑力矩m103555(n.m)25充电机调节板紧固螺栓力矩m82040(n.m)26充电机固定支撑力矩m102845(n.m)27排气管环箍紧固螺栓力矩m102535(n.m)28排气管螺栓拧紧力矩m10(10.9级)2535(n.m)29进气管固定螺钉拧紧力矩m81824(n.m)30预热器紧固螺栓力矩m81824(n.m)31吊耳紧固螺栓力矩m1295145(n.m)32增压器回油管紧固螺栓力矩m82030(n.m)33喷油泵小盖板螺栓力矩m82040(n.m)34喷油泵传动套螺栓力矩m103555(n.m)机械泵35喷油泵联接板螺栓力矩m103555(n.m)机械泵36喷油泵传动轴止推片螺栓力矩m82835(n.m)机械泵37喷油泵紧固螺栓力矩m103045(n.m)机械泵38喷油泵齿轮螺栓力矩m10(10.9级)5070(n.m)39喷油泵托架螺栓力矩m103555(n.m)机械泵40喷油泵传动外花键拧紧力矩m20190210(n.m)机械泵41单体泵室螺栓力矩m103555(n.m)法兰螺栓42单体泵室固定螺栓力矩m12100120(n.m)贯穿螺栓43单体泵定位销螺栓力矩m103555(n.m)44单体泵螺栓力矩m105565(n.m)45冷却水温传感器螺栓力矩m1222(n.m)46燃油温度传感器螺栓力矩m1222(n.m)47进气温度传感器螺栓力矩m14 20(n.m)48进气压力传感器螺栓力矩m66(n.m)49转速传感器螺栓力矩m66(n.m)50气泵齿轮小盖板螺栓力矩m82030(n.m)51气泵润滑油管过油螺钉力矩m81525(n.m)52气泵齿轮螺母拧紧力矩m20230300(n.m)53气泵惰轮轴过油螺栓力矩m16140160(n.m)54机油冷却器紧固螺栓力矩m82040(n.m)55机油泵固定螺栓拧紧力矩m10 (10.9级)3555(n.m)56机油泵惰齿轮紧固螺栓力矩m12 (10.9级)100120(n.m)57喷油泵连接盘螺栓力矩m102535(n.m)共轨泵58喷油泵紧固螺栓力矩m102535(n.m)共轨泵59喷油泵齿轮螺母拧紧力矩m241.5250300(n.m)共轨泵60火花塞钢套m181.57080(n.m)气体机螺纹npt 1/8npt 1/4npt 3/8npt 1/2npt 3/4npt 1拧紧力矩(nm)814243447686895881021.11 螺塞的拧紧力矩推荐值1.12 没有具体规定的螺栓、螺母的扭紧力矩按下表选用螺 纹 直 径m6m8m10m12m14扭 紧 力 矩(没有括号为8.8级,括号中为10.9级) n.m812(1015)1824(2030)2845(3555)6590(85100)90110(110130)1.13 所有零部件装配后,应保证符合设计的配合性质,不许有过紧或过松等现象。1.14 bosch共轨系统控制要求1) 各零件清洁度应满足q/yc11要求,只有在装低压油路、高压油路及喷油器各工位才能取下防护帽;2) 共轨管部件轨压传感器、高压油泵油量控制单元的防护帽必须在装线束工位才能取下; 3) 工作台面、手、工具的洁净;2 零部件的组装要求:2.1 气缸盖结合组的装配;2.1.1 气缸盖冷却水腔内的型砂、铁屑必须清除干净,外表面及气道表面也应清洗干净。2.1.2 碗形塞片装入气缸盖时,接合表面应涂以密封粘胶,压入后对水道进行气压试验,压力为0.4mpa,时间不少于1min,不允许有渗漏现象。2.1.3 气门导管应在冷态下压入,气门导管台阶面应与缸盖上相应的定位面紧密贴合。2.1.4 进、排气门座在液氮中至少冷却10min后压入。2.1.5 气门密封带宽度为(1.2 2.3)mm,必要时,对气门与气门座进行研磨。气门下沉量为:进气门(0.550.15)mm,排气门(0.600.15)mm。 用气压进行密封检查: 1)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 0.5mpa气压下,泄漏率在(-101500)ccm/min之间; 2)气门杆与油封的密封性:0.3mpa气压下,泄漏率在(-330)ccm/min之间;2.1.6 摇臂座螺栓必须拧紧,不允许有松脱现象(允许使用粘胶)。