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分区数值模拟 姓名:张淑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热能工程 指导教师:还博文 2001.1.1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分区数值模拟 摘要 本文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旋风分离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将基于非重 叠子区域的d i r i c h l e t n e u m a n n 交替算法结合到s i m p l e c 算法的计算程 ? 序,用于数值模拟旋风分离器内三维强旋湍流流场。伪了便于s i m p l e - c 算法 的实施,并充分考虑到旋风分离器的几何结构及流动特性,j 本文引进了一套基 c , 于任意非正交曲线坐标系的、独特的、分块衔接的贴体交错网格系统。 进而实 现了对两种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在正常工况、漏气工况以及结构改变时的气相流 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观测结果的比较表明,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旋风分离 器内气相流场的物理真卖| 生。 、 ! 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还给出了若干问题的成功算例,如带有 节流阀的直方管内的流动、三维突扩管内的流动等,这些算例考虑了层流和湍 流的情形。通过这些算例以及对旋风分离器内三维强旋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可以表明,区域分解方法具有降f 氏数值求解问题的复杂度及减小计算规模等明 显优点,并且在应用实施上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之处在于:( 1 ) 将区域分解方法应用于旋风分离器的数 值模拟;( 2 ) 提出适合于旋风分离器分区计算的贴体网格系统。( 3 ) 采用带有 强旋修正的湍流模型模拟旋风分离器内的三维强旋湍流流场。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强旋湍流,区域分解方法,贴体网格 ! 童窒望查兰堡主兰壁堡兰一一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 t h es w i r l i n gg a sf l o w i nc y c l o n es e p a r a t o r s u s i n gd o m a i n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m e t h o d a b s t r a c t t h e3 一ds w i r l i n gg a sf l o wi nc y c l o n es e p a r a t o r su s e di nc i r c u l a t i n gf l u i d i z e d b e d ( c f b 、b o i l e r u n i t sh a sb e e ns i m u l a t e d b a s e do ns d 仰l e ca l g o r i t h ma n dt h e n o n o v e r l a p p e d d o m a i n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m e t h o d ,a n u m e r i c a lp r o c e d u r ei sd e v e l o p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g e o m e t r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so fc y c l o n es e p a r a t o r sa n d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f l o w , n u m e r i c a lg r i ds y s t e m so f h i g h q u a l i t y a r e g e n e r a t e db yu s i n gb o d y - f i t t e d 鲥dg e n e r a t i o nm e t h o d t h en u m e r i c a lp r e d i c t i o n sw e l l a c c o r dw i t h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a n dp r o v i d em o r ed e t a i l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a b o u tt h ef l o wf i e l d t ot e s t i f yt h ev a l i d i t yo ft h em e t h o d , s o m ei u u s t r a t i v e c o m p u t a t i o n sw e r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c a r r i e do u tf o rc a s e so f b o t h 1 a m i n a ra n dt u r b u l e n tf l o w s s u c ha s 血ef l o w i na s q u a r e t u b e 、v i mat h r o t t l e ,t h ef l