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医药行业股票投资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doc_第1页
论文:医药行业股票投资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doc_第2页
论文:医药行业股票投资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doc_第3页
论文:医药行业股票投资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doc_第4页
论文:医药行业股票投资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药行业证券投资现状研究报告摘要: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政策重点关注对象。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作为朝阳行业,必然受益于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医改覆盖面拓宽以及保健意识加强三驾马车的拉动,并且由于其特殊性,需求存在刚性,属于抗跌行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远远好于大盘,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本文以近几年医药行业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医药行业与其子行业现状的分析,以便投资者对医药行业充分认识,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借鉴。关键字:医药行业 证券投资 现状 发展趋势一、我国医药行业概述医药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性非常突出,中国的制药行业起步于20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家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国家之一。现如今,我国国内启动了新医改,国际市场产业转移带来机会,中国本土制企业也已经发展到上万家,政府逐步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使其更加规范化。我国医药行业的规模逐渐显现,具有巨大的潜力,化学药物、天然中药和生物制药品将三分天下,成为新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我国未来医药行业的重要特点。总之,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良好。二、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日益改善,居民更加注重医疗保健服务。中国已经逐步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据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达到8.4%,2040年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达到22%,老年人的医药保健支出相对较高,产生更大的需求。中国医药需求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一)近几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过去十年,我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183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00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80%;即使在宏观经济遭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9年,仍保持19.90%的增长率。医药制造业的资产和利润总额累计分别增长了6542.43亿元和857.38亿元,占全国资产总额和全国利润总额的比例基本上保持在2%或以上。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增幅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工业总产值(亿元,现价)18342143246030133523436453406718838110048比上年增长率(%)16.8514.7922.4816.9323.8722.3625.8124.7519.90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受医药行业快速增长、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市场对板块认同度增加等因素影响,2010 年以来医药板块正从小市值行业成长成为大市值行业:2010 年11月,医药板块的总市值已经突破1.3 万亿,占沪深总市值比重超过4.5%,在各板块中占比已经位列第5,仅次于金融服务、采掘、化工和机械设备板块。在医药行业供需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医药行业内的企业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以零售药店为例,截至2009年末,我国的药店总数(包括连锁门店和单体药店)为381371家,同比增长4.32%;2010年上半年,我国有39.42万家零售药店,数量上又增加了3.27%。但从药店数量增幅来看,其增长速度趋缓。除此之外,据统计局2010年9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8月份医药行业的7个子行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这7个子行业分别是化学药制造、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生物生化药、兽用药品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各子行业所占比例大致如图所示。根据7个子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数据可知,今年18月份医药行业7个子行业中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最为突出的两个子行业分别是中药饮片和生物生化药。医药行业各子行业占比情况2010年18月医药及其子行业累计主营业务及利润情况子行业名称 主营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利润总额 (亿元) 同比增长% 医药制造业 6976.15 25.69 718.12 34.71 化学药制造 2171.19 22.81 242.49 26.07 化学原料药 1469.57 22.46 123.37 32.86 中成药制造 1457.87 26.53 150.74 33.76 中药饮片 404.37 36.75 32.26 64.72 生物生化药 728.15 30.73 105.94 50.46 兽用药品 340.32 30.10 30.14 47.10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404.68 28.05 33.18 34.38 (二)近几年我国医药子行业发展现状1. 中药行业2008 年1-11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49.09亿元,同比增长23.2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2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29.17、1419.92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8.82%、81.18%。与此同时,中药累计进出口情况也相对平稳。出口、进口均呈增势,进出口总额达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5 %。其中,进口额达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出口额达到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7%。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6个百分点,中药产品贸易顺差达到6.7亿美元。从贸易比重上看,1-11月份,中药进出口金额占医药产品进出口总额3.55%;出口金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4.01%;进口金额占医药进口总额的2.66%。中药在出口中的比重高于进口1.35个百分点,高于进出口0.4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药在出口中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但是,在2008进入9月份以后,金融风暴对中药出口的冲击已经开始浮现,尤其是11月份反映最为明显,医保商会数据显示,11月份单月中药出口总额为1.09亿美元,同比下降14.1%,主要影响因素是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0.12%,金额同比下降25.39%。2009年18月份,我国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具有刚性需求的独特产业,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总体发展依然乐观,其中中药进出口额达到1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5%。不得不提到的是,2010年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出现了高幅的增长。