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的调节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号2009020218 姓名顾吉有 1xxxxxxxxxx e-mailgjy306804199126com 所在学院心理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9020218 分 类 号 b844 研究生类别 全日制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情绪的调节作用 学科专业名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申请人姓名 顾吉有 导 师 姓 名 王美芳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2 年 5 月20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1 刻板印象 1 11 刻板印象的概念 1 12 内隐刻板印象2 13 内隐刻板印象的可控性6 2 反刻板印象与内隐刻板印象的关系 7 21 反刻板印象7 22 反刻板印象与内隐刻板印象的关系 8 3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的调节作用9 31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9 32 情绪与反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 14 4 问题提出 15 41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42 本研究拟讨论的问题 17 5 研究意义 17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8 研究一 中国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 18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18 11 研究目的 18 12 研究假设 18 2 研究方法 18 21 被试 18 22 研究工具和实验材料 18 23 实验方法与程序 19 2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21 3 研究结果21 4 讨论22 研究二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24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24 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研究目的24 12 研究假设24 2 研究方法24 21 被试24 22 研究工具和实验材料24 23 实验方法与程序25 2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25 3 研究结果25 4 讨论26 研究三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的调节作用 27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27 11 研究目的27 12 研究假设27 2 研究方法27 21 被试27 22 研究工具和实验材料27 23 实验方法与程序28 2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30 3 研究结果30 31 情绪诱发效果评估30 32 不同情绪条件下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30 4 讨论32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 34 1 中国大学生关于学科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34 2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34 3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的调节作用36 4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37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0 致谢 51 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的调节作用 中文摘要 内隐刻板印象 implicit stereotype 是当类别线索呈现时能在知觉者没有 意识到的情况下被激活的社会类别联结作为一种认知快捷方式它有助于 简化个体的认知活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减弱内隐刻板印象以 削弱或消除其负面影响成为目前该领域研究者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内 隐刻板印象对个体的影响始于其激活阶段因此抑制刻板激活是减弱内隐刻板 印象的有效方法 作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基本成分性别刻板印象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许多 研究者通过启动反刻板印象来抑制性别刻板激活从而有效减弱了性别刻板印 象但是这些研究均局限于职业特质领域而鲜有研究关注学科领域尽管 有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学科上的能力差异微乎其微但从儿童期开始 人们便认为男性在数学方面优于女性而女性在语言方面优于男性这种性别刻 板印象不仅导致个体在相关领域中学业成就的差异也导致日后个体在职业选择 方面的不同因此考察中国大学生是否具有学科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反刻板印 象对学科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对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改善社会中不良的 择业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关于反刻板印象对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的研究均忽略了个 体的情绪即以往研究均持有一个潜在的假设认为反刻板印象在影响性别刻 板印象时所有个体的情绪是相同的然而个体的情绪瞬息万变不同的情绪 对个体的认知加工也能造成不同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信息的通达性在情绪影 响个体认知中起关键作用不同的情绪可以通过不同通达性的信息来影响个体认 知由于启动反刻板印象使其通达性高于刻板印象通达性因此情绪可能在反 刻板印象影响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调节作用 鉴于此在对以往有关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进行详尽的文献综述基础 上本研究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考察的问题本 研究选取206 名中国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首先考察了中国 大学生是否存在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其次考察了反刻板印象对学科性别刻板印象 的影响最后考察了情绪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 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结论 1 