o wi na s u d d e n - e x p a n d i n g t u b e ,e t c a l lt h ew o r ks e tas o l i db a s ef o rt h e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t h eg a s p a r t i c l e f l o w si nc y c l o n e s e p a r a t o r k e yw o r d s c y c l o n es e p a r a t o r ,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 ,s t r o n g l ys w i r l i n g t u r b u l e n c e ,d o m a i n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m e t h o d ,b o d y - f i t t e dc o o r d i n a t e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签曼 爿 符号说明 定义 网格结点i 的关联系数 “方程中的关联系数 v 方程中的关联系数 w 方程中的关联系数 控制体中心结点的关联系数 定容热容常数 压力校正方程的扩散系数 单位质量的内能( ,妇) 度量变换的7 a c o b i a n 系数 流体热传导系数 流体压力( n 加2 ) 单位容积的附加能量( ,磁) 源项 “方程中的源项 v 方程中的源项 w 方程中的源项 温度( 。c ) 时间( s e c ) x 方向的速度 j ,方向的速度 z 方向的速度 z 坐标 y 坐标 z 坐标 扩散系数 差分算子 通用输运方程中的变量 曲线坐标 曲线坐标 爿爿爿爿c d p ,七p q s瓯瓯&, “ v w x y z厂,e卢,叩 圭查銮堡查兰堡:壁竺丝兰一 f 曲线坐标 v 尸 d c 上标 分子粘性系数( ns m 2 ) 运动粘度 质量密度( k g m 3 ) 旋风分离器的简径( m ) 求和符号 定义 所有可能值的指标 参照值 最大值 定义 前一时间层上的解 当前解 校正值 譬:一 圭堡銮望查兰堡主兰堡堡墨 _一一 第一章概论 1 旋风分离器的工业应用及分离机理 旋风分离器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气体一颗粒分离设备。在能 源、环保、化工、冶金、建筑、采矿等许多领域,旋风分离器被用于分离、除尘、净 化过程。它的突出优点是造价低,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能承受高温高压,能回 收有用物料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工业应用,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不断变化,切割粒径 思不断减小,所需的能量损耗也相应增加。 按进气方式不同,有轴向进气的旋风分离器和切向进气的旋风分离器。这两种旋 风分离器都是利用含尘气体旋转时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将颗粒分离下来。作用在以速度 u 。,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旋转的,直径为蜀的固体颗粒上的离心力为 相比,其离心效应z g = 3 0 0 2 0 0 0 。虽然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但固体颗粒有很大 的离心效应( z g ) 。在离心力场中的细颗粒的质量,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与重的颗粒 相当,这使得细颗粒组分也能比较容易地分离下来。 颗粒在分离室内的分离取决于各种粒径西的颗粒的运动情况。对于颗粒的分离, 一定要有与颗粒在气流中的运动有关的分离空1 司( 室) ,而作用在颗粒上的力与颗粒尺 寸有关。在旋风分离器内,由于气体在高速旋转,因此颗粒也随之盘旋。当空气动力 曳力d 大于离心力z 时,颗粒便向中心轴线移动。相反,颗粒就向外壁区域迁移。 而对应于切割粒径疋的颗粒,则处于力学平衡状态d = z ,即: 所莩等瑚。孚譬,耻c 孚警儿 其中u 。是颗粒的切向速度,昨是气体的径向速度。若假设u 一等于气体的切向速度 v 。,即两相问无滑移,则有: 弘c 孚警儿 一, g 型。 型。 = l l z 力 g 重的粒颗涔固与 圭童奎望查兰堡主堂垡堡塞 2 旋风分离器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旋风分离器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工业应用历史,但在它出现的前半个世纪里,人 们并没有对它的性能、工作机理、设计方法进行过多少研究。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 锅炉等动力装置的烟气除尘问题推动了旋风分离器研究工作的逐步展开。许多学者做 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和实验工作。八十年代以来,数值模拟成为旋风分离器研究的一个 新方向。 旋风分离器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旋风分离器内气体流动状态的理论建模以 及切割粒径理论。最简单的旋涡模型之一就是r a n k i n e 复合旋涡,它由强制涡和自由 涡组成。强制涡可表示为 v o = 凹,( 0 ,a ) 而自由涡可写成 r = f ,( r d ) 式中( o ( r a d s ) 是角速度,f ( m2 s ) 代表环量。静压分布可表示为 p 诅+ 等c 砉一声 b u r g e r s ( 1 9 4 8 ) 从_ s 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推导出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方程,提出 b u r g e r s 旋涡模型。