2.1.7 装上喷油器后,检查喷嘴凸出缸盖底面高度值按下表控制,超差时应调整。 国2国3国4国5机械泵系统(l3000、l3001、l3200、l3300、l3400、l4000、l4300、l4500、l3a00、l3b00、l3c00、l3d00、l3e00)2.20.12.50.1/单体泵系统(l3500、l3600、l3700、l3800、l3900、l4100、l4200、l4400、l4800、l4900、l5000、l5100、lb100、lb200、lb300、lb400、lb500)/2.50.12.30.12.30.1共轨泵系统(l4700、l5200、l5300、l5400、l6100、l6200、l6300、l6400、l6500、l6600、l6700、l6800、l6900、la100、la200、la300、la400、la500)/2.80.12.80.12.80.1组合单体泵系统(l5500、l5600、l5700、l5800、l5900、l6000)/3.50.1/2.1.8 气体机装配火花塞钢套时,为保证密封,必须在钢套外螺纹、钢套和密封铜垫接触面上、密封铜垫和缸盖接触面上涂c5-a抗咬合剂。注意拧紧火花塞钢套的装配工具不得触及缸盖安装孔表面,以免刮伤o形圈密封带。 2.1.9 气体机安装火花塞时,拧紧火花塞,拧紧力矩:30n.m。拧紧火花塞必须使用专用火花塞套筒。由于高压电源会在接触表面产生电弧,弹簧与火花塞头部接触的部位受热氧化,导致接触部位电阻过大, 分压作用过大导致火花塞点火能量降低,严重时会导致失火。所以安装火花塞和点火线圈时,必须在火花塞头部涂抹导电膏。在胶套与火花塞接触的陶瓷部位应该涂抹绝缘润滑油脂,以防止因胶套老化导致火花塞与缸盖之间漏电。2.2 机体结合组的装配2.2.1 气缸套顶平面高出机体的高度按机体缸孔止口深度分组选用相应的缸套,在机体缸孔顶面靠近排气侧有分组标记,在缸套顶部外圆也有分组标记,根据机体缸孔分组标记选用相同标记气缸套来装配,如下表: 名称组别机体缸孔止口深(mm)(标记色)气缸套止口高度(mm)缸套凸出量(mm) 186.95086.985(红)87.08587.1150.1000.165 286.98587.015(黄)87.11587.1450.1000.160387.01587.050(蓝)87.14587.1750.0950.160同一台发动机气缸套的突高度应符合上表中任一组的要求,同时相邻两缸的缸套突出量不能超过0.025。缸套的突出高度测量应使用如上图所示的装置,按图示上紧4颗缸盖螺栓,并在图示的4颗螺栓附近测量。2.2.2 气缸套封水圈装入气缸套后,胶圈不允许扭曲,分模痕迹应处于上下方向,涂上肥皂液后压入机体,压入后气缸套内径应保证为113h6()mm,圆度和圆柱度不大于0.01mm。2.2.3 碗形塞片压入机体后,对机体进行密封性检查: 用气、水混合加压力检查,压力为0.4mpa,历时1.5min无渗漏;或用气压检查,气压力为(0.40.6)mpa,历时1.5min,泄漏量在(04 )mmh2o内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或按生产工艺执行。2.2.4 主轴承盖与机体的配合用两侧面定位来保证,主轴承盖装配时应对号入座,打字码凸台应在凸轮轴孔一边,不允许互相调换或装错方向(同时应注意轴瓦定位止口应在同一侧)。2.2.5 活塞冷却喷嘴装在机体上前,必须用油进行100%打靶试验。安装喷嘴的螺栓应涂螺纹防松胶。2.3 活塞连杆组的装配2.3.1 连杆衬套油槽、连杆油孔必须清洁畅通。2.3.2 活塞、连杆、活塞销组装时,活塞顶上的向前标记与连杆的向前标记朝向相同,然后将连杆小头置于活塞两销孔中间,把活塞销装入销孔内,用软金属锤轻轻敲打。装好后,活塞与连杆应摆动自如,无阻滞现象。2.3.3 活塞环:第一道环为梯形环,第二道环为锥面环,第三道环为带螺旋弹簧胀圈的组合式油环。