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对比表及各指标详细说明.docx_第1页
血脂对比表及各指标详细说明.docx_第2页
血脂对比表及各指标详细说明.docx_第3页
血脂对比表及各指标详细说明.docx_第4页
血脂对比表及各指标详细说明.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的重点项目。短期饥饿也可因储存脂肪的大量动员,而使血脂含量暂时升高。这就不难理解您到医院检查血脂时,医生要求在进完晚餐后,不要再吃其它东西,空腹12小时后再抽血了。 (1)胆固醇(简写为ch),约占血浆总脂的1/3,有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种形式,其中游离胆固醇约占1/3,其余的2/3与长链脂肪酸酯化为胆固醇酯。(2)甘油三酯,又称中性脂肪(简写为tg),约占血浆总脂的1/4。脂类本身不溶于水,它们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以溶解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并随血流到达全身各处。在正常情况下,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4种。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6项。脂肪肝患者血脂检查可见血脂明显增高,表现为tc、tg、apob均明显增高,另几项可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上述各指标数值因各个医疗单位检测方法、实验条件差异可出现不完全相同的正常值。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可对比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正常人的血脂成分含量,波动范围均较大,也就是说正常人之间血脂含量的差异也很大,单凭一两种血脂成分的高低来判断病理变化,似乎显得说理不够。尽管血脂只占全身脂类很少一部分,但血脂的变化却可基本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状况。在膳食改变,剧烈运动及患病情况下,血脂都会有较大的变动。高脂肪饮食时,血脂含量明显升高,甚至形成乳糜色,但在36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上测定血脂都是在早晨空腹时取血,才能反映病人血脂的实际水平。 在导致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素中,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不可改变。在可以改变的因素中,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此外,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吸烟习惯也是导致胆固醇沉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很多体重较轻的瘦人与严格素食者以为自己绝不会发生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问题,其实,只要他有上述危险因素,都可能因此出现冠心病。研究显示,甘油三酯的增加未能显示与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相对风险增加相关。而如果血液中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就会形成粥样斑块。有斑块的血管狭窄或破裂就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最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并非甘油三酯。体检化验单没有“箭头”并不代表就是正常。如今很多人都格外关注体检结果中的胆固醇指标,但鲜有人发现自己有胆固醇异常问题,因为化验单上并未发现有“箭头”。为什么流行病学专家的统计数据却如此之高呢?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他们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坏”胆固醇ldlc需低于80mg/dl或者2.1mmol/l。重点人群,即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胆固醇指标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不高于3mmol/l”这一指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类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胆固醇异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慢性问题,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一时半会儿不会导致健康出大问题。实际上,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密不可分,它的特征是:慢性进展、急性突变、全程炎症。“坏”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并且,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心梗、中风。如果不尽早控制,年纪轻轻的患者也同样会遭遇斑块破裂带来的恶果。近年来,影视明星中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者中就不乏中青年人。在2004年公布的一项报告中,仅在短短15年内,3544岁之间的北京男性居民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比率就增加了111%,4554岁之间女性死亡率增加了40%。不应盲目信任保健品,夸大其功效。对于顽固型血脂高患者,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主导药物,在临床医师的严密指导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注意科学饮食,少食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是防治高血脂症的有效措施。二、低密度脂蛋白一种密度较低的血浆脂蛋白,约含25%蛋白质与49%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在血浆中起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作用。其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的胆固醇,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三分之二的低密度脂蛋白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入胆固醇。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人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胆固醇主要来自从ce转运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目前认为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化代谢转变而来;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人体血液中有4种脂肪:胆固醇、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类。胆固醇是一种油油复合体,大部分由肝脏制造。人体内胆固醇的总量为100到200克。其中三份之二在体内自行合成,三份之一来自食物。胆固醇必须和脂蛋白结合才能运送到体内各部分。脂蛋白又分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血清中的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一对二。两者都有重要任务: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将各组织的胆固醇送回肝脏代谢。当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在饮食上应注意: 多吃豆制品和少量饮葡萄酒(一天不超过100毫升)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饮酒极易由于热能过剩而肥胖,同时肝内合成甘油三酯量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泌也增多,反而造成高脂血症。偏低成因:总体来说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中饮食不合理,摄入脂肪过低造成的,有些人过度减肥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另外肝病患者肝脏代谢异常及低密度脂蛋白肝脏合成障碍都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偏高的危害 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1、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2、引发多种疾病。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危机心脏。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使心脏的危险性增加。因此ldl-c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降低ldl-c水平,则预示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1.以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的调脂药物。包括: 胆汁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消胆胺)和考来替泊(降胆宁)。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已在临床上使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佛伐他汀。 还有如力平之,来适可等。缺陷是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尤其是与贝特类药物合用时。2.