小川明在实验观测基础上提出复合旋涡模型,指出切向速度的分 布是由准强制涡( o r c ) 所组成( 以为准强制涡和准自由涡的分界 半径) ,并给出速度指数的实验值。在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动状态、颗粒浓度分布、受 力状态、以及对边界条件和运行状况理想化等一系列不同的假设下,提出许多种切割 粒径理论。所谓切割粒径就是对应于分级捕集效率目。y = 5 0 的粒径。r o s i n ,r a m m l e r 和i n t e l m a n n ( 1 9 3 2 ) 推导了固体颗粒理想分离过程的切割粒径忍的理论。d a v i e s ( 1 9 5 2 ) 根据在自由涡中固体颗粒的横向距离和旋风分离器中向下流动的时间间隔之间的关 系假说推导了切割粒径公式。其它切割粒径理论有b a r t h ( 1 9 5 4 ) 理论,g o l d s h t i k ( 1 9 6 2 ) 理论。f u c h s ( 1 9 6 4 ) 理论,小川明( 1 9 7 7 ) 理论等。在工程应用中,人们只关心旋风分 离器的分离效率和能耗( 压降) 。切割粒径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得到分级捕集效率 来预测旋风分离器的捕集效率r 。总之,这些基于基本方程推导和实验观测,又经 过一定简化假设的理论模型和理论分析,对旋风分离器的实验和数值模拟起着非常大 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和认识手段的不断提高,又被后 者不断充实和修正。 研究旋风分离器的目标之一是降低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一般说来,旋风分离 器压降的大约8 0 起因于旋转流动的湍流损耗,而另外大约2 0 是由于旋风分离器表 面的流体摩擦和旋风分离器内流体的突然膨胀和压缩。最初的压降公式都是半经验 的。压降4j d 的经验公式可表示为: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只= e 。p 霉 t 2 其中p 尘是进气管的平均动压,t ,是旋风分离器的阻力系数,它是旋风分离器几 2 何形状的函数,其大小由实验测定。旋风分离器的压降也可以通过对速度场进行计算 得到,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旋风分离器速度场的实验测定,来研究旋风分离器内 气粒两相流动的机理,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动力学原理更高效的旋风分离器。李荣先, 李勇,张会强等“1 使用一孔探针,对不同结构的旋风筒内强旋湍流流动进行了实验研 究,给出不同入口位置和出口结构对流场中轴向切向速度分布和回流位置等特性的影 响规律。y u n ,j o t a k i ,t o m i t a 等”1 使用五孔探针和热线风速仪测得旋风分离器内流场, 结果表明加入颗粒相的两相轴向、切向速度要比单相气流时减小,s i l v a 和n e b r a ”1 的 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o g a w a 和f u j i t a “1 在有限旋涡室内用热线风速仪测定了涡流 运动粘度,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的压降主要取决于湍流旋转气流的旋度和雷诺应力。 姬忠礼和时铭显”1 使用五孔探针和热线风速仪测定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和 压力场,分析了上部入口结构,芯管插入深度和锥体长度对流场的影响。时铭显和吴 小林”3 在小型冷模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m 1 2 0 0 旋风分离器大型冷态试验装置。用五 孔球探针测定流场的结果证实,旋风分离器内三维速度分布有很好的相似放大规律 性。r e i n h a r d t ,c o r d o n n i e r ,f l o r e n t 0 1 用等速取样的方法测定了当颗粒浓度大于2 k g m 3 时 流场的速度分布和颗粒浓度分布,指出分离器流场和几何尺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所 有这些探针和取样实验都是把旋风分离器内的两相流动看成单相均匀悬浮流,忽略了 颗粒和气体之间的速度滑移,认为二者平均速度相等,并且除热线风速仪可测得湍流 脉动速度外,其它都只能测得流场的平均速度。近二十年来,许多学者使用l d a 和p i ? p a 得到旋风分离器内更为详细的两相流场。在国内清华大学较早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研 究。许宏庆”1 用l d a 和热线风速仪精确测量了气流场的速度,湍流度和雷诺应力,提 出降低压降的一种新方法。周力行和苏绍礼“o3 使用【,d a 测量两相流场,结果表明颗粒 相和气相流场的相似性。周力行等“使用p d p a 测量了在不同旋流数时旋风筒内气粒 两相流的流场,结果表明旋流数明显影响轴向速度、r a n k i n e 涡结构以及两相之间的 湍流强度和非线形。 由于直接测量实际运行的旋风分离器流场存在很大困难,现阶段的实验研究主要 停留在满足一个或几个相似定律的小模型实验。测速装置本身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条件 也存在诸多限制,比如激光测速仅能用于测量稀相的两相流场。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验 结果和实际流动之间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实验结果还是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流动的一 些本质的现象。