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32目 录一、总论1(一)任务由来1(二)目的及意义1(三)编制依据1(四)指导思想与原则21、指导思想22、规划原则2(五)规划范围与时限21、规划范围32、规划时限3(六)规划目标31、总体目标32、具体指标3二、概况4(一)自然条件概况4(二)社会经济概括5(三)空气、声环境状况61、空气环境状况6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7(四)道路交通状况9三、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11(一)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制度11(二)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制度11(三)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督管理12(四)机动车污染防治立法12(五)“黄标车”淘汰、限行12四、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状况14(一)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现状14(二)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收费标准16(三)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方法17(四)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排放限值17(五)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岗位人员持证上岗19(六)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19(七)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数据联网19(八)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基础数据20五、在用机动车污染排放现状及趋势分析21(一)在用机动车污染排放现状211、在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212、转入车辆呈持续增长态势223、“黄标车”污染排放量处于汽车排放量的主体地位224、环保检验机构发展滞后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22(二)在用机动车污染排放趋势分析221、机动车保有量趋势预测232、机动车排放趋势预测24六、发展规划及建设任务26(一)环保检验机构发展规划26(二)机动车排污监控能力建设30(三)机动车环保检验信息系统建设31(四)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31(五)机动车环保检验岗位人员能力培训建设31(六)机动车绿色转型能力建设31七、保障措施32(一)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确保环保检验机构与汽车保有量协调发展32(二)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法规体系,依法保障环保检验机构科学发展32(三)强化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作用,努力增加环保检验机构发展投入32(四)加强环保检验机构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保检验现代化水平33(五)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33(六)落实目标责任制,保证规划实施效果33 34一、总论(一)任务由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进入家庭速度加快,2011年全省汽车保有量307.12万辆,2012年发展到355.42万辆,年均增速约14%。机动车在为人民群众带来出行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特别是近年灰霾天气的增加,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细颗粒等污染物息息相关。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省“十二五”时期环保检验机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机动车环保检验,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管理规定的通知(环发2009145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南的通知(环办201065号)等文件,环保厅委托山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协会,在调研全省环保检验机构现状,综合分析全省及各市机动车保有量发展趋势和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的基础上,按照环保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南,开展了山西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二)目的及意义本规划的目的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十二五”期间全省及各市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机动车环保检验需要,满足全省环保检验率达到80%,满足环保检验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科学规划环保检验机构发展,对于控制机动车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现实意义。(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关于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南的通知(环办20106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意见(政府令200120号)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200515号)关于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标准化建设的通知(晋环发2011101号)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环发200987号)(四)指导思想与原则1、指导思想以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以机动车污染防治为核心,以“十二五”全省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省各市环保检验机构发展,适应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环保检验发展形势需要,全面提升环保检验行业水平,确保发展健康、有序。2、规划原则“十二五”时期全省环保检验机构设置,依据各市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数量控制和社会化运作的原则,覆盖全省119个县市(区)。凡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2万辆以上的区域,符合同类环保检验机构(站)的覆盖半径,可申请增设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站)或检验线。其环保检验机构的检测线检测量采用简易工况法每年1-2万辆,其它方法每年2-4万辆。(五)规划范围与时限1、规划范围省辖11个地级市及119个县市(区)行政区域。2、规划时限2011年为基础年,2012为基准年,规划期至2015年。(六)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全省各市环保检验机构发展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相适应,覆盖本地行政区域,满足机动车环保检验率80%的要求,环保检验机构设置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健康有序发展。