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氧化的药物主要有:虾青素、叶黄素、b-胡萝卜素、coq10、花青素、灵芝孢子、茶多酚等,其中以虾青素最强,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当志愿者每天服用1.8、3.6、14.4和21.6mg虾青素连续2周后,ldl氧化的时间分别被延长了5.0% 、26.2% 、42.3%和30.7%5 ;从而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四、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颗粒最小的血浆脂蛋白,其直径为7.510 nm,密度为1.21 g/cm3,含有6%胆固醇、13% 胆固醇酯与50% 蛋白质,其载脂蛋白大多为载脂蛋白a。在肝、肠和血液中合成,担负着将内源性胆固醇(以胆固醇酯为主)从组织往肝脏的逆向转运。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高低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呈负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缩写为hdl。亦称为a1脂蛋白。比较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300mg/dl。其蛋白质部分, a约为75%, a约为20%。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 近年来,众多的科学研究证明,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独特的脂蛋白,具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内的胆固醇“吸出”,并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清除。因此,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的美称。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它是由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组成。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小,可以自由进出动脉管壁,可以摄取血管壁内膜底层沉浸下来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有害物质,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排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保护因子之一,并能防治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预示着冠心病的出现。临床上常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并根据它们的比值作为冠心病的信息指标。由于人们对自身健康特别是肥胖问题的日益重视,检验科的血脂六项检测成为了体检人群的首选项目。当发现检验报告上有某一项目超出了参考范围时,人们往往会表现忧虑。其实血脂六项检测中,并非每个项目指标偏高都会对人体健康不利。相反,有两个项目,包括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载脂蛋白a1(apoa1)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粒家族,约占血浆总胆固醇的20%。hdl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血液和细胞中过多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将沉积在血管壁的胆固醇、血小板颗粒剥离下来带回肝脏,转化为胆酸,最后变成胆汁,经胆道肠道排出体外。故hdl被美其名为“血管清道夫”。hdl越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小。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检验报告上hdl较高时,其实是一件好事。生活习惯可以影响hdl变化。经常进行有规律运动的人可增加hdl;每日饮少量红葡萄酒的人,可以提高hdl,减少心脏病发作;经常吸烟的人可影响hdl生成。另外,有些中药也可以增加hdl的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一种脂蛋白,是血脂代谢的基础物质,专门在体内结合多余血脂,转运体外,清除血液垃圾;且由于体积小,能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在里面的胆固醇清除掉并携带出去血管壁,修复血管内皮破损细胞,恢复血管弹性,具有清除血管馁多余血脂,清除血垢,清洁血管的作用。正常的血脂代谢是指高密度脂蛋白的数量与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是成比例的,即一个高密度脂蛋白分子可以“运输”56个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分子到肝脏进行分解处理,最终排出体外。当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数量比例失调时,就会使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等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打破了原正常的血脂代谢平衡,发生异常,被称为“垃圾”的多余血脂就会俯着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说高密度脂蛋白的数量不仅决定着血液中血脂代谢是否平衡,而且还起到消退或减轻动脉硬化斑快的重要作用。1、hdl血管内的“脂质清道夫”研究证明:血液中多余的血脂是靠高密度脂蛋白来代谢的。高密度脂蛋白可将血液中的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或称“逆转运途径”。因此,hdl能增强血脂代谢能力,保持血管畅通,使血管更清洁,且对血管没有任何损伤,安全、稳定,是国际医学界唯一公认的、真正的血管内脂质“清道夫”。2、hdl“抗动脉硬化因子” 高密度脂蛋白(1)hdl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很好保护冠心病危险因子之一的ldl不受氧化,(因为只有经过氧化的ldl才具有较强的形成血垢,致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作用),减轻或阻止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2)由于hdl体积小,能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在里面的胆固醇等脂质斑快破碎并携带出血管壁,并修复血管内膜破损,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消退动脉硬化斑快 ,使血管弹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和保护,所以被称为“抗动脉硬化因子”。(3) hdl“长寿因子”美国的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具有遗传性高hdl的家族几乎可以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更没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长寿成了普遍现象,因而被称为“长寿因子”。(4) hdl“好的胆固醇”或称“好胆固醇”,它就象是清扫废物的垃圾车。负责把血液中或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等脂质垃圾运送到肝脏,经分解处理后排除体外,高水平的hdl胆固醇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5) hdl“冠心病的保护因子”研究表明,hdl能加强血管内已存在脂质斑块的稳定性,抑制斑块破裂或脱落阻塞血管,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几率。hdl对冠心病的保护机制(6)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dl1.68时的8倍;hdl每升高0.5,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50%。当血液中hdl含量高时,血脂及血垢的清运速度大于沉积速度,不但不会有新的血脂沉积,连早已沉积的脂质斑块也会被逐渐清除,血管越来越干净,血流畅通无阻,大量的hdl进入血管内膜及内皮细胞,修复内膜破损,恢复血管弹性,心脑血管病变几率就比较低;当hdl含量低时,血脂及血垢的清运速度小于沉积速度,血脂增高,沉积加快,硬化逐渐加重,病变必然发生。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实,每100毫升血液中的hdl升高1毫克,可使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3-4%,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宣称:对于心脑血管病,广为接受而又最少争议最重要的保护因素是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越高越好!高密度脂蛋白偏低1,多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因此患者要从调整生活习惯入手,做到健康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总胆固醇低,而高密度脂蛋白高,对健康有利,那么是不是总胆固醇越低越好而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呢?不是的。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男性最好小于4.5,女性最好小于3.5;即对成年男性来说,高密度脂蛋白应在1.2毫摩尔/升(45毫克/分升)以上,成年女性在1.4毫摩尔/升(55毫克/分升)以上。如一位男性,总胆固醇为5.2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那么他的高密度脂蛋白最低应是1.0毫摩尔/升(40毫克/分升),最好在1.2毫摩尔/升(45毫克/分升)以上;如果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大于5,其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可能性就增加了。是否总胆固醇低,就能保证不发生冠心病呢?答案是否定的。由此可见,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正常其重要。一些动物,如海豚,它的高密度脂蛋白达20.8毫摩尔/升(800毫克/分升),占总胆固醇的90%,它极少患动脉硬化。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越低,心脑血管系统就越健康。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四、载脂蛋白脂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