近年来,数值方法不断发展,它不受实际测量条件和测量水平影响, 直接从- s 方程出发对实际流场进行模拟。将实验同数值计算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工 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七十年代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传热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 9 8 2 年b o y s a n ,a y e r s , s w i t h e n b a n k “”首次将c f d 技术用于模拟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他们将k 一模型与代 数应力模型a s m 结合起来,模拟旋风分离器内各向异性的湍流流场。随后的湍流模 上海交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型主要集中在k - g 模型及其各种修正模型上。1 9 9 0 年周力行和苏绍礼“o3 使用标准k - s 模型模拟旋转流动,其结果同实验和后来的模拟结果相比,抹去了各向异性的特征。 d y a k o w s k i 和w i l l i a m s “使用修正的k - 占模型模拟了水力旋流器内的流场。针对强旋 流动,修正的k - 5 模型主要是在s 方程中加入了一项表征流体旋转效应的源项,称为 r i c h a r d s o n 修正。r o d i ,m o r s e ,s m i t h 等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r i c h a r d s o n 数。另- - z 十基 于t 模型的是r n g k s 模型,它对旋流修正更为合理。g r i 历t h 和b o y s a n “, m a ,i n g h a l n ,w e n “”使用r n g k 模拟微型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r n g k - s 模型不仅六 个经验常数不同于标准k 模型,而且在k 、两个方程里都加入了各向异性的旋流 修正。 雷诺应力模型r s m 摒弃了k - 模型中湍流粘性系数各向同性的假设,列出了雷 诺应力的输运方程。周力行等“4 。使用d s m - p d f 两相湍流模型模拟旋风筒内两相强旋 流动,经与实验结果对照,在预报湍流各向异性特征方面,比k - s 模型要好。r s m 湍 流模型本身就要求解1 1 个方程,k s 模型只要求解k 方程、s 方程2 个方程。在实际 的数值模拟中,r s m 模型受边界和初值影响很大,数值稳定性不好。 模拟旋风分离器气流场的有k - 模型,r n g k s 模型,r s m 模型。那么对于颗粒 相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当前使用较多,比较成熟的模型有两种:一种是颗粒轨道模型。 在l a g r a n g e 坐标系中建立颗粒的方程,并充分考虑相间的相互作用、大速度滑移和 温度滑移。林玮和王乃宁“”用这种模型对旋风分离器内三维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收缩的锥体段对颗粒捕获也有不利的一面。另一种模型是多流体模型。将颗粒看 成是e u l e r 坐标系中的拟流体,与流体之间存在大滑移和颗粒扩散,且能充分考虑颗 粒质量,动量及能量的湍流扩散。例如文献“。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对旋风分离器 内流场数值模拟的文献都是将流场看成二维的轴对称流场进行处理,就物理模型来 讲,这是不适定的。尽管模拟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流场的特性有所预测,但它存 在很大的偏差和不足。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是一个三维的各向异性湍流场。在对工程 问题的数值模拟中,更精确的算法往往难以应用到复杂的物理模型上。就旋风分离器 的数值模拟而言,r s m 模型比k - 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各向异性的湍流流动。但几乎所 有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都采用k - s 模型。数值模拟不仅可以检验实验结果,随着c f d 技术的曰益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预测。 3 本文的工作 本文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 c f b ) 机组中的旋风分离装置。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 良好的环保性能、燃料适应性及负荷调节性能,且工艺过程简单、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国内外发展都很快。我国从八十年代起就着 手发展大型c f b 锅炉的技术准备。在国家热工研究院建立了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 c f b c ) 试验台,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在四川内江高坝发电厂建立了引进1 0 0 m wc f b 锅炉示 范机组,并将在内江白马电厂建设一台3 0 0 m w c f b 锅炉示范机组。大型化c f b 炉的关 键技术问题是:燃烧室的受热面布置;循环灰分离技术和分离器布置方式;炉膛断面 圭塑銮望查兰堡兰兰焦堕墨二 变大后带来的相关技术难点。