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1总论1.1项目背景该建设项目于2004年3月开始土建,2004年7月进行设备安装工作,至2005年11月设备调试完成并开始投入试运行。目前,设备运行正常,具备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条件。(注:该项目试运行前,由于种种原因,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年第60号)、国务院颁发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年352号)、卫生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年第49号)等法律法规,该公司于2007年5月委托xxxx对该技改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xxxx接受委托后,成立了本项目的评价工作小组,组织了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编制了评价方案。按照方案,对该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查,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合该工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及接触人员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经综合分析,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编制完成本评价报告。1.2评价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01年第60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 1987年12月3日发布);1.2.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年第49号,2006年7月27日起实施);1.2.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002年3月15日起实施);1.2.1.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年352号,2002年5月12日起实施);1.2.1.6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号,2002年3月11日);1.2.1.7卫生部关于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监督发2006415号,2006年10月11日);1.2.1.8卫生部关于发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1.2.1.9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年3月28日第23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1.2.2评价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1.2.21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2002年3月11日)。1.2.2.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1.2.2.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1.2.2.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1.2.2.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851.2.2.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911.2.2.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1.2.2.8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5001920031.2.2.9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5053-19961.2.2.10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 dl/t5035-2004 1.2.2.1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91 1.2.2.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1.2.2.1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1.2.2.1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 gbz/t160-20041.2.2.1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5748-851.2.2.16作业场所噪声的测量方法 ws/t69-19991.2.2.1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1.2.2.18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799.1799.7-20021.2.2.19高温作业分级 gb4200-19971.2.3与本工程有关的资料1.2.4主要参考资料1.2.4.1化学物质毒性全书夏元洵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上海1.2.4.2中华职业医学何凤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北京1.2.4.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北京1.2.4.