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4(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4(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4(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4(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4(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唐诗撷英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是中华民 族艺术宝库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 明珠,唐诗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 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百花竞放, 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本单元撷取 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几朵,却也能让 我们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 魅力。 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俊逸;杜甫博大 精深,诗风沉郁顿挫;白居易关注民生, 诗风平易浅俗;李商隐抑郁愤懑,诗风缠 绵哀婉。走近他们,就走进了唐诗,走进 了审美的艺术殿堂。 【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以及唐诗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的生平 及其创作成就。这四位唐代一流的大诗人的 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很 高的境界,有很强的代表性,了解他们对于 了解整个唐代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背诵这些诗歌,把对它们的理解、品味、 鉴赏建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2初步领略四位大诗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从而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 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文本提要】 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 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诗歌的发展趋 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风格多样。 蜀道难是诗人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 而作。作者以雄健奔放的笔调,夸张形容的手法 ,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 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杜甫的诗借物抒怀,无论是“因秋托兴”的秋 兴八首(其一),还是“借古人之事抒发感慨” 的咏怀古迹(其 三),还是“因重阳节而沉郁”的登高,都 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愁苦之感。 琵琶行并序描写了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 ,表达了诗人对沦落天涯的琵琶女不幸遭遇的 深切同情,也抒发了对自己谪居生活的深沉感 慨。 锦瑟是李商隐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 发的感慨,即自伤身世。马嵬(其二)这首七 律,在思想和艺术上别开生面,诗中流露出对唐 玄宗的讥讽与否定之意。 【学法指津】 围绕高考考查内容和本单元内容特点,学习 本单元诗歌时,我们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累有关基础知识。如作家、作品知 识,文言实词、虚词知识,艺术手法知识。 第二,进入诗歌学习情境。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 ,激发鉴赏热情。例如,我们读蜀道难,就 要融入诗人李白的想象之中,在感受诗人笔下山 川之奇丽惊险时,也为诗人的怀才不遇以及对社 会的忧虑而悲叹。 第三,重视诗歌创作背景。联系不同时期、不同 创作背景和不同创作风格解读诗歌。 第四,关注形式思想审美。重视鉴赏诗歌的情感 美和形式美,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 语言的韵味。 第五,抓好朗读背诵训练。能够根据诗歌的情感 格调做到抑扬顿挫地朗读,并能熟练地背诵、默 写。 第4课 蜀道难 李 白 知识识与 能力 了解作者李白及其作品风风格;学 习鉴赏诗习鉴赏诗 歌的方法技巧。 过过程与 方法 反复诵读诵读 ,整体感知诗诗意;置身 诗诗境,品味意境之美;揣摩语语言 ,理解诗诗人想象奇特、善用夸张张 的写法。 情感态态 度价值值 观观 领领会诗诗人炽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飘逸 的风风格,体会诗诗人的忧忧国情怀怀。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 的漂泊者飒沓而来,用他的双脚和诗笔生 动了大唐的山水。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 。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 ,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 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 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 的奔马。在诗里,诗人一抖世俗的尘埃, 完全恢复了仙人的神貌。 六、文言句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_ _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_ _ 3又闻子规啼夜月 _ _ 4但见悲鸟号古木 _ _ 5雄飞雌从绕林间 _ _ 6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_ _ 七、名句默写 1地崩山摧壮士死,_。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 3_,枯松倒挂倚绝壁。 4飞湍瀑流争喧豗,_。 5_,万夫莫开。 6朝避猛虎,_,磨牙吮血, _。 【自主校对】 一、y x x f zhn no mn yn chn hu pn h tun cu wi shn z ji 二、匪 非 不 三、1.名词,道路 名词,途径,方法 动 词,取道 动词,说 2度过 推测,估计 量词、次、回 度量 3指示代词,那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语气词,表示阻止,相当于“罢了” 语气词 ,表示肯定 4空,徒 坐下,坐着 因为 通“座” ,座位 5距,距离 离开,离去 除掉,去掉 前去,到去 四、1.疑问代词,什么 表示程度深,多么 疑问代词,什么 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 2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语助词, 无义 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介词, 在 五、1.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 由红润变成铁青。 2砯,名词用作动词,原指水冲击石壁发出的 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动用 法,使滚动。 3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4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5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6“雄”“雌”,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7“早”“晚”,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六、1.状语后置句 2.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 句 3.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 4.省略介词“ 于”,状语后置句 5.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 6.宾语前置句,应为“为胡乎来哉” 七、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猿猱欲度愁攀援 3.连峰去天不盈尺 4.砯崖转石万壑雷 5.一夫当 关 6.夕避长蛇 杀人如麻 一、作者档案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今甘肃秦安),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 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 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 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 体验。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 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 识。天宝三年,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 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 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 。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 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 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 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 二、背景回放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时 。从诗的内容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 别友人入蜀而作的。 据唐摭言载,李白自蜀入长安以后,贺知 章前往探望,李白以所作蜀道难示贺知章 ,知章读罢,大为赞叹,对李白说:“公非人 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并称李白为“谪 仙人”。 一、整体悟读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 ,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是怎样表现蜀道的雄 奇险峻的? 