截至2010年11月初,全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涨幅一般在5%-180%之间。其中以太子参的涨幅最为明显,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53%;党参的涨幅也高达162%;三七涨幅达68%。而其他中药品种如虫草、当归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此次中药材的大幅涨价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首先,中药材的需求不断上涨。由于中药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期望从中寻找出路。由于中药迎合了这种回归自然的潮流,而且中药疗效稳定。相对安全以及对一些疑难疾病具有疗效显著的特点,如在美国近几年天然与传统健康业增长就非常迅速。因此,中药不仅在我国卫生保健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也有望被世界各国接受。国际市场前景十分诱人。其次,从2010年年初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先后经历了干旱、洪水、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由于中药材的产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因此西南地区很多中药材减产甚至绝收,由于西南地区的中药材产量和种类占据整个中药市场50%以上,因此这直接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第三,游资炒作促使中药材价格非理性增长。如果把需求增加、气候原因归结为可接受的理性增长原因,那么游资炒作就是一种非理性的原因。在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下,游资从楼市撤出的资金不少于3000亿。这3000亿中的一部分流到了中药材市场,直接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由于目前已经进入冬季,也是各种病症多发季节,许多人都会购买中药材保健品来提高免疫力,因此对中药材总体需求依然旺盛,这将导致此轮中药材的高价格延续到今年春季。2. 医疗器械行业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近几年,欧美医疗器械行业十分关注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国外媒体不断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新兴医疗器械市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在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首超百亿美元大关,进出口总值为10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57%,累计顺差额31.90亿美元。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为126.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33%,全年贸易顺差41.33亿美元。中国医械产业的增长快于全球医械产业增长,近10年来发展速度在15-18%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年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左右,2008 年111 月的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了32.53%,远超前几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规模巨大,2009年超过1000亿元。“十一五规划”中国2010年医械总产值将达1000亿,在世界医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7% 。2005年中国医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医械年销售额达到325亿元,并将逐渐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2006年在全球医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40%,欧盟占30%,日本占15%18%,而中国仅占2% 。2008年在全球医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32%,欧盟占26%,日本占9%,中国占7% 。2008 年111 月,工业总产值达到677.35亿,销售产值达到656.25亿。中国医械产业的增长明显快于中国医药产业增长。8年来,医械的收入、利润增速为28%、41%,远高于医药的19%、21%。保守估计3年间医疗、医药、医械支出增幅分别为16%、15%和20%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经过多年仿制,目前已经开始重视自主研发以及专利保护,这也说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逐渐走向成熟。预计到2010年年底,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也将占到5%,届时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3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产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事关全民族的切身利益。一般都是高科技产业,能够明显提高一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国家持续加大生物医药的投入,支持创新疫苗的研发,增强本国防治各种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生物医药产业在新中国近50年医药产业的发展史上是一个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产业。2006 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然保持在15左右稳定的增速,生物医药企业收入增长显著但利润增长明显放缓,竞争趋向于新技术与新领域。据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生物制药行业实现总产值6340亿元,同比增长25.5%,比高技术产业增速5个百分点。2009 年6 月2 日国务院颁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给生物制药相关的子行业带来深远影响。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次把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性质和地位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即将颁布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政府也已经提出了接下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重点,即大力发展基因药物、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以及小分子化学物。近年来,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发展速度平均超过我国gdp增长速度的2倍,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仍然比较低,区域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不平衡,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但是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也将迎来其“黄金十年”。在生物疫苗产业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有36家疫苗生产企业,其品种基本涵盖了所有预防性疫苗种类,不仅可以预防控制多达27种传染性疾病,而且在质量上以及数量上均可满足国内需要。2010年12月,中生集团研发的手足口病肠病毒71型灭活疫苗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研究批件。这也意味着全球第一支手足口病灭活疫苗有望在中国率先上市。在血液制品方面,我国总共有33家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以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北京科兴、上海莱士为代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血液制品的门槛不断提高、限制新的血液制品企业审批,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未来必将受益于行业整合带来的利好。三、总结本文从对医药行业及其子行业进行了全面分析,从文章中的数据里不难发现医药行业正朝向光明的彼岸行驶着。随着我国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可以推断医药行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投资热点。此外,随着流动性的加强,通货膨胀时代的到来,必将引来加息预期,从历史的演绎中发现,加息空白期医药生物行业涨幅远好加息周期。而化学原料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