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周国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北京1.2.4.5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汇编广东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编,2002年8月1.2.4.6化学事故技术援助数据系统国家经贸委上海化学毒物咨询中心编制,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化救通电子出版社出版,2005年修订版1.3评价目的1.3.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3.2明确本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1.3.3针对本建设项目不同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1.3.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本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1.3.5为建设单位日常职业病防治管理提供依据。1.4评价范围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为“ 技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输煤系统,除灰渣系统,锅炉燃烧系统、汽机厂房(热、电运行系统)及辅助公用设施(35kv升压器、主变压器、蓄电池间、配电房、循环水泵房、综合水泵房、污水处理站和化学水综合楼、维修电焊)等。主要针对该工程项目试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注:该建设项目属新建的技术改造项目,不存在利旧情况,因此,本项目不再分析利旧情况。)1.5评价内容1.5.1 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1.5.2 建筑卫生学;1.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1.5.4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程度;1.5.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1.5.6 辅助用室要求;1.5.7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1.5.8 应急救援设施与事故应急预案;1.5.9 职业健康监护;1.5.10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1.6评价方法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检测在生产系统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对接触工人健康的影响程度,并对生产系统的职业病防治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本建设项目的控制效果主要采用下面的评价方法:1.6.1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该工程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初步确定建设工程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6.2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确定评价单元;1.6.3根据工程使用原料、辅料及中间反应的产物,结合各种设备运转的特点及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情况,确定每个评价单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6.4按照有关项目的标准检测方法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工人的劳动条件进行调查;1.6.5对现场调查、检测和工人健康检查的有关资料用相关的卫生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控制效果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6.6在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经定性分析,定量计算,得出控制效果的评价结论。1.7评价程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流程,见图一所示。 第7页 共102页图一: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流程图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3筛选重点评价因子依据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拟订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确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1.职业卫生调查 2收集有关资料3.现场卫生检测 4职业健康监护明确问题和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汇总、分析资料质控评审*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专家审查*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1.8质量控制1.8.1采用xxxx的质量体系进行质量控制。xxxx的质量体系按照iso/iec17025的要求获得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证书编号: ;同时也通过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证书编号: 。1.8.2评价过程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进行。1.8.3评价人员均取得了广东省卫生厅颁发的资质证书,具有从事该工作的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和工作经验,并持证上岗。