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征文建设学校安全文化实现幸福教育目标.doc_第1页
安全文化征文建设学校安全文化实现幸福教育目标.doc_第2页
安全文化征文建设学校安全文化实现幸福教育目标.doc_第3页
安全文化征文建设学校安全文化实现幸福教育目标.doc_第4页
安全文化征文建设学校安全文化实现幸福教育目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学校安全文化,实现幸福教育目标 平禹煤电子弟学校 周盼丽平安教育是基础,和谐教育是保障,幸福教育是目标。要对一个人的思想有刻骨铭心的触动,最有效的手段是文化的渗透和教育。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是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以实现安全生活和社会安全为目的。今天学校已不单是教书育人,还要积极塑造一种校园文化围,以此来熏陶学生身心和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素养和审美情趣,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在狠抓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时候,应该努力把学校安全建设成一种校园文化,将安全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为学校安全文化。学校安全文化是学校将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决策者、管理者的态度和行动中,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制度里,融入学校的管理实践上,营造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学习、生活的氛围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知晓其重要构建学校安全文化,是学校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和谐教育、幸福教育的基础。把学校安全建设为一种文化,既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员工的安全自觉性,又能借助文化的力量来保障学校的安全。把学校安全建设为一种文化,既是从感性到理性高度的升华,又是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的最高领域。把学校安全建设为一种文化,不仅能使学术文化、论坛文化、艺术文化、社团文化、等一切校园文化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而且集中表现了学校整体竞争力和个体综合素质,更是学校树立安全形象、保持良好声誉,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的核心力量之一。把学校安全建设为一种文化,可以让每一个生活在安全文化力“场”中的人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甚至影响、贯穿一生,存为生存必备的素质,让每一个学子终生受益。二、明晓其构建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从感性的角度看,就是要真正杜绝学校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安全,将校园安全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乃至消除;从理性的高度讲,就是从物理安全与心理安全两个角度探讨和摸索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面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学校安全文化,可以从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观念文化三方面入手。(一)安全物质文化纵观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多数是因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性差,或安全管理不到位、欠力度而造成的,如四川遂宁某学前班教室发生垮塌,造成名师生受伤,人骨折;江西都昌某中学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因受惊吓及轻度受伤。学校开展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是以基础设施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学校教育基础设施管理是安全的第一目标,建设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的最高目标。首先,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等符合按国家的标准和要求,还要定期检查、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警示标志。其次,要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或者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再次,在人员集中地、人流量较大的时期,要安排人员值班、巡查、疏散学生,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并形成习惯好和制度。最后,学校对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要责任到人,加强督查、确保工作无疏漏。(二)安全制度文化学校建章立制,多以“严”字当头、以处罚为手段,颁布种种禁令,如安全保卫制度、门卫制度、安全规则、学校急救常识、卫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等,在一定的时期,的确能收到良好效果。但没有形成一种文化,没有积淀,时间久了,人们往往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建设安全制度文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开展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教育,可以驱除学生的某些不安情绪、恐慌心理;开展安全教育之后,可以使学生游刃有余地面对突如其来的安全问题,避免对个人造成人身伤害,影响学习。开展安全教育的时间是灵活的:真正实施安全教育的是班主任,所以利用晨会、班会、周会、家长会等机会,学校可定期召开安全会或利用升旗、校会、平时集会等时间灵活进行。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开讲座、搞演习、展图片、听报告、献策会、讨论会,与学生和家长、实行“安全签约”,观看交通违章课件、安全教育录像等,利用校园广播、橱窗、刊物、校园网络。教育不仅要在校内,还要延伸到校外,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一停、二静、三慢走”的课间行为训练,上放学时段训练学生走人行通道,不横穿公路、不跨越护栏、不抢红绿灯等安全习惯。 开展安全教育的对象是多元的:安全教育要延伸到家庭、社会。既要对学生,也要对教师,较要对家长、也要对社会,比如与社区联合,在江河塘堰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设立危险标志或义务安全员等,在节假日邀请交警协助指挥运载学生的车辆等。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家长与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章守法的习惯,努力营造更安全、更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三)安全观念文化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关键不在发号施令做什么,而是潜移默化的普及安全常识,提高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人们时时、处处、事事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管是“珍爱生命、关注安全”,还是“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不能是一句口号,应该形成一种观念,深入心灵,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引起警觉。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就传达了一种安全观念: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安全观念文化,既是整体的也是个体的,要两只脚走路,一只也不能少。安全观念文化的形成,宏观上要形成基础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的完整体系;微观上既要给学生灌输安全防范意识,又要锻炼学生自就他救的能力。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形成安全宣传教育常态机制,二是全方位开展培训,三是安全文化要从教育抓起,在中小学全面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增强生命意识,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三、通晓其功能建设学校安全文化,就是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素质由人的安全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等决定,所以学校安全文化就具有了影响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是通过强化学校行政的安全责任意识,约束其审批权;通过管理文化的建设,提高学校决策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其管理行为;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约束师生的行为,消除隐患。影响功能是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导向功能是对全校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角色和责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如对于安全意识和态度,无论什么人都应是一致的;而对于安全的观念和具体的行为方式,则会随具体的层次、角色、环境和责任不同而有别。激励功能是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一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具体来说,对于学校决策者就是要对安全投入的重视、管理态度的积极;对于师生则是安全规则、自觉遵章守纪。学校安全文化的这些种功能为学校安全起着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安全对策的发展,需要安全文化的力量才能奏效,只有深厚的“文化力”,才能提升“竞争力”!才能潜移默化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养!一个学生的背后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