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胡戏妻”的故事演变与不同时代的文人心态 作者简介:王菊艳(1963 -),女,黑龙江拜泉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元明清小说戏曲研究;龚莉(1987-),女,江苏太仓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学生。 “秋胡戏妻”的故事演变与不同时代的文人心态王菊艳,龚莉(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秋胡戏妻”故事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反映了文人的不同心态。在汉代是以倡导孝义的谏书存在;魏晋时期是文人矛盾心态的产物;唐宋时期,既是规范妇德的教本,也体现了闺怨的思想;元杂剧创造了富于个性的女性形象罗梅英:个性泼辣,语言锋利而幽默,影响较大,反映了文人的进步心态;明代则体现了传统妇德的再次回归。 关键词:秋胡戏妻;故事演变;文人心态 中图分类号: i2074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6781(2010)05-0131-06 evolution of the story“q iuhu teasing h isw ife”and the scholarsm entality in d ifferentageswang ju-yan,gong li(humanity schoo,l changshu institute oftechnology, changshu, jiangsu 215500)abstract:the story“qiuhu teasinghisw ife”evolved three versions in history. they reflect the differentmen-talities of literat.i during thehandynasty, existing in expostulation, itadvocated filialpiety and loyalism. the storyin thewei and jin dynasty was the product of literary ambivalenc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twas anormative textbook of feminine virtue, and also reflected the boudoirblues. theyuandrama created a rich personalityimage ofwomen named luomeiying, whowas forcefu,l humorous and keen inwords, whichmarked a greatadvancingstep of the scholarsmentality. the story inmingdynasty shows the return of the advocation of traditional feminine vir-tue. key words:qiuhu teasinghisw ife; story evolution; literatimentality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很多故事,这些故事经过不同时代文人的加工改编,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思想观念与心态。其中“秋胡戏妻”就是一个典范。 古代养蚕业比较发达,妇女们在桑间劳作成为古代的美景之一,桑间故事大多为男子追求采桑女。而文人在这一类母题中钟情于“秋胡戏妻”的故事,是因为秋胡调戏的是自己多年未见的妻子,这就使桑间男女相爱幽会的浪漫转变成了夫妻间伦理爱情的冲突。文人对这种戏剧冲突的看法不同,直接导致“秋胡戏妻”故事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一、汉魏六朝时期的秋胡故事与文人心态“秋胡戏妻”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山东,具体文本在西汉成帝时产生,首次记载秋胡故事的文献为刘向所编纂的列女传。下面,我们将汉魏六朝时期的这一故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 (一)汉代:倡导孝义的传记 汉代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实现,使政治治理相对稳定,统治者加强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宣传教化工作。刘向在列女传卷五鲁秋洁妇记载了这个故事,写秋胡与妻子新婚5天就“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看到采桑女子,先以语言引诱,又要送她金子,被女子断然拒绝,之后的描写是: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惭。