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毕业设计.doc_第1页
国际贸易毕业设计.doc_第2页
国际贸易毕业设计.doc_第3页
国际贸易毕业设计.doc_第4页
国际贸易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中国中药出口形势分析 学习中心: 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ty)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2008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4月20日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ty)学习中心 远程学院(ty)专业 2008年级 同学(学号 ): 经研究决定,你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为: 中国中药出口形势分析 指导教师为: 请你于2011年11月1日- 2012年4月15日期间完成。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学 生:(签字) 年 月 日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分学习中心 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ty)专业国际经济贸易 年级2008 学号 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中国中药出口形势分析 指导教师评分参考标准序号项 目满分1文献检索、调研、开题报告102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外语、计算机应用153数据(事实)真实可靠,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04设计(论文)水平、创新意识155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156全文规范、图纸、图表、文字表达能力及书写质量15合 计100评分:评语(特别点评或结论,同时请说明是否同意该学生参加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分和综合成绩学习中心 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ty)专业 国际经济贸易 年级2008 学号 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中国中药出口形势分析 答辩评分参考标准序号项 目满分1论述的条理性、逻辑性252回答问题的正确性303设计(论文)内容的正确性204设计(论文)水平及创新意识25合 计100评分: 评语: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综合成绩项目评分权重加权分指导教师评分0.5答辩评分0.5综合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中国中药是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和出口发展潜力的大类商品之一,但由于起特殊性,出口增长一直比较缓慢。2010年,我国将中药出口列为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成效。中药出口的问题主要是:出口仍以价低,资源消耗大的中药材为主,占到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出口过分依赖亚洲市场,所占比例高达65.71%;中药出口困难,目前仅在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可作为中药注册出口。近年来,中国中药出口已经达到15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过去以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为主,约占出口额的90%,欧美市场仅占10%。现在亚洲市场已降至70%,欧美市场上升到30%。过去,中药材出口比例很大。现在,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出口比例逐渐增加。本文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中国中药出口情况和的现状分析以及中药出口中涉及到的难题和挑战。中国中药出口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滞后的现象。本文第二部分阐述了影响中国中药出口的因素,制约中国中药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及影响中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因素,文化差异和文化歧视对出口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一些事例来说明中国中药出口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及我国中药出口对待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来巩固发展中国中药出口贸易。完善相应的技术性法规、标准体系及检验检疫程序,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并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起信息平台,加强中医中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加快中药市场准入,加强中药保护知识产权的研究、保护力度,实施中药生产经营的绿色战略等。本文第三部分结合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中国中药出口对应外国技术壁垒的对策。关键词:中药,出口,形势export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is the most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categories of goods for export development potential, but since particularity, export growth has been relatively slow.in 2010, chinese exports as one of the focus on supporting high-tech industries, a series of measures taken and achievements.chinese exports: exports are still the lowest, consume large resourc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mainly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otal exports, exports of over-reliance on asian markets, the proportion is as high as 65.71%;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exports, at present only injapan, singapore, australia, thai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can be registered as chinese medicine exports.in recent years, chinese exports has reached 154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 export market, mainly to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southeast asia, northeast asia, accounting for 90% of exports, the u.s. and european markets accounted for only 10%.the asian market has dropped 70 percent,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ket rose to 30%.in the past, a large proportion of expor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now,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the proportion of export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chinese medicine export and analysis, as well as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ort problems and challenges.china chinese exports in the end what are the problems, why is there this lag phenomenon.