中国大学生存在学科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学科性别刻板印象不存在专业 与性别的差异即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均倾向于将理 科与男性相联系将文科与女性相联系 2 反刻板印象能够有效减弱学科性别刻板印象但不能完全消除学科性别 刻板印象 3 与消极情绪下启动反刻板印象相比积极情绪下启动反刻板印象更能抑 制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即情绪在反刻板印象与学科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调节作 用 4 对于没有启动反刻板印象的个体与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个体的学 科性别刻板印象更强即与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对学科性别刻板印象起促 进作用 关键词情绪反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学科内隐联想测验 分类号b844 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erstereotype and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e the moderation of mood abstract implicit stereotypes are social category associations that become activated without the perceiver s intention or awareness when he or she is presented with a category cue as a cognitive shortcut implicit stereotypes can simplify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but bring us some bad influence therefore so many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reduction of implicit stereotype the implicit stereotype begins with its activation so the suppression of its activ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control implicit stereotypes as an impotant part of social stereotypes gender stereotype has drawn the focus of psychologist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cognition 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ers suppressed the activation of stereotype by activating the counterstereotype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field almost focused on the occupational gender stereotype or gender-trait stereotype there were little of studies about gender-subject stereotype although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 can be neglected people believe that men are better at math than women and women are better at speech than men from childhood such gender stereotype not only lead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performance in relevant fields but also leads to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areer choices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subject stereotype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counterstereotype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cept of choosing occupation it is noteworthy that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counterstereotype ignored the mood of individual that is they held a potential hypothesis that everyone had the same mood however the mood of the individual changes rapidly and different moods can caus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ffects of moods on cognition different moods influence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through the different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because the activation of counterstereotype makes it more accessibile than gender stereotype it is possible that mood plays a moderation between the counterstereotype and gender stereotype a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esent dissertation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i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as made with regard to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es and then limitations about this field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ree relate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206 undergraduates to explore implicit gender-subject stereotyp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ppression of counterstereotype and participants mood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implicit gender-subject stereotype existed significantly among chinese