妇曰:“子束发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 秋胡妻对他的“不孝” “好色”十分失望,点明了秋胡妻“洁妇”的身份,她强调自己没有“淫泆之志”,不为金钱所诱,明确表示“不嫁”,希望他改娶别人。她勤劳而坚强,聪明而刚烈,因秋胡的不孝不义,投河而亡。列女传对秋胡的描写不多,但可以看出他沾染上了士大夫的功利之心,有攀附权贵的倾向。作者用“秋胡子惭”为秋胡开脱,并不能说明其有改过之心。 从上例可知当时汉代文人的心态。 1.弘扬儒家的忠孝节烈观念 从刘向对秋胡妻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汉代忠孝节烈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有关学者研究我们得知,汉代的女子是可以改嫁的,她们在婚嫁方面都有较大的自由。鲁秋洁妇中的秋胡妻也说过“吾亦不改嫁”,可见是她自己放弃改嫁的机会而选择死亡。这样的安排能够加强故事的冲突性,并凸显秋胡妻刚烈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刘向身为男性,不希望女子再嫁的隐晦思想。 2.赞美秋胡妻的美好情操 刘向塑造的秋胡妻守孝道,重贞节,勤劳朴实,并且有一定的识见,对这些美好情操,作者是持赞美的态度。虽然没有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个性也不够鲜明,但秋胡妻的种种表现宣扬了当时的道德观念,刘向赞美的也是当时男性心中的妇德典范。 3.成为劝戒天子的谏书 刘向生活在西汉成帝时代,当时汉成帝“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刘向认为妇德的善恶会影响家国风气,所以他编著的列女传主要是为了“戒天子”。列女传可以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谏书,带有封建伦理的说教意味,劝戒天子约束后宫女子,秋胡妻是刘向树立的“洁妇”形象之一,是后宫女子效仿的榜样。 (二)魏晋:反映文人矛盾心态的诗歌魏晋时期描写秋胡故事的诗篇,当属傅玄的两首诗歌秋胡行。西晋政权建立后,儒学重新确立了它的权威地位,其思想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官方的主导意识形态,傅玄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心态。 1.匡复儒学礼教的思想 西晋文人傅玄的秋胡行,其中一首这样写道:秋胡子,娶妇三日,会行仕宦。既享显爵,保兹德音。以禄颐亲,韫此黄金。覩一好妇,采桑路傍。遂下黄金,诱以逢卿。玉磨逾洁,兰动弥馨。源流洁清,水无浊波。奈何秋胡,中道怀邪。美此节妇,高行巍峩。哀哉可愍,自投长河。傅玄没有改变原故事的情节,他主要是在诗中强调了道德伦理的观念,赞美秋胡妻高洁的气节,用清洁的河水、巍峨的高山比喻其美好品德,对秋胡妻的投河行为表示哀悼与可惜,对秋胡表示失望。由此可见傅玄很佩服秋胡妻坚守儒教思想的做法。 2.倡导世人重视生命 魏晋时期的文人开始珍爱生命,傅玄的诗歌虽仍是力图倡导儒家礼教,但诗歌的侧重点已经从伦理道德转向哀婉历史故事的述说。傅玄的另一首秋胡行(又作和班氏诗)就体现了当时诗人的这种矛盾心态:燕婉不终夕,别如参与商。忧来犹四海,易感难可防。人言生日短,愁者苦夜长。百草扬春华,攘腕采柔桑。素手寻繁枝,落叶不盈筐。罗衣翳玉体,回目流采章。君子倦仕归,车马如龙骧。精诚驰万里,既至两相忘。 这几句诗描写了秋胡妻日常劳作的美态与思念夫君的忧伤,有汉末文人诗歌古诗十九首的韵味,傅玄想要表达的是秋胡妻忠实于爱情的思想。其特别之处是结尾的两句议论:“彼夫既不淑,此妇亦太刚”,认为她太刚烈,这批评中有对秋胡妻寻死的惋惜,希望她珍视生命,又认为女子应顺从、原谅丈夫。 描述秋胡故事的晋代文本还有葛洪的西京杂记: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于今日也。”采桑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归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葛洪没有更改故事的基本情节,只是秋胡妻在拒绝秋胡时少了儒家礼教的口吻,末尾处还增加了一句“夫妻并惭”,这句话粗看是作者无心的一笔,其实很微妙,秋胡惭愧的是没有认出自己的妻子,葛洪似乎在为其不义行为开脱,以这种方法缓解人们对秋胡的厌恶,结尾处秋胡妻的死显得牵强。3 (三)南北朝:歌咏爱情的叙事诗 在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文人沉迷于故事中爱情的悲剧美,他们的诗作抛弃了封建礼教的教义,能站在爱情的角度上讴歌妇女的忠贞。 南朝宋代的颜延之,将秋胡故事从本质上做了改造,符合了当时人们的浪漫思想。颜延之的秋胡行是乐府诗,描写了以下情节:秋胡娶妻的欢愉、夫妇别离的忧伤、秋胡妻对秋胡的思念、秋胡返家途中遇妇于桑下、企图赠金不受、返家见母与妻、妻子申言离居之苦、妻子责以大义。秋胡行的首章就奠定了全诗的爱情主调:椅梧倾高凤,寒谷待鸣律。影响岂不怀,自远每相匹。婉彼幽闲女,作嫔君子室。