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hinas medicine export, and constraints of chinese export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the main factors to affect chinas medicine expor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discrimination, the impact on exports.som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problems faced by chinas medicine export reasons and expor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countermeasures, to consolid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export trade.improve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standards, systems an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procedures, standardization of produ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o ensure drug quality and safety and to enhanc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s to establish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speed up the chinese medicine market access,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medicine to 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green. the third part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second part mainly expounds chinas medicine export to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foreign technical barriers.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export,situation2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1abstract2目录1引 言11中国中药出口情况概述21.1中药出口现状分析21.2中药出口的规模分析21.3中药出口市场分析31.4中药出口企业结构分析32影响中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因素42.1文化差异与文化歧视42.2高门槛的技术壁垒与贸易保护42.3安全意识不强与无序竞争53我国中药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73.1完善相应的技术性法规、标准体系及检验检疫程序73.2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并增强研发创新能力73.3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起信息平台73.4加强中医中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加快中药市场准入73.5加强中药保护知识产权的研究、保护力度83.6实施中药生产经营的绿色战略8结论9参 考 文 献10附 录11附录a:外文原文12附录b:外文译文17结 束 语19引 言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中药长期以来都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也是一项具有潜在优势的出口商品。但近10年,中药的出口受到国际医药市场的诸多限制,发展缓慢。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年销售额为4060亿美元,中国医药销售额为2464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8%,其中中药出口约46亿美元,只占全球销售额的1%多。诸多限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显得尤为突出。现代世界的主流医药是被称为现代医学药学的西医西药。属于中国药业史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与之完全不同。中医药虽然有自身的科学内涵和确切疗效,但医学理论与药品介绍外国人看不懂,严重阻碍了中药的宣传与推广。用化学药品的理论与实践比照中药,中药的可靠性受到怀疑。因而在最有潜力的欧美市场上,管你中药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就是不能被称为药品,只能作为食品或食品补充剂进口,在超市、天然食品市场、健康食品联销店等销售。而食品、食品补充剂,不能宣传功能主治,不能进入医院、药房和医疗保险,不能有丝毫的毒副作用,销售价也比药品低了很多。中药的推广严重受阻,经济效益严重受损。近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医药类商品的出口也不断跨越新台阶,而中药出口的增长却相对缓慢,特别是中成药(含保健品,下同)的出口几乎是处在徘徊不前的状态中。在世界“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升温,天然植物药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药出口的现状亟待改观。天然药物在欧美市场逐渐升温,再加上世界整体经济仍延续着去年的复苏态势等原因,我国中药出口呈大幅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药商品进出口额为14.38亿美元,同比增长41.43%。其中,出口额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95%。其中,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依然是传统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均超过30%,三个市场的出口额占整个中药出口额的43.51%。在分析下半年市场走势时,医保商会预测,虽然随着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中药产品在出口方面一直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但自然灾害和下半年很多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有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复苏出现反复,对我国中药出口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影响。