所以,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核心部仟,旋风坌寰 器性能的优劣对整个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运行表现影响很大。本文以内年! 哩强婴 的旋风分离器为物理模型,旨在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旋风分离器内的气相流 场,为进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 就循环流化床机组中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本文做了如下工作: ( 1 ) 编制二维、三维贴体网格生成程序,提出一种适于旋风分离器分区计算的网格。 ( 2 ) 理解c n s b d 程序并将其改造为应用区域分解方法求解旋风分离器的程序。 ( 3 ) 对内江旋风分离器和通用型旋风分离器的正常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料腿有漏 气、芯管插入深度改变等条件下的流场进行了模拟。 ( 4 ) 编写后处理程序。 ( 5 ) 书写毕业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概述 第二章数值模拟的区域分解方法 c f d 技术就是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组得到流场的速度、压力、温度等一系列物理 量的方法。在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中,往往涉及到求解大型偏微分方程组。对 应的计算区域往往是具有复杂边界的三维区域,且计算规模往往很大,因而给计算带 来很大的困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数值方法只能分辨相对于网格尺度而言的长波现 象。如果为了提高分辨率而减小网格的尺度,遇到的最大问题将是计算机的容量和速 度的限制。超级计算机的问世虽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实际流动问 题,现有的超级计算机仍显得无能为力。八十年代以来,基于s c h w a r z 交替法的偏微 分方程数值求解的区域分解算法( d d m ) 应运而生。它能够化繁为简,缩小计算规模, 在p c 机上就可以实现复杂区域的精确求解。当前我国计算机硬件水平较低,发展这 一方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简而言之,区域分解算法是把计算区域分解为若干个子区域,子区域应尽可能规 则,从而将原问题的求解转化为在子域上的求解。就其几何区域的分区形式而言,可 以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将区域划分为有重叠的子区域,另一种是将区域划分 为无重叠的子区域。两者各有优缺点。有重叠的分区方法,其子域间的耦合较好,易 实施,但子域之间牵制较大;无重叠的分区方法,子域间相对独立性较好,但耦合较 难。本论文的重点放在非重叠区域分解算法的研究上。 区域分解方法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把大问题化为若干个小问题,从而缩小了计算规模。这对于克服计算机容量和 速度的限制具有极大的意义。 2 子区域如果形状规则,其上或者允许使用熟知的快速算法,如快速f o u r i e r 变换 ( f f t ) ,谱方法,r 方法等,或者已经有解这类规则问题的高效软件备用。 3 允许使用局部拟一致网格而无需用整体拟一致网格,甚至各子域可以用不同离散 方法进行计算。这对于形态极不规则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以锅炉燃烧问题 为例,炉体部分与对流烟道几何尺寸相差很大,整体计算为了对付对流烟道而不 得不把网格加得很密:另外,由于采用有限差分方法,不得不人为地加入障碍区, 从而大大增加了计算量。而如果采用区域分解算法,则可以把对流烟道和炉体部 分分别处理,那么上述两个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 4 允许不同子域选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以便整体模型更适合于工程物理实际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例如气体绕飞行体流动的问题,在边界层附近为粘性流动,而在边界层外则为无 粘流动,两者的数学模型迥然不同。如果采用区域分解算法,就可以较好地实现 在不同子域上选用相应的数学模型。 5 算法高度并行,即计算的主要步骤是在各子域中独立进行的。 2 基于非重叠区域的d - n 算法 非重叠区域分解法的特征是先对区域做初始剖分, 定在区域q 上存在问题:“= 厂 有如下d i r i c h l e t n e u m a n n 交替算法( 简称d n 交替法) 步1 :选取初始刀中,置n - o ; 步2 :在q 上求解d i f i c h l e l ;问题 l “? = f( q 1 ) “? = 刀( r ) l “? = g ( a q l 1 1 ) 步3 :在q ,上求解n e u m a n n 问题 l u ;= f( q ! ) 丝:丝 r r l a n 2o n 2 “;= g( a q 2 f ) 各子区域之间互不重叠。现假 ( 2 1 ) f 2 2 ) 步4 :计算或输入臼。,并置 爿”1 = 或“:+ ( 1 一只,) 刀( f ) ( 23 ) 步5 :置门= 卅1 ,转至步2 。重复步2 5 ,直至获得满意的收敛解。 其中:q = q 。u q :,q n q := 1 1 ,f 为q 。与q 。的交界面。 文献“2 1 中已证明d n 算法是收敛的。 几点说明: ( 1 ) i ,为q 1 与q 2 交界面r 的外法线方向。 ( 2 ) 步3 中的一阶导数可以采用具有一阶截差精度的差分公式( 2 4 ) 或者公式 ( 2 5 ) ,也可以采用具有两阶截差精度的差分公式( 2 6 ) 或者公式( 2 7 ) ,以提 高收敛的速度。即,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或 以及 或 f 丝1 :坠尘! 二生:! 西 。 中l ,一。卜l f ,i :。: 善 一3 f ,j ,女+ 4 西。+ 1 ,t 一巾f + 2 ,女 - - - r u - - - - - - - - - - - - - - - - - r - ,- u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a f ! 竺型生二! ! ! ! :! :! :竺! ! 尘1 2 a 4 3 基于d - n 算法的算例验证 算例1 :带有节流板的直方管内流动 ( 2 4 ) ( 2 5 ) ( 2 6 ) ( 2 7 ) 图( 2 一1 ) 所示为带有节流板的直方管。尺寸:1 0 1 0 3 5 0 ,均匀来流w :1 0 , r e 2 2 0 0 0 。在z = 2 50 处有一二分之一横截面积的节流板。节流板很薄,可将其看成 个平面。障碍块算法必须保证块内至少有一个网格点,而应用区域分解法可以以这 个面为分界面进行区域划分与障碍算法相比,区域分解方法的优越性不仅在于计算时 可以节省大量的内存,对区域的灵活处理也是它的一个重要优点。计算时将方管分作 三段,网格分别是1 5 1 5 1 5 ,1 5 1 5 2 l ,1 5 1 5 2 l ,节流板附近网格加密, 图( 2 2 ) ( 2 4 ) 分别为与,8 ,l 2 时三段管子的速度分布。 w = l t h r o t t le 0 一 。( 1 1 6 3 ,则“+ = l n ( 矽+ ) ; 3 第一个内节点与壁面之间区域的当量粘性系数“按下列方式计算: “= 击2 等( 为分诮 ( 48 ) 4 对第一个内节点j d 上,取( 面o k ) 。= 。( i 为壁面法向) 作为方程的边界条件,而 取 f :4 k ;n 唧2 气 以上即为常规的壁面函数法思想”“。 12 边界条件 法。 ( 4 9 ) 以管道内流动问题为例。若流动为湍流,则采用高月p 数的k - f 模型及壁面函数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入口边界条件 入口速度分布可以按均匀来流处理或按充分发展流动处理。入口的k 值取来流平 均动能的0 5 2 。入口的s 可按式( 4 5 ) 计算,其中,按p “坳产1 0 0 1 0 0 0 来确 定。这里“是入口平均流速,为特性尺度。当计算区域内的湍流运动很强烈时,入 口截面上的k 、s 的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大。 2 对称轴线上的边界条件 假定x = c o n s t 为对称轴,则该处的边界条件为: “:0 ,竺:0 ,坐:0 竺:0 坐:o 巩舐m融 3 固壁边界条件 对于粘性流体,固体壁面上应提无滑移、无分离边界条件,即 “= 0 ,v = 0 ,w = 0 ,k = 0 ,= 0 对于第个内节点上的k 、s 按照壁面函数法进行求解。 4 出口边界条件 通常,出口边晃条件有以下两种提法: ( a ) 充分发展条件 一o u :o ,鱼:o ,塑:0 ,堡:0 ,堡:0 d nd n0 n 0 n0 n 其中,i 为出i x 截面外法线方向。 ( b ) 局部单向化条件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边界条件的提法。这时,认为出口 截面处的流动不对上游流场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出口截面上的节点对其内 侧法向节点的影响系数为0 ,并将内侧节点上变量的值赋给出口截面相应的节 点。在模拟湍流流动时,k 、一般均按局部单向化方式处理。 2 数值计算模型 2 1 控制方程的离散 曲线坐标系下的n a v i e r s t o k e s 方程( 4 2 ) 可以写成如下的通用方程形式 圭童銮望查兰婴主兰堡堡三一 ( 印) 。州p i 一r ( g x + 如仉+ 屯f 。) k 六+ 【r ( 略邑+ 岛仉十如厶) - 仉 + 【p ”一r ( 九夤+ 丸仉+ 兜六) f 六+ 【p 唧i r ( 略影+ 岛仉+ 如矗) b 缶 州一r ( 噍;,+ 岛仉+ 啦氕) 。仉“一r ( 九氕+ 岛巩+ 如乞) f f 。 ( 4 - l o ) + l 日m 一r ( ; :+ h - :+ 吒 。 h i b r k = 3z a j 一 - 一 一 一 历 益盆 n 勰 t 瓜 l 声 乡q 、 l 厂、门 i 一、一一、 ,n k 芎 执 一 _ 一 一 劁 匡 一 凸 爿 徐陶 笋菩厂l r 刊 卜、,一 ,一、一 口 z y 剁 ( a )( b )( c )( d ) 图( 5 - 6 ) 切向速度分布图( a :o = o b :0 = 90 c :0 = 4 5d :e = 135 ) f ig ( 5 - 6 ) t a n g e n t ia l v e l o c i t ya t f o u rv e f t ic a l p 1a n e so fn e ij i a n gc y c l o n e 3 4 圭童奎望查堂堡= 竺兰丝笙苎一 一 ( a )( b )( c )( d ) 图( 5 - 7 ) 轴向速度分布图( a :e = o b :e = 90 c :e = 4 5d :0 = l3 5 ) f i g ( 5 7 ) a x i a lv e t o c it ya tf o u rv e t ti c a l p i a n e so fn e ijr a n g c y c l o n e 兰堡奎翌查兰堡主兰些堡苎 _ 区 舀 一 广绍 型 i i 一| 。 f = = _ _ _ 匡 7 q l 八 卜 i 纂 _ 一 l l l = ,_ 罗 - 叁舀 厂、 公 每 l 一 一 二 i 。 _, ,匿 苎 1 r 绍八 妄i i 一0 l 、 l 一 l | ( a )( b )( c )( d ) 图( 5 - 8 ) 径向速度分布图( a :e = 0 b :e = 9 0c20 = 45 d :0 = 13 5 ) 图( 5 - 9 ) 给出了旋风分离器四个纵剖面上的压力分布。