峻节贯秋霜,明艳侔朝日。嘉运既我从,欣愿自此毕。 诗歌风格显得庄重典雅,反映的是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其中,秋胡妻倾吐离居之苦以及对秋胡的失望之情是以前故事所没有的。秋胡妻的死不再是出于节烈之心,而是因为爱情的破灭,“君子失明义,谁与偕没齿”,显得合情合理。颜延之将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作为叙事诗的主题思想,透露出文人们试图摆脱儒家传统伦理束缚的意识。 南朝齐代人王融,也写过关于“秋胡戏妻”故事的诗作,题为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诗,着重写了秋胡妻的悲剧命运,从中可以就看出当时以悲剧为美的审美观念。诗歌以秋胡妻的情感心态变化为叙事线索,表达了对这一美丽的悲剧女性的同情:“佳人忽千里,空闺积思生”;“辍泣掩铅姿,搔首乱云发”;“三星亦虚映,四屋惨多愁”,他用这些词藻渲染出秋胡妻的思念与忧虑。可见,此时的文人不再拘泥于礼教的约束,使诗歌内容富有人性美,读来令人感动,但王融并没有改变故事的结局。 二、唐宋时代的秋胡故事与文人心态唐代相对富庶安定,开放进步,女性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但也有不少女性生活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中,浪漫、幽怨、贞顺便是唐代“秋胡戏妻”故事的复杂色彩。宋代则在唐代教本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女性的道德约束,女子的贞操观念受到很大的重视。 (一)唐代高适的秋胡行:表达闺怨的代表作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秋胡行与其他作品相比,没有受到人们太多的关注。 这首秋胡行沿用前代诗歌余风,采用的也是“代秋胡妻立言”的形式,从内容思想上看,此诗与唐代文学的闺怨主题一致,高适用了很多词句来表达秋胡妻的思念之情,我们看诗歌开头的句子:蕙楼独卧频度春,彩阁辞君几徂暑。三月垂杨蚕未眠,携笼结侣南陌边。道逢行子不相识,赠妾黄金买少年。妾家夫婿经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愿言行路莫多情,道妾贞心在人口。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劳心苦力终无恨,所冀君恩即可依。3从这一段的描写可以看出,诗歌描写了闺中怨妇的特定心理,秋胡妻的性格有:勤劳,如“三月垂杨蚕未眠,携笼结侣南陌边”;忠情,如“妾家夫婿经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有主见,如“愿言行路莫多情,道妾贞心在人口”。高适刻画其幽怨、警觉、坚定、期盼等心理,使故事更加真实动人,并劝解后世男子要用情专一,避免此种悲剧的出现,由此可见唐人妇女观进步的一面。 (二)讲唱文学秋胡变文:规范妇德的说教唐代另一个关于秋胡故事的版本是秋胡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秋胡变文是残卷,全文的写法改为以秋胡为中心人物,主要框架不变,只是增加了很多细节的描写,关于秋胡的情节有:身世、辞母、别妻、入山求学、上表求官、告归求赏,引人注意的是婆婆劝嫁的情节设置,带有鲜明的唐代生活色彩,秋胡的主动求仕也是唐代提倡科举的侧面反映。 秋胡变文中的秋胡妻显得贞顺异常,作者虽写了她的幽怨之情,但突出的是一个遵守礼法的木偶般的形象,不是独立的个体,显得顺从和懦弱,这样的秋胡妻符合当时的妇德规范,当丈夫出门时,秋胡妻说到:“今日属配郎君,好恶听从处分。”当丈夫日久不归婆婆劝她改嫁时,她回答:新妇父母疋配,本拟恭勤阿婆;婆儿游学不来,新妇只合尽形供养,何为重嫁之事,令新妇痛割于心?婆教新妇,不敢违言;于后忽尔儿来,遣妾将何申吐?在桑园中遭到调戏时,秋胡妻本着“一马不被两鞍”的思想再次表示:“家中贫薄,宁可守饿而死,岂乐黄金为重?”这些话没有提到秋胡妻自己的想法,她丧失了自我,成为男权制度的维护与支持者。 再看秋胡,作者力图把他塑造成比较完美的书生形象。秋胡讲话有理有据,在辞母时,以孝为名;离家前也询问妻子的意见;告归时又以孝为名得到魏王的赏识;调戏不成还夸她是“贞夫烈妇”,“谁家妇堪上史记,万代传名。”但我们感到了秋胡的虚伪:热衷功名,直奔官场;急于见母尽孝,却于归途调戏民女。可见,唐代的开放实际上方便的是男子,变文对秋胡负妻的行为存有宽容之心,秋胡的过错仅仅是没有认出妻子。委屈的妻子不愿认下丈夫,还被秋胡母亲怀疑“新妇必有私情,”女子的自由依然受到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她对秋胡不满,但对婆婆很孝顺,即使是辩解之言,也说得委婉,其意同刘向的“孝义并忘”相同,显然变文突出的是秋胡妻的贤良淑德。 唐代变文的结局已不可考,可能是夫妻和好的大团圆结局。即便如此,那些正统严肃的文人仍然认为秋胡妻的表现不合礼法纲常,比如刘知几在史通里认为,列女传写她“投川而死”,见出她是“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批评之词的强硬,代表了一部分文人以秋胡故事规范妇德的看法。