第一和第二道环装配入活塞时应注意方向,标记有“a top”的面朝上,如右图:2.3.4 活塞环装入活塞后,应能在环槽内灵活转动,在自身重量作用下能沉入槽底,无阻滞现象。2.3.5 装配时,同一台柴油机上的各缸活塞重量差不大于8g,连杆总成重量差不大于20g,连杆大头重量差不大于16g,小头重量差不大于12g,活塞连杆组总重量差不大于30g,如超过规定重量的上限,允许在指定位置内去除多余金属,进行调整(具体见图纸要求)。2.3.6 连杆大头轴承孔按零件尺寸分组装配,分组标记见下表: 连杆大头轴承孔直径(mm)颜色标记8585.011红色85.01185.022蓝色2.3.7 连杆轴瓦按厚度尺寸分组装配,分组标记见下表: 连杆轴瓦厚度(mm)颜色标记2.4702.480红色2.4852.495蓝色2.4 曲轴飞轮组的装配2.4.1 装配前仔细清洗曲轴上的油道,检查油道孔口,如有毛刺,应用天然油石清理干净。2.4.2 曲轴按产品图纸要求装上销钉、曲轴正时齿轮,进行动平衡试验,不平衡度不大于50gcm。飞轮总成须经动平衡试验,其不平衡度允差30gcm。曲轴、飞轮与离合器总成要求进行整体动平衡试验,不平衡度不大于50g.cm(用螺栓和平衡片调整)。2.4.3 曲轴按主轴颈、连杆轴颈尺寸分组装配,分组标记见下表: 主轴颈直径(mm)连杆轴颈直径(mm)颜色标记86.9898779.98980红色86.97886.98979.97879.989蓝色2.4.4 主轴瓦按厚度尺寸分组装配,分组标记见下表: 主轴瓦厚度(mm)颜色标记2.4652.475红色2.4802.490蓝色2.5 柴油机单体泵部件的装配2.5.1单体泵室总成的组装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以保证总成的清洁度。2.5.2输油泵、调压阀、温度传感器、油管等更换和拆卸时要注意清洁和安装间隙。2.5.3每一个德尔福电控单体泵的电磁阀接插件上均有唯一的识别码,以保证系统对各缸供油控制的精确性。在应用前该识别码已输入相应的控制器。如更换控制器或单体泵,应由维修人员重新输入。2.5.4单体泵的安装通过两个m10螺栓压紧在单体泵室上,必须交替拧松或拧紧,以保证单体泵垂直退出泵室或进入泵室,避免碰伤或损坏“o”型密封圈。同时要注意单体泵上的三个“o”型密封圈是否正确和完好,以保证燃油和润滑油的良好密封。2.5.5单体泵安装与拆卸时要将凸轮轴转至该缸的最低点,以减小安装螺栓的力矩。3 总装技术要求3.1.1 曲轴主轴颈与主轴瓦厚度分组装配按下表要求: 组号曲轴主轴颈颜色主轴瓦颜色红色2红蓝色2蓝3.1.2 曲轴装入机体,将所有主轴承螺栓按规定力矩拧紧后,应转动灵活自如,曲轴装配完成后的轴向窜动量在(0.10.26)mm范围内。3.2 安装主轴承螺栓时,不允许有螺栓碰主轴承盖孔壁的现象,并能徒手把螺栓拧尽。主轴承螺栓不允许一次拧紧,应从中间轴承开始,依次向两端分4次轮流均匀拧紧。为达到均匀稳定的螺栓拉力,必须采用转角法上紧螺栓。力矩按表1要求。每拧紧一次,应回转曲轴,以检查灵活性。或按生产工艺执行:主轴承螺栓先预紧,再按3-5-6-2-1-7-4顺序拧紧。拧紧时注意调整曲轴的轴向间隙。最后检查曲轴的回转力矩。3.3 飞轮壳与机体组装后,应检查:3.3.1 飞轮壳上,变速箱结合端面对曲轴轴线的跳动不大于0.45mm,变速箱结合止口对曲轴轴线的跳动不大于0.4mm。3.3.2 飞轮壳上装有橡胶油封:应注意不要使唇口翻转和防止弹簧脱落。 飞轮壳螺栓的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应分多次对角交叉均匀拧紧(应先拧紧靠近定位销的两只螺栓)。3.4 飞轮与曲轴后法兰定位装配,装配时注意保持结合面的清洁和完好,飞轮紧固螺栓应以对角交叉,分三次均匀拧紧,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3.5 安装离合器总成时,因曲轴、飞轮与离合器在总装前已整体平衡过,因此安装时应注意按原平衡时做的印记安装,同时应注意保持飞轮端、离合器摩擦片及压盘摩擦面的清洁,不能有油污及其它杂物,如不干净时,应用汽油清洗后再进行安装,否则容易因此打滑而损坏离合器。