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潘继花等:湿地对水中磷素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105湿地对水中磷素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潘继花1,何岩2,邓伟1,严登华3,郭跃东1,宋新山4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2. 中国科学院院部,北京 100864;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北京 100044;4.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51摘要:随着对湿地功能认识的加强,湿地科学研究从资源考察开始向湿地过程研究转变,尤其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湿地对营养物质的截留功能倍受关注。磷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元素之一,又是导致湿地及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湿地对水中磷素的净化作用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和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环节。文章综述了湿地系统各因子(土壤、植被、水文、微生物)及其它环境因子(如温度、co2浓度、污染物负荷)对磷的净化作用的影响以及湿地中磷的动态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在研究手段、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强调今后研究应注重长期连续的湿地动态监测,湿地净化功能模型和净化能力阈值以及景观生态学在湿地净化功能方面的应用。关键词:磷;湿地;净化作用;动态模型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1-0102-04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湿地由于在汇集、转化各种营养物质和废弃物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享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受湿地生命活动的影响,湿地对物质的净化作用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和空间分异,同时还有一定的阈值特征。近年来,人类非理性活动对湿地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人类活动过多地占用了湿地资源,表现为通过排水和围垦而进行的农耕活动以及过度放牧;另一方面,大量的污染物向湿地排放,超过了湿地的最大阈值,湿地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湿地的生命支持能力也显著减弱。流域内工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大量面源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到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资源和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带来了较大威胁。因此,湿地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再次引起了环境学界和景观生态学界的广泛关注13。而磷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剖析湿地对磷素的净化机理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和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湿地对磷素净化作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方面,以供相关研究参考。1 湿地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对磷净化作用的影响湿地对磷的截留主要是通过土壤吸附和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固定,泥炭增长等作用来实现4, 5。而不同类型的湿地,由于其形成演化过程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不同,植被、水文条件不同,对磷的吸收、转化能力也各不相同。1.1 土壤因素进入湿地中的磷主要留存于土壤中6, 7。土壤对磷的截留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包括土壤孔隙度、ph值、粒度、有机质含量、铁铝氧化物、ca2+、caco3等。一般来说,土壤孔隙度越大,湿地的容水体积就越大,水体中的磷在湿地内能受到较长时间的吸附与吸收转化,净化效率也会相对增加。reddy等8研究发现,在酸性和中性ph条件下,根区附近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活动增强,其中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当处于碱性ph条件下时,可溶性正磷酸盐的化学沉淀作用就占主导作用,从而影响湿地对磷的去除。土壤对磷的储存能力与有机质含量有关,一般有机质含量愈高,对磷的吸附能力愈强。研究表明,可溶性的无机磷化物容易与土壤中的al3+、fe3+、ca2+、caco3等发生沉淀和吸附反应9。传统观点认为,在酸性条件中al3+、fe3+是控制磷的截留的主要因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中主要固磷基质是caco3或水溶性磷与ca2+生成沉淀,而李祖荫等研究发现,caco3与土壤固磷百分率之间的相关性很差,并认为石灰性土壤固磷基质主要是0.01 mm物理粘粒10, 11。湿地对磷的截留还与湿地的成因类型有关,johnston12在研究的17块湿地中,发现由于河边洪泛平原沉积速率较高,由沉淀而储存的磷要高于由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储存的磷。1.2 植被因素植被是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营养物质的截留功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对照实验13, 17, 26表明,有无植物在磷得去除率方面的影响很大,种植植物的系统对磷的去处率高于无植物系统。一方面,植物可以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同化水中的无机磷,并将其变成自身体内的atp、dna及rna等有机成分,通过植物的收割而去除14;另一方面,它的根区为微生物的生存和降解营养物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好氧厌氧条件15, 23。研究表明,不同的湿地植物,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吸收转化能力也不同。春夏季节,植物生长迅速,生物量增加,对磷的吸收也增加。秋冬季,植物枯萎,返回土壤系统,可能导致磷的释放,磷的去处率降低。debusk16等研究了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能力,发现在夏季除磷效果最好的是凤眼莲和egeria,冬季除磷效果最好的是水鳖和浮萍。廖新第等17研究发现香根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要好于风车草。当废水内营养物质的负荷率比较低时湿地的去除效果比较好,但当负荷率较高时,去除效率会显著下降;曹向东等18在研究强化塘-人工湿地复合生态塘系统时发现,总磷的去除率在植物生长期和非植物生长期分别为15.8927.64和9.2114.65之间;植物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也不相同,缪绅裕等6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各器官的含磷量依次为叶根茎胚轴,且随污水浓度升高而上升。1.3 水文条件湿地水文条件主要包括水力负荷、水位、水温等。