undergraduat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rticipants subjects and gender they tended to associate male with science and female with art 2 the counterstereotype could suppress the implicit gender-subject stereotype effectively 3 on one hand the counterstereotype in positive mood weakened the gender stereotype compared with inactive counterstereotype but the counterstereotype in negative mood increased the gender stereotype compared with inactive counterstereotyp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ffects of the counterstereotype were different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mood compared with the activation of the counterstereotype in the negative mood the activation of the counterstereotype in the positive mood suppressed the gender stereotype more effectively totally the mood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erstereotype and the gender-subject stereotype key words mood counterstereotype gender stereotype subjec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category number b844 iv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刻板印象 11 刻板印象的概念 刻板印象stereotype 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一种普遍的认知现象它的出 现是人类进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进一步认识社会与群体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积 淀和认知基点王沛2000 从提出之日起刻板印象便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广 泛关注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 stereotype 本身由两个希腊单词stereos 和tupos 组成其中stereos 意为坚固的坚硬的typos 意为记号压痕 模型也就是说词源学中的stereotype 是坚固的模型之意而在印刷业中 stereotype 被称作铅板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在词源学还是印刷业中 stereotype 均有坚固的意思 心理学中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始于20 世纪20 年代自 1922 年新闻工 作者w lippmann 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刻板印象这一概念至今有关刻 板印象的研究已有90 多年的历史最初lippmann 发现偏见preconception 能够影响一个人对于他人和事物的知觉并用印刷业的术语stereotype 来指代 这种现象此后众多心理学工作者对刻板印象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理解比如 allport 1954认为刻板印象是与某个类别相联系的一种夸大的观念它的 作用是证明与那个类别有关的行为mackie 1973认为刻板印象是人们的 观念即有关刻划一种社会类别的高度一致的属性的观念hamilton 和trolier 1986对刻板印象的定义是包括知觉者对某个群体的知识观念和预期的 一种认知结构ashmore 1981认为刻板印象是一个假设的认知结构包 含推理上的关系的结构集合这一关系与个人对一个社会类别的态度相连 hamilton 和sherman 1994则将刻板印象描述成对与一个社会群体相联系的 思想事实和想象的认知表征我国学者连淑芳2003 对刻板印象的定义是 刻板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质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社会群 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质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刻板印象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从这些定义中我们仍可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看出一方面刻板印象以非常明显的自然特征区别不同的群体比如性别 种族等存在刻板印象的个体会把一系列特征归为某一群体的个体所有并且认 为某一群体的成员均具有该群体的全部特征另一方面刻板印象是社会印象的 一种表现形式即一种固定的印象 12 内隐刻板印象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由于理论水平的限制人们普遍认为刻板印象的信息 加工时个体能意识到的因此那时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均局限于对其外显过程 的考察后来greenwald 等人199019941995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的意识 与无意识性将社会认知划分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两部分并将内隐社会认知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定义为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 一过去的经验但这一经验却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造成影响随后bananji 和greenwald 1995又将这一概念拓展到刻板印象领域中提出内隐刻板印象 implicit stereotype 的概念内隐刻板印象implicit stereotype 是指过去的 经验不能被个体内省地获得或不能准确地识别但这些经历却影响着对某一 群体成员的特征的评价这个概念的提出对社会认知领域的理论更新和方法进步 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认可了刻板印象能内隐的对个体行为和判断造成影响 因而为后续研究将刻板印象的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相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这个概念本身对过去的刻板印象领域研究方法的批判它意味着以往研究 方法的局限性促使研究者采用更为间接的测量方法来考察刻板印象中个体意识 不到的部分 com 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 鉴于直接测量已经不能够满足内隐社会认知中的研究需要研究者们逐渐开 发出各种间接测量的方法为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 投射测量加工分离程序和刻板解释偏差seb等这些方法均被内隐社会认 