预计下半年我国中药出口仍将保持增势,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缓。1中国中药出口情况概述1.1中药出口现状分析 中药是中国特有传统出口商品,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药出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至2009年与中国有中药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50个。近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医药类商品的出口也不断跨越新台阶,而中药出口的增长却相对缓慢,特别是中成药(含保健品)的出口几乎是处在徘徊不前的状态中。在世界“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升温,天然植物药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药出口的现状亟待改观1。 中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目前中国中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是中国医药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化学制药及其他产业相比,中药产业植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2。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 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 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t左右;1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约30万hm2,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3040万t,其中野生药材占60%,家种药材占40%。3十几年来,中药材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综合备产区面积超过60万hm2,每年药材收购量达100万t,其中80%来自人工栽培生产。根据国家经贸委(现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中药企业(包括中成药工业企业和中药饮片工业企业)纳入统计口径的总计1150家。全年中药工业产值达732.23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98.91亿元。中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9年的18.62%增加到29.08%。自1 999年以来的4年间,中成药工业产值增长趋势逐年上升,2(x)。年增长261%;2009年增长13.2%。;2010年增长33.86%;4年的平均产值增长率达17.4%3。近年来,中国中药出口已经达到15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过去以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为主,约占出口额的90%,欧美市场仅占10%。现在亚洲市场已降至70%,欧美市场上升到30%。过去,中药材出口比例很大。现在,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出口比例逐渐增加4。1.2中药出口的规模分析 2009年,中国中药出口总值达到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其中,中药材出口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5%,占中药出口总值的59%;提取物出口1 81亿美元,增长5.18%,占总值的253%:中成药出口1 12亿美元,增长175%占总值的1 57%0。2009年,中国医药类商品(包括中药、西药、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等大类)的出口总值为79 99亿美元,中药所占的份额仅为89%。 中药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来源的数据往往有较大差异。按照本文的中药(天然植物药)概念,经仔细核对近年来海关统计原始数据并综合考虑各种误差因素本文认为中药出口金额统计采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中药出口真实状况的。在中药出口的数量统计中,姜、肉桂两商品不应全部列入中药出口范畴,在统计中药出口数量时应加以调整。调整后的中药出口数量应为24万t,其中中药材出口数量为20万t。根据以上数据,中药材出口数量约占中药材整体采收量的20%,中药出口总值约占中药工业产值的8%,如剔除中药材以后计算,中药制品及提取物的出口约占中药工业产值的3%。中药出口规模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5此外,中药各商品进出口普遍增长,提取物仍为出口主。2010年,提取物出口额为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2%,占中药商品出口总额的41.92%,依然是中药商品出口的主力;提取物进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增加7.16%,占中药商品进口总额的18.95%。2010年中药材饮片出口额为7.76亿美元,同比增长28.07%,占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9.89%。中成药出口额为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8.05%;进口额为2.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1%,中成药贸易自2008年开始呈现逆差,并一直延续至2010年,逆差额有所加大。保健品出口额为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2.27%;进口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30.33%,保健品进出口虽然在中药商品贸易中同比增幅最大,但是依然呈现较大逆差。20032010年一直是逆差(除2006年外),2010年逆差额达到42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1.3中药出口市场分析日本、中国香港、美国以及韩国依然是传统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2010年出口增幅均超过10%。这四个市场的出口额占整个中药出口额48.71%。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之一,也是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04年3月31日欧盟颁布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植物药都必须在2011年4月30前按照新法规完成注册,并得到上市许可。若没有进行传统药注册,现在以食品、保健品等方式在欧盟市场上流通的中药将被禁止销售。2010年中国对欧盟中成药出口金额为1252.38万美元,同比增长仅为15%,远低于前几年中国对欧盟中成药出口额的年均25%的增长幅度。虽然面对注册费用高、市场规模小、出口欧盟增势放缓等问题,但部分中药企业并未对欧盟市场失去信心,已经开始进行相关注册工作,商会也在力促“外贸发展促进资金”对该项目进行支持7。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正式实施,我国与东盟各国间中药类商品的关税大幅降低,同时,通关更加便利。受此影响,2010年中国对东盟中药进出口额同比增加了28.05%,为4.22亿美元,高于我国中药进出口年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37亿美元,同比增长26.97%;进口0.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55%,进出口均呈现迅猛增长。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是我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马来西亚以进口我国植物提取物为主,越南则以中药材饮片的进口为主。