1.8.4 评价全过程依据于我国现行的法规与标准。1.8.5检测方法采用相关标准或规范,检测仪器经计量检定。1.8.6职业健康监护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体检。1.8.7 实施三评(方案、内评和外评)、三稿(征求意见稿、专家审查稿和报批稿)的主要内容的质量控制措施。质量体系控制图见图二。1.8.8评价报告书经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和报告签发人签名后,加盖“xxxx”印章后发放。 第9页 共102页签名: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签发:主管院长收系人员e 职业卫生评价办公室:1.资质证书2.基本技术工作情况,包括技术力量,已完成工作项目等3.客户须知委托方:1.委托单位基本情况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3.评价项目性质合同评审形成初步协议,委托书签订合同书组成项目评价小组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监督员、项目联系人、工作人员评价方案专家评审评价方案技术负责人编制评价方案,指导人员其他报告编写人员项目联系人:收集评价用参考资料收集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收系人员e 评价小组评价报告书第一稿评价报告书第二稿盖章 院质控科报告书最终稿提交评价报告书技术监督员报告编写人员项目负责人审稿专家组质控科:登记、编号图二 质量体系控制图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2.1.7总体布局2.1.7.1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占地面积77378.6m2,总建筑面积34083.95m2。厂区场地大致呈长方型,采用三列式布置,主要生产区自北向南依次为汽机房、除氧煤仓间和锅炉;输煤运行系统设在场地的靠南一侧,按照工艺流程顺序由南向北布置,煤场和干煤棚独立布置在厂区的东南部,渣库、灰库则紧靠厂区东侧围墙外布置。汽机房建筑物的朝向为东西朝向。35kv升压站布置在厂区东北角汽机房的前方,向东出线,与xxxx四总降线路方向一致。场地的北面主要布置自然通风冷却塔、检修库、循环水泵房、综合水泵房和化学水综合楼等公用工程设施,通过厂区内的道路与南面的主要生产区隔开。其它与生产工艺关系密切的辅助设施包括配电房、电除尘控制室、静电除尘系统、烟囱、烟气监测站、石灰石仓、空压设备等根据生产的需要穿插布置在主要生产区之间。厂区共设两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设在主厂区东侧中部,靠近主厂房区和办公区,方便运行和管理人员出入;次入口布置在主厂区东南角,作为灰渣运输的出入口。厂内办公的主要地点综合办公楼设在厂区东面,汽机房前方东侧的斜对面,临近主出入口。厂区的主出入口旁设有门卫室,厂区周边均建有围墙与周围厂区隔开。厂内绿化主要是利用厂区西部和北部空地种植花草树木进行集中绿化,同时在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和道路两旁铺设草地、草坪,以及在厂区主道路两侧种植树木,以净化厂区内的空气和降低噪声的影响。厂面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一。2.1.7.2竖向布置 汽机房布置汽机房总长度104m,高25.5 m,采用岛式布置。汽机房0.0m层布置励磁室、励磁变室、高压压热器、低压压热器和抗燃油站。在4.5m设加热器平台,汽机房运转层标高8.0m, 采用大平台结构,汽轮机和发电机组纵向顺列布置。汽机房内设一台50/10t电动桥式吊车,吊车梁轨顶标高18.70 m,吊车梁采用预制t型xxxx筋砼吊车梁。除氧煤仓间布置除氧煤仓间跨度为11m,本期扩建长度为48.0m,分层布置。底层0.0 m主要布置高低压配电装置。4.2m层为管道和电缆夹层及化水仪表间和化学汽水取样间。8.0m运转层布置2台机组合用的机炉电集中控制室。除氧器、给煤机布置在15.0 m层,运煤皮带层为27.0m。煤斗出口在17.6m,29.0 m层有平台连接到达锅炉平台及检修电梯。锅炉房布置锅炉房采用xxxx炉架,露天布置,炉顶用压型xxxx板做成大罩壳形成局部封闭。0.0m层布置除渣设备,后面布置一次风机、二次风机、播煤风机、j阀风机和点火风机。8.0m运转层炉体周围设xxxx筋混凝土运行平台与除氧煤仓间连接。电除尘器、引风机则布置在炉后;新建一座烟囱,出口直径为3.5m,高度为150m。本区域内场地平整后,地面无明显高低,场地现状地面标高164.5 m165.0 m,最大高差0.5 m左右。根据地面现状标高综合考虑场地排水等因素,场地竖向布置由东向西呈0.25%的坡度,雨水排入围绕厂区外边的排水沟。厂区内平均地面标高164.7m。厂区竖向布置,见附图二。2.2工程试运行情况3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3.1 工程分析3.1.1厂区地理位置厂区地理位置,见附图三。3.1.2自然条件3.1.2.1地形、地貌xxxxxxxx工程厂址位于xxxx厂内,地貌上属于低丘山地地貌,为原始植被,松木林。根据历史地震记载,所处区域历史上无6度以上地震记录,站址远离深大断裂,处于相对稳定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站址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厂址地貌由剥蚀残丘及河流阶地组成,场地标高约为164.5 m165.0m。主要岩土层为第四西覆盖土层及石炭系地层,第四西覆盖土层以坡残积红粘土为主,具弱膨胀性,根据附近工程的勘测资料,膨胀力约为5kpa30kpa,承载力约为150 kpa250kpa;石炭系地层以灰岩为主,岩质致密坚硬,可作天然地基或桩端持力层。3.1.2.2气象条件分析厂址的气象条件根据xxxx区19561999年实测资料统计的气象特征值如下:多年平均气温 20.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2.0(1967年8月12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5.3(1963年1月5日)多年平均气压 1006.0hpan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1559.2mm历年最大一日降雨量 208.8mm历年最大1小时降水量 72.3mm历年最大十分钟降雨量 26.6mm多年平均雾日数 10.2d多年平均霜日数 9.6d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76.0d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2.2d多年平均降雨日数 159.6d图三 全年风向玫瑰图多年平均雪日数 2.1d多年平均风速 1.6m/s历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13.7m/s10m高10分钟平均三十年一遇设计最大风速 24.4m/s10m高10分钟平均五十年一遇设计最大风速 27.4m/s多年年主导风向为nw,相应频率为10%多年年次主导风向(夏季主导风向)为s,相应频率为9%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三。