可以看到在筒体下部,压 力场的轴对称性较好。压力沿着旋流运动的方向,从上而下、从下而上( 外旋流,内 旋流) 不断减小。排尘口附近为负压。如果排灰锁气不严或者料腿漏风,即使只有很 少量的空气从排尘口进入,也会破坏旋风分离器内的压力场,使得分离状况恶化。下 一节将仔细讨论这种工况。 总的来说,采用修正的k - 模型模拟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结果与实验观测到的 现象“基本吻合,因而可以用于工程中预报旋风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场。同时还可以 看到,数值模拟能够给出更为详细的流场分布,尤其是对一些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测 量的复杂区域,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兰塑銮望查堂塑主兰竺堡兰一 l j 、 厂、 渖l ) l卞 黝2 形、 ri n , 1 淤薪甓 l ,一j 厂, 厅1 1烈 嗣彦 厂 i i 1 :【o 贼 ( a )( b )( c )( d ) 图( 5 9 ) 旋风分离器四个纵剖面的压力分布( a :0 = o b :o = 90c :0 = 45 d :0 = 13 5 f i g ( 5 9 ) p r e ss u r ec o n t o u rsa tf o urv e r t ic a l p ia n e so fh e ij i a n gc y c i o n e - 3 7 圭塑茎望查堂竺主兰篁堡兰 22 有漏气工况 在旋风分离器正常工作时,排尘口附近有一定的负压。若排灰锁气不严或者料腿 漏风,就会有空气从排尘口吹入简体,从等压线分布图来看,相当于把负压区向上移 动了一个高度。这就破坏了旋风分离器内由入口到排尘口,由排尘口至出口的内外螺 旋流场,在排尘口附近,气流不再旋转或者旋转较弱,并且顺着漏气向上吹动,把已 经分离出来的灰粒重新卷入螺旋流,使得分离效率大大降低。本文分别计算了漏气量 为进口流量2 和5 时的流场,并且假定漏气均匀进入排尘口,随旋风分离器入口的 气流一起从芯管排出。图( 5 一1 1 ) 给出了排尘口附近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可以看到正 常工况时旋转的气流( 见图( 5 - 4 ) ) 变成无旋或弱旋气流。图( 5 一l o ) 、( 5 一1 2 ) 则是纵剖 面上的速度、压力分布,表明旋转气流被漏气向上吹动的状况。 对漏气量为2 和5 两种工况的数值计算表明,即使只有少量漏气,也会使旋风 分离器分离效率下降。从文献 7 的漏风试验结果可观察到:当漏风率为1 时,料腿 内粉料上下翻滚,难落下;当漏风率至1 2 时,料腿内粉料已被吹入灰斗,根本不 下料了。因此实际运行中应保证良好的排灰锁气,并尽量把料腿漏气减小。 、 l l l 、 l l f 副 蒋目 j | 鲁 一 j 曛 鳓 1 一,- 。隧 0 貅 ( 翳 : 孵 i 懿 : i j 翰 r r 剐3 r 黍 鬻s 霉 鬟 禹 ;j! 膨 ua勰lll j 一 簇 l c l 霪 i l l i l l l ! 复 i :誊 嫘 鼷 f f j , 留 腓、 麓 l需 越董窭 器 :溪 i 萨 添 霸0 i 浔 幺绂 e 海交通大学颂士学位论文 _ _ - _ _ _ _ _ _ _ - _ - d _ _ _ * _ l 一 l 彩 虾娩3 i 黎渤 历 r池j谬 汤 o 、j 腻、 j #心7 7 黝 沙 价 盯j 陛 j hj 嗣j ( 2 - a ) 0 = 0 。( 2 - b ) 0 = 9 0 。( 2 - c ) o ;4 5 。( 2 - d ) 0 = 13 5 。 图( 5 一1 1 ) 2 漏气量时纵剖面上的速度、压力分布( ( 1 ) 速度( 2 ) 压力) f ig ,( 5 - 1 1 ) v e l o c i t yv e c t o r sa n dp r ess u r ec o n t o u rsa tf o u rv e r t ic a l p 1a n e sw h i le 2 l e a k a g e ( ( 1 ) v e l o c i t yv e c t o rs ( 2 ) p r e ss u r ec o n t o u r s ) ( 卜a ) z = 03 9( 1 - b ) z = 0 0 9 7 ( 2 一a ) z = 0 3 9( 2 - b ) z = 0 0 9 7 图( 5 1 0 ) 排尘口附近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 ( 1 ) 2 n - ! - ( 2 ) 5 , g - f i r ) f i g ( 5 10 ) v e l o c i t yv e c t o r sa tg r o ss p la n e so f n e ij i a n gc y c l o n en e art h eo u t l e t f o ra s h ( ( 1 ) 2 9 l e a k a g e ( 2 ) 5 1e a k a g e ) 3 9 凰 主童奎望查兰堡主堂堡堡兰一 _ 一一 l l l f i l l l : : i :葛m : 涮 雾 黪蝴 4 嫩 艄l 勰 肿) 弑 潮 翦激丽 固 霪 1 l 、 1 , f i 鞫 l l c k 、 l : l 錾馐豁 嫘黟 椰 越; ! 丽 、 ! ilk莲 器 攫 蝴 鬻 酒 ( 1 一a ) 0 = 0 。( 1 一b ) e = 90 。( 1 - c ) e = 4 5 。 ( 1 一d ) e = 13 5 。 4 0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r b 、 j 番i 劁7 剧 、 u 乡 7 fm回 懒? l 盯 一( 黝 l , 厂 j 么渺 隔 图( 5 一l2 ) 5 漏气量时纵剖面上的速度、压力分布( ( 1 ) 速度( 2 ) 压力) 2 3 考虑入口效应工况 切向进气的旋风分离器,入口段与筒体交界处网格非常奇异。