新加坡由于有比较完善的中成药注册管理规定,中成药市场相对成熟,成为我国中成药出口东盟的主要目的国之一8。1.4中药出口企业结构分析2010年,中药类产品出口企业共计3263家,比2009年增加332家,民营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军,出口金额占比高达48.02%;三资企业出口金额占比29.12%;国营企业出口金额占比仅为22.7%9。值得关注的是,在民营企业中,私人企业的出口量占9成以上。从事中药类产品进口的企业为1591家,三资企业进口3.02亿美元,占比43.84%;民营企业进口金额3亿美元,占比43.64%;国有企业进口仅有8558万美元,占比12.44%。2影响中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因素2.1文化差异与文化歧视 与传统的中药大国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主要原因6。现代世界的主流医药是被称为现代医学药学的西医西药。属于中国药业史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与之完全不同。中医药虽然有自身的科学内涵和确切疗效,但医学理论与药品介绍外国人看不懂,严重阻碍了中药的宣传与推广。用化学药品的理论与实践比照中药,中药的可靠性受到怀疑。因而在最有潜力的欧美市场上,管你中药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就是不能被称为药品,只能作为食品或食品补充剂进口,在超市、天然食品市场、健康食品联销店等销售。而食品、食品补充剂,不能宣传功能主治,不能进入医院、药房和医疗保险,不能有丝毫的毒副作用,销售价也比药品低了很多。中药的推广严重受阻,经济效益严重受损。也有人认为,由于难以克服的文化差异,中药先以食品补充剂进入欧美食品市场,后以药品名分进入药品市场,是必须的阶段。随着中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药被接受的程度会逐渐加大,最终会进入世界药品主流市场,为全人类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另外,有一些人,将比利时一家诊所不当使用减肥药苗条丸(中西药昆合制剂,中含马兜铃科关木通)带来的肾损害,先称为“马兜铃酸肾病”,后英国又称为“中草药肾病”,美国则干脆叫“中药肾病”,层层进行了夸大,诋毁中药。另据报载,日本推崇张仲景的处方制剂历史很久。长期以来,小柴胡汤制剂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一项新研究成果认为可以治疗肝炎。于是,只要是肝炎患者就用小柴胡汤制剂,而且长期服用,结果有人死了。于是“中药致死人命”闹得满城风雨。有的人甚至还在胡说中医药是巫术,这更是一种无知的文化歧视。实际上,中医药正是在与疾病和巫术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2000多年前,素问宝命全形论,就指出了“道无鬼神”。在五藏别论中,又明确指出:“凡治病必察其上下,适其脉,观其意志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跟他谈精巧的医疗技术。患病拒绝治疗的人,病必不能治疗,勉强治疗也没有功效。”名医扁鹊也说过:“信巫不信医”,为六不治之一。即迷信巫术,不相信医药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这清楚说明,中医学与巫术早就划清了界线10。2.2高门槛的技术壁垒与贸易保护欧美市场高度重视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对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效成分含量及检测方法、完整的临床资料和非临床试验资料都有严格的限制标准和要求。外国药品进入,必然要挤占一些本国市场。加人世贸组织后,制定高门槛的技术壁垒,既能保障本国国民用药安全有效,又能起到贸易保护作用。因此,国际市场利用中药存在的一些问题,大造声势,给中医药进入带来了很大困难。见于媒体报道的有:2000年,欧洲与美国掀起的马兜铃酸事件;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判126种中药有毒事件;2002年,日本媒体借口御芝堂减肥茶,掀起怀疑中药浪潮;2009年,新西兰政府查禁部分中成药销售事件等。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刘张林,在2002年中药进出口情况分析的文章中指出:2002年的御芝堂减肥茶事件,给中国在日本的中药市场造成致命打击。当年,中国对日出口中成药,仅为986万美元,同比减少出口493万美元,下降幅度高达338%。同时,对新加坡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全年出口819万美元,同比下降了53%。各国常见的技术壁垒,有专利技术、技术标准(如药典标准)、技术法规(如gmp、gap)、绿色标准(人身安全与环境保护要的对美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11。2.2.1注册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壁垒中药以药品的身汾注册非常难。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对于进入本国市场的中药多以西药的标准来要求,对注册技术法规有严格的要求,这是一种政策性壁垒的充分体现。以欧盟为例,2004年4月30日,欧盟公布并实施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 ,该指令规定:传统植物药必须在欧盟境内应用3o年,或者在欧盟内应用15年但须在欧盟以外国家应用30年才能通过登记注册,并作为传统草药制品在欧洲销售和使用。否则,药品生产厂家必须按西药的试验要求进行药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试验,以证实该药符合欧洲药品质量规范的规定等。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下,中药很难正式作为药品注册进人欧盟销售12。2.2.2多种类型的认证制度的壁垒目前世界上已经公布了gap、gmp、glp、gcp及其它许多有关植物药质量控制标准和法规。例如1998年欧洲出台了氆欢共体药用和芳香植物优化种植生产管理规范条例,该条例从种子繁殖材料、栽培、收获、初级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设备、人员和设施、文件记录、文件、质量保证这十一个方面为生产者提供标准,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植物(原材料)的污染。由于我国中草药的生产加工多采取传统的方式,这使得我国的大部分中药在生产和加工环节等方面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影响了中药的出口13。2.2.3包装和标签规则中的壁垒欧美国家对药品、食品的包装及标签有明确地规定。任何医药产品的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的将会被扣留,进而要求改进、退回或销毁。我国出口中药的包装方面存在大量问题,如有些包装计量单位上仍用我国传统的重量单位“钱”而非国际上通用的“克”,同时包装材料更是五花八门 以美国fda 2006年5月扣留的货物为例,我国被扣留货物141批次,占美国fda总扣留批次的87茗,居第三位14。其中中药类被扣留16批次,占我国被扣留医药制造业货物批次(29批次)的552%。被扣留医药制造业货物中31%就是因为不符合包装、标签和说明的规定。2.2.4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s),是指发达国家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理由,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涉及中药贸易方面的主要是绿色市场准人、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包装的环保和回收利用等制度。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而这些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很难达到,从而导致中药难以进入发达国家。