3.1.2.3水文条件分析3.1.3原、辅材料情况分析 :见表3-1、表3-2、表3-3、表3-4、表3-5、表3-6。表3-1 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原、辅料状态主要成分及比例年用量来源煤粒、粉状44.53%car、2.0%har、3.0%oar、0.85%nar0.67%sar、42.5%aar、6.45%mar、13.28%var高炉煤气气体18.08%co2 、24.84%co、55.2%n20.44%h2、0.68%o2、0.56%ch4焦炉煤气气体2.0%co2 、6.2%co、4.8%n258.5%h2、0.8%o2、25.5%ch4、2.2%cmhn助燃油液体0#轻柴油脱硫剂粉状主要成分为石灰石,caco390%阻垢缓蚀剂液态有机磷 固体含量 50%杀菌灭藻剂液态溴 99%杀菌灭藻剂液态异噻唑啉酮 15%工业盐酸液态hcl 31%工业烧碱液态naoh 31%磷酸三钠固态na3po412h2o 95%磷酸氢二钠固态na2hpo412h2o 95%液氨液态nh3 95%丙酮肟固态c3h7no 99%表3-2 燃煤元素成分序号项 目符 号单 位数 值1收到基元素分析碳car%44.53氢har%2.0氧oar%3.0氮nar%0.85硫sar%0.67灰分aar%42.5水分mar%6.452收到基挥发分var%13.283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ar kj/kg162404粒度mm010 第15页 共102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表3-3 高炉煤气成分序号项 目符 号单 位数 值1成份分析二氧化碳co2%18.08一氧化碳co%24.84氮n2%55.2氢h2%0.44氧o2%0.68甲烷ch4%0.562低位发热量qdwkj/nm333502103含尘量mg/nm310表3-4 焦炉煤气成分 序号项 目符 号单 位数 值1二氧化碳co2%2.02一氧化碳co%6.23氮n2%4.84氢h2%58.55氧o2%0.86甲烷ch4%25.57碳氢化合物烷cmhn%2.28低位发热量qdwkj/nm317750表3-5 石灰石粉消耗量项目煤量机组容量小时耗量t/h日耗量t/d年耗量104t/a1220t/h2.1146.421.523220t/h6.33 139.264.56表3-6 水消耗量表用途性质主要来源年用量生产用水淡水松山下水库4948560吨生活用水淡水xxxx桶装水3.1.4生产设备3.1.4.1 输煤系统生产设备:见表3-7。表3-7 输煤系统生产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台)生产厂家1入厂煤取样系统皮带给料机1除铁器1制样机12桥式抓斗起重机43皮带给料机44皮带电子称45电磁振动给煤机46皮带机87双测电液动犁式卸料器228电子皮带秤19带式除铁器210盘式除铁器211碎煤机212除大块器213锤击式细碎机214圆振动筛215称重式计量给煤机1216入炉煤采样装置系统117输煤程控系统1 3.1.4.2热力系统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8。表3-8 热力系统生产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台)生产厂家1非调整抽汽汽轮机组2汽机房起重机3除氧器装置4高压给水泵5凝结水泵6锅炉给水泵7锅炉凝结水泵8锅炉循环水泵9高压加热器10高压加热器11给水加氨装置12炉水加磷酸盐装置13循环水加水质稳定剂装置14水环真空泵15水汽取样分析装置167号高炉送风系统全静叶可调轴流压缩机机组冷风入口除尘除湿器3.1.4.3 燃烧系统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9。表3-9 燃烧系统生产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台)生产厂家1声波吹灰器2锅炉检修用电动墙式旋臂起重机3循环流化床锅炉4高炉煤气锅炉5空气炮6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机7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机8高炉煤气锅炉送风机9罗茨鼓风机(回料)10循环流化床锅炉引风机11高炉煤气锅炉引风机12卸油泵13移动式绝缘油真空滤油机14移动式绝缘油压力式滤油机15恒压干燥箱16供油泵17含油废水处理装置18螺杆泵19油水分离器20汽包水位、炉膛火焰监视电视系统21一氧化碳自动分析仪系统22火焰检测器23燃油火焰监视器24燃气火焰监视器25烟囱3.1.4.4 除灰渣系统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10。表3-10 除灰渣系统生产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台)生产厂家1静电除尘器2布袋除尘器3干灰散装机4双轴搅拌机5空气电加热器6风水联合冷却冷渣器7链斗式输渣机8斗式提升器9布袋除尘器10干渣散装机11除灰自控系统12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3.1.4.5 水处理系统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11、表3-12。表3-11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生产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台)生产厂家1离心泵2静电水处理器3高效纤维过滤器4除二氧化碳风机5阳树脂装卸罐6阴树脂装卸罐7助凝剂溶液投加装置(1箱1泵)8絮凝剂投加装置(2箱2泵)9除盐水箱(xxxx制)10氮气贮存罐11压缩空气贮存罐12移动式水力树脂输送器13酸液储存罐14碱液储存罐15酸雾吸收器16清水泵17反洗水泵18罗茨风机19中间水泵20除盐水泵21除盐水泵22再生水泵23酸输送泵24碱输送泵25自吸式中和水泵表3-12 公用水处理系统生产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台)生产厂家1工业水泵2疏水泵3低加疏水泵4汽机房排污泵5离心泵6潜水排污泵7潜水排污泵8消火栓系统消防泵9自动喷水系统消防泵10自动喷水系统稳压泵11工业水系统全自动恒压供水设备12立式液下矿浆泵13葫芦双梁桥式起重机3.1.4.6空气净化系统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13。