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小曲《西厢调》产生及历史渊源.doc_第1页
青城小曲《西厢调》产生及历史渊源.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城小曲西厢调产生及历史渊源 摘要:青城小曲西厢调,是流行于甘肃兰州榆中县青城区的一种以西厢记故事为唱本的说唱艺术,其音乐融合了秦腔、陇剧、眉户、江南采茶戏、陇东道情、花儿等元素。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是青城地区民间文化娱乐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群众基础相当雄厚,深为老百姓所喜爱。自清代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其生存现状和传承现状也和其它传统艺术门类一样面临着种种困难。本文主要从其形成的地理因素、历史沿革、发展与传承现状等方面对西厢调进行初步探析。关键词:小曲;西厢调;传承一、西厢调产生的地理环境被誉为“风雅之地”的青城古镇,位于榆中县城北部54.2公里的崇兰山下,距兰州110公里,总面积138.04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地形呈狭长地带,黄河流经北部,属典型的黄河谷地,气候温和,水源丰富,适宜种植瓜果蔬菜,尤其以盛产绿烟闻名。自古以来,经济发达,借助黄河水运,成为兰州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同时,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作为货运集散地的青城,在承担着繁荣的贸易往来的同时,也吸收着来自各方的文化养料。因此,由于古老悠长的历史而积淀的丰厚传统文化,使青城镇成为黄河上游独具特色的一块风水宝地。根据甘肃通志、兰州府志、皋兰县志、榆中县志、金县志记载:青城为宋代大将狄青擢秦州刺史巡边时所筑。宋史·狄青传也记载:“宝元间,元吴反,青为延州指使,以功累迁西上总领事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都总管,经略招讨使。“青城”原名“一条城”,街长二里许,东西长、南北狭,故名。民国时期老百姓简称为“条城”。东门名“巩安门”上有朝阳阁,结构宏伟,悬匾额:“条城堡”。南门名“威远门”,上即文庙。后代为纪念狄青,又将条城呼为“青城”。根据青城罗氏族谱记载:宋宝元时,狄武襄公擢秦州刺史。有豫章罗月泉先生者,为宋儒从彦之曾祖,武襄聘为幕客。狄武襄公巡边至定远,筑一条城。月泉襄办屯田事宜,因侨居一条城。后还豫章,至裔孙柄之复迁于条。这也是狄青修筑青城的佐证之一。明末,随着鞑靼势力的北退,青城人逐渐过河北移,先水川、强湾,继而王岘、武川,还有其他一些地方。随着人口的迁徙,条城的外延也扩展了。从一些地方资料来看,清末时还没有水川之名,而称“一条城河北”,在民间则统称为“条城”。到了本世纪初,条城地域的范围大约是今榆中的青城、白银的水川、强湾、王岘、武川等一些地方。这个地域有200平方公里左右,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条城”人达十多万。而现在的青城,仅指黄河以南的青城镇。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当时北京、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于此。舶来文化使得青城之名居既有北京四合院风格,又有山西大宅院风味。现存的多处民宅四合院建筑,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同样,这里的民俗民间文化也十分丰富,如“西厢调”、“英雄武鼓”、“柴山”、“喜庆窗花”等。二、西厢调的历史渊源“西厢调”,又称“西厢小调”、&ldqu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