离合器总成用12个m10的螺栓固紧在飞轮上,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3.7.1 连杆大头孔与相应曲轴连杆轴颈、连杆瓦厚度按下表要求分组装配: 组号连杆大头孔颜色曲轴连杆轴颈颜色连杆轴瓦颜色红色红色2红蓝色蓝色2蓝3.7.2 活塞连杆组装入气缸套时,活塞环的开口位置应依次错开(如下图所示): 3.8 活塞连杆组装入气缸套时,连杆体上的向前标记朝向发动机前端。3.9 装配连杆螺栓时,应能用手将连杆螺栓拧到底,然后用扭力扳手拧紧,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3.10 装好活塞连杆组后,转动曲轴,其转动力矩不大于60n.m。3.11 安装活塞连杆组后,活塞凸出机体顶面高度控制在0.230.03范围内,同一台机活塞凸出高度差不大于0.15mm(专用检测设备不能使用时,人工测量按上图所示测量点同时测量)。装皮带轮减振器时,检查装在齿轮室的油封,不能让油封唇口翻转,防止弹簧脱落。皮带轮减振器用六颗m12螺栓连接在曲轴小头上,正式拧紧前每个螺栓先拧至3060n.m,然后拧松,再分三次力矩轮流交叉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3.12 正时惰齿轮轴装在机体上,用4只m10螺栓固定,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1、曲轴正时齿轮;2、正时惰齿轮;3、喷油泵齿轮(柴油机);4、凸轮轴齿轮(气体机的带信号销)第一缸压缩上止点时齿轮标记3.13 小心地将凸轮轴装入机体中,注意不要让轴颈、凸轮与衬套表面碰伤,装上隔圈(倒角的一侧朝向主轴颈)、凸轮轴止推片、凸轮轴正时齿轮、垫圈,上紧锁紧螺栓,其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凸轮轴应转动自如,其轴向间隙为0.080.26(mm)。3.14 转动曲轴到第一缸上止点,装入正时惰齿轮,应对准齿轮上的记号(如右图),并检查齿轮啮合侧隙应为(0.070.25)mm,然后在齿面上加润滑油。3.15 柴油机机械式喷油泵的安装 把传动轴装到传动轴套中,上紧传动轴套后端的止推圈,然后把传动轴套装在齿轮室盖板并上紧螺栓,传动轴与止推圈的轴向间隙为0.30.5。 调整好传动轴套后端的调整螺套,刚好接触到机体后上紧该处的两个螺栓。1传动轴2调整螺套3动轴套4止推圈5螺栓6喷油泵齿轮7螺栓8花键9连接盘10喷油泵托架11油泵12螺栓供油系统装外花键在喷油泵轴上,然后上紧连接盘喷油泵装上外花键后,打开调速器壳体上的正时销盖板,拿出正时销,然后旋转油泵轴,使飞锤上的正时孔对准正时窗,然后把正时销的塑料端插入飞锤上的正时孔,即为第一缸供油始点。在发动机第一缸活塞位于上止点时,逆时针轻微旋转曲轴(从前端看),使减振器上的刻度在12左右,然后再顺时针旋转曲轴至刻度9。把喷油泵装在传动轴套上,完成喷油泵装配后必须将调速器上的正时器拔出,将分叉口朝外,然后再上紧。接着用4个螺栓把喷油泵齿轮和传动轴连接上紧。 机械式喷油泵传动机构3.16 柴油机机械式喷油器及高压连接管的安装: 安装喷油器时,在o型圈涂些机油,然后把喷油器放入缸盖,喷油器顶面的小圆孔中心与喷油器轴线的连线要垂直于缸盖的排气面,这时喷油器体上的进油凹球面就能刚好对上高压连接管安装孔的轴线; 在高压连接管的o型圈上涂少许机油,然后放入安装孔内,拧紧螺套使高压连接管压入到位,然后松开; 拧紧喷油器压板的螺钉,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 拧紧高压连接管螺套,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喷油器和喷油器铜套之间有密封铜垫圈,安装喷油器必须使用新的密封圈。 