参考答案: 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艺术地 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 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为此, 诗人运用了以下手法,使文章气象宏伟: 技法 诗诗句表达效果 引用 神话话 传说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龙回日 写历历史上蜀道 不可逾越的险险 阻 虚写 映衬衬 黄鹤鹤不得飞飞越/猿猱 愁于攀援 映衬衬人行走难难 上加难难 摹写神 情、动动 作 手扪扪星辰/呼吸紧紧 张张/抚抚胸长叹长叹 /步 履艰难艰难 /神情惶悚 凸现现危困之状 如在眼前 借景抒 情 悲鸟鸟号古木/子规规 啼夜月 渲染了羁羁旅之 愁和蜀道悲凉 运用夸 张张 连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绝 壁 极言山高壁险险 二、局部涵泳 1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参考答案: 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 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 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 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 八千岁”为夸张叙述; 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 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 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 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 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的描写好 在哪里? 参考答案: 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 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 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 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 ; 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 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 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 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 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 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 了。 3全诗最后一节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有 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在风光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 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 山之间有一条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 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 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 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军事形势的描写。 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 亲弗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为鉴戒,警 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 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 描写蜀道猛兽又像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 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添了深厚 的意蕴和现实的内涵。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 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 乱,正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三、开放探究 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思路提示一: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 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 危害在蜀的房琯(御任宰相)和杜甫,新唐 书中持这种观点。 思路提示二: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北宋 洪刍在洪驹父诗话中首先提出这种观点 。 思路提示三:本诗的主题“送别友人入蜀”是沿 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纵观全诗,叙 议结合,多扣诗题,看不出有什么言外之旨。 如果说除了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之外还有什么寓 意的话,也不过是笼而统之地为友人去人生地 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这其中还掺杂了含蓄而 执著的惜别之情。当然,也不能否认这其中有 以蜀道喻仕途艰难、功业难成的意思,不过要 理解成处处有深意,就未免牵强附会了。 一、文脉梳理 二、意旨探微 本诗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 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 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 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 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 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 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 ,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 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 ,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1夸张大胆 在本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 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 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 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 雷”。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 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 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 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2想象奇特 想象,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是形象赖以表现的基 本方法。本诗作者的想象力是非常奇特的,不是 一般的艺术想象,而是纵横变幻、层出不穷、出 人意料的。他的想象忽而在高山,忽而在深谷, 忽而想到月夜,忽而想到白昼。他想象的空间是 非常广阔的,无拘无束,无所不到。 正是借助这种丰富、自由而又奇特的艺术想象, 诗人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最适合于表现蜀道 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并且把它们组织在 自己的诗篇中,以表现主题,使自己的诗篇产生 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 3感情强烈 蜀道难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赞 叹惊异的情绪。一开始,“噫吁嚱,危乎高哉! ”这一声惊叹便强烈地震撼着人心。全诗在每一 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 和情绪的句子。这些表示惊叹的句子,因为它 们都是紧接着诗人具体描绘之后的具体感受, 所以能在读者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 加强了读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情与景达到了 高度统一。 4语言活泼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不要求 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等。没有严 格的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采取适 当的语言形式。李白充分运用了这一体裁的特 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全诗的句 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 落不齐,诗人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 端的情绪,必须用这种纵横崛崎的语言形式来 表现。 解析: A项塞si;B项号ho;D项咨z。 答案: C 解析: 去:距离。 答案: B 解析: 或:倘若。 答案: B 解析: A项“危”都为形容词,分别是高和正直 的意思;C项“而”分别表示并列和转折,分别为 并且和但、却的意思;D项“于”分别表比较和被 动,分别为比和被的意思;B项都是“从那时以来 ”的意思。 答案: B 解析: 例句与A、B、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C 项不是,“盈”可理解为“满”,形容词。 答案: C 一、文段精析 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69题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 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 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 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 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 之人胡为乎来哉! 6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 奇险峻,请结合节选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 用点面结合的? _ _ 答案: “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 四句写点。 7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 对此作简单分析。 _ _ 答案: “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 渲染惊险气氛。 8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 个字) _ _ 答案: 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9结合选录的二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 特点。 _ _ _ _ 答案: 奔放、散文化语句。使用设问、感叹 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 畅。 