知领域所广泛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反应时范式的测量方法由于其采用的 反应时指标能更加客观的揭示内隐社会认知的加工过程得到更多研究者的认 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内隐刻板印象研究方法 com1 词汇决定任务lexical decision test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词汇决定任务中被试要判断主试向其所呈现的字符串是否为真词比如 在gardener 和mclaughlin 1983的实验中向被试呈现一对字符串当这两个 字符串都是真词时如果二者相互联系如一个词为dog 另一个词为cat 那么被试判断的速度要快于二者没有联系的情况如一个词为dog 另一个词 为fat 内隐刻板印象领域的研究者对此范式进行了改进比如kawakami 等人2002 的研究中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被试对老年人的照片进行分 类以激活其老年刻板印象另一组被试则不参与这项任务随后向被试呈现一 系列的字符串让其判断每个字符串是否为真词结果发现进行图片分类任务 的被试在后面的词汇决定任务中更容易将更容易出现错误判断并且正确反 应的反应时要长于没有进行分类任务的被试 com2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内隐联想测验由greenwaldmcghee 和 schwartz 1998提出它以神经 网络模型为基础神经网络模型认为信息被存储在一系列神经联系的结点上 这些结点是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在语义上联结较近的两个结点之间的 距离也较小因此两类概念在这种神经联系上的距离代表二者之间在语义上的 联系距离越小二者的联系越密切相反距离越大二者的联系越小schneider shiffrin1977 greenwald 等人1998将这种观点引入心理学领域并以 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基础通过分类任务来考察两种概念属性维度和目标概念 维度之间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在内隐联想测验中属性维度和目标概念维 度分为相容与不相容两种关系所谓相容是指属性维度和目标概念维度的关系 与个体的内隐态度相一致如目标概念维度是女性属性维度是胆小的 不相容是指属性维度和目标概念维度之间的关系与个体的内隐态度不一致甚至 相反比如目标概念维度是女性属性维度是勇敢的内隐联想测验的每 一部分均有相应的要求其基本步骤如下1 呈现属性维度被试按要求按键进 行分类2 呈现目标概念维度被试按要求按键进行分类3 相容联合辨别任务 呈现属性维度和目标概念维度被试按要求按键进行分类4 呈现属性维度按 键要求与1 相反5 相反联合辨别任务呈现属性维度和目标概念维度按键要 求与3 相反后来greenwald 对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步骤进行了改进将其扩 展为7 个部分第4 部分重复第3 部分第5 部分呈现属性维度第6 部分为相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反联合辨别任务第7 部分重复第6 部分这样在改进后的内隐联想测验中 第12 5 部分可以视为练习部分第34 67 部分为正式实验部分 greenwald 等人1998认为如果两类概念联系紧密那么人们在分类任 务中将二者分为一类的速度要快的多比如在他们的实验中目标概念维度为 花昆虫乐器武器属性维度为积极词如和平快乐与消极词如腐烂 的丑陋的结果发现当被试把花乐器与积极词归为一类把昆虫武器 与消极词归为一类时被试的分类速度要比相反的分类即把花乐器与消极 词归为一类把昆虫武器与积极词归为一类快的多 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刻板印象领域可以推测以性别刻板印象为例大多数 人认为女性是胆小的男性是勇敢的那么将女性与胆小的相联系将男性 与勇敢的相联系要容易一些而将女性与勇敢的相联系将男性与胆 小的相联系要困难一些表现在反应时上则是前者的反应时要短一些而后者 的反应时相对长一些 greenwald 等人 1998起初将相容联合辨别任务中的反应时与相反联合辨 别任务中的反应时之差作为内隐联想测验的指标后来又提出新的分析数据的方 式新的分析数据方式如下1只分析第三四六七部分的数据2 删 除超过10000ms 的数据3 如果一个被试小于300ms 的反应时占10以上 则剔除这个被试4 分别计算第三和第六两个部分的总体标准差st 第四和 1 第七两个部分的总体标准差 st 5 计算每个部分中正确反应的平均反应时 2 6 对于错误的反应用每个部分的平均反应时加上 600ms 来代替其反应时 7 在错误反应的数据被替换后计算每个部分的新的平均反应时8 分别 计算第六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平均反应时之差 m 第七与第四部分的平均反应时 1 之差m 9 用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即用m 除以st 得到d 用m 除以 2 1 1 1 2 st 得到d 10将d 与d 平均得到d 值将d 值作为最终考察的指标 2 2 1 2 为了考察内隐联想测验是否受不同因素的影响greenwald 等人1998对 这些可能影响内隐联想测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属性维度标签和目标 概念维度标签在屏幕上方的位置左右相容辨别任务与相反辨别任务出现 的先后顺序按键的选择属性维度和目标概念维度出现的时间长短各阶段刺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激词的数量对错误反应的处理方式等均对结果没有显著的影响dasgupta mcghee 和 greenwald 2000 又深入探讨了被试对实验材料即概念词与属性 词的熟悉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被试对实验材料的熟悉程度 高低对结果也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均说明内隐联想测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随后greenwald 等人1998又进一步考察了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的结果 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内隐联想测验的效度相关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之间 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说明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都测量到了某一共同的结构这 表明内隐联想测验具有一定的聚合效度同时不同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内部 均具有较高的相关而两测验群之间的相关却相对较低表明内隐联想测验具有 较好的区分效度蔡华俭2003 综上所述内隐联想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 效度是考察内隐社会认知的较好的研究方法 com3 反应不反应任务the go 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 gnat 由内隐联想测验发展而来是内隐联想测验的一种变式它本身并不 是对内隐联想测验的否定而是对其的补充和发展gnat 涉及考察目标类别与 属性概念之间的联结强度弥补了内隐联想测验中需要提供类别维度不能对某 一对象做出评价的不足梁宁建吴明证高旭成2003 gnat 结合了信号 检测论的内容实验中包括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当出现目标刺激时按空格键反 应称为go 当出现分心刺激时不做任何反应称为no-go 在nosek 和banaji 