2.3安全意识不强与无序竞争世界对植物药的安全、质量标准定得高,查得严;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出口企业却未做好准备,也未认真研究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环境与生产加工技术对药材安全、质量的影响。错误地认为,中药是纯天然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放松了对中药安全性的长期研究及在说明书上注明。当进口国提出安全问题,执行拒购、退货、禁售或贴上有毒标志才准销售时,往往措手不及,造成名誉损害和经济损失。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德国进口106种中药饮片,查出11种重金属含量超标;进口300种饮片中,查出66种不合格,其中21种为农药残留量超标。2001年,美国加州法院判126种中药有毒,也是重金属含量超过加州饮用水标准。2010年,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通知中方,送交的中国人参检出农药六六六(bhc)残留量超标,不适宜进口15。目前,进口中药大国的韩国,对进口中药实行严格检验的品种,已超过200种。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甚至夹杂伪劣药品,不仅影响了中药声誉,也降低了出口效益。据统计,2009年,全国经营中药出口企业有2405家之多,平均出口金额才296万美元。3我国中药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3.1完善相应的技术性法规、标准体系及检验检疫程序从企业来说,其主要任务是不断提升中药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坚持开展中药技术标准的研究及相关的认证工作。而且要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到中药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去,促进与其它国家的标准互认,减小出口障碍,降低出口审批及检测费用。要建立健全中药在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相关的应急预警机制16。从政府角度来讲,有关部门要追踪和研究新出台的国际和有关国家地区的规范标准要求,把握标准规范变动趋势,及时对我国中药产品相关标准进行重新修订,为我国中药产品建立外经贸质量标准体系提供国际化基础,为促进国内企业产品质量提高提供可参照的标准,完善并规范企业质量标准体系。3.2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并增强研发创新能力首先,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工作,加大对中药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力度,打击走私,规范中药市场。对行业经营资质问题应加以研究并形成标准。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能真正代表行业整体利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建立良性的出口竞争机制。其次,国家扶持应企业大力发展大中型中药生产企业。一方面,政府给予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企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品牌意识和经济全球化意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再次,增强中药研发能力。国家要支持建立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支持中药基础、创新和产业化研究;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对中药研究方法、中药生产共性技术、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大支持力度;企业也要增强自身的研发刨新能力,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小企业则可以与科研院所保持密切的合作。3.3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起信息平台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行业组织必须走向前台。行业组织是企业的群体组织,企业在市场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及时通过行业组织做出反应。同时,相对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对于行业的状况应该更熟悉、更了解。我国医保商会组织如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可以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不仅可以规范我国中药行业发展,还有利于占领国际市场标准制定的先机。同时相关行业组织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推广使用电子商务,建立起wto/tbt通报服务平台,搜集wtotbt通报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法规。3.4加强中医中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加快中药市场准入第一,加强中医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应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外国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国际讲坛,宣传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民间学术组织的作用,扩大交流与合作;同时,国家应鼓励国内中医药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定期举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展览会等,扩大中药在国际医药界的影响等。第二,发展中医药涉外教育,利用现有的中医药教育资源,建立中医药专科涉外培训中心,完善多层次多学科的中医药涉外教育体系,为世界各国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理念和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3.5加强中药保护知识产权的研究、保护力度第一,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由于wt0的透明原则,对药品采用技术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已经越来越难行得通。企业应更多地选择采用司法形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第二,加强对国内外专利保护体系的研究,加大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策略的系统研究,建立促进中药专利产出的激励机制。第三,支持中药成份鉴定及质量检测手段和模式的探索研究,促使中药复方能够得到有效的专利保护。第四,企业要参照国际市场对中药的准人制度,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措施,在新药研制过程中注意申请专利保护。3.6实施中药生产经营的绿色战略首先,应当对中药贸易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给予充分重视。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象日益频繁,无论足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绿色贸易技术壁垒不容忽视。其次,熟悉掌握各国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信息。