二、类文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011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10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 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 _ _ _ 解析: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丘”,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 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 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其中的关键 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 自然景色。前一联是昔,后一联是今,目的显 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 感。 答案: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 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 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1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 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 _ _ _ 解析: 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 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 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 治者所重用。 答案: 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 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 君忧民。 12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也写出了“蜀道 ”的艰险、奇丽,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 面的四句诗。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_ _ _ _ 答案: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 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 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如同腾云驾 雾一般。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 罩着栈道;山下的一江春水绕过蜀城流向远方。 13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诗句 。(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_ _ 答案: (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听边 塞角声吹响征夫的寒夜哀唱/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 一轮秋月漂白。 “古体诗”常识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 体诗而言的。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 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较多。 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 由,可句句押韵,可隔句压韵,可以一 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用对仗 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 全不用。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 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 险。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 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 讵可要。”不同时代的人反复来写的同样题材, 在文学批评中叫做“母题”,诗文、小说、戏曲 创作中往往有之。因为有了原型,就不难找到 可歌可咏的话题;因为加入了新的创造,也还 可以驰骋才华,藉古出新。乐府诗题就像现在 的命题作文一样,每一代人都希望翻出新意来 。 李白诗歌名句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 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 难) (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 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 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 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 别儿童入京)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的人生境界 文本回顾 李白一直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 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 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 靴”;他游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他写水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高 兴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悲伤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惆怅时,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愤怒时,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连 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浪漫的色彩。李白的 一生能给人很多启示,也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 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 应用角度 “敢于展示真性情”“率真人生”“蔑 视权贵”“人要有傲气”“人不能轻狂” 夸张的手法 方法点拨 蜀道难一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 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 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 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 。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 特征,使其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 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是为了表达的需 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 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的类型: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 多、快、高、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 似个长”。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 、慢、矮、弱等)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 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 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看见这浓绿 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恰当运用夸张,能深刻地表现作者 对事物鲜明的情感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通过形象的渲染,可丰富读者的想象,有利于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夸张还能增强幽默感和 趣味性。 学以致用 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夸张的类型,并分析运用夸 张的作用。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望庐山瀑布) _ _ 2如今留在寨里的尽是穷人,同那些有钱的山 寨没来往,原来有几个狗腿子,有的死啦,有的 逃啦,还有一个在寨里,失了靠山,老老实实种 了巴掌大一片山坡地。(姚雪垠李自成) _ _ 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宋范仲 淹御街行) _ _ 流浪的李白 陈少波 时间在流淌,一个灵魂却在红尘掩埋的岁月里执 著地流浪;一个王朝的背影已经模糊,一个诗人 却在亘古的时空中自由地吟唱。 他是李白,那个二十五岁起便“辞亲远游,仗剑 出蜀,南及苍梧,东涉溟海”,“浪迹天下,以诗 酒自适”的“谪仙”李白。 古往今来,无数王侯将相在繁华落尽的嗟叹里消 散于滚滚红尘,而当年“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 悴”的李太白却用他的诗篇独步千年沧桑,在每 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驻足。于是,我们知道, 什么才是永恒。 他是一个传奇,盛唐吐纳百川的泱泱气度包容了 一个流浪的灵魂;他是一个奇迹,一个诗人的魅 力铸就了一个诗歌的王朝。 那是天赋异秉的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 家,十五观奇书”,唯有“蜀江水碧蜀山青”的天 地造化才会滋养出如此旷世绝尘的才俊; 那是英气逼人、豪气冲天的李白:“十五好剑术” ,自命“游侠”,仗剑行吟,千金散尽,长歌出关 ,唯有英雄辈出的年代才会造就如此的侠肝义胆 ;那是超然物外,潜心求道的李白:隐居山林, 酣饮纵酒,玩物驯鸟,采药炼丹,“五岳寻仙不 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唯有巴蜀的日月灵气 才会孕育如此凌绝红尘的道骨仙风 或许,是悲悯万物的情怀逼迫他走出山林,去寻 找可以大济苍生的权柄;或许,是孤傲一世的雄 心,诱惑他跻入朝堂,目睹追名逐利的疯狂;或 许,是腰间短剑的锋芒,催促他渴望江湖风雨的 磨砺;或许,是明君贤臣的梦想,驱使他开始红 尘中的流浪 于是,面对“天子亲迎”的至高礼遇,怀揣报国福 民的企望,一个天才的诗人用“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兴奋,开启了他一生坎坷 与抗争相伴、荣耀与屈辱并存的命运之门。 “醉草吓蛮书”,一纸雄文安天下,我们看到了 那个大国重臣、傲视天下、志得意满的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们看 到了那个醉眼看花、沦落弄臣、摧眉折腰的李 白;“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我 们也看到了怀才不遇、心灵落寞、报国无门的 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我们更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