水文是湿地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水文条件能直接改变湿地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到物种组成和丰度、第一生产力、有机物质的积累和营养循环19。研究表明,水力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湿地对磷的净化处理:水力负荷过大会降低水在湿地中的滞留时间,水力负荷太小则不能充分发挥湿地的净化潜力。干湿交替变化可以增加土壤对磷的滞留作用20。但对于酸性土壤和本身比较肥沃的土壤来说,由干变湿可能会通过严重增加磷的植物有效性,进而导致湿地内部的富营养化。当水温降低时,湿地对磷的去除率也会降低21。1.4 微生物因素 微生物对磷的去除是湿地去除污水中磷的机制之一,主要包括对磷的正常同化吸收和聚磷菌对磷的过量积累22。无机磷化合物的溶解性改变,有机磷化合物的分解矿化,无机磷的氧化和还原都需要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及酶的催化来实现23。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磷细菌还能将有机磷化合物转化为简单的磷化合物;在厌氧条件下提供短链的脂肪酸24。研究25, 26表明,磷素的去除率与根际的磷细菌数目呈正相关。在降解有机磷的同时,微生物也吸收可利用态的磷以维持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水质。但也有人认为,微生物对系统内磷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废水中po43-p的去除与湿地中各类微生物的数目均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5, 27。2 其他因子湿地对磷的净化作用不仅与系统本身有关,同时还与许多外界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影响磷去除的外界因素有气温、co2、污水中磷的浓度等9。一般来说,系统对磷的净化率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气温升高会导致植物、微生物生理活性升高,有利于磷的去除22。杨昌凤等28在模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实验中发现,气温在2232 范围内时,系统对总磷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许多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对根际、根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生物量以及微生物总数量有促进作用,与植物去除磷素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生理类群,如解磷细菌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从而影响湿地对磷的净化效果29。随着磷的负荷的增加,湿地的去除效率会降低30。陈博谦等31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当总磷的负荷量由454 mg/(m2d)增加到1345 mg/(m2d)时,去除率从67.8%下降到56.2%。并且磷负荷与去除率之间的关系随季节而变化32。另外,不同实验阶段,系统各部分对磷的净化能力大小不同:lantzke33 1998年进行了控制状态下垂直流湿地中影响正磷酸盐去除因素的模拟,指出湿地系统中磷的去除效果为底土层大型植物生物,短期内为大型植物底土层生物。3 湿地对磷素净化的动态模型湿地模型为我们了解湿地功能和结构,验证假设和进行预测提供一种有用的工具,有助于深入研究湿地的发展变化,最终为湿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服务。而功能模型的研究在湿地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湿地净化功能模型、湿地调蓄功能模型、湿地生产力模型将是研究的主要热点34。有关湿地中磷的动态模型主要有:1994年,mander和mauring根据欧洲和北美的40多处实验数据,建立了输入负荷与湿地磷去除之间的一个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磷负荷的增加,湿地的去除量也增加。同年,christensen等35基于美国德斯普兰斯的4个地理位置相同而水力条件和地貌条件不同的湿地的1年实验数据建立了一个湿地生态模型,该模型包括4个湿地的水文、沉积和磷的运算法则,用于对不同数据的综合以及预测湿地在不同的水文和化学负荷条件下的净化功能。初步的模拟结果表明了水流条件对湿地中磷截留方面的影响。2000年,wang与mitsch36又根据这4个实验湿地建立了一个更为通用而详细的构建河滨湿地中磷的动力学生态模型。该模型选择颗粒态磷进行研究,探讨了水文条件、初级生产力与沉积物与湿地中磷的保持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3年的数据得到验证。该模型可以用于解释不同湿地结构和功能在磷的截留中的作用,更好地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了解构建湿地的功能,同时预测不同水力条件下沉积物和磷的截留。1997年richardson等37通过对北美数据库的分析建立一个质量负荷模型,并在湿地中进行验证,提出了“1 g原则”,即湿地截留的磷与磷的负荷成比例关系,但是当磷的负荷达到1 g/(m2a)时,出水中磷的浓度就会按指数增加。2000年,peij等38建立了河边湿地中炭、氮、磷的动力机制和相互作用的模型,研究炭、氮和磷的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植被、土壤中过程的作用;土壤湿度、温度等主要属性对过程与相互作用的影响方式;定量评价河边湿地中磷的滞留、吸收、释放功能;模拟其它人类活动与管理措施对湿地功能的影响。该模型已应用于英国西南部德文的一块湿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现有的主要是肖笃宁等3为辽河三角洲建立的养分去除空间模型。此外,随着景观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景观格局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方面的认识,环境工作者开始探讨应用景观模型的方法分析湿地生态系统中磷对湿地的影响,讨论磷在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规律39。4 存在问题及展望4.1 存在的主要问题()先进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缺乏长期连续的动态研究。长期以来,由于湿地所特有的特性,如长期性或季节性水体覆盖,植被密集等,加之湿地的分析实验技术相对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湿地中物质循环的深入研究,很难获取关于湿地土壤、水体以及植物体内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的实时资料。目前,有关湿地中营养物质的连续数据很少,这对总结湿地净化规律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模型研究还不够深入。随着湿地研究的深入,数学模型在湿地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但目前有关磷的动态模型大部分是在1年或几年的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于实地模型也是在根据短期数据建立的,缺少野外长期监测数据的验证,而且模型参数过于简单,与野外实际情况差距较大。(3)某些影响因子与湿地净化磷的效果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异议,如ca2+、caco3在碱性湿地中所起的作用;微生物对磷的净化效果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温度及水位波动对湿地净化磷的影响等等。4.2 研究展望在当前湿地污染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定量描述湿地的净化功能,采取最佳措施使湿地的净化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基于目前研究工作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加强湿地环境监测,采取宏观监测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宏观信息以遥感技术为手段,微观信息以先进的野外监测仪器为手段,随时监测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趋势及植被生物量的变化。