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与诊治体会.doc_第1页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与诊治体会.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与诊治体会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年龄构成比趋向高龄化,上消化道出血成了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症状重、变化快。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掌握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早确诊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刚能出现的并发症,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将本院20012004年间,年龄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2例,与同期住院<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4例就出血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52例,男115例,女37例,男女比为31;年龄6081岁,平均67岁。老年组伴高血压46例,冠心病42例,慢性支气管炎27例。对照组144例,男116例,女28例,男女比为41;年龄1958岁,平均40.2岁。         1.2 诊断方法 所选患者均有呕血或黑便,或两者兼而有之。所选患者均在48h内行胃镜检查,且诊断明确。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及校正的卡方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1.4治疗:           1.4.1  迅速补充血容量  大出血后的患者血容量不足,可处于休克状态,此时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在着手准备输血时,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强调不要一开始单独输血而不输液,因为患者急性失血后血液浓缩,血液较黏稠,此时输血并不能更有效地改善微循环的缺血、缺氧状态,因此主张先输液,或病情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当收缩压在6.67 kpa(50 mm hg)以下时,输液、输血速度要适当加快,甚至需加压输血,以尽快把收缩压升高至10.6712 kpa(8090 mm hg)水平,血压能稳定则减慢输液速度。输入库存血较 时,每600 ml血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 ml。对肝硬化或急性胃黏膜损害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对于有心、肺、肾疾患及老年患者,要防止因输液、输血量过多、过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血容量已补足的指征有下列几点: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4 kpa(30 mm hg);肛温与皮温差从>3 转为<1 ;尿量>30 ml/h。         1.4.2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胃酸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及中和胃酸可达到止血的效果。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裂孔疝、食管炎等引起的出血,用该法止血效果较好。组胺h2受体拮抗剂有甲氰咪胍及雷尼替丁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甲氰咪胍口服后小肠吸收快,12 h血浓度达高峰,抑酸分泌6 h。一般用口服,禁食者用静脉制剂,每次400 mg,每46 h一次。雷尼替丁抑酸作用比甲氰咪胍强6倍。每次口服150 mg,早晚各一次。静脉滴入每次50 mg,每8 h一次。抑酸作用最强的新药是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20 mg,口服每日一次。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