2、具体指标“十二五”时期全省环保检验机构发展指标分解到11个地级市及119个县市(区),环保检验机构个数和检测线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环保检验率80%的要求,做到方便群众、管理规范、检验公正公开。二、概况(一)自然条件概况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全省纵长约682公里,东西宽约385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380公里,南北长约680公里。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二)社会经济概括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经济环境复杂变化,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全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全年全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100.18亿元,成为全国“万亿gdp俱乐部”成员之一,同比增长1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1.4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6577.84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3880.93亿元,增长8.6%。财政总收入突破2千亿,一般预算收入过千亿。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60.6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4.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3.2亿元,跨越1000亿元大关,增长25.1%。粮食总产量达119.3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10亿公斤,达到119.3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0.8亿公斤,增长9.9%,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夏粮总产为24.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4%;秋粮总产为95.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1.7%。原煤产量过8亿吨,外运出省煤炭近6亿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8.7亿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7.7 %;外运出省煤炭5.81亿吨,增长13.5%。钢材产量3369万吨,首次突破3000万吨,增长18.1%。水泥、发电量、焦炭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水泥3936万吨,增长25.9%;发电量2300亿千瓦时,增长8.4%;焦炭9048万吨,增长8%。在煤炭、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有力带动下,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944.7亿元,逼近6000亿元大关,增长17.9%,快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650.4亿千瓦时,增长13%;其中,工业用电量1345.1亿千瓦时,增长13%。太原铁路局铁路货运量5.4亿吨,公路货运量6.5亿吨,分别增长8%、7.2%。(三)空气、声环境状况1、空气环境状况2011年省辖城市环境空气污染仍属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3项主要污染物中污染负荷最大的为可吸入颗粒物,占42.8%;其次为二氧化硫,占41.6%;再次为二氧化氮,占15.6%。(见图1)11个省辖城市中,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10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太原市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以2011年省辖城市综合污染指数表征环境空气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太原、阳泉、大同、晋城、临汾、长治、朔州、运城、吕梁、晋中、忻州。(见图2)与2010年相比,省辖城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不大。11个省辖城市中,阳泉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上升,升幅为12.2%,其余10个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变化不大(变化幅度绝对值小于10%)。(见图3)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011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2db(a),较2010年上升0.1db(a),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按照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分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5个声环境质量等级。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没有差、较差、一般、好的城市,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较好。(见图5)2011年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6db(a),较2010年下降0.2db(a)。按照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分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5个声环境质量等级。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没有差、较差、一般、较好的城市,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好。(见图6)2011年除0类功能区昼夜达标率为0%外(我省仅1个0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其它类功能区昼夜间达标率在58.2%-95.8%之间,其中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达标率最低。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昼夜达标率高于其它类功能区。(见图7)(四)道路交通状况山西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的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聚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有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焦、神黄等重要干线交会处,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华北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2012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59亿元,同比增长6.6%,为我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历史新高,在全国排名第三。高速公路建设2012年完成583亿元,同比增长15%,建成高速公路1003公里,总里程达到4005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网里程达到了1877公里。自此,山西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已全面完成了其中“一纵三横五环”的建设,高速公路出省口也达到了15个。干线公路建设2012年完成36亿元,为年初目标的103%,完成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507公里,新增里程23公里。