机械式喷油器及高压连接管的安装3.17 柴油机单体泵传动机构(如下图)的安装顺序: 曲轴在第一缸的压缩上止点位置,且正时指针对准“0”刻度。单体泵凸轮轴也应处在相应位置。 把单体泵部件用4个m12螺栓装到气缸体上,先不上力矩。 把单体泵部件前端和齿轮室盖板、止推片装配在一起,再拧紧4个m12螺栓。把喷油泵齿轮和中间惰齿轮的记号对应装配到单体泵凸轮轴上,用4个m10螺栓把凸轮信号盘和齿轮一起上紧到单体泵凸轮轴上。 如喷油泵齿轮的键槽和单体泵凸轮轴键槽没有对应好(单体泵凸轮轴没处在相应位置),则先不上螺栓和键,转动曲轴,此时喷油泵齿轮跟转,但单体泵凸轮轴不转,到两键槽对应后在上螺栓拧紧即可。齿轮齿侧间隙应为0.080.15。单体泵凸轮轴和止推板的轴向间隙为0.20.4。单体泵的安装1.惰齿轮;2.喷油泵齿轮;3.齿轮室盖板;4.连接盘;5.齿轮连接盘;6.螺母;7.键;8.o形圈;9.油泵;10.支架3.18 柴油机国产单体泵的安装油泵安装步骤:1 曲轴在第一缸的压缩上止点位置,惰齿轮的标记对应装配;2 齿轮连接盘用键定位装入油泵轴上,用螺母拧紧;支架先装到油泵上;3 用4颗m10螺栓把连接盘装到油泵上;注意o形圈必须涂机油或润滑脂;4 用6颗m10螺栓把连接盘和油泵装到齿轮室盖板上;盖板和连接盘之间用垫片密封;5 喷油泵齿轮和惰齿轮的标记对应后装到齿轮连接盘上,用4颗螺栓拧紧;6 支架紧固到机体上。3.19 柴油机高压共轨泵系统的安装 高压共轨泵系统图油泵安装步骤:1 曲轴在第一缸的压缩上止点位置,根据齿轮的标记一一对应装配;2 用4颗m10螺栓把连接盘装到油泵上;3 用6颗m10螺栓把连接盘和油泵装到齿轮室盖板上;4 喷油泵齿轮和惰齿轮的标记对应后用键定位装入油泵轴上,用m16的螺母拧紧;注意事项:1) 油泵安装前o型圈必须涂机油或润滑脂;油泵驱动轴应清洁;2) 如图所示,高压油泵和输油泵为一体式设计,须防止各接头装错;3) 因高压油泵为柴油润滑,首次使用时,必须用手泵排空,使高压油泵充满柴油,不能用启动马达排空; 4) 回油压力:高压油泵、喷油器、共轨管部件轨回油压力不超过.bar输油泵出油口输油泵进油口高压油泵进油口高压油泵回油口高压油泵出油口油泵和连接盘连接盘o形圈o形圈5) 喷漆前油泵油量控制单元必须有防护接头或插好插接件。3.20 柴油机电控喷油器及高压连接管的安装: 安装喷油器时,在o型圈涂些机油,然后把喷油器放入缸盖,喷油器顶面的小圆孔中心与喷油器轴线的连线要垂直于缸盖的排气面,这时喷油器体上的进油凹球面就能刚好对上高压连接管安装孔的轴线; 在高压连接管的o型圈上涂少许机油,然后放入安装孔内,拧紧螺套使高压连接管压入到位,然后松开; 拧紧喷油器压板的螺钉,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 拧紧高压连接管螺套,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喷油器及高压连接管的安装:每只喷油器只能采用1只喷油器垫片(铜垫),而且每只喷油器垫片只能使用1次,即喷油器拆装后必须更换相同厚度规格的铜垫;垫片表面必须清洁,安装时不能采用表面抹涂润滑脂的办法以方便从缸盖孔中取出,因垫片本身已从结构上来保证。喷油器及高压连接管自带o型圈不用涂润滑油,如原配的o型圈损坏,安装新的o型圈时须涂润滑油或润滑脂,高压连接管频繁拆装、多次使用,会导致密封不严;如拆装后发现与喷油器结合面有压痕,则不能再使用,必须更换新的高压连接管。喷油器拆卸必须使用专用工装,安装、拆卸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的力加在电磁阀上。与喷油器接线柱连接的线束部件的拧紧力矩为(1.50.25)n.m。