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doc_第1页
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doc_第2页
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doc_第3页
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毕业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补虚通络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标本兼治及多途径给药模式的治疗优势。方法将 4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例。对照组予以激素泼尼松口服, 治疗组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多途径给药,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7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45.00 %, 治疗组在症状总积分及喘息、咳嗽、velcro啰音等积分下降方面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副作用小。 【关键词】  补虚通络法 特发性肺纤维化 多途径给药模式肺间质纤维化是最常见的肺间质疾病,也是呼吸系统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即是此疾病最常见,是多发的类型。现代研究发现其病情可呈持续性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严重感染等致死。平均存活时间为24年1,患病率男性约为10.7/10万人口,女性约为7.4/10万人口,多系中老年人,其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如何有效地防治ipf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 -102007-06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老年科门诊、病房就诊的ipf患者40 例,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 20 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对照组 20 例,男7例,女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程度、并发症等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999,规格:5 mg/片) 0.5 mg/kg,口服1个月,后每周减量 2.5 mg(半片),维持治疗。1.2.2  治疗组在口服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以下治法: 口服中药(医院制剂) 。补肺汤加减(人参20 g,黄芪20 g,当归15 g ,丹参20 g,水蛭15g,生地 15 g,蛤蚧15 g,紫菀15 g,银杏15 g等)。用法:早晚分服。 雾化。雾化剂(医院制剂) 组成:蝉衣8 g,炙麻黄6 g,红花6 g。用法:加入超声雾化吸入器中雾化吸入,10 ml/次,2次/d。静脉滴注用药。丹红注射液(步长制药,国药准字z20026866,规格:10 ml/支) 。用法:20 ml,ivgtt,qd。1.2.3  疗程3个月。1.3  诊疗标准1.3.1  诊断标准根据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2 -04 发布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制定。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1.3.2  病情分级标准以临床肺功能肺总量和弥散功能为主判定3:1.3.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1制定。    病情改善:在 3 个月的治疗后,如果连续两次的随访符合以下两项以上条件时,则认为对治疗反应良好,病情改善:症状改善,特别是活动能力提高;x 线胸片或 hrct 上肺间质病变减轻;符合以下 2 条以上的生理功能改善指标:tlc 或 vc 增加10(或至少增加200 ml),dlco 增加15,或至少增加3 mlmin-1mmhg-1,在心肺运动试验中 sao2升高或正常(sao2升高4)或 p(a-a)o2升高(较前次升高4 mmhg)。    病情稳定:在 3 个月的治疗后,如果连续两次的随访符合以下两项以上条件时,则认为病情稳定:tlc 或 vc 变化<10或变化<200 ml;dlco 变化<15或变化<3 mlmin-1mmhg-1; 在心肺运动试验中 sao2或 p(a-a)o2无变化(sao2变化<4,p(a-a)o2变化<4 mmhg,或 0.53 kpa)。    病情加重,治疗失败:症状加重,特别是呼吸困难或者咳嗽加重;x 线胸片或 hrct 上肺间质病变加重,特别是出现蜂窝肺或肺动脉高压征象;符合以下两条以上的生理功能恶化的证据:tlc 或 vc 下降10(或至少下降200ml),dlco 下降15,或至少下降3 mlmin-1mmhg-1,在心肺运动试验中 sao2下降4或 p(a-a)o2升高4 mmhg。1.3.4  纳入及排除标准凡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 4080 岁之间患者,发病两年内,肺 ct 显示磨玻璃影、纤维索条影、下肺少许蜂窝肺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对本药过敏者及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衰、呼衰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2  结果2.1  两组疗效对比以意向治疗分析(itt)做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意义。见表 1。表1  治疗后疗效比较(略)病例脱落、死亡原因:治疗组两例因失访而脱落,对照组: 1例因病情进展,治疗加用了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治疗,2例因副作用严重而擅停激素,改为其他疗法而脱落。死亡2例均因肺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2   症状改善对比症状改善情况以完成治疗分析(pp) 做统计,将脱落、死亡病例剔除。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及喘息、咳嗽、velcro啰音等积分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见表2。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2.3  肺功能改善对比见表3。表3  肺功能比较(略)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好转,p<0.052.4   胸部 ct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分辨 ct 比较,治疗组有 4 例患者有所吸收及改善,11例基本稳定,3例加重;对照组有 2例患者有所吸收及改善,6 例基本稳定,7 例加重。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3  讨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性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肺疾病。临床以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干咳、低氧血症等为主要表现。西医常规治疗,依从性差、副作用大、预后不佳、费用昂贵等问题日益突显。本病难以用单一病机来阐释,传统医学认为可属“喘证”“肺胀”“肺痿”“肺痹”等范畴。络病学说认为,肺络能运行气血,深入肺脏,联络脏腑,与现代医学肺内的下呼吸道和肺内毛细血管的功能相似,ipf动物模型也发现,其病变部位不仅在肺泡壁,而且累及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另一方面,“久病入络”,病久则肺肾亏虚而致络中气血不足,或因邪毒入络,血行迟滞、络脉失养,痰淤互结终致肺络痹阻。故本病以肺肾气阴两虚,肺络痹阻为主要病机,以“补虚通络”法为基本治法,采用多途径给药模式,直达病所,标本兼治,活血化淤、益气通络、荡涤肺络之效,可使肺之气机畅达、宣发肃降有序,故治疗ipf有较好疗效。【参考文献】  1 侯 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2.2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european respiratory internatiolal multidisciplinany cousensus. classificatia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uiasj.am j respir c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