新增一级公路35公里、二级公路5公里,94.1%的国道、82%的省道实现了二级化。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完成投资38亿元,为年初目标的152%,新改建里程达到4978公里,其中新增里程为2161公里。截至2012年底,全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164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134808公里,公路密度为8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里程为16097公里,占全省公路里程的11.94%,同比增长了0.5%。公路通车里程中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里程分别为4005、2070、14421、17527、92979和3806公里,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为20497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15.2%,同比增长了0.7%。三、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山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是全省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研究到防控并举的过程,上世纪主要处于研究阶段,2000年以来,逐步上升到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手段,特别是2005年以来机动车环保检验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机动车氮氧化物纳入环保约束性指标考核,机动车污染防治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经过近几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全省已建立了环保检验制度,环保合格标志发放制度,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联动,以机动车环保检验为载体,以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为手段,以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为目标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新局面。(一)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制度2011年全省环保检验机构74个,2012年发展到85个,遍布11个市,辐射119个县(区),承载470余万辆机动车环保检验,形成了一支近百个机构,近千余人的专业队伍。为了加强环保检验机构管理,规范环保检验机构行为,提高检验水平,省环保厅开展环保检验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建设标准化,工作程序化,检验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的建设内容和“统一标准、统一检测方法、统一培训、统一安装操作软件”的要求,不断提升环保经验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制度环保合格标志是环保检验结果的体现,也是控制机动车污染的必要手段。为了加强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办法。根据这些管理规定和办法2010年开始我省开展了环保合格标志的印制、管理、发放和监督管理工作。环保合格标志类别有绿色环保合格标志和黄色环保合格标志。2011年,全省11个市74个环保检验机构共发放环保合格标志1115067个,其中1年绿色标志397305个,2年绿色标志562495个,黄色标志155267个。(三)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督管理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审批及监督管理权限在省级环保厅,主要负责环保检验机构委托审批、标准化建设、检验数据统计和减排核算等工作。地方环保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截至目前,全省11个市有6个市成立了专门的机动车污染监控管理机构,有3个市建立了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信息系统,主要监督管理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落实国家技术规范、检验标准、检验方法、合格标志发放、群众投诉等,并对不符合检测规范要求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依法查处。(四)机动车污染防治立法我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2010年9月29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为我省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督管理,依法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于控制和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经省人大批准,太原市出台了我省第一个机动车污染防治地方法规太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实施近三年来,为有效治理全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公交柴油车辆、出租车辆更新改造,遏制公交车“冒黑烟”的现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五)“黄标车”淘汰、限行“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简称,是未达到国i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排放达不到国iii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黄标车”是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一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14辆国iii绿标车的排放量,相当于28辆国绿标车的排放量,淘汰1万辆“黄标车”相当于减少28万辆国新车污染排放量。对黄标车采取限制通行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减轻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空气污染,促使老旧车辆淘汰更新,提高机动车排放达标率,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2011年6月,太原市环保局联合太原市公安交警支队发布了“黄标车”限行通告,在市中心范围了划分了“黄标车”限行区域,全省首家开展“黄标车”限行政策。随后,2011年10月长治、晋中等市也出台了“黄标车”限行政策,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设置“黄标车”限行标牌标识。四、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状况(一)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现状山西省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200515号),凡在我省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化机构,取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验室资质证书,向省级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环保部门组织专家现场技术审查,通过后向其颁发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委托证书。截止到2012年底,全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到85家,已建成汽油检测线41条,柴油检测线27条,混合检测线72条。