表3-13 空气净化系统生产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台)生产厂家1冷冻式干燥机2储气罐3储气罐4储气罐5除湿机6离心式水冷机7冷冻水泵8冷凝水泵3.1.5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图四)如下:补充水锅炉破碎机排渣机堆场综合利用建材制品除尘器烟囱大气石灰石粉汽轮机发电机电蒸汽水处理凝汽器冷却塔水泵房补充水高炉煤气7#高炉图四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3.1.5.1 各系统工艺简介燃料输送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在煤卸载、运送、破碎、取样等操作过程中,可产生煤尘、噪声;石灰石卸载、给料时可产生石灰石粉尘。锅炉燃烧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在皮带输送煤、煤进入煤仓和进入炉膛时,可能产生煤尘。高炉煤气系统(或焦炉煤气系统)密闭性好,一般不会泄露,当燃烧不完全或检修时可能会逸散出co、甲烷等有毒气体。因此本部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co、噪声和高温。烟风部分锅炉采用平衡通风方式,每台锅炉配备一台一次风机和一台二次风机、二台引风机。一次风系统主要提供给煤机的密封风和热一次风。经离心式二次风机升压后的二次风经管式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隔仓加热后经二次风箱进入炉膛。系统设置由3台罗茨风机组成的j阀回料风系统,以便将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烟气中的粗颗粒进行流化和输送,并返回炉膛作为床料继续使用。每台锅炉还配有2台冷渣器流化风机以保证炉渣排入冷渣器冷却后保持流化状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由于锅炉和烟风设备基本密闭,本部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锅炉尾部烟气排出时泄漏出来的烟气成分(粉尘、co、co2、so2、氮氧化物等)和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烟气由于是高温状态,因此人体接触也可能受到高温影响。炉渣排放系统炉膛内压力高于容许值时,锅炉将排出部分炉底的粗渣。冷渣器采用风水联合冷却方式,部分分仓内设换热器,锅炉排出的高温炉渣在冷渣器内冷却至温度低于150后排至出渣系统,加热后的一次风进入重力式除尘器后接入锅炉尾部烟道。大块的渣在重力式除尘器内被分离出来由排渣口排出,未被分离出来的细灰经烟道进入电除尘器。冷渣器采用循环水作为介质冷却炉渣。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本部分锅炉、冷渣器和电除尘器均是密闭,基本上无粉尘逸散,当进行检修时由于泄漏可能产生粉尘。炉渣本身是高温,因此存在高温影响。此外锅炉、冷渣器和电除尘器运行时会产生噪声。热力系统来自锅炉的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做功,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经升压后输入电网。经汽轮机作功后的蒸气进入凝汽器,由循环水冷却为凝结水,经凝结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再进入锅炉循环使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本系统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电气设备周围会产生工频电磁场。虽然运送锅炉蒸汽的管道和设备均密闭和做了保温、隔热处理,但仍存在一定的高温影响。除灰渣系统除灰渣系统采用灰渣分排、粗细分排、干湿分排的原则。除渣系统采用干式机械除渣系统,每台炉配置二台冷渣器,渣从锅炉本体冷渣器分别进入链斗式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提升到渣仓。渣仓底部设有干式卸渣机。除灰系统除灰系统采用浓相气力输送系统,采用单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工艺流程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四电场电除尘器电除尘器灰斗仓泵输灰管粗、细灰库干、湿灰汽车外运综合利用灰库系统设粗、细灰库。灰库下设干、湿卸灰系统,包括:灰库气化风系统、库顶卸料、排气、料位指示系统、库底卸料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该系统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化学水处理系统锅炉补给水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包括高效纤维过滤器及除盐设备。高效纤维过滤器及除盐设备各2套,过滤器及除盐设备进、出水母管采用并联连接方式,每个过滤器及除盐设备均可任意并入系统或从系统中解列出来。水库来水增压泵纤维球过滤器清水箱清水泵阳离子交换器除碳器中间水箱中间水泵阴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除盐水箱除盐水泵主厂房。本系统补水能力为100t/h,最大补水量为124t/h。给水、炉内处理及汽水化学监督为了防止给水系统的腐蚀,采用氨、丙酮肟处理;除盐水加药点设在除氧器出口母管,附设二个搅拌溶药箱,溶药箱出口有管道过滤器,三台加药泵并联运行,入口设一个加药瓶。整个加药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进行,并通过在线溶氧仪测得给水含氧量,调整加药量控制含氧量7g/l。为了防止锅炉腐蚀和结垢,炉内加磷酸盐(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处理。在锅炉水沸腾状态和磁性较强的条件下,加入炉水中的磷酸盐与炉水中硬度发生如下反应:10ca2+6po43-+2oh-ca(oh)2(po4)6。