结合长期连续动态监测数据,不断改进和修正各种参数,建立不同类型湿地中磷的动态模型,提高模型的实用性,推动湿地科学由定性描述向定量研究发展。(2)在室内室外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湿地中各影响因子与净化作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加强水文学和微生物数量对湿地净化功能影响方面的研究;加强不同植物类型与湿地对磷的净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总结既能适应湿地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净化率的植物类型;同时,还要加强水文条件对净化作用的影响研究。(3)加强在污染源、污染物类型、湿地最大接受污染物的能力、排污时间、数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模拟,以确立湿地接受和净化不同污染物质的最大能力和阈限25,为湿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要加强流域的湿地结构和景观分配格局对湿地截留水中磷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研究各条件因子对湿地截留功能的综合影响,以便调整湿地结构,逐步改善流域景观格局。致谢:感谢白军红博士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参考文献:1 verhoeven j t a, van der t j. management of marsh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wastewater treatmenta. in: pattern b c, ed. wetlands and shallow continental water bodiesm. the hague: academic publishing, 1990: 1.2 verhoeven j t a, meuleman a f m.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9, 12: 5-12.3 肖笃宁, 胡远满, 李秀珍, 等.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01.4 nichols d s. capacity of natural wetlands to remove nutrients from wastewaterj. j water pollut control, 1983, 55: 495-504.5 pant h k, reddy k r, lemon e. phosphorus retention capacity of root bed media of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1, 17(4): 345-355.6 缪绅裕, 陈桂珠. 人工湿地中的磷在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的分配与循环j. 生态学报, 1999, 19(2): 236-241.7 林鹏, 林光辉. 九龙江口红树林研究: . 秋茄群落的氮、磷的积累和循环j. 植物生态学与植物学丛刊, 1985, 9(1): 21-32.8 reddy k r, diaz o a. phosphorus dynamics in selected wetlands and streams of the lake okeechobee basin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5, 5(2-3): 183-207.9 梁威, 吴振斌.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动态, 2000(3): 32-37.10 吕家龙, 李祖荫. 石灰性土壤中固磷机制的探讨j. 土壤通报, 1991, 22(5): 204-206.11 李祖荫. 石灰性土壤中粘粒与奚酸的固磷作用j. 土壤肥料, 1983(2): 22-25.12 johnston c a. sediment and nutrient retention by freshwater wetlands: effects on surface water qualityj.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control, 1991, 21: 491-565.13 吴振斌, 陈辉蓉, 贺锋, 等. 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磷的净化效果j.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25(1): 28-35.14 吴晓磊.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机理j. 环境科学, 1995, 16(3): 83-86.15 diel r. varibations in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water in selected aquatic systemsj. hydrobiologia, 1981, 85: 201-207.16 debusk r. nutrientremoval potentional of selected aquatic macrophytesj j environ qual, 1985, 14(4): 459-462.17 廖新第, 骆世明. 香根草和风车草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氮磷处理效果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6): 719-722.18 曹向东, 王宝贞, 蓝云兰, 等. 强化塘-人工湿地复合生态塘系统中氮和磷的去除规律j.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13(2): 15-19.19 刘厚田. 湿地生态环境j. 生态学杂志, 1996, 16(4): 26-30.20 venterink h o. impact of drying and rewetting on n, p and k dynamics in a wetland soilj. plant and soil, 2002, 243: 119-130.21 coveney m f. nutrient removal from eutrophic lake water by wetland filtration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2, 19(2): 141-159.22 张鸿, 陈光荣, 吴振斌, 等. 两种人工湿地中氮磷净化率与细菌分布关系的初步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磁继电器应用课件
- 电瓶车销售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北师大新生开学考试题及答案
- MGTA-117-Antibody-生命科学试剂-MCE
- 3-Hydroxy-5-methylhex-4-enoyl-CoA-3-Hydroxy-5-methylhex-4-en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Desmethylene-oxobexarotene-methyl-ester-13C4-生命科学试剂-MCE
- 保健人员岗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包头高中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高山族民风民俗课件
- 2025年法人大数据项目提案报告
- GB/T 9775-2025纸面石膏板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 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一年级群文阅读学习教案
- 钻井作业现场常见安全风险及隐患ppt课件
- 葫芦烙画教学校本课程
- 沙盘规则介绍(课堂PPT)
- 球队赞助策划书(共5页)
-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常用处方药名医嘱拉丁文缩写
- 柑橘嫁接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