各市环保检验检验机构分布及环保检验机构检验线分布详见表4-1、表4-2: 表4-1 山西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分布表 单位:个市太原大同长治临汾吕梁朔州忻州运城阳泉晋中晋城合计数量9312127348316885 表4-2 山西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验线分布表 单位:条地市序号单位名称汽油检测线柴油检测线汽柴混合线太原市1山西华鑫源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212太原鑫金港科技有限公司23山西周通机动车环保安检公司24太原市富明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25山西交科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6太原长风机动车环保检测有限公司17山西瑞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8太原华太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29山西瑞腾环保科技公司清徐分公司21小计412大同市1大同市世纪环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2大同市金星机动车环保检测中心23灵丘县通祥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小计5朔州市1朔州市御翔汽车尾气检测有限公司12山西通宇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3应县顺达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1小计3忻州市1忻州市海洋机动车尾气检测公司112五寨县机动车尾气检测站113五台县嘉远机动车辆技术检测中心114繁峙县有生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1小计441吕梁市1吕梁长风车辆环保检测中心112吕梁市华益机动车检测站113孝义市旺顺机动车综合检测公司114文水县吉宏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15柳林县欣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16中阳县瑞昶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117临县天雨机动车辆检验有限公司11小计77阳泉市1阳泉市华泰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112阳泉市阳光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113山西南娄集团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小计23长治市1长治市环能环保机动车检测中心112长治市通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3长治市中天汽车综合检测有限公司14长治市焱鑫机动车安全检测公司15长治市九天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16长治市西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7长子县华翔机动车安全检测公司18长治市郊区五通机动车检测公司119屯留县金马机动车检测服务公司110黎城县浦阳机动车综合检测公司111长治市华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12长治市诚迅汽车检测有限公司1小计339晋城市1晋城市蓝阳环保有限公司212沁水县永丰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3高平市东晟机动车排污检测公司24晋城市蓝阳环保公司第一分公司115晋城市蓝阳环保公司第二分公司116阳城县璧海机动车尾气监测公司 117晋城市钰坤经贸有限公司 18陵川县泰昌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小计536晋中市1山西永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22晋中榆次通泰汽车检测有限公司213晋中环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14介休市通莱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公司15晋中市恒仁机动车环保检测中心116山西通宇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7昔阳县恒雁机动车综合检测公司18晋中广迪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公司19晋中市源达机动车尾气检测公司11110吉运集团寿阳机动车安全检测公司11平遥县安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1112平遥县五力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11113榆社县平安机动车安全检测公司114介休市佳通机动车安全检测公司115左权县双建华泰机动车辆检测公司116和顺县顺泰汽车检测有限公司1小计7811临汾市1临汾市益马机动车服务有限公司12山西省临汾市机动车辆检测中心13临汾市机动车安全检测中心公司24临汾市鑫煜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5洪洞安全交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6侯马市三皇侯运机动车检测公司17临汾市尧都区广易机动车服务公司118翼城县隆鑫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9临汾拥军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公司110霍州市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公司111乡宁县泰和机动车信息服务公司112乡宁县鑫昌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小计1112运城市1闻喜县欧达四通车辆检测有限公司112运城市奥鑫久安机动车检测公司443运城市华远机动车环保检测公司14运城市永保汽车环保检测有限公司115永济市旭升汽车尾气检测有限公司116新绛县安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17平陆县银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公司18垣曲县银通机动车性能检测公司1小计8110合计85家机构412772(二)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收费标准山西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机动车尾气检测收费标准的通知,对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并取得山西省环保厅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委托证书的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下发环保检测收费标准。截止2012年8月,共审批77家社会化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验服务收费标准。具体收费标准见表4-3:表4-3 山西省机动车环保检测收费标准序号收费项目收费标准1简易工况法10吨以下(含10吨)车辆70元/辆/次10吨以上车辆80元/辆/次2双怠速法40元/辆/次3自由加速法40元/辆/次备注在规定检测周期内,初次检测不合格的二次检测收费减半,三次以上(含三次)检测不再收费(三)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方法在用汽油车依据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规定,统一采用简易工况法,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不能使用简易工况法的汽油车,采用双怠速检测方法进行环保定期检测。2001年10月1日前生产的在用柴油车,依据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规定,采用自由加速试验(滤纸烟度法)进行环保定期检测,检测项目为烟度值。