喷油器安装步骤:1) 将喷油器用力1kn2kn压入缸盖;2) 用喷油器压块调整喷油器至适当的位置(高压油进口对正高压连接管); 3) 预装高压连接管,高压连接管上的两个圆球通过气缸盖安装孔内的两个凹槽来导向并且防止高压连接管转动,连接管螺栓力矩为15n.m20n.m;4) 压紧喷油器,喷油器固定板的螺柱拧紧力矩见表1,喷油器压紧力为10kn,大于15kn 的压紧力是不允许的,喷油器固定板和气门弹簧的间隙应保证在0.5以上,否则调整安装。5) 上紧高压连接管,力矩见表1;然后,必须立即装上高压油管。3.21 控制器:控制器应轻拿轻放,不能磕碰;控制器频繁插拔会导致插接件针脚接触不良,所以bosch规定连接次数一般不能超过50次;喷漆必须静电喷涂,喷漆前,控制器条码底板及标签,压力控制单元必须作好防护措施。不能喷涂到,接口必须有保护帽或插上线束接头。3.22 传感器的安装电控发动机的曲轴转速传感器和凸轮轴转速传感器的安装空气间隙为10.5mm。安装时必须采用特定的工装并用塞尺检测间隙。若小于此数值,须安装调整。记录数据随机流转。柴油机单体泵系统和气体机电控系统共用一个曲轴转速信号盘,为凹齿结构。单体泵系统的凸轮轴信号盘装在喷油泵齿轮前,为凸齿结构;气体机的凸轮轴信号盘采用信号销结构。柴油机共轨泵系统只有曲轴转速传感器,为凹齿结构。油泵凸轮轴转速传感器已经整合在油泵里,无需安装。柴油机单体泵系统的信号盘信号盘的安装均应严格控制其相位,安装后传感器与发动机一缸压缩上止点间应符合与下图所示关系。气体机凸轮轴信号盘柴油机共轨泵系统及气体机的曲轴转速信号盘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在安装和拆卸时要注意密封性。3.23 柴油滤清器:1) 使用经过bosch认证的parker公司的racor滤清器,其他厂家若须使用,必须经过bosch认证;2) 走保更换柴滤,里程为25005000公里,走保以后更换里程1000012000公里(或200250小时);3) 必须每天观察燃油预滤器积水杯里的积水情况,并把积水放掉。燃油质量符合 is0 en590标准3.24 安装活塞连杆组、齿轮系、凸轮轴及气泵后,转动曲轴,其转动力矩不大于75n.m。3.25 安装气缸盖时,应能徒手把缸盖螺栓拧尽,不允许有螺栓碰气缸盖孔壁现象。缸盖螺栓在正式拧紧前每个螺栓先拧至3060n.m,然后拧松,然后按图示顺序均匀拧紧,不允许一次拧紧,应分五次均匀拧紧,缸盖螺栓拧紧后拉力应大于130kn。拧紧力矩按表1要求。或按生产工艺执行。3.26 调整和检查气门冷态间隙为:进气门间隙:0.350.05mm; 排气门间隙:0.400.05mm。3.27 配气相位(1mm气门开启): 柴油机机型为:进气门开:上止点前 5.35ca; 关:下止点后 14.35ca; 排气门开:下止点前 58.65ca; 关:上止点前 35ca;iegr柴油机机型为: 进气门开:上止点后 2.95ca; 关:下止点后 9.65ca; 排气门开:下止点前 51.45ca; 关:上止点前 10.75ca;气体机机型为:进气门开:上止点前 225ca; 关:下止点后 485ca; 排气门开:下止点前 705ca; 关:上止点前 225ca; 每班抽检一台配气相位。3.28 风扇皮带轮、曲轴皮带轮、充电机皮带轮的皮带槽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偏差不大于2mm。3.29 检查皮带的张紧力,用3040(n)压下时,皮带的挠度在1015(mm)范围内。3.30 装充电发电机时,应注意检查调节板一端上紧后,另一端是否同时接触,如间隙过大时,允许用加垫圈的办法来调整,不允许在充电机支耳悬空过大时硬逼紧调节板。3.31 安装增压器前,应检查叶轮内是否有杂物,并用手转动转子,如果叶轮滞转或有磨擦壳体的感觉,请查明原因后再安装。安装增压器进油管前,先从进油口向增压器内加入适量干净的机油,用手转动转子,使增压器轴承系统充满油后再连接进油管。3.32 空压机齿轮的紧固螺母在安装时涂防松胶,上紧力矩为230300(n.m)。3.33 空压机惰齿轮座的螺栓上紧时要涂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