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隐性教学实证研究.pdf_第1页
英语语法隐性教学实证研究.pdf_第2页
英语语法隐性教学实证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5202218 作者简介: 田金平 ( 1965)男, 山西临汾人,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5年 5月 第 32卷第 3期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shanxiteachers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y , 2005 vo.l 32 no . 3 英语语法隐性教学实证研究 田 金 平 (山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摘 要: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交际法教学的实施, 语法教学应是显性教学还是隐性教学, 已成为目 前语言教学领域争论的焦点。mcaughlin认为, 显性教学只能发展学生的考试能力, 隐性教学才能导致交际能力 的产生。因此, 应注重从显性教学到隐性教学的转化问题。 bialystok认为语言课堂并非只能产生显性知识, 只 是教师应改变传统授课方式, 使学生产生交际所需的自发能力。从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笔试和口 试成绩的分析结果看, 隐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以考察使用为目的的产出任务中作用显著, 但在传统 以考察语法知识为主的测试中无任何作用。 关键词: 显性教学; 隐性教学; 关系从句; 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5957( 2005) 0320137203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交际法教学的实 施, 语法的可教性已不再是人们探讨的主要问题, 目 前语言教学领域争论的焦点是语法教学应该是显性 教学还是隐性教学。与国外普遍推崇隐性语法教学 不一样的是, 国内外语教学界对隐性语法争论颇大, 赞成的人士认为实施隐性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 用语言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改变外语 教学中高分低能的现象; 反对的人士强调语言知识 的重要性, 认为隐性语法教学不适应外语背景下的 语言学习, 更不适宜在中国推广。 那么, 隐性语法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 用能力, 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下能否实施隐性语法 教学, 隐性语法教学对外语学习有什么样的影响, 本 文通过实验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 关于隐性语法教学的探讨 多少年来, 人们一直从理性主义或经验主义出 发建构一种理想的外语教学模式。理性主义的教学 以知识为立脚点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它的特点就在 于运用知识去认识事物, 依靠知识从已知认识未知。 所以各个理性主义的外语教学法无不重视语言知 识, 尤其是语法知识。至于经验主义的语言教学, 其 活动是通过接触模仿, 积累经验。但从认识过程看, 只有经验上升为理论 (虽然可能是隐性的 ), 才能保 证认识的不断发展, 并使认识主体取得创新能力。 故经验主义的语言教学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机制, 也 包含了语言知识的作用。所以不同的经验主义知识 更不用说了, 这突出地表现在直接主张用归纳法教 语法。交际法在用意念 ) 功能取代教学语法的企 图失败之后, 也主张采用 /具体用法0、 /语言意识 0、 /隐性语法 0等等方法去教语法, 只是交际法的产生 是为了寻找一条理想的教学法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 要。mclaughlin认为, 人类对技能的掌握经历了从 受控阶段到自发阶段的发展, 在受控阶段人们对技 能的运用极不熟练, 只有经过练习及反复运用到自 发阶段才能熟练运用。mclaughlin认为基于正规学 习的语言学习只能发展学习者的考试能力, 而基于 隐性、 类比等自然习得的语言学习才能导致交际能 力的产生。自发交际能力应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 的, 因此如何从课堂显性教学最终到自发交际能力 的培养才是语言教学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1 bialystok从隐性语言知识和显性语言知识方面 )137) 论述了发展语言及能力的问题, 她认为隐性语言知 识是发展交际能力的关键。 bialystok认为语言习得 的过程分为输入层面、 知识层面及输出层面, 语言接 触为输入层面, 包括课堂语言输入及日常语言接触, 学习者从正规课堂输入中获取的、 通过语言形式练 习的是有关语言的其他知识和显性语言知识, 从非 课堂输入中获取的、 通过功能练习的主要是隐性语 言知识。在知识层面, 其他知识通过推理可转化为 显性语言知识, 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通过 练习可部分转换。隐性语言知识可直接导致两种结 果: 一是交流需要的自发反应、 快速、 容易运用的知 识; 二是一种非自发性的反应、 需要时间和精力运用 的知识。显性语言知识只能作为一种监控能力。 bialystok并不认为语言课堂只能产生显性知识, 只 不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避免只传授给 学生一种分析能力, 而应该注重隐性语言知识的输 入, 使学生产生交际所需要的自发能力。 2 笔者认为, 传统的外语教学在教授语法知识时 通常采用显性教学, 即集中讲授语法知识, 教学语言 采用母语, 使用语法术语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的 优点是学生容易理解语法规则, 在以语法知识作为 测试点的传统考试中比较容易得较高的分数, 然而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这些语法知识很难转换成语言 使用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不能进行传统 的显性教学方法, 而应通过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使学 习者理解语言使用规则, 再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使学 习者通过使用语言掌握这些规则, 并培养基本的语 言交际能力。3 二、 关于隐性语法教学的实证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隐性语法知识及显性语法知识 不同形式的语言知识输入, 调查隐性语法教学对英 语学习的影响, 以期对外语教学的改革有所推动。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语法教学方法, 实验组进行 隐性语法教学, 对比组进行语法显性教学。被试在 实验后的测试成绩为因变量, 包括语法成绩、 英语总 成绩及交际能力的测试。实验者对教师水平、 学生 英语成绩、 教学材料、 英语学习时间等控制变量进行 了控制, 以保证实验的信度。 表 1 实验前测结果 班级英语成绩标准差t值p 实验班71. 511. 65- 1 . 28p tcri = 1 . 671)。分析原因, 应该是实验班采用完成任务为 巩固练习, 而所布置的任务包括口语任务。实验过 程中及实验后笔者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访谈, 学生 普遍反映喜欢这种活动, 不喜欢做语法练习题, 学习 兴趣明显增强, 这也解释了成绩提高的原因。 表 4 实验后口试结果 班级实验前实验后t值p 班级口试成绩标准差t值p 实验班77. 569. 652. 23p 0. 05 对比班73. 1811. 682. 23p 0. 05 31对在产出任务 (写作及口试 )中, 从句使用数 量及准确的分析。实验结果反映出实验班在产出任 务 (包括写作及口语 )中使用关系从句的数量及准 确率明显高于对比班, 这说明隐性知识在转换为产 出时, 其作用高于显性知识, 这在某种程度支持了与 bialystok的假设, 说明隐性语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交际能力。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 隐性语法教学在传统的以 考察语法知识为主的测试中没有任何作用, 但在以 考察使用为目的的产出任务中却有显著作用。语言 的本质是交流,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必然是发展 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自发能力。mclaughlin, bialystok 等人的假设使我们对发展语言交际自发能力有了一 定的认识, 本实验也证明了隐性教学对提高学生交 际能力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在外语教学中改变传 统教学方法, 努力探索新的适合发展学生交际能力 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m c laughlin, barry .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edward arnold, 1987. 2bialystok,elle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ing and using linguistic for ms .applied linguistics, 1982, vo. l 3. 3 田金平. 试论外语交际自发能力的培养 j. 山西师大 学报, 2004 , ( 4). an experi m enta l study on imp licit english g rammar teaching ti an jin2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shanxi teachersuniversity , linfen, shanxi 041004 , china ) abstract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plicit and i mplicit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and an experi ment on i m2 plicit gra mmar teaching is conducted . the experi ment studied the function of i mplicit teaching in f 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relative adverbial clause tochinesemiddle school students . the result sho ws that i mplicit teaching has little fun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testing which ai ms to test the grammar kno wledge . however , the i mplicit teaching has great function in the testwhich ai ms to test the studentsproductive ability . this research has significant i mplication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