由于时间关系,作 者只进行了不带入口段的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认为均匀来流直接进入 旋风分离器如图( 5 2 ) 。那么这样的假设是否合理,在这种假设下计算得到的结果能 否客观反映旋风分离器内的真实流动呢? 为此,作者考虑气流进入简体的突扩效应, 假设均匀进气有一个向下的速度,即= 一i 0 ,f = 一0 0 8 迸行模拟。共计算了旋风 分离器正常运行工况、漏气量为2 和5 的工况、排气芯管加长四种工况。计算结果 表明,考虑入口效应时,只是入口边界附近的w 速度变化略为平缓一些,除此整个流 场的态势是完全一致的。气流一进入旋风分离器,很快便为其中的强旋气流卷吸、混 合,进气口的速度分布对分离器内的强旋流场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不考虑入口段的 均匀进气假设是可行的,其结果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鉴于篇幅所 限,有漏气工况、排气芯管加长的速度场、压力场就不再示出。图( 5 一1 3 ) 是在正常工 况f 考虑入口效应的速度场和压力场。 圭童奎望查堂堕圭兰竺兰苎一 ( 1 一a ) 0 = 0 。( 1 一b ) 0 = 9 0 。( 1 一c ) 0 = 45 。( 1 一d ) 0 = 13 5 。 l 、j 。l 影 l 孑 f i书i j 。 湃 - s - 么簟j 咚乡n 弱 ( 2 - a ) 0 = 0 。( 2 - b ) 0 = 9 0 。 ( 2 - c ) 0 = 4 5 。( 2 - d ) 0 = 13 5 。 图( 5 一i3 ) 考虑入口突扩效应时纵剖面上的速度、压力分布( ( 1 ) 速度( 2 ) 压力) f ig ( 5 - 1 3 ) v e l o c i t yv e c t o r sa n dp r ess u r ec o o t o ursa tf o u rv er t ic a lp 1a a es w h i l e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 8 u d d e n e x p a n s io i le f f e c tso ni n t e t ( ( 1 ) v e l o c i t yv e c t o rs ( 2 ) pr e ss u r ec o n t o u rs ) 一4 2 圭童奎翌查兰望主竺堡! 坚 3 通用型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模拟 3 1 正常工况 与内江旋风分离器结构不同,通用型旋风分离器比较瘦长,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 它的流场有一些不同于前者的特点。图( 5 1 4 ) 一( 5 - 1 8 ) 是在正常工况下计算得到的速 度场和压力场。 通用型旋风分离器排气芯管相对较粗,它的切向、轴向速度沿径向变化平缓,在 轴线附近由于气体强烈的旋转使得法向压力梯度很大,轴向速度变小,甚至出现回流, 呈形状,这一现象己被实验证实”“。轴向速度呈u 形( 例如内江旋风分离器) 还是形不只与旋流数有关“,它由整个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及流动工况共同决定。 同时,由于排气芯管粗,其底部负压吸入更多的短路气流,不利于旋风分离器的分离, 实际运行中应根据进气量以及压降要求合理确定芯管直径。相对于内江旋风分离器, 通用型旋风分离器进入排气芯管的偏心现象要小一些,这主要是由于它的芯管插入深 度大,低于进气口。 通用型旋风分离器速度分布图最明显的特征是流场不对称。针对这一特点,本文 进行了一些分析。首先,从突扩区、弯管、阀门的数值模拟结果来看,采用区域分解 法的c n s 3 d 程序比较健壮。其次,从内江旋风分离器较好的速度场、压力场模拟,作 者排除了修正的k - s 湍流模型不适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九课 我们都能守纪律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鄂教版一年级-鄂教版
- Unit2 What's your number(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参考活动2 做出正确的决定》说课稿 -2023-2024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 第8课 金鱼饲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小学高年级湘教版(广西)
-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Unit 2 No rules,no order Section A 2a-2f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蔬果种植理论与实践课件
- 《包身工》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3 三维模型创作-教学设计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呼吸机撤离和拔管流程
- 双预防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治具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
- 临时堆放管理制度
- 成人床旁心电监护护理规程
- 2024年长沙市芙蓉区招聘社区专职人员真题
- 农机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食品代工生产合同协议书
- 红岩中考试题及答案
- 心内科专科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