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论文中医术语与经典语句英译的异化与归化.doc_第1页
英语翻译论文中医术语与经典语句英译的异化与归化.doc_第2页
英语翻译论文中医术语与经典语句英译的异化与归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术语与经典语句英译的异化与归化 中医术语与经典语句英译的异化与归化陈骥 易平 吴菲摘要: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纽带。文章试从中医术语和经典句入手,分析现在中医英译中不同的译法,探讨中医理论汉译英中存在的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为中医药文献英译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术语;经典句;翻译;异化;归化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中医药的英译成了其走向世界的重要纽带。然而,中医与西医的文化背景、语言土壤不尽相同,中医术语的内涵与现代医学有很大差异,使得英译有相当的难度。中医英语隶属于医学英语的范畴,其专业核心词汇的翻译可借鉴英语技术词语的翻译方法,而英译受文化和文学熏陶,存在着异化和归化两种对立的策略。 中医英译的异化现象 所谓异化()就是以“直译”为主,要求译文尽力保留原作的语言与文化特色。异化译法,可以被视为直译概念的延伸,能把一种文化和语言中的语义信息以近乎保持本色的方式转化为另一种文化及语言,实现两种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交流。 中医术语英译的异化 中医术语言简意丰,反映了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往往很难在西医学中找到等值的英语词汇,在不少中医独有概念的汉译英时,应首先考虑异化的策略。 音译是常用的异化法之一,它能最忠实地传递原文的文化意蕴。它是利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语翻译,使源语言转化为统一的符号,代表特定的内涵,最终约定俗成地成为规范化译名,以避免原文信息扭曲或丢失。如中医核心术语中,“气”译为“”;“天癸”译为“”;“脏腑”译为“”;“痹(证)”译为“()”等等。而以往学术界存在着争议的一些术语,近年来也逐步接受采用音译的方法。 例如“三焦”过去多用“”或“”,现在多主张用“”;“寸、关、尺”过去用“,”,现在更接受“,”的译法,这些音译的术语已进入中医英语术语的行列。 直译,也属于异化的范畴,可以直接传递语言中蕴藏的信息。例如,“提壶揭盖”是针对患者小便不利,出现点滴不爽、咽干、烦渴欲饮、呼吸短促等症状而选用的治疗方法。其创始人朱丹溪认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与下焦相通,今上焦闭则下焦塞,“比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 因此,“提壶揭盖”是指通过宣通上焦的气机而使下焦腑气畅通,进而达到排出小便的目的。这个术语形象生动,有着很浓厚的中医文化特色。如果直译为“”,保留了原语文化的情调,使读者感到新鲜生动。又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译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译为“”也都体现了异化的策略。 中医经典语句英译的异化异化,能保持中医用语简明扼要的特点,能反映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象征,能较为准确地再现原文所含信息,减少翻译过程对信息的损益程度,利于提高翻译质量,限制滥译。许多中医经典语句的英译也体现了异化的特色。例如,难经神圣工巧中的“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知之谓之巧”。译为“;”从这句话的英译中,不难看出,在句式方面,异化翻译要求考虑最为接近汉语结构,即保留了源语言中工整的对仗句式。又例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云:“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而知其处,命曰工”。译为“:(),(),()”原文是排比句,并且多处重复了“命”、“曰”等字,每个分句字数均等,因此英译时保留了这种排比的特点,体现了语义的整体性。尽管英语的排比句强调句子结构类似,而选词和句子长短应有变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这点和汉语相异。但在翻译时,不必刻意遵循英语修辞规律,重点是把古汉语的句式体现出来,“命”、“曰”等可以使用相同的词来翻译,不必刻意求其变化。 中医英译的归化现象 异化并非万能的,译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种种障碍。如果一味坚持异化译法,势必导致译文的晦涩难懂,令读者难以读下去。这时候,需要考虑归化的策略来处理译文。所谓归化(),被视为意译概念的延伸,是撇开原文的词语和句法,抓其语用意义,从译入语中选取与译出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方式。 归化译法把一种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知的内容,使读者领略到不同文化之间不谋而合的妙趣,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中医术语英译的归化 不适合音译和直译的中医专业术语需采用意译的方式翻译,这是归化法的体现,其主要集中反映在三类术语的翻译上。第一,借用西医学英语词汇,翻译语义明确而用词不规范的术语。例如:“白虎历节”,即严重性游走性关节炎,译成“”; “赤脉传睛”,即急性结膜炎的症状表现,译为“”。第二,将文学化的中医古语意译成为客观、简洁、规范的西医术语。例如:“不得前后”,委婉地表达了大小便难解,译为“”;“不更衣”,表示便秘,译为“”;“烧山火”,夸张地表达了针刺产生热感的手法,译为“”。第三,将哲学色彩的术语意译为规范的医学术语,去掉哲学含义。例如,“金实不鸣”、“土不制水”都是以五行属性阐释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他们曾分别被直译为“”和“”。其实,就内涵来说,这两个术语分别为外邪阻肺导致声音嘶哑或失音的现象和脾虚不能运化而致水液代谢障碍。因此, 应分别意译为“”、“”。 中医经典语句英译的归化汉语民族偏重形象思维,偏重本体,注重曲线思维,英语民族偏重抽象思维,偏重客体,注重直线思维。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进行中医文献英译的基础。中医经典语句的翻译上有着归化的趋势,使得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特点。例如,英语民族习惯直截了当地把要点放在句首说出来,然后把各种标志补进,而汉语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中心信息。如“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译成“”,反而不如译成“,”更能符合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 归化法,经常涉及译文增补,需要补充部分冠词、代词、连词等,使之通畅。汉语无主语的句子很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有主语。所以在英译无主语句子时,有时要使用被动式、形式主语或者“”结构。 例如“急则治标”,译为“,”。有时候要根据读者群的学术水平,采用归化的策略,尽量把源语言的内涵补充解释性地翻译出来。比如,“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若译为“,”,相比直译为“,”而言,显然对原文进行了逻辑思维和语篇分析,补充了隐形信息,使原文句子的内涵得以明显的“外化”,对于初学中医的外国读者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