2001年10月1日后生产的在用柴油车,依据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规定,采用自由加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进行环保定期检测,检测项目为排气光吸收系数。(四)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排放限值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延长山西省在用机动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试行)适用期限的通知(晋环发2010150号),稳态工况法检测排放限值采用确定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hj/t2402005)中标准限值。2000年7月1日前生产的第一类轻型汽车和2001年10月1日前生产的第二类轻型汽车排放限值基准质量rm/kg50252540hc(*10-6)co(%)no(*10-6)hc(*10-6)co(%)no(*10-6)rm10202302.242002302.939001020rm12501901.834001902.432001250rm14701701.630001702.128001470rm17001601.526501501.925001700rm19301301.222001301.620501930rm21501201.120001201.518502150rm25001101.117001101.316002000年7月1日起生产的第一类轻型汽车和2001年10月1日起生产的第二类轻型汽车排放限值基准质量rm/kg50252540hc(*10-6)co(%)no(*10-6)hc(*10-6)co(%)no(*10-6)rm10202301.318502301.517001020rm12501901.115001901.213501250rm14701701.013001701.112001470rm17001600.912001501.011001700rm19301300.810001300.89001930rm21501200.79001200.88002150rm25001100.67501100.7700双怠速法检测排放限值采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和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的限值标准。新生产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车辆类型类别怠速高怠速co(%)hc(*10-6)co(%)hc(*10-6)2005年7月1日起新生产的第一类轻型汽车0.51000.31002005年7月1日起新生产的第二类轻型汽车0.81500.51502005年7月1日起新生产的重型汽车1.02000.7200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车辆类型类别怠速高怠速co(%)hc(*10-6)co(%)hc(*10-6)1995年7月1日前生产的轻型汽车4.512003.09001995年7月1日起生产的轻型汽车4.59003.09002000年7月1日起生产的第一类轻型汽车(1)0.81500.31002001年10月1日起生产的第二类轻型汽车1.02000.51501995年7月1日前生产的重型汽车5.020003.512001995年7月1日起生产的重型汽车4.512003.09002004年9月1日起生产的重型汽车1.52500.7200自由加速法检测排放限值采用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机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的限值标准。自由加速法检测排放限值车辆类型排放限值2005年7月1日起生产的在用汽车不应大于车型核准批准的自由加速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再加0.5m-1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期间生产的在用汽车自然吸气式:2.5m-1涡轮增压式:3.0m-11995年7月1日至2001年9月30日期间生产的在用汽车烟度值4.5rb1995年6月30日前生产的在用汽车烟度值5.0rb(五)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根据环保部关于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测人员从业资格的有关要求,我省编制了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岗位人员培训教材,组织岗位人员培训,经考试合格颁发合格证书。通过培训规范了环保检验机构管理,提高了岗位人员素质,提升了岗位人员操作技能。截止2012年底,全省共有1094人参加了岗位人员培训,896人取得合格证书,各环保检验机构做到持证上岗。(六)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省环保厅关于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山西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按照检验机构形象标准化建设、检验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检验机构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三部分要求,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工作。环保检验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投入运营的重要保障是环保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为此根据相关国家技术规范,结合全省环保检验行业特点,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环保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不断充实修改和提升,目前,已成为保障环保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已有85家环保检验机构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对全省环保检验机构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起到关键作用。(七)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数据联网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将机动车氮氧化物列入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之一,从2011年开始国家对各省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情况进行核查,按照国家环保检验技术规范要求,省、市和环保检验机构建立联网,由于各种原因,全省已有太原、长治、运城3市建立了联网系统,省未建立,因此,全省存在省与部、省与各市建立环保检验与合格标志发放联网工作的任务。(八)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基础数据经过2011年与2012年的两次国家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组对我省总量减排工作年终核查,环保部门基本掌握了机动车氮氧化物增量和减量的基础数据,摸清了全省机动车底数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数据,结束了全省机动车底数模糊不清的历史。为了遏制机动车氮氧化物持续上升的势头,我省下发了环保、发改、公安、交通、商务和工商六部门联动共减文件,形成联动共减工作机制,为全省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基础数据既是减排的基础,也是相关部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综合决策的基石。全省各市环保检验数据详见下表。 2012年全省及11个市机动车检验数据统计表 单位:辆设区市机动车保有量汽车保有量检验量机动车检验率%太原市84768183795128867874.63大同市44514730162515740630.55朔州市111704991532382638.97忻州市2372202005819001049.87阳泉市171689147410841519.65吕梁市3707282853474775351.40晋中市38657034941417395371.90长治市38045728932011795871.08晋城市33147422617810577664.49临汾市55581738889712263952.60运城市91476442829113347054.34合计47532023554217119312660.50五、在用机动车污染排放现状及趋势分析机动车污染是城市大气环境形成灰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2012年底全省机动车保有量达475.32万辆,汽车保有量355.42万辆,环保检验119.31万辆,检验率60.5%;环保合格标志发放139.08万个,发标率60.02%。