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2014届毕业论文摘 要人口问题是关系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切实解决好人口的管理问题,既是确保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论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提升地方政府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地方政府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的建议和相关措施。关键字:计划生育,人口结构 ,影响 ,分析,建议1目 录摘 要1第一章 我国计划生育产生的背景3第二章 中国人口结构4第三章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与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区别63.1实行计划生育的优势63.2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7第四章 我国人口和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94.1、现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的正面影响94.2、现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的负面影响9第五章 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路115.1、现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性115.2、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建议12参考文献13致谢1415第1章 我国计划生育产生的背景人口发展计划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社会发展事业。人口发展趋势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理论, 是以联合国 1974 年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而确立的。20世纪70 年代以来, 人口对环境、资源、粮食、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冲击, 已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困惑。1950 年之后, 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为 2% ,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不变, 世界人口每 35 年就会翻一番。这种状况使大部分国家看到了人口对发展造成的威胁。但是, 世界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别很大, 从负增长到每年增长超过 3% 不等。由于人口增长率的差异, 致使各国实行了不同的人口政策。目前, 实行鼓励人口增殖的国家为数很少, 最有代表性的是前苏联、法国以及北欧国家。这些国家实行鼓励人口增长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下降、劳动力严重不足和人口老龄化。以我国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都实行人口控制政策, 以缓解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各国政府采取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 是协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提高人口素质, 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每一个国家的主权, 这种权力的行使以其国家目标与需要为依据, 但是也必须符合国际和各国公认的个人自由、正义以及国家、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生存等人权。第二章 中国人口结构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下图所示:表2-1 2006年至2010年中国劳动力增长量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劳动力人数20830.9121109.5821360.2521582.9321777.60较上年增量306.67278.67250.67222.67194.6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可见,自2006年开始的几年内,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2亿人的水平上,增长趋势在未来几年内也将面临又一个新的攀升阶段,并且每年的增幅在200万人左右。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如表2-2所示:表2-2 2002年和2011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数(万人)2002年2011年2002年2011年2002年2011年0-14岁287742216422.416.515-64岁9030210028370.374.465岁及以上9377122887.39.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全国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2011年全国15-64岁人口首次超过十亿,达到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74.4%,比2002年增加了9981万人,比重增加了4.1个百分点。2002-2011年,15-64岁人口总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为1.17%。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5年末男性人口67375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381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如图所示:表2-3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比男性数量女性数量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19905890455429106.27111.3019956180859313104.21115.6020006543761306106.74116.8620056737563381106.30118.5920106868565287105.20118.06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6,1993,2002);国务院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1989,1997);乔晓春(1992,2002);曾毅等(199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第三章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与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区别3.1实行计划生育的优势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而婚姻法则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确立在总则之中。概括的讲,计划生育就是指有计划的调节人口的增长速度,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 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以降低人口出生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针对我国的国情,计划生育不仅是对人口数量上的控制,而且是为提高人口素质把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实体的各种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是计划生育的更高层次上的要求。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应采取如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积极提倡优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同时对青年加强优生、卫生、婚姻生育观和性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1983年开始实施,控制了中国总体人口基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的富裕和富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政策是因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制定的,个儿认为,这项政策该到了改变的时候拉。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调节和控制,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文明程度后,为适应客观条件和自身发展而在家庭和社会范围内采取的调节生育的行为。3.2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图片:/new/upimage/2005112212155470521.jpg 纵向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随着hdi的提高,进入中等水平人类发展国家行列后,都经历过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化。如日本,hdi在1870年为0.16,在1913年的时候为0.381,当时妇女平均都是生育6个左右孩子,即使在1940年代,hdi为0.5左右的时候也还平均生育5个左右孩子,但是随着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hdi在1950年突破0.607(相当于中国1980年代中期水平),生育率急剧下滑,整个1950年代平均只有2.5左右,现在hdi为0.943,生育率下降到不到1.3了。同样,韩国在1950、1960年代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个左右孩子,但随着经济的起步,hdi在1975年达到0.707,1985年达到0.78,生育率在1970年代急剧下滑,到1985年只有1.67,现在竟然不到1.2。泰国在1960年代总和生育率还在6.0左右,19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急剧下降,hdi增加到1985年的0.678(相当于中国1990年代初期水平),1995年的0.749(相当于中国2002年的水平);生育率下降到1985年的2.3,1995年的1.95。印度在1970年之前与中国一样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个左右孩子,经济发展比中国缓慢,但生育率也在1970年代开始缓慢下滑,现在印度的hdi相当于中国1980年代中期水平,生育率只有2.78了。 表3-1 人类发展指数的国际比较(18702003)国家年份18701913195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3中国0.1590.5520.5580.5940.6270.6830.7280.755印度0.1600.4120.4380.4760.5130.5460.5770.602日本0.1600.3810.6070.8570.8820.8950.9110.9250.9360.943美国0.4670.7330.8660.8670.8870.9010.9160.9290.9380.944俄罗斯 0.8090.8270.8170.7700.7810.79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70年之后,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水平人类发展国家,即使不实行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会急剧下降的。以下根据中国的hdi估算要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话,中国的生育率会在什么水平。1975年和1980年中国hdi分别为0.525和0.558,整个1970年代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也只能在4.5左右(这也是中国当时计划生育非常顺利的原因之一);中国1980年代的hdi相当于日本1950年代水平、泰国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的水平、印度现在的水平,那么整个1980年代的平均总和生育率应该在2.75左右;而1990年、2003年中国hdi分别为0.627和0.755,中国在1990年到2005年这15年平均总和生育率能达到2.1就不错了。