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操控与股权结构关系探讨.doc_第1页
上市公司利润操控与股权结构关系探讨.doc_第2页
上市公司利润操控与股权结构关系探讨.doc_第3页
上市公司利润操控与股权结构关系探讨.doc_第4页
上市公司利润操控与股权结构关系探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上市公司利润操控与股权结构关系探讨 摘 要 公司股权结构对管理者操纵应计利润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公司股权结构与利润操纵的关系,发现:操纵利润和公 司股权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国有控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第 二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与操纵性应计利润负相关。 关键词 利润操纵;股权结构;会计政策选择 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对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直接反映;也是公司外部治理的前提条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一直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核心的问题。作为“经济人”的经理取得了事实上的控制权,控制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政策的把握和选择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选择目标。经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取决于公司股权结构对其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效果,所以,公司股权结构是产生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动因。 一、文献综述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公司管理人员实际上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和表决权,可能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但随着经理人员持股比例的增加,双方利益将会向趋同的方向发展,即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存在相关关系。gomes(2000)认为所有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较高的股权集中度表明了大股东愿意建立并维护不侵犯小股东权益的良好声誉。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才能使大股东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从而避免了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搭便车”、“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有助于增加公司价值。 徐莉萍等(2006)在对大股东的性质作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情况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于东智(2001)则通过对国有股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支持国有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的观点。 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呈现不同的结论。谢军(2006)认为,第一大股东的治理动力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大。无论控股股东的性质如何,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参与管理改善的动机和能力就越强;较高程度的集中控股是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陈小悦和徐晓东(2001)认为,流通a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负相关;朱武祥、宋勇(2001)则认为流通a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孙永祥、黄祖辉(1999)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托宾q值先是上升,当第一股东持股比例达到50%后,托宾q值开始下降。许小年和王燕(1997)、张红军(2000)认为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好。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主要研究公司价值和股权结构的关系,且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无明确一致的实证结果。对管理层如何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影响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较少。通过实证研究公司股权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讨论公司股权结构对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公司股权结构以正确处理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的具体措施。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按照公司治理理论,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决定了管理层的利润操纵程度。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是保证和协调代理人行为和委托人目标的最大统一。现代企业中,管理当局完全控制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有利于其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机会主义行为,影响公司治理效果。公司治理各相关利益主体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造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原因,主要在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于控股股东的情况下,体现为管理层与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双重侵害。 在股权集中的公司,经理层与股东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股东对企业经营较为关注,并积极监督经理层。公司股权集中度过高,会形成一股独大,控股股东可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提出假设1: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能性越大。股权集中度与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应计利润绝对值之间正相关。 其次,股权所有人的身份会影响公司目标,例如政府控股公司一般会注重政治目标,法人控股公司一般更追求利润目标。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控股,造成所有权虚位,管理层会为自身利益,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应计利润。 提出假设2: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有股东,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应计利润的可能性越大。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国外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是应计利润分离法,即用回归模型将利润分离为非操纵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并用操纵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本文借鉴应计利润分离法,研究操纵性应计利润和内部公司治理的关系。 应计利润总额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现金流量表法和资产负债表法,collins和hribar(2002)发现采用资产负债表法估计盈余的应计成分存在难以准确分应计利润的问题,不如直接从现金流量表法计算出的应计利润准确。采用现金流量表法,计算操纵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利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分离出操纵性应计利润。因为主要是考察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程度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方向不予以考虑,所以,将代表会计政策选择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取绝对值。 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方程: |dat| =0+1state-holdt+2top1+3top2 +4top3+5ltop1+6ltop2+7ltop3+t 0 为截距,17为系数,t为残差量。 (二)数据收集。以2004-2005年深市和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来检验公司股权结构对管理当局对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应计利润的影响。公司财务数据、公司治理数据来源主要是ccer,同时参考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网站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巨潮资讯网等网站,共选出上市公司1342家。jones模型要求按行业分类,考虑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比例较大,所以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通过excel整理数据,筛选出制造业,通过散点图,剔除异常数据,根据研究需要,剔除指标不全数据,共选出608家上市公司为本研究样本,采用eviews3.1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四、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根据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描述性统计指标见表2 从上看出:研究样本公司的操纵应计不为0,说明其存在利润操纵。各解释变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差异较大,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并未剔除。 (二)2005年操纵性应计与股权结构回归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对模型进行回归的f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显著性较高,从调整后的r2的数值看出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本文的解释变量均对操控性应计绝对值产生显著影响。 我国的公司股权结构对限制任意操纵应计利润产生了制约。企业的国有控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与预期的利润操纵负相关,且统计意义显著。 五、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大小与公司股权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假设。得出如下结论:操纵利润和公司股权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国有控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与操纵性应计利润负相关。这说明国有集团公司持股的公司代理冲突较为缓和,大股东操纵信息的动机较小。企业在对盈余进行管理时,确实考虑了对企业契约各方的影响,力图降低代理成本,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制约与影响。我国的大股东对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纵起到了制约作用,这也与国外的研究相似,处于绝对控股的大股东对公司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人控制。 本文的研究仅局限于制造业,将来扩展到别的行业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watts,r.l.,and zimmerman,j.l.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englewood cli.s,nj:prentice hall,1986. 2shleifer,andrei and robert w. vishny.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ournal of political e conomy,1986. 3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1). 4于东智.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5). 5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11). 6谢军.第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j.经济评论,2006,(1). 7黄桂杰,王洪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的盈余管理初探j.当代经济研究,2002,(10). 8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0,(4). 9施东晖.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绩效表现. j世界经济,2000,(12). 10毕晓方,周晓苏.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操控性应计项目的影响从企业契约观和信号假说出发j.财贸研究,2006,(4). 11刘斌,胡媛.组合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动因研究j.财贸研究,2006,(2). 12shleifer andrei and robert w.vishny.1997.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52. 13jones.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 14bos,a.d.,and h.,donker.2004.monitoring account-ing change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netherlands.corporate governance,v12(1). 15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0). 16 gomes j f.financing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 17朱武祥,宋勇.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01,(12).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