全省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26.16万吨,一氧化碳131.69万吨,碳氢化物15.79万吨,颗粒物1.93万吨。其中氮氧化物比2011年减少排放8778万吨,下降3.25%。机动车污染给环境空气质量带来新的复合型污染,呈现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氮氧化物与水汽等结合形成二次细颗粒物等,致使大气氧化性强,能见度低,蓝天减少,城市灰霾天气增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但觉到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那么机动车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展趋势怎样,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一)在用机动车污染排放现状1、在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2011年在用机动车445.26万辆,2012年在用机动车475.32万辆,上升7%,说明全省在用机动车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每年新注册车辆和转入车辆是保有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未来几年里,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新车注册依然会高位运行。2012年新注册增加氮氧化物1.46万吨,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增加趋势,给城市环境质量和交通状况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山西省机动车保有量分类现状详见表5-1。 表5-1 山西省机动车保有量分类统计表(截止到2012年底) 单位:辆设区市机动车保有量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低速货车摩托车太原市847681594528102855795716254大同市4451472050195325027148122817朔州市11170468110185877959564忻州市237220128784542412352343126阳泉市17168910311822926762615333吕梁市370728163638458262767192123晋中市386570229960718682712442182长治市380457188423530703531486380晋城市331474152412391252735588747临汾市555817218833611272230178621运城市9147642340318815428507330067合计475320222868566110292130278465942、转入车辆呈持续增长态势截止目前,全省在机动车转入限制上采用国家标准,太原市采用国标准,由于国标准不能有效控制高排放货车的转入,导致太原市以外“黄标车”和高排放货车涌入我省,2012年全省经过各种渠道进入各市货车达3.48万辆,新增排放氮氧化物2958吨。3、“黄标车”污染排放量处于汽车排放量的主体地位“黄标车”是达不到国标准的汽油车和国的柴油车,这些车辆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到汽车污染物排放的70%以上。2012年,全省共有黄标车16.67万辆,排放氮氧化物183162吨,是机动车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严重地影响了我省的大气环境质量。4、环保检验机构发展滞后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是环保部控制机动车超标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的重要措施。自2007年以来,我省采取社会化运营,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各市环保检验机构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省共建设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站85家,随着机动车氮氧化物纳入约束性指标考核,环保检验机构和环保检验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得以长足发展。2011年检验105.11万辆,年检验率44.17%,2012年检验119.31万辆,年检率为60.5%,距国家机动车减排环检率80%考核指标还有差距,不能满足汽车保有量增长需求。(二)在用机动车污染排放趋势分析近几年,机动车污染实践证明,机动车氮氧化物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新车注册、转入、“黄标车”、环保检验率低等因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机动车保有量呈上升趋势,遏止机动车氮氧化物上升势头并使之下降将是“十二五”时期十分艰巨的工作。“十二五”时期,全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下降13.9%,而2011年反而上升了5.63%,从2012年到2015年的四年,每年至少要完成净减量1.4万吨的任务,才能保证完成“十二五”的减排目标,为此,对“十二五”时期机动车污染排放趋势,做出以下预测。1、机动车保有量趋势预测2012年是国际、国内经济下滑的一年,全国全省机动车销售量略有下降的一年,而这一年,全省机动车保有量475.32万辆,比2011年增长了7%。汽车保有量355.42万辆,比2011年增长14%。若以2012年机动车保有量,汽车保有量增幅计算未来几年全省机动车发展趋势,其2015年末保有量见表5-2。 表5-2 全省“十二五”机动车、汽车保有量趋势预测表 单位:辆类别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机动车445.26 475.32 508.59 544.19 582.29 汽车307.12 355.42 405.18 461.90 526.57 全省机动车保有量、汽车保有量分布在各市,由于社会、地区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市的机动车、汽车保有量2012年比2011年的增长率不同,若以2012年机动车保有量,汽车保有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级安全员考试题及答案
- 产科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白皮书
-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方案
- 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结论
- 税收政策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与意义
- 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解析
- 新质生产力:未来工作岗位新图景
- 新质生产力企业认知框架
- 脚手架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
- 河北建投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高清版)DB33∕T 715-2018 公路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托育园管理制度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全套版)
- 铁塔拆除施工方案
- DB3714-T 0010-202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规范
-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件
- 儿童用药安全科普知识
- 光伏发电设备检修维护(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水行政处罚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