第四章 我国人口和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4.1、现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的正面影响在很大力量上控制了中国的人口的恶性循环增长,对于减少贫困人口,提高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起了很大的帮助;控制人口恶性增长也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现念的转变。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生育、家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育龄群众所摈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孩、女孩都一样,建立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追求现代、科学、文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妇女早婚比例下降,平均初婚年龄提高。计划生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力图使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而逐步提高人均水平。4.2、现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的负面影响从表2-2中2002年和2011年中国各个阶段的人口数量比较明白无误地显示中国老龄化的来临。中国老龄化问题比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老龄问题来得早了一些,因为中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年龄结构。 从表2-3得出结论:中国人口出现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问题。通常新生儿性别比在103-107之间,但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低生育率、男孩偏好的传统,使中国的新生儿性别比持续不断上升,到2000年达到难以想象的119,即每出生100个女孩要多出19个男孩。中国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程度,已达到世界之最,这将使中国未来人口在性别比出现严重失衡。根据2000年普查数据,到2020年中国25-35岁青年男子将比20-30岁女子多出4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将有4000万青年男子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偶,这个比例将占同龄男子的1/3左右。对于这样性别比无疑会给中国带来深重的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会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会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的、长期的损害。表4-1 1990年到2008年中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年 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021.066.6714.39199119.686.712.98199218.246.6411.6199318.096.6411.45199417.76.4911.21199517.126.5710.55199616.986.5610.42199716.576.5110.06199815.646.59.14199914.646.468.18200014.036.457.58200113.386.436.95200212.866.416.45200312.416.46.01200412.296.425.87200512.46.515.89200612.096.815.28200712.16.935.17200812.147.065.0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表2-1和4-1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现在劳动力人口还是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失业下岗还是目前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但是可以设想,劳动力短缺将是以后中国主要矛盾。计划生育促成了一个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在这过程中,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有一个时滞,形成年龄结构变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具有高少儿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高老年抚养比的特征。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的这个阶段,通过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人口红利”。在我国过去25年的人均gdp增长中,人口结构因素至少贡献了14。而这个人口结构作用,大部分是通过影响劳动力结构发挥出来的。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减少,将使得依靠增加劳动者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变得难以为继。 第五章 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路5.1、现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性具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化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之所在。特别是法和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依法行政,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行政行为,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为构建以宪法为主线,以法为依据,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主体、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相配套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法制体系,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和地方性法规开展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历史。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育工作,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与规范公民生育行为,以及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在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使人口与计生工作直接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人类进步,为人口与计生事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具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与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克服“官贵民贱”的观念,纠正认为法律只是管老百姓的和片面强调法律对“民”的强制性的旧的、封建的观点;克服“依习惯行政”的做法和观念,认为有些做法过去就是这样的,甚至效果不错,现在也可以照旧这样做。实际上,依法管理计划生育不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依法办事,既可以强化依法管理又可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过程中,做出的行政行为必须做到合法、合理、公平、公开。三是开展服务,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在维护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方面,从依法行政角度讲,突出的就是要坚决执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七个不准”的规定。 具有合理调整广大育龄群众生育、节育行为的必要性实行人口与计生依法管理是维护群众民主权利,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生育的迫切需要。计划生育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又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群众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人民群众既有按有关法律和政策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也有获得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意志,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才能切实保障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权利,才能维护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5.2、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建议是适当放宽二孩政策。在优生优育的条件下,取消城乡差别,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或者先允许单方独生子女家庭生育第二胎,等时机成熟后实行普遍的二孩生育政策。是实行“二孩晚育软着陆”。可以因地制宜研究确定一个二孩政策放宽的起始年龄,例如,34-35或33-35岁。然后,每隔一年或一年半普遍允许生二孩的低限年龄下降一岁,至2015年前后在城乡实现普遍允许28岁及以后生二孩的软着陆。是全面提高人素质。一方面要扩大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范围,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减少畸形孩、缺陷孩和遗传性疾病,确保优生优育。是加大舆论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大舆论宣传,引导群众摒弃重男轻女思想,杜绝“不生男孩誓不罢休”的极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施秉县人民医院招聘17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桂林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通州区第二次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74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助理、教学助理招聘5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中心卫生院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南宁江南区苏圩镇政府招聘机关事业单位外聘工作人员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手电筒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液力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汽车服务工程(第2版)-鲁植雄课件第二章 汽车营销服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马工程课件02第二章
- 《股骨颈骨折》课件
- YS/T 231-2007钨精矿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18983-2017淬火-回火弹簧钢丝
- GB/T 15972.1-1998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
- 《夯实法治基石》设计 省赛一等奖
- 中国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共识解读专家版
- 工伤保险风险控制及操作指引课件
- 膜性肾病治疗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