生成的水垢随锅炉排污排出,从而降低了炉水的硬度,达到防垢的目的。为确保机炉安全,设置汽水集中取样分析装置。循环冷却水处理水源为水库水,采用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水冷却系统。为了防止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生物附着、腐蚀和结垢,保证凝汽器和热交换器有良好的性能,循环冷却水中人工加入阻垢缓蚀剂(有效成分为有机磷)、杀菌灭藻剂(溴、异噻唑啉酮)进行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加水处理剂时可能会挥发出氨,循环冷却水处理时加杀菌灭藻剂时可挥发出溴,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电气系统2台60mw发电机经升压器升压到35kv后与区域变电站相连,并在区域变电站消耗一定的负荷外(26mw的烧结机负荷、18mw的高炉负荷和部分厂用电),多余的电力由2回35kv电缆送往四总降接入系统,保证本站发电机组设备故障或停运检修时,区域变电站负荷能从系统取得电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本系统主要是设备运行产生噪声和电气设备周围产生工频电磁场。3.1.5.2 辅助设施和公用工程供水系统供水系统流程为:循环水泵房压力进水xxxx管冷凝器压力出水管自然通风冷却塔集水池自流回水沟循环水泵房。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供水方式,二台机组共用一座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本系统主要是设备运行产生噪声。污水处理系统本污水处理系统设有含煤废水处理装置、间歇式预沉池、调节沉砂池、耗氧池、二次沉淀池和清水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在进行污水处理和设施的清洗时,工人可能会接触到盐酸、氢氧化钠、氨和含硫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各类废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如下:化学车间酸碱废水酸碱废水中和池加酸(或碱)至ph值69回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盐酸、氢氧化钠、氨。含油污水含油污水隔油池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处理后回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含硫有机物分解可能产生硫化氢。空压设备该热电站各系统所用的压缩空气均由主厂房的压缩空气站供应,为了能安全稳定的供气,本工程设置了容积为7m3的压缩空气贮气罐和相应的减压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在设备运转或压缩空气由于气体压力或体积突然变化均会产生噪声。35kv升压站电厂设35kv升压变二台。35kv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接线和屋外普通中型单列布置格式,设置pt及避雷间隔1个,母线间隔1个,出线间隔2个,主变进线间隔二个,起动/备用间隔一个,备用出线一个。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噪声、工频电磁场。维修电焊作业本项目在维修设备时才会使用到电焊,焊接时使用普通电焊机和焊条(含锰)。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和高温。3.1.6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及分布3.1.6.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根据对本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及所使用的原料、辅料、能源介质和产物的综合分析,该工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包括co、so2、氮氧化物、氨、溴、氢氧化钠、盐酸、硫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等)和工频电磁场。其中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和高温。3.1.6.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和分布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及分布见表3-14。表3-14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及分布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工种主要生产系统燃料输送系统粉尘、噪声皮带工锅炉燃烧系统粉尘、co、so2、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司炉(锅炉运行工和维修工)热力系统噪声、高温汽机工除灰渣系统粉尘清渣工化学水处理氨水、丙酮肟、磷酸盐、溴、盐酸、烧碱水处理工电气系统噪声、工频电磁场发、配电工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供水系统噪声水处理工污水处理氢氧化钠、盐酸、氨、硫化氢、水处理工空压设备噪声35kv升压站噪声、工频电磁场发、配电工维修电焊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焊工3.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3.2.1 粉尘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侵入人体,粉尘粒子直径小于15m的可进入呼吸道,其中直径1015m的粒子主要沉积于上呼吸道,直径5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粉尘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均有刺激作用,引起皮肤干燥、眼睛不适;长期接触和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如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吸入含锡、钡、铁等金属粉尘可引起粉尘沉着症;吸入含致癌物质如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砷等粉尘可引起肺部肿瘤。