4(三)宋代的秋胡诗:理学思想的写照宋代社会思想以理学为主流,统治阶层重视封建礼教,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加强了对妇女贞操的禁锢。宋代关于秋胡戏妻故事的诗作不多,而且也仅限于描写秋胡妻的形象,如钱颖的秋胡子:郎恩叶薄妾冰清,郎说黄金妾不应。若使偶然通一笑,半生谁信守孤灯。 这首诗透着秋胡妻守贞的无奈与不易,以及当时社会对女子贞操的看重。其他还有:萧立之的秋胡妇歌、胡仲参的采桑女、赵文的秋胡行、黄庚的秋胡妻等。因为当时秋胡妻仍然被认为是悍妇,所以萧立之所作的诗和诗前的小序,都表达了为秋胡妻正名的意思:秋胡妇之事,载于传记,严延年作诗高之,夫却行道者之金而不受,信其浩矣,然愤其夫之说弃妇,而卒以是死焉,推其意也,殆不类世之所谓妒妇者邪。因为之歌。 此诗赞美了秋胡妻,并不认为她是“妒妇”,用秋胡妻的气节来反驳世人对秋胡妻的批评。其他文人也都一再赞许秋胡妻的贞烈,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宋代对女性的身心禁锢加强,很多女性丧失了自我意志,成为“贞孝”观念下的傀儡。 三、元明时期的秋胡故事与文人心态元明时期的文学形式以戏剧小说为主,至今最为有名的秋胡故事就是元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其中秋胡妻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罗梅英,作者石君宝把她描写成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形象,带有元代市井生活的勃勃生机。明代时文人再次强调节操与贞烈思想,在保留原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枝末节,挞伐与颂扬两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存在。 (一)元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富于个性的女性形象石君宝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5王国维曾经这样评价元杂剧:“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6石君宝秋胡戏妻的风格也是如此。这是一部旦本戏,由女主角罗梅英主唱,故事写秋胡仅仅新婚一天,就因从军被迫离家,其间罗梅英遭到李大户的逼婚, 10年之后,做了中大夫的秋胡在归家途中调戏在桑园劳作的罗梅英,她大胆反抗,终因婆婆以死相逼而原谅了秋胡,夫妻和好,团圆收场。 石君宝塑造的罗梅英个性泼辣,语言锋利而幽默,在两次遭到非礼时,都临危不惧,大胆抗争。 剧本增加了豪强仗势抢亲的情节,与唐代变文温吞的劝嫁不同,杂剧表现出了强烈的戏剧冲突,而罗梅英则显得有勇有谋,下面是在第二折中,她对李大户的还击:【叨叨令】你道是鸾凰则许鸾凰配,鸳鸯则许鸳鸯对,庄家做尽庄家势。(鼓乐响,正旦做怒科,云)你等还不去呵, (唱)留着你那村里鼓儿则向村里擂。(李云)小娘子,你靠前来,似我这般有铜钱的,村里再没两个。(正旦唱)其实我便觑不上也波哥,其实我便觑不上也波哥。我道你有铜钱,则不如抱著铜钱睡!这一段话写了罗梅英对李大户利诱的斥骂。李大户带着鼓乐队企图强娶罗梅英,他恬不知耻地说自己与罗梅英是鸾凤、鸳鸯正相配。罗梅英则以讥刺的口气痛斥他。李大户又以金钱作炫耀,梅英义正严词地表示:“我道你有铜钱,则不如抱著铜钱睡!”曲词表明了罗梅英决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建课件脚本文件
- 内科心脏瓣膜病课件
- 化学品安全作业培训总结课件
- 化学品企业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壶口瀑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 14 普罗米修斯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 化妆品安全科普公益培训课件
- 先兆子宫破裂课件
- 企业的股权转让协议的范本6篇
- 四川遂宁2021-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64篇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版防洪堤坝加固工程施工合同
- 智能培训系统构建
- 2025广东广州越秀区矿泉街招聘禁毒专职人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JT15-147-2018 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检测与验收规范
- 华为鸿蒙课件
- 全站仪使用课件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详解
- 高血压防治知识课件下载
- 初中普法主题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