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pdf_第1页
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英语全球化及英语教学的偏差 二、 英语教学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经济全球化背景和英美等英语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语言殖 民和文化扩张, 使得英语成为了全球通用语。 全世界把英语作为 第一语言的使用者有三亿五千万人 ,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并经 常使用的人也约有三亿五千万人,把英语作为外语且能流利使 用的人约有一亿人 。英语在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为官方语言或 半官方语言 , 这些国家总人 口达十四亿 。 2 0 0 0 年 , 全世界的英语 学习者估计约有十亿人 ,有五分之一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 交际能力, 有三分之二的科学家能读懂英文 , 有四分之三的邮件 用英文书写 , 有百分之八十的电子信息用英文存储, 有网站的百 分之七十八为英语网站。 英语是书籍杂志出版 、 航空、 国际贸易 、 学术会议 、 科学技术、 医疗卫生 、 外交 、 体育 、 国际竞争 、 流行音乐 和广告业的主要语言 。 显然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育要求大学生具备跨文化能 力, 但是我们在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同时 , 更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 毕竟 “ 英语全球化不是英语文化全球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 , 大学生们要 大量接触各种英文资料 、 阅读英文书籍 、 观看原版影视 , 耳濡 目 染的都是英语 。语言与文化 、 思想密不可分 , 长期 的浸染使许多 学习者不可避免的认为英语优于汉语, 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 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甚至有的学习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 经过时, 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 。在对外交流中, 英语学习者要 么对本国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 , 要么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描述 、 解 释本国文化 , 从而不能有效地向异文化成员介绍本国文化。 他们 知道 “ 情人节”的由来、 “ 感恩节” 的风俗 、 “ 愚人节” 的典故 , 但 是他们不知道 “ 七夕 ” 牛郎织女的伟大爱情故事 , 不清楚 “ 清 明 节” 的来龙去脉 。基于这种现状 , 必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不会冲击英语学 习, 相反 , 它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兴趣更大 , 并对提高学生 的 跨文化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强化本国文化学习 , 努 力培养学习者的文化 自我意识 。 教材应体现本 国文化内容 , 教学 活动也应有计划地涉猎本 国文化,培养学生通过表层文化现象 认识本 国文化的哲学基础和价值体系的能力 , 与此同时, 掌握相 应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法,通过英语这个媒介向世界介绍 中国 传统文化。 , 育 英语的全球化像一把双刃箭 ,一方面它便于世界各国人民 的交流和沟通 , 另一方面它也对其他语言、 文化的存在构成了威 胁, 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对 民族文化构成了挑战。固然, 文化无 优劣之分 , 但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精华滋润 了中华大地, 是任何 一 种文化都无法代替的。 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 能激发学生 的民族 自豪感 、 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 树立民族的 自 尊心和责任感 。 1 冲 国传统文化 实质及 内容 。所谓传统文化 , 也就是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起来并且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和 行为之 中, 世世代代传递、 流动的最具生命活力的东西。 中国的 传统文化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积 累了丰富的文化遗 产 ,它是世界四大文明中惟一未曾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 是 全世界人民公有 的文化宝藏。从我 国的民族文化来看 , 它是通 过整合不同的文化而逐步形成的 ,其中包含了儒家、法家、 道 家、 墨家、 佛教等多种文化精神的精华 。 而其中以国家和民族利 益为基础的价值定位 , 包含强烈 的爱 国主义精神 , 这也是中华 民族发展 、 壮大 , 自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的强大精神支柱。 具体说 来 , 它包括精忠爱国 、 民族为先的爱 国主义精神 ; 天行健 , 君子 以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 地势坤 , 君子 以厚德载物 的宽阔胸怀; 兼收并蓄, 亲和同化的生存思想 ; 贵和尚中的人际哲学 ; 德识为 先 、 勤俭廉正的道德标准; 以人为本 , 修 己慎独 的立世准则 ; 见 利思义 、 克 己奉公的价值观念。我们在教学中要大力宣扬 中华 民族的崇高品德 , 宣扬中华 民族优 秀儿女 的人格魅力 , 这样才 能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世界一体化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让 中国文化真正走 向世界。 2 中国传统文化是培养提升 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 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 、 人 口众多的文化大国来说 , 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 良好的国民素质同等重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 经 济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 我们的教育也受到市场经济 的冲击 , 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冷落。随之而来的, 是 受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失落和价值体系的混乱。大学生的思想认 识, 特别是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大 学生具有业务能力, 但缺少工作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 新世纪呼 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克服功利主义的狭隘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团 维普资讯 质。 