煤尘导致的法定职业病为煤工尘肺,矽尘导致的法定职业病为矽肺,电焊烟尘导致的法定职业病为电焊工尘肺。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禁忌证:见(后)表3-17。职业接触限值: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粉尘为煤尘、石灰石粉尘、锅炉灰渣尘(属于矽尘)和电焊烟尘。根据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本项目存在的粉尘职业接触限值见表3-15。表3-1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序号粉尘种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mg/m3)1煤尘(游离sio2 含量10%) 总尘46呼尘2.53.52石灰石粉尘总尘810呼尘483矽尘总尘(含10%50%游离sio2的粉尘)12呼尘(含10%50%游离sio2的粉尘)0.71.04电焊烟尘(总尘)463.2.2 化学毒物3.2.2.1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因氧化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颜色(黄至深棕)和比重,除no2外,其余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空气中常见的氮氧化物为no和no2混合物,其中以no2为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职业性接触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主要作用于深呼吸道,对上呼吸道和眼粘膜的作用较小。急性中毒,吸入气体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67h的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并发气胸及纵膈气肿;肺水肿消退后2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的细支气管炎,出现咳嗽、进行性胸闷、呼吸窘迫及紫绀;少数患者在吸入气体后无明显中毒症状,而在2周后发生以上病变。此外,硝气中如no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氮氧化物中no2职业接触限值:pc-twa 5mg/m3, pc-stel 10mg/m3;no职业接触限值:pc-twa 15mg/m3, pc-stel 30mg/m3。3.2.2.2二氧化硫侵入途径为呼吸道。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腐蚀症。职业接触限值:pc-twa 5mg/m3,pc-stel 10mg/m3。3.2.2.3一氧化碳侵入途径为呼吸道。co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d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职业接触限值(非高原):pc-twa 20mg/m3,pc-stel 30mg/m3。3.2.2.4盐酸侵入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和皮肤、眼睛接触。对局部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牙龈出血和气管炎等,长期慢性接触可导致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雾刺激后,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痒感,或出现红色小丘疹以至水泡; 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职业接触限值:mac 7.5mg/m3。3.2.2.5氢氧化钠侵入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和皮肤、眼睛的接触。吸入粉尘或烟雾时,可引起化学性上呼吸道炎,腐蚀鼻中隔;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接触高浓度的氢氧化钠,特别是湿皮肤,能引起比酸更广泛的灼伤;氢氧化钠溅入眼内可发生结膜炎、结膜水肿、结膜和角膜坏死,严重者可致失明;经口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职业接触限值:mac 2mg/m3。3.2.2.6硫化氢侵入途经为呼吸道。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拱式桥桥梁施工方案(3篇)
- 民间庙会活动策划方案案例(3篇)
- 高校过年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扬中活动策划方案收费标准(3篇)
- 露台泥土回填施工方案(3篇)
- 室内周末施工方案(3篇)
- 运营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心理变态分析题目及答案
- 小学问答题目及答案
- 随自然而行300字(8篇)
- 2025食品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酒吧消防火灾应急预案(3篇)
- 浙江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00吨双孢蘑菇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国企物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示范文本)》(GF-2025-2614)
- 2025上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14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T-CEPPEA 5002-2019 电力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 教师遴选笔试试题及答案
- 意向金协议书范本
- 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