2001 的实验中目标类别为fruits 和bugs 属性类别 为good 和bad 在第一阶段中被试对fruit 和good 做出反应对bugs 和bad 不做任何反应在第二阶段中被试要对fruit 和bad 做出反应对bugs 和good 不做反应研究采用d为指标正确的go 反应为击中不正确的go 反应 为虚报然后将击中和需要转化为z 分数后二者的差值即为dd代表被试从 噪音中区分信号的能力结果发现当要求被试对fruit 和good 做出反应其反 应时要比对fruit 和bad 做出反应慢的多 com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 人们常常以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类别对社会群体成员进行区分内隐 刻板印象的研究领域也主要集中在这几种社会类别上其中性别是人们主要依 赖的类别线索自bananji 和greenwald 1994提出内隐刻板印象的概念以来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一直都是社会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领域着重探讨的问题之一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最初来源于 jacoby kelley brown 和 jasechko 1989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在他们的研究中首先向被试提供包括一些名人 和普通人姓名的名单被试要仔细阅读这些人的姓名一天之后向被试呈现一 份名单这份名单中不仅包括原有的普通人和名人的姓名也有新加入的普通人 和名人的姓名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这些人是不是名人jacoby 等人1989认为 由于先前对一些姓名有所熟悉因此被试可能会把旧的普通人姓名判断为名人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旧的普通人名字的记忆具有更高的错误率banaji 和 greenwald 1994 对jacoby 等人的研究进行改进将名字的性别作为变量加入 分析结果发现名字的性别对被试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被试倾 向于将男性判断为名人或者说被试认为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具声望这个发 现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随后大量的研究者投入到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中并取得丰硕成果 比如banaji 1993在其实验中向被试呈现男性女性中性靶子行为接着 让被试判断靶子的依赖性与攻击性结果发现与其他两组被试相比呈现女性 靶子行为的被试倾向于将靶子评定为具有依赖性而呈现男性靶子行为的被试与 其他两组被试相比更倾向于将靶子评定为具有攻击性 13 内隐刻板印象的可控性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内隐刻板印象的可控性逐渐成为心理学工作者们 开始关注的焦点bargh 1999传统观点认为当向个体呈现类别化信息时 与社会类别social categorization 相关的知识如刻板印象便会被自动激 活由于这种激活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因此它基本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不 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bargh 1999devine 1989和dovidio 1986 认为尽管人们尝试忽略刻板印象但由于它的自动化激活过程人们无法预期 它的发生bargh 1996也认为即便个体不想产生刻板印象但是当其面 对类别化信息时刻板印象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因此bargh 1999认为 刻板印象是难以消除的认知魔鬼cognitive monster 但是另一批研究者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提出一种修正的观点这 种观点认为尽管刻板印象的激活属于自动化过程但是这种自动化过程是有条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件的比如gilbert 和hixon 1991在其研究中发现刻板激活需要个体某些 注意资源的参与随后根据bargh 1989提出的条件自动化的观点刻 板印象不再是认知魔鬼而是可以有效的减弱甚至消除或者说通过控制 某些能够影响内隐刻板印象的因素以达到减弱甚至消除内隐刻板印象的效果 一些研究者认为当人们被某种动机驱使如lowery hardin sinclair 2001 sinclair kunda 1999 spencer fein wolfe fong dunn 1998 或者努力练习 某种策略以期避免自动化的偏见时如 blair ma lenton 2001 kawakami dovidio moll hermsen russin 2000 这种自动化的偏见是可以改变的然而 有研究者对这些改变自动化偏见的方法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通过改变个体生 存的社会环境而非直接操纵个体的目标和动机自动化偏见是可以被削弱甚至 消除的dasgupta mcghee greenwald 2000 macrae bodenhausen milne 1995 wittenbrink judd park 2001 比如dasgupta 和greenwald 2001 的 研究中主试无意的向实验组的被试呈现令人尊敬的黑人样例和令人厌恶的 白人样例而向控制组的被试呈现的样例无种族差异结果发现与控制组被试 相比实验组的被试表现出较少的种族偏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种族偏见的改 变持续超过24 小时并且这种策略不仅能被应用于种族偏见还能应用于其 他被偏见化的群体如老年人女性等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首先刻板印象并非不可控制的认知魔鬼而 是通过一定的策略加以改变其次研究者们通过比较发现反刻板样例的呈现 能够较好的削弱刻板印象或者说反刻板印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创始人章程协议书
- 学校没发三方协议书
- 中职卡协议书
- tcpip网络层协议书
- 变更债权协议书
- 手足外科护理试题库电子版及答案解析
- 仁怀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山西安全员考试题库条件及答案解析
- 淮南法律从业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护理考研刷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章节练习试卷
- 金缕玉衣教学课件
- 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SMS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 电子商务运营推广数据化分析模板
- 冲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详细课件
- 喀斯特地貌(全套课件)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单词表
- 水中总氯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HJ586)
- GB/T 15566.8-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8部分:宾馆和饭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