只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 才能让学生领略中华五千年的灿烂 文明, 用传统文学的内在魅力启迪心智, 用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 审美能力 , 用传统道德的洗涤培养健全的人格、 坚定的信念 , 才 能培养出具有中国心的新型人才,让伟大的中国精神在一代代 人身上发扬光大。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与意识 , 增强民族凝聚力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义利观 , 增强是 非辨别能力 ; 培养道德意识 , 做一个高尚的人 ; 吸收传统文化 的 精华 , 提升 自己的人文素质 ; 克服空谈 , 勇于实践; a n 强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认同, 领会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 用传统文化的精髓丰 富、 武装 自己, 用 中国人 的人生观 、 价值观和世界观来认识 、 分 析、 辨别世界 , 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消极影响和腐蚀。 3 英语教 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英语教学首 先是语言教学, 不是品德课也不是文化教学课。 语言教学必须遵 循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规律 ,在教学 内容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和创新 , 在教学 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并重的 目的。 换 言之 , 即在英语教学 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 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 介绍 , 促进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第一, 从语言比较入手 , 剖析传统文化。英语教学 中的传统 文化教育, 应首先从语言的比较着手 , 做到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 化这个大框架 内来认识 中国文化。 譬如讲 到称谓语 , 便可发现中 国文字 中人伦之名特别发达 , 如叔、 伯、 舅或妯娌 、 伯母、 婶婶等, 区分极为详细, 中国的叔 、 伯 、 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而英语 中以 u n c l e 或 a u n t 一词笼而统之 了,从 中可窥见不 同民族文化 的思 想差异。究其原 因, 乃是 中国鲜明的伦理特性使然 , 中国文化 以 人伦关系为基本 , 具备浓重 的宗族伦理观念 , 讲究父慈子孝 、 兄 友弟恭 、 君贤臣忠等, 特别注重人 际关系中的亲疏长幼的关 系, 一 套详细的称谓语 ,出于这种关系的需要 ,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了。与此不同, 西方世界追求的是 “ 个人本位” 和 “ 自我中心”, 当然不会在亲属关系上做过细的区分, 这样一来 , 称谓语少而笼 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 以文章为契机, 介绍传统文化。结合课文教学介绍文 化知识 , 则能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浸染到传统 文化教育 ,而且势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增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 浓厚兴趣。 在介绍西方传统节 日 圣诞节及西方的宗教时, 介绍中 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及学说 ,使学生认清不同哲学观对 中国文化 的不同影响,从根本上认识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 化糅杂了其他的文化精华 ,中国文明从各种哲学思想 中获得养 分; 真正理解中国人强调 “ 道德 “ 、 “ 中庸”、 “ 和谐 ” 及 “ 天人合 一 ” 等思想观念的根源和意义 , 以及在其总体框架下形成的不同 价值观、 审美观、 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国文化经过两千年的 儒家思想 的浸透 , 形成 “ 礼让 ” 、 “ 谦和”、 “ 安分守 己” 的性格、 习惯和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集体 主义价值 观。 相反 , 英语国家以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宗教鼓励人们摆脱原罪 而努力, 最终形成 自主、 独立的个体, 追求个人行为和思想 自由。 第三, 借助英汉互译, 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英语教学 中以英语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可 以提高学生 的英语水 平、 翻译能力, 也可 以使学生对 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囝 三、 正确对待跨文化教育 在跨文化语境下 ,学习英语 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和英美人 打交道, 而是和全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而在大学生 目 前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几乎全是关于英美国家主流文 化的介绍 , 涉猎亚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 现实 中, 学习者不但要了解英语为本族语的 “ 内圈”国家的文化和价 值观 , 同时也要对 “ 外圈” 英语 国家及 “ 扩展圈” 英语国家的文 化 、 风俗有一般意义的了解。 当一个 中国学生和 日 本人用英语交 流时 , 他们 当然无须遵守英美人的文化, 无须谈论伦敦桥和 自由 女神像 , 也没有必要见面必谈天气。可能中国人的结婚仪式 、 中 国的民风民俗和 日 本的 “ 愚人节”、 “ 柔道” 是他们最好的话题。 即使和英美人打交道 ,英语语言使用者由于母语文化的影响使 用了不符合英美文化的表达造成误解 ,这种误解造成的负面影 响也不应该被夸大。 有了误解 , 才有沟通, 有了沟通 , 才有不同文 化的交融 。 文化的交流常常以文化的冲突为前提 , 没有文化的冲 突就没有跨文化交际。 世界上的文化多种多样 , 千差万别 , 文化没有绝对的衡量标 准, 只有在相对 中才能理解 。文化行为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尊重文化差异 ,首先要求学习者建立多维文化视野 ,学会 以平 等、 客观的态度对待异文化, 用设身处地的心态去理解异文化成 员的文化行为。 如 , 中国人在见面时说 : “ 你吃了吗? ”, 英语国家 的人往往说 “ 你好! ”。 在介绍职位时, 中国人是职位在后 , 而英 语国家的人是职位在前。 有时东西方有许多文化习俗正好相反 , 说不上哪一种文化行为更优越 , 但是他们 的本质是一致的, 即建 立了一种使生活有序的习俗。所 以, 在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文化差异中注意文化的相似性 , 并努力寻找、 发掘 文化共同点 , 获得文化认同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 尊重 是个双向行为 , 不是单 向行为 , 不能简单地把 “ 符合英语文化习 惯” 作为判别交际能力的准则。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 , 英语在 中国的使用必然要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 “ 中国英语” 作为一种 跨文化交际中的 “ 具有 中国特色的表达” 是一种客观存在。 在中 国英语教学中,不能单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