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通报和预警机制,全面收集进口国有关中药的技术标准、法规的最新变动信息,动态监控与预测中药出ij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状况,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再次,从中药贸易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也要重视对本国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走中药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结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医药企业的竞争加剧,如何加快中药产品走向世界医药市场的步伐是鱼待解决的事情。我国中药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的临床使用、自然筛选,其药效己得到充分证明;在中药领域,我国在经验、体系、复方、研发等方面存在国外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中药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出口地域局限于亚洲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中成药在欧美医药市场无法正身,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严重。面对国内外植物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中药产品出口的不利格局,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增长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药产品出口现状、困境和造成现状的原因,认为,政府应积极发挥其积极作用,继续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中药质量标准、控制与保障体系,加强国际双边或者多边谈判。中药企业要强化对中药出口战略意义的认识,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眼光;企业应重视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的建立,与经销商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提升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和国外成功植物药企业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特别是学习日韩医药企业的成功经验,以提升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参 考 文 献1stevens.n xutian,jun zhang,wsneak louise,new exp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american journal. chinese medicine,2009(3):411426. 2杨文茵.我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杂志,2010(5):1620.3窦昊,高志成.我国中药出口状况分析.中国药业,2010(10):12.4刘萍.中国中药出口的现状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中国市场,2009(48):5.5李进伟.中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北京农业,2010(3):5464.6潘斌蛟.我国中药的国际贸易地理分析.时代经贸,2009(8):34.7张玉萍.我国中药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企业技术开发,2009(9):9395.104.8彭寒飞.中国中药出口的分析及思考.生产力研究,2010(14):104106.126.9王广平.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生产力研究,2009(10):118120.10孙波.中药产品对外贸易的若干问题探讨.国际经贸探索,2009(9):1014.11李金良.wto规则、合作机制与我国中药产品国际化.商业研究,2010(8):101103.12王芳.入世后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9(3z):247248.13胡霞,康珊珊,丰美月.中药国际化途径探索.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0(10):5559.14文占权.中药国际营销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中国药房,2009(24):18411843.15谈芳,赵雪.中医药国际化出口营销战略.生产力研究,2009(7):126127.16马爱霞,邹子健,曹杨,余伯阳.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9(6):3438.17韩爽.发展中药出口贸易对策研究:学位论文.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18崔菁菁.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09.19张伶俐.中药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学位论文.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20周伟和.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 广东:暨南大学,2009.附 录附录a :外文原文附录b :外文译文附录a:外文原文author: wenli xue,wei chen,yinan shititle: on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gazine: china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dustry reportpublication date: 2010(1): 1518附录b:外文译文目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中国的传统中药出口是可能要升级在未来,事实证明目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在第四季度增长出口将明显放慢,尤其是提取物出口。欧盟和美国是中国的提取物出口的大宗市场,消耗中国的提取物出口的约50%。欧盟和美国进口提取物主要用于生产蔬菜的药物,营养补充剂,天然化妆品和其他工业用途使用来自中国。由于膳食补充剂和天然化妆品的需求弹性是相当大,目前的金融危机将导致中国制造的提取物产品,包括日 本,中国制造的提取物产品的主要市场之一的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目前,准备从中国中药的主要市场是在亚洲,其中香港持有中国的准备中药出口总额的40%,日本占了约10%的相同。中成药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目前是比较小的。由于制备的中药出口到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在药品的形式,准备中药在亚洲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因此是非常不易超过世界市场的需求,以目前的金融危机摘录。中国传统药材和准备中药的市场需求相当稳定,但在家中的质量检验工作,目前生产到这种程度,对中国传统药材,并准备中药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许多生产者无法履行订单如常。因此,出口下降7.1%,在八月和九月增长只有5.3%。在未来的出口增长将是下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市场需求正在蓬勃发展,而北美和大洋洲看到萎缩的市场需求,由于目前的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力。2009年一月至九月间,亚洲其他地区的传统中药的出口总额达628亿美元,或该国的出口总额,这表示在相同的比较而言的15.9%上升65.4%